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歌剧辞典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伊阿宋
Giasone

带序幕的三幕歌剧。G.A.齐科尼尼撰写台本。1648年1月5日首演于威尼斯。

剧情梗概

序幕:太阳神阿波罗(女高音)与爱神丘比特(女高音)讨论着即将上演的歌剧的结局。阿波罗希望美狄亚能成为伊阿宋的妻子,丘比特则支持埃普西埃勒。

第一幕:赫克勒斯(男低音)劝伊阿宋(女低音)放弃未婚妻埃普西埃勒(女高音),继续寻找金羊毛。伊阿宋来到了科尔西斯,爱上了美狄亚(女高音),却不知其女王身份。因爱上伊阿宋,美狄亚拒绝了未婚夫阿杰乌斯(男高音)。奥雷斯特(埃普西埃勒的朋友,男低音)想从说话结巴的德蒙(阿杰乌斯的仆人,男高音)那里打听一些消息,但未能如愿。美狄亚和伊阿宋相会时承认自己是伊阿宋的情人以及他两个孩子的母亲,并使用法术召唤精灵沃拉诺(男高音)帮助伊阿宋寻找金羊毛。

第二幕:得知伊阿宋爱上了美狄亚,埃普西埃勒决定前往科尔西斯制止。就在此时,伊阿宋已杀死看守金羊毛的魔鬼,成功的得到了金羊毛。为了让伊阿宋回心转意,娶埃普西埃勒为妻,神摧毁了伊阿宋和美狄亚乘坐的驶向家园的船,将他们带到埃普西埃勒所在的岛上。但伊阿宋看到埃普西埃勒后,说她是一个疯子,自己并不认识她。

第三幕:妒忌的美狄亚指使伊阿宋让属下贝索杀死埃普西埃勒,贝索却将美狄亚扔进了大海。阿杰乌斯及时救出了美狄亚,并发誓要报复伊阿宋,美狄亚也重新接受了他的真情。埃普西埃勒阻止了准备刺杀熟睡中的伊阿宋的阿杰乌斯。伊阿宋吃惊地发现埃普西埃勒竟然还活着,贝索只好承认自己杀的是美狄亚。这时,在阿杰乌斯的陪同下,美狄亚劝说伊阿宋回到埃普西埃勒的身边,但遭到拒绝。埃普西埃勒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这反而使伊阿宋动了恻隐之心,回到了她的身边。最终,全剧结束在喜庆的大团圆之中。

评介

《伊阿宋》是17世纪最受欢迎的歌剧之一,它为意大利和欧洲带来了新的歌剧风格。相比《卡利斯忒》,该剧更为成功。这两部歌剧同样采用虚构的神话故事情节,但台本作者齐科尼尼处理题材更为灵活,增加了大量的喜剧情节,如结巴的仆人德蒙、美狄亚的老保姆德尔法(女低音)以及歌剧最后的喜剧性的结局。齐科尼尼巧妙地将各种复杂的故事情节融为一体,以至于那些喜剧性的小人物与那些所谓“高贵”的人物都能够得到生动的刻画。总的看来,尽管齐科尼尼的台本有一些粗俗的幽默,但是诗歌的质量仍高于乔瓦尼·法乌斯蒂尼的《卡利斯忒》台本,它使歌剧超出了蒙特威尔第歌剧中的那种仪式意义。

宣叙调和咏叹调有着不同的功能意义——宣叙调用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而咏叹调则抒发人物感情,《伊阿宋》显示出卡瓦利这种歌剧风格的发展方向。卡瓦利的一个优秀的咏叹调例子是第一幕的结尾处,也是该剧最富戏剧性的时刻:在美狄亚施展魔法召唤地狱幽灵时,为烘托那令人恐怖气氛,卡瓦利为此写了一段简单而重复的和弦伴奏音型,将气氛推向高潮。另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尽管埃普西埃勒是一个富有激情的人物,除了咏叹调外还为她写了大量的宣叙调和咏叙调,最长的一首是第三幕中的哀歌,随着人物情感的变化,这段音乐由一个建立在4个下行音上的咏叹调发展成为一段宣叙调。在刻画喜剧人物形象时配以不太连贯的音乐也同样富有特色,如第一幕中,年老的德尔法逐字唱出她的咏叹调,而德蒙则十分急促地、结巴地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