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老恒言: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食物

【题解】

本篇作者列举了食用米、粥、茶、酒、烟草、腌菜等几种食物的宜忌。

作者认为新米较陈米好,新米微炒松而易化,兼能开胃。现代营养学观点也认为,食物或粮食放置的时间越久,营养流失越多,口味也越差,所以煮粥要用新米,而且常与莲肉、芡实、薏苡仁同煮。

喝茶能解渴也能致渴,清晨不能饮茶,茶如果喝得过多,也会导致面黄、睡眠减少等问题。现代研究表明,早上空腹饮茶会引起胃肠不适,刺激胃肠分泌胃液,进而损坏胃黏膜,引起慢性胃炎。

饮酒以午后为宜,黄昏后不能饮酒。酒的种类中,米酒最好,曲酒次之,烧酒不能喝。医学实践表明,老年慢性病患者会因饮酒而使病情加重,尤其是患有心脏病和糖尿病的老年人,应该禁止饮用任何酒类。若在服药期间饮酒,酒精和药物之间相互作用,常常会降低治疗效果。

烟草性味辛燥,吸烟过多会导致舌苔黄黑、饮食无味,清晨更不能吸烟。

腌菜之属,每食所需,本非一类,人各有宜。

作者还认为,诸食物皆可用蒸露法,堪为饮食之助。因为物之精液,全在气味,其质尽糟粕。

最后,作者告诫老年人,应该自己去考察各种本草类书籍,根据自己的体质、禀赋的不同来选择食物。

《本草》谓:饭以陈米为佳,新米动气发病。窃意胃弱难化则有之,滋润香甘,莫如新粒。且有食陈难化,食新转觉易化,盖脾悦则健也。须以白米悬檐下,作经年之用,色白如新。或微炒,其松不异陈米,香更过焉。或煮饭,晒干重煮,或水浸冰之,风干再煮,俱加松软。至煮则无嫌过熟,昌黎诗所谓“匙抄烂饭稳送之,合口软嚼如牛呞”也。凡煮白米,宜紧火,候熟,开锅即食;陈米、炒米宜缓火,熟后有顷,俟收湿气则发松透里。

【注释】

①昌黎:指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匙抄烂饭稳送之,合口软嚼如牛呞:出自韩愈《赠刘师服》:“羡君齿牙牢且洁,大肉硬饼如刀截。我今呀豁落者多,所存十余皆兀臲。匙抄烂饭稳送之,合口软嚼如牛呞。妻儿恐我生怅望,盘中不饤栗与梨。只今年才四十五,后日悬知渐莽卤。朱颜皓颈讶莫亲,此外诸余谁更数?忆昔太公仕进初,口含两齿无赢余。虞翻十三比岂少,遂自惋恨形于书。丈夫命存百无害,谁能检点形骸外?巨缗东钓傥可期,与子共饱鲸鱼脍。”呞(shī),牛反刍。

【译文】

《本草》书里说:煮饭用积年的旧米为好,新米容易耗散人体正气,导致疾病。我认为脾胃虚弱的人难以消化新米的情况是有的,但要论米的滋润香甜,旧米就比不上新米了。而且食用旧米难以消化,食用新米反而觉得容易消化,因为脾胃舒畅也就健运了。应该把白米悬挂在屋檐下,经过一年后再使用,这样旧米就会色白如新米。或者微微翻炒,新米饭松软和陈米饭一样,但香味更胜陈米饭。或者先煮成饭,晒干再煮,或者用水浸泡使其冰冷,风干后再煮,这样都会使饭更加松软。至于煮的时候则不怕过熟。韩愈诗里所说的“匙抄烂饭稳送之,合口软嚼如牛呞”就是这个意思。凡是煮白米,应该用急火,等到熟的时候,打开锅盖即刻食用;煮陈米、炒米应该用缓火,熟了之后等待一会儿再食用,这是为了等待陈米里的湿气被吸收干净,这样煮出来的米饭里外都松软。

煮粥用新米,香甘快胃。乐天诗:“粥美尝新米。”凿之必精,淅之必净,煮之必烂。厚曰,薄曰酏。常食薄乃适口,厚则转觉味淡,易于生厌。又粥内加他物同煮,其方颇多,另载末卷。《一家言》曰:“煮饭勿以水多而减,煮粥勿以水少而添,方得粥饭正味。”

【注释】

①粥美尝新米:出自白居易诗《自咏老身示诸家属》:“寿及七十五,俸霑五十千。夫妻皆老日,甥侄聚居年。粥美尝新米,袍温换故绵。家居虽濩落,眷属幸团圆。置榻素屏下,移炉青帐前。书听孙子读,汤看侍儿煎。走笔还诗债,抽衣当药钱。支分闲事了,把背向阳眠。”

(zhān):稠粥。

③酏(yǐ):稀粥。

④《一家言》:即《笠翁一家言全集》,清李渔著,是李渔的诗文杂著总集。李渔(1610—1680),字笠鸿、谪凡,号笠翁。兰溪(今属浙江)人,生于雉皋(今江苏如皋)。清初戏曲家。著述丰富,有《闲情偶寄》《笠翁十种曲》等。

【译文】

煮粥用新米,香甜可口,利于消化。白居易诗说:“粥美尝新米。”舂米一定要精细,淘米一定要干净,煮粥一定要煮烂。稠粥叫,稀粥叫酏。经常食用稀粥才适合口味,如果常食用稠粥,反而会觉得粥的味道寡淡,容易产生厌恶的心理。又,在粥里加入其他东西一起煮,这样的方法很多,另外记载在末尾的一卷。《笠翁一家言》里说:“煮饭不要因为水多而刻意减少,煮粥也不要因为水少而刻意添加,这样才能有粥和饭的纯正味道。”

茶能解渴,亦能致渴,荡涤精液故耳。卢仝七碗,乃愈饮愈渴,非茶量佳也。《内经》谓:“少饮不病喘渴。”《华佗食论》曰:“苦茶久食益意思。”恐不足据。多饮面黄,亦少睡。魏仲先《谢友人惠茶诗》云:“不敢频尝无别意,只愁睡少梦君稀。”惟饭后饮之,可解肥浓。若清晨饮茶,东坡谓:直入肾经,乃引贼入门也。茶品非一,近地可觅者,武夷、六安为尚

【注释】

①卢仝(tónɡ,?—835):自号玉川子。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唐代诗人。有《玉川子诗集》。卢仝有茶癖,还著有《茶谱》,被世人尊称为“茶仙”。七碗:指“七碗茶歌”。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中有:“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七碗茶歌”在日本广为传颂,并演变为“喉吻润,破孤闷,搜枯肠,发轻汗,肌骨清,通仙灵,清风生”的日本茶道。

②少饮不病喘渴:见《黄帝内经·灵枢·本藏》:“肺小则少饮,不病喘喝。”喘渴,亦作“喘喝”,指喘而有声。

③魏仲先:即魏野(960—1019),字仲先,号草堂居士。原为蜀人,后迁居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市)。自筑草堂于郊野,读书咏诗,弹琴戏鹤于其间,不求仕进。

④不敢频尝无别意,只愁睡少梦君稀:出自魏野《谢长安孙舍人寄惠蜀笺并茶》二首其一:“谁将新茗寄柴扉,京兆孙家小紫微。鼎是舒州烹始称,瓯除越国贮皆非。卢仝诗里功堪比,陆羽经中法可依。不敢频尝无别意,却嫌睡少梦君稀。”

⑤武夷:指福建武夷山。六安:位于安徽西部,大别山北麓,俗称“皖西”。尚:上。

【译文】

茶可以解渴,也能导致口渴,这是因为茶能荡涤人的精液的缘故。卢仝七碗茶,越喝越渴,不是他的茶量好。《黄帝内经》说:“少量饮茶不患喘息之病。”《华佗食论》说:“久喝苦茶对人的思维能力有益。”恐怕没有足够的根据。多喝茶面色黄,睡眠也减少。魏仲先的《谢友人惠茶诗》说:“不敢频尝无别意,只愁睡少梦君稀。”只有在饭后饮茶,可以消除肥甘浓厚的味道。如果清晨饮茶,苏东坡说:茶的苦寒之性会直入肾经,这是引贼入门。茶的种类很多,近处可以找到的,以武夷、六安的茶叶为上等。

《诗·豳风》云:“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书·酒诰》云:“厥父母庆,自洗腆,致用酒。”酒固老年所宜,但少时伤于酒,老必戒。即素不病酒,黄昏后亦不宜饮,惟宜午后饮之,借以宣导血脉。古人饮酒,每在食后。《仪礼》谓之酳。注云:“酳者,演安其食也。”今世俗筵宴,饱食竣,复设小碟以侑酒,其犹存古之意与?米酒为佳,曲酒次之,俱取陈窨多年者。烧酒纯阳,消烁真阴,当戒。

【注释】

①为此春酒,以介眉寿:意思是制作这些春酒,以祈求长辈长寿。出自《诗经·豳风·七月》。介,佐助。眉寿,长寿。

②《书·酒诰》:指《尚书·酒诰》。《尚书》最早书名为《书》,为儒家经典之一,“尚”即“上”,“尚书”就是上古的书,它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

③“厥父母庆”几句:意谓父母亲一定很高兴,会自己动手准备丰盛的饭菜,这时你们可以饮酒。庆,高兴。洗,洁净,此指准备。腆(tiǎn),丰盛。致,得到。

④《仪礼》:儒家十三经之一,是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汇编。共十七篇。内容记载周代的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等各种礼仪,以记载士大夫的礼仪为主。酳(yìn):吃东西后用酒漱口。古代宴会或祭祀时的一种礼节。

⑤侑(yòu):佐助。

⑥窨(yìn):窖藏,深藏。

【译文】

《诗经·豳风》说:“为此春酒,以介眉寿。”《尚书·酒诰》说:“他的父母高兴,自洁其身,然后制作美好丰盛的膳食,就可以饮酒。”老年人固然适合饮酒,但少年时饮酒过量而受伤,到老年一定要戒掉。即便从来都没有被酒所伤,黄昏后也不宜饮酒,只有在午后适宜饮酒,借助酒力来宣发疏通血脉。古人饮酒,常在吃完饭以后。《仪礼》叫做酳。注:“酳者,进一步安享其饮食。”现在世俗的宴会酒席,吃饱以后,再摆上几碟小菜以助酒兴,这大概还保存有古人的意思吧?米酒最好,曲酒次之,都取藏在地窖里的多年陈酒。烧酒纯阳之性,消损真阴,应当戒饮。

烟草,据姚旅《露书》,产吕宋,名淡葩菰。《本草》不载,《备要》增入,其说却未明确。愚按:烟草味辛性燥,熏灼耗精液。其下咽也,肺胃受之,有御寒、解雾、辟秽、消腻之能,一入心窍,便昏昏如醉矣。清晨饮食未入口,宜慎。笃嗜者甚至舌胎黄黑,饮食少味。方书无治法,食猪羊油可愈,润其燥也。有制水烟壶,隔水吸之者;有令人口喷,以口接之者。畏其熏灼,仍难捐弃,故又名相思草。《蚓庵琐语》曰:“边上人寒疾,非烟不治,至以匹马易烟一斤。”明崇祯癸未,禁民私售,则烟之能御寒信矣。盛夏自当强制。

【注释】

①姚旅:字园客。莆田(今属福建)人。少负才名,却屡试不第。后游学于四方,晚年潜心著述,有《露书》刊行于世。《露书》: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当地人记当地事的一部类书。共十四卷。杂举经传,旁证俗说,取名东汉王充所谓“口务明言,笔务露文”之意,名曰《露书》。

②吕宋:即今菲律宾群岛中的吕宋岛,又以吕宋为菲律宾之通称。

③淡葩菰:tobacco(烟草)的音译。目前人们普遍认为烟草最早源于美洲,哥伦布发现美洲后由水手带到欧洲,大约十六世纪中叶传入中国。

④《备要》:指《本草备要》,清汪昂撰。本书可视为临床药物手册,亦为医学入门书。主要取材于《本草纲目》和《神农本草经疏》。每药先辨其气、味、形、色,次述所入经络、功用、主治,并根据药物所属之“十剂”,分记于该药之首。后世刊本又增附药图四百余幅。汪昂(1615—约1694),字讱庵。休宁(今属安徽)人。编著有《医方集解》《汤头歌诀》等。

⑤《蚓庵琐语》:清李玉逋撰。记明末及清朝初期乡里见闻,谈论怪异事件居多。李玉逋,字肱枕。嘉兴(今属浙江)人。少时习儒业,屡试不第,遂作小说自娱。

⑥崇祯癸未:崇祯十六年(1643)。

【译文】

烟草,据姚旅《露书》记载,产于吕宋,名叫淡葩菰。《本草》没有记载,《本草备要》增入,但其中的说法却不太明确。我认为:烟草味辛性燥,熏灼消耗精液。下咽之后,肺胃承受烟草的辛燥之性,有御寒、解雾、除秽、消减油腻的功能,一旦进入心窍,就昏昏如醉了。清晨还没饮食,应当谨慎不要吸烟。特别喜好吸烟的人舌苔甚至会呈黄黑色,而且饮食无味。方书中没有记载治法,吃猪羊油可愈,因为猪羊油可以滋润烟草的干燥。有的制造水烟壶,隔水吸烟;也有的让人用口喷,以口接纳。这都是畏惧烟的熏灼,但仍然戒除不掉,所以烟草又叫相思草。《蚓庵琐语》说:“边塞上的人得了寒病,非烟草不能治,以至于用一匹马交换一斤烟。”明朝崇祯癸未年,朝廷禁止民间私自出售,所以烟草能御寒确实是可信的。但盛夏时自然应当克制吸烟。

菹菜之属,每食所需,本非一类,人各有宜。文王嗜菖薥,孔子不撤姜食,皆审其所宜,故取之,非仅曰菖可益聪,姜可通神明也。按:菖薥即菖蒲菹。《遁庵秘录》有种石菖蒲法:以辰砂捶末代泥,候其生发,采根食之,不必定作菹也。利窍兼可镇心,据云能治不寐,极为神妙之品。

【注释】

①菹(zū)菜:酸菜,腌菜。

②菖薥(zhú):又作“菖歜(zàn)”,用菖蒲根切后制成的腌制品。

③通神明:指通达神明之府,使心智聪明。《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④《遁庵秘录》:作者不详。石菖蒲:味辛,性微温。入心、肝、脾经。具有开窍、豁痰、理气、活血、散风、祛湿等功效。

⑤辰砂:矿物名。色鲜红,俗称朱砂、丹砂。以湖南辰州(治今湖南沅陵)所产最佳,故名。中医学上用为安神、定惊药。

【译文】

酸菜之类的腌制菜,每顿饭都需要,但它们都不是一类,各人有各人适宜的口味。周文王爱吃菖薥,孔子每顿饭要吃姜,都是考虑自己所适合的,所以取用,并不是说只有菖蒲可以增强听力,姜可以增强人的智慧。按:菖薥,就是菖蒲制成的腌菜。《遁庵秘录》记载有种石菖蒲的方法:把辰砂捶成粉末代替泥土,等石菖蒲生长发芽,采根食用,不一定要制成腌菜。菖蒲通利窍道,也可以镇静安神,据说能治疗失眠,是非常神妙的食品。

蒸露法同烧酒。诸物皆可蒸,堪为饮食之助。盖物之精液,全在气味,其质尽糟粕耳。犹之饮食入胃,精气上输于肺,宣布诸藏,糟粕归于大肠,与蒸露等。故蒸露之性,虽随物而异,能升腾清阳之气,其取益一也。如稻米露发舒胃阳,可代汤饮,病后尤宜。他如藿香、薄荷之类,俱宜蒸取露用。《泰西水法》曰:“西国药肆中,大半是药露,持方诣肆,和露付之。”则方药亦可蒸露也。须预办蒸器,随物蒸用。

【注释】

①药肆:药铺。

②诣:到达。

【译文】

蒸露法和烧酒一样。各种食物都可以蒸,可以作为饮食的辅助。因为食物的精华都在气味,它的有形之质都是糟粕。犹如饮食进入胃中,水谷精气上输到肺,然后宣发布散到各个脏腑,糟粕归入大肠,和蒸露一个道理。所以蒸露的性质,虽然随食物的不同而异,但是能升腾清阳之气,它的作用是一样的。比如稻米露生发舒展胃阳,可以代替汤饮,病后特别适合。其他的比如藿香、薄荷之类,都适宜蒸取露使用。《泰西水法》说:“西方国家药店里,一大半都是药露,拿着药方到药店,抓药的人就拿各种药露给你。”这说明方药也可以蒸露。只是必须预先置办蒸器,加入药物蒸露使用。

水陆飞走诸食物,备载《本草》,可考而知。但据其所采论说,试之不尽获验。张文潜诗云:“我读《本草》书,美恶未有凭。”是岂人之禀气不同,遂使所投亦异耶?当以身体察,各随禀气所宜而食之,则庶几矣。

【注释】

①张文潜:即张耒,字文潜。

②我读《本草》书,美恶未有凭:宋费衮《梁溪漫志》卷九《〈本草〉误》谓:张文潜好食蟹,晚苦风痹,然嗜蟹如故,至剔其肉,满贮巨杯而食之。尝作诗云:“世言蟹毒甚,过食风乃乘。风淫为末疾,能败股与肱。我读《本草》书,美恶未有凭。筋绝不可理,蟹续牢如。骨萎用蟹补,可使无骞崩。凡风待火出,热甚风乃腾。中炎若遇蟹,其快如霜冰。俗传未必妄,但恐殊爱憎。《本草》起东汉,要之出贤能。虽失谅不远,尧跖终殊称。书生自信书,俚说徒营营。”凭,依据。

【译文】

水里和陆地上的飞禽、走兽等各种食物,详备地记载于《本草》,可以考察而知。但根据它所采录的论说,试用并不完全应验。张文潜的诗说:“我读《本草》书,美恶未有凭。”难道是人的禀赋不同,才使所服用的药物效果也不一样吗?应该用自己的身体亲自体察,选择适合自己禀赋、体质的药物来食用,就差不多有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