硬科技: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支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科技创新

2020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简称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其中包括“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此次部署突出两大亮点,充分表明国家对新时期科技创新在支撑国家整体发展中的重视程度和决心。

第一个亮点是首次提出将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为什么要科技自立自强?一直以来,自力更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依靠自力更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伟大成就。从垦荒延安南泥湾,到“两弹一星”,再到今天的北斗组网、“嫦娥”揽月、“神舟”飞天、“天舟”穿梭、“蛟龙”入海等一系列伟大成就,无不体现了我们自立自强的精神。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简称中科院)考察工作时指出:“近代以来,西方国家之所以能称雄世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掌握了高端科技。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正所谓‘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只有拥有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才能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硬科技”发源地—中科院西安光机所时指出:“我们的科技创新同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差距,当年我们依靠自力更生取得巨大成就。现在国力增强了,我们仍要继续自力更生,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

事实证明,一个国家想要强大、想要保障国家安全,必须将关键核心技术这个“国之重器”掌握在自己手中。关键核心技术成为以美国为代表的某些国家制约其他国家崛起的“撒手锏”。美国动用国家力量对我国实施的科技封锁,更让我们看到了科技自立自强的必要性。现在我国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必须走更高水平的自力更生之路。科技自立自强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党中央在科技创新方面作出的又一次重大战略部署,为凝聚全国力量发展科技创新指明了新的方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要求我们必须要深刻理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科技创新的战略意图,深刻理解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大意义,以及科技工作者肩负的重大使命责任,切实地将科技发展与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相结合,以科技创新为国家发展赢得主动,以科技创新推动国家建成科技强国。

第二个亮点是科技创新被摆在各项规划任务的首位,并进行专章部署,这在我们党编制五年规划建议历史上是第一次。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深刻把握国内外大势,立足我国发展全局,围绕科技创新持续作出重大战略决策,不断强化科技创新在我国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为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支撑。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

为什么从“十四五”规划开始将创新放在了首位?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把握大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背景下作出的战略布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依靠人口红利、投资红利以及吸收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推动经济飞速发展。在经济比较落后的阶段,固定资产的投资、劳动人口的增加能够在短时间内促进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达到一定体量,人口、投资等要素的投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小,边际收益快速递减,我国产业升级乏力,经济增长由高速转为中高速甚至中速,经济发展面临较大压力。经济总量与发展模式之间的关系如图1-1所示。

图1-1 经济总量与发展模式之间的关系

更重要的是,长期依靠人口红利与投资红利的发展方式,我国呈现出了创新供给和消费“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外向型发展结构。一方面,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很多关键核心技术严重依赖国外进口,整个制造业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大量人口成为发达国家的廉价劳动力,大量生产红利被发达国家攫取。以芯片为例,2020年我国芯片进口总额高达3800亿美元。对于芯片应用终端产品—手机,我国投入了大量的劳动力,但无线充电接收端的线圈模组、射频天线、外观件等所有硬件投入的综合价值仅占手机产业总价值的1/20(以苹果手机产业为例)。另一方面,在消费端,我国内需滞后,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我国2020年的货物进出口贸易总额达32.16万亿元人民币,占我国2020年GDP的30%以上,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这一占比最高曾在60%以上。

随着全球局势和我国自身发展形势的变化,“两头在外,大进大出”模式的弊端日益凸显。一方面,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劳动力成本急速上升,这种以国际循环为主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另一方面,外部环境和我国当前的要素禀赋发生变化,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国际大循环动能明显减弱。

党中央审时度势,科学把握国内外大势,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的变化,提出推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将原来以“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外向型发展战略为主的发展格局转换为“以内为主、以内促外、内外联动”的新发展格局,目标是实现中国经济发展到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

在“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中国亟须培育创新的新引擎。一方面,通过源源不断地增加高端创新供给,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提升我国在全球分工体系中的地位,推动产业链向中高端升级发展。另一方面,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出我国强大的内需,解决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因此,将创新放在国家发展的首要位置,是事关我国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也是党和国家着眼于经济中长期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更是我国实现更加强劲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