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字之名:字体设计实例教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2 笔画共用

笔画共用,指在单个或多个字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笔画合并为一个笔画,使其既能表达完整的字面意义,而又不改变字形的美观性和识别性。这是一种巧妙结合的方法,要找字与字之间的相同规律,需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

笔画共用在古代就已经有类似的做法了,可追溯至先秦。当时,君主用来传达命令或调动军队的符文就是把几个篆字合并,然后刻在竹或木上,再劈为两半,双方各执一半,合之以验真假。在日常生活中,这种方法也屡见不鲜,一些合体字就运用了笔画共用,如下图的“招財進寶”。

在吉祥物品上的应用

2.2.1 单字共用:致姗姗来迟的你

以“致姗姗来迟的你”为例,其中的“姗”字就是用了单字共用的方法。单字共用并不需要刻意把字的笔画进行连接,而是设计中的一种巧合。“致姗姗来迟的你”是一首歌的名字,表达了面对爱情从容乐观的心态,所以应选择纤细的笔画、偏瘦高和轻松的字形。

首先,用常规文字打出文本,将字体拉长,根据原始笔画做出基础字形。这里要注意,我们之前确定的笔画形式——纤细、瘦高、轻松,所以这组字的整体笔画都应以直线为主,尽可能减少弯曲的线条。上图中标出的红色部分,就是前面章节提到的统一性,即笔画统一。

接下来,逐步调整每个字的细节,为了增加设计感,可以将部分笔画进行删减。例如,先将上图中红色标注部分“姗”字的左上部和“的”字左下部进行删减,再将灰色标注部分的笔画断开。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加设计感,让字体看起来与众不同。

这样一来,整组字的设计感就展现出来了。为了进一步提升设计效果,还可以继续进行调整,如将笔画末端的直角变为圆角,以增加字体的亲切感。接着,将部分笔画做特殊设计,如“致”字左半边的中间部分可以用三角形替代,“来”字的部分笔画可以设计成倾斜样式,这样做是为了达到更好的视觉效果。但是,一定要遵循字体设计的原则,保持整体的识别性和统一性。

通过观察字体发现,将笔画最多的“姗”字的笔画加粗到一定程度会显得字体拥挤,因此,可以将“姗”字中“册”中间的两个笔画合并为一笔,然后适当调整细节,这样就解决了笔画过于拥挤的问题。同样,“的”字中的横与点也可以合并为一笔,这样处理后的整体风格更统一,视觉效果也加分不少。最后,将字体加粗、排版,调整细节,得到最终效果。

2.2.2 混合共用:月半小夜曲

笔画共用,不仅可以单字共用,还可以在字与字之间共用。“月半小夜曲”是我早些年的作品,在这里作为案例,为大家解析笔画共用的设计方法。《月半小夜曲》是一首日本歌,传入中国后被重新填词,词中传达了一种传统的东方凄美意境,因此,我选择宋体,以更好地体现歌曲所表达的意境。先打出宋体文本,观察字体的结构和笔画特点。

思源宋体

接着,将字体竖排版,这样更能体现意境。大家可以逐一尝试各种排版后确定最合适的排版方式。因为这是一首歌曲的名字,需要表现出音乐的动感,所以字体的排版不能太过生硬,要适当地错开。这里我选择了能更好地体现笔画共用的版式。

排版时要注意文字的阅读顺序——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竖排文字从右到左)阅读是人们的阅读习惯,不能随便排列。

排版后,将文字向右上角倾斜,体现出律动感,倾斜的角度不宜太大,保持在15°~20°即可;将“月”字的撇延伸至“半”字的右上部,让撇和点融合为一个笔画。

排版的时候也要考虑装饰性元素的布局,比如“夜”和“曲”的字间距要空出来,以便后期加入英文或者拼音作为装饰。

可将“夜”字的点和撇合并为一笔,简洁又不失识别性,这也是笔画共用的一种方法。

这样,一组字体设计就基本完成了,最后加入一些装饰性元素,如月牙、斑驳的纹理等,营造出夜晚的氛围。

笔画的共用是一种巧合,不能刻意拼凑,否则会起反作用。不同的两个笔画做延伸连接,这并不是笔画共用,而是没有规律的刻意设计。虽然在平时会见到很多以笔画连接为主的字体设计,但这种形式太过勉强,我并不建议大家这么做。

2.2.3 多字共用:不负春光 野蛮生长

“不负春光 野蛮生长”这组字的设计是多字之间的笔画共用,其意思是不辜负美好的春天时光,茁壮生长,也就是要珍惜现有的时光和机会,竭尽全力成长。根据字义,在字形上我以花体为主——花体延伸弯曲的线条能体现“不受约束、尽情生长”的意思。

通过观察每个字笔画之间的关系,我们会发现一个特点,前面四个字都有向外部延伸的笔画——撇和捺,根据这个规律可以将前四个字的撇、捺相连,进而变为一个笔画,做到笔画共用;后面的四个字能够共用的只有“蛮”和“生”,所以其他的字不可勉强设计,适度就好。

在总结了字形笔画的特点之后开始设计。花体字有几个重要的特点,曲线、倾斜、错落和粗细对比,其中曲线是最重要的,笔画之间必须有曲线的延伸,可先将字体倾斜后错落排列,然后把几个笔画连接共用,尽可能让两笔变成一笔。

确定了笔画的走势之后,先将红色标注的部分全部连接起来,然后将原本等粗的笔画全部重新设计,注意曲线两端的连接要过渡自然,某些笔画可以夸张处理,以达到飘逸、舒展的效果,如“不”字的“丿”笔。

花体字的特点之一就是错落排列,为了达到视觉上的美感,会出现字形大小不一的情况,而这与我们之前提到的统一性似乎有矛盾。其实,花体字属于艺术字,错落不一是它的特点,和花体英文一样,字体出现大小不一的情况是合理的。

根据规律,一步一步设计后得到了字体的雏形。但某些笔画的连接处仍然存在问题,如曲线不够流畅、衔接不够自然、部分笔画太过生硬。图中标出的部分就是需要继续调整的地方。

“不负”二字的两个“丿”笔太过平庸,“春”字底部的“日”过于生硬,“野”字底部的笔画没有特点,“蛮”字底部也过于生硬,“蛮生”二字的连接不够自然……这些都是存在的问题,需要一步一步调整。

右图是修改后的版本,其中灰色部分是调整之后的笔画。这里要注意字白与字面之间的关系,要做到均衡且有呼吸感。例如,“野”字的笔画较多,可以适当地改细;“生”字的笔画少,可以适当地加粗。另外,要体现出笔画“饱满”的特点,整组字的错落排列要均匀,不能留太多空隙,延伸的笔画也可以适当延长,夸张一些,体现出“野蛮生长”的自由感。

最后,加入合适的背景,字体就设计完成了。这就是多字之间的笔画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