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常用经络养生的方法
第一节 艾灸疗法
一、艾灸
(一)灸法概述
提起针灸,相信很多朋友并不陌生,但是真正了解针灸的并不多,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针灸就是扎针、针刺。其实,针灸的内涵很丰富,既包括了针刺和艾灸,也包括了其他一些中医外治方法。艾灸不同于针刺,不需要非常专业的训练和实践即可施术,操作起来也非常方便,易学易用,而且效果非常显著,十分适合白领们在家或工作之余运用。
图3-1 艾条
艾灸疗法是指将艾条(图3-1)或艾炷点燃后在腧穴或病变部位烧灼或熏熨,借其温热刺激及药物作用,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调和阴阳以防治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艾灸疗法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古代劳动人民与疾病做斗争的丰硕成果和智慧结晶。中医学认为艾灸是补充人体阳气的最好方法。从古至今,灸法保健调理治愈疾病应用非常广泛。《医学入门》说:“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还有《扁鹊心书》说:“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都说明了艾灸神奇的预防保健效果。民间还有“不与不灸足三里者远行”之说。古代没有今日便利的交通条件,出行基本都靠步行,出远门旅游或做其他事情多结伴而行好互相照应,常灸足三里即意味着你体力好,免疫力强,出门不易生病,不拖人后腿,不影响行程,因此有了这一说法。如果你不常灸足三里保持一个良好的健康状态,那就没人带你玩儿了。
艾灸的原料是艾草,又名冰台、艾蒿,是一种菊科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艾草有着“百草之王”的美誉。其茎、叶含有丰富的挥发油,所产生的芳香气味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药学上以艾入药,有温经通络、活血化瘀、消肿散结、散寒除湿、扶正祛邪、调和阴阳等功效。现代研究表明艾叶有抗病毒、平喘、镇咳、去痰、抗过敏、消炎、止血、抗凝血、增强免疫、利胆、解热止痛、镇静、抑制心脏收缩、降压等广泛的药理作用。艾烟和艾燃烧生成物也同样有着非常重要的抑菌、杀菌、止咳平喘、解毒避秽的作用,也可归纳为芳香疗法中的一种。从古至今一直应用艾草作为灸材,不仅是因为其广泛易得、芳香易燃,更是有着非常广泛的科学基础。吴焕淦教授承担的国家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灸法作用的基本原理与应用规律研究”项目对此做了很多相关研究,证明艾草是灸法最适宜、疗效最好的灸材。
(二)灸材的选购
了解了艾灸的原料和作用,下面说说如何挑选艾绒和艾条。艾灸疗效的取得和效果多少与艾条质量的优劣有着密切的关系,质量好的艾绒与艾条与生长产地、采摘时间、制作工艺、储藏年限等都有关。艾草在我国大部分地域均有生长,中药讲究道地药材,从明代至今,艾草以湖北蕲春县所产品质最佳,是公认的道地艾草。现代对艾叶的品质有初步的研究,品质的鉴定主要是以艾叶的挥发油含量、微量元素含量、水溶性及醇溶性浸出物含量、燃烧放热量等为指标。综合各种指标,蕲艾是名副其实的道地药材。所以选购的关键点之一是产地。
每年农历4~5月间,是采摘艾叶的好时节。艾叶采摘的时节必须在每年端午的前后择艾而采,故人云:“端午时节草萋萋,野艾茸茸淡着衣。”这个时节是艾草生长的最旺盛期,挥发油含量最高的时候。民间采艾人会在端午节这天,在太阳未升起的时候清晨采艾,这时采的艾品质才最好。民间古来就有端午插艾的习俗,且流行至今,每到端午节,很多人家都会采了新鲜的艾叶挂在门楣上,以避邪消灾,驱蚊防病,关于此还有很多美丽的传说。
制绒在整个工序中最为重要,采集肥厚新鲜的艾叶,放置日光下曝晒干燥,然后投于石臼中,用木杵捣碎,筛去杂梗,再晒,再捣,再筛,反复搓揉多次即成为我们见到的淡黄色洁净细软的艾绒了。古人多为手工制绒,现代均为机械制绒,这在治疗的效果上有一定的差异。所以,端午节前后有条件的可以自己采摘野生的艾叶,自己加工,效果会更好。根据加工程度不同,艾绒有粗细之分,粗绒多用于制作艾条或间接灸,细绒常用作直接灸。艾叶制成艾绒时常有一定的比例,加工中常用的比例有3∶1、5∶1、8∶1、10∶1、15∶1、30∶1、35∶1等,比如3∶1意为3千克艾叶制成1千克艾绒、35∶1意为35千克艾叶制成1千克艾绒,比例越高,艾绒越精细,价格越高,但不是越精细越好。具体选用还是要根据使用的方法,比如艾条悬灸选用3∶1到10∶1就很好了,再高的比例并不能增加效果;而30∶1及以上比例的艾绒非常精细,适合用于直接灸,并不提倡做成艾条悬灸。好的艾绒清香干燥、无杂质、柔软易聚团,差的艾绒潮湿、含杂质、生硬不易聚团。所以选购的关键点之二是比例。
选购的关键点之三是年份。艾绒的年份以久远者为好,当年的新制艾绒含有挥发油较多,灸时火力过强,太燥烈有失温和,易焦灼皮肤。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艾绒变得柔而不燥,火力温和,渗透力强,效果也更好,因此临床应用以陈久者为最好。《孟子-离娄》篇中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说法。现在市售的纯正三年陈艾并不多,很多商家号称五年陈艾,其实也多是三年陈艾,多以新陈参半的艾绒做成。
第四个关键点是规格。艾绒制品主要分为艾条和艾炷。艾条是用桑皮纸将艾绒卷成的圆柱形长条,可以想象成大的香烟。艾条也叫青艾条,是指艾条里除了艾绒,不加任何其他东西,加了中药的就叫药艾条,就是把特定的药物打成细粉,混匀在艾绒里,一起卷制成艾条。最有名的是太乙神针和雷火神针。吴焕淦教授在多年临床经验的指导下,改良了太乙神针,精简了药物,改良了剂量,发明了太乙温灸条,已为临床上很多患者解除了痛苦。艾条根据应用需要可以有直径、长短不同的各种规格,一般长20厘米,直径1.5厘米,也有长18厘米、22厘米的,直径有2.5厘米、3厘米,甚至4厘米的。艾条越粗,火力越大。艾炷是用艾绒制成的圆锥体艾绒团,烧尽一个称之为一壮。艾炷分为大、中、小3个规格,大的如半个橄榄那么大,中号的如半截枣核,小号的如麦粒的一半。也可根据治疗需要自行制定大小。但是不管多大的艾炷,直径与高度大致是差不多的。
除了上述四个关键点外,选购艾条时还要注意色、质、烟、火几个点。好的陈艾绒土黄或金黄,发绿、发青的是新艾;艾条整体挺拔结实匀称不松软,绒体柔软无枝梗杂质;陈艾条气味芳香,没有新艾的青草味,还要注意霉变的艾条有霉味;好的艾条点燃后艾烟淡白不浓烈不刺鼻、气味芳香,火力柔和不燥烈,渗透力强,灸感好。具有这样特征的艾条就算是好的艾条了。大家买艾条时多比较比较就可以了。
(三)艾灸的分类和方法
艾灸的分类有很多,有艾炷灸、艾条灸、温针灸和温灸器灸。艾条灸和温灸器灸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灸法,也是白领日常操作的主要灸法(图3-2)。
图3-2 常用灸质分类
1.艾条灸
艾条灸分为悬起灸和实按灸,悬起灸也叫悬灸,白领们应该重点掌握。具体操作起来有3种方法:温和灸、回旋灸和雀啄灸。
(1)温和灸:每次施灸的时候点燃一端,对着穴位或患处,距离皮肤2~3厘米来定点熏灸,一般每穴灸15~30分钟(图3-3)。温和灸适用于一切虚寒性疾病及痛症的治疗和调理,如受寒引起的胃痛、腹痛、泄泻、痛经、风湿性关节痛等等。温和灸可以自己给自己灸,也可以帮别人灸。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给小儿或者局部知觉减退的患者灸,如老人和糖尿病患者,施灸者可以将一手食、中两指分开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此来测知被灸者局部的受热程度,以便随时调整灸距,防止烫伤。
图3-3 温和灸
(2)回旋灸:将一端点燃的艾条在施灸部位2~3厘米高处,艾条在施灸部位左右往返移动或反复旋转进行施灸,移动范围3厘米左右。跟温和灸的适应证一致,可以交替穿插使用。
(3)雀啄灸:将点燃的艾条在施灸部位一上一下,如鸟雀啄食一般的一种施灸方法。一般每穴灸5分钟左右。此法热感较强,多用于昏迷急救、胎位不正、缺乳等,也可以与前面的温和灸和雀啄灸配合使用。雀啄灸向下的时候不要碰到皮肤,以免烫伤。悬灸距离是可以调节的,根据每个人对热的耐受情况进行调节,总的原则是以温热而不灼烫为最佳。悬灸的三种方法可以配合使用。为了产生更好的灸感,可以先循经回旋灸以疏通经气,再施以雀啄灸激发经气,最后选好合适的灸穴定点温和灸,灸的过程中也可以再交替使用。
实按灸操作起来稍有难度,这里只简单介绍。实按灸是用加药艾条施灸,因临床需要,艾条里掺进不同的中药粉末,雷火神针和太乙神针是经典代表。太乙神针其实属于药卷灸法的一种,是应用艾绒加特定的中药配方特制而成。“太乙”,是尊贵的意思,其操作方式像针,且对于一些顽固疾病取效甚捷,故名之为“神针”。吴焕淦教授创立的太乙温灸疗法是太乙神针的改良方法,该艾条配方在太乙神针的基础上进行精简改良,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具有热力更渗透、温通温补作用更佳的特点,其燃烧所产生的红外辐射波长能更好地调节机体失调的状态,(图3-4)。
图3-4 太乙温灸条
2.温灸器灸
目前广受欢迎的灸法还包括各类温灸器灸,就是借助于器具来施灸。目前临床常用的有灸架、灸筒、灸盒等。
(1)灸盒:灸盒应用比较多。温灸盒也可以自己制作,取厚约0.5厘米的木板,制成长方形木盒,下面不安底部,上面配一个随时可以取下的盒盖,在盒内中下部安装铁窗纱一块儿,距盒底边3~4厘米,盒子就做好了;将适宜长度(一般选大拇指长短)的艾条两端点燃,放置在灸盒里,盖上盖子,置于施灸部位,非常方便省力,而且不用一直手持着。可以大面积灸任何平坦的部位,灸至盒子不热即可,也可以再加艾条再继续灸。
(2)灸筒:灸筒临床应用比较多的是百笑灸系列产品,是由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院长赵百孝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开发的新型灸疗产品(图3-5)它是根据中医传统艾灸理论和原理,采用温热、药物、芳香和磁疗法及经皮吸收、热辐射等技术研制的新型艾灸产品。该产品安全方便,环保天然,克服了传统灸法操作繁杂、易致烫伤、环境污染等缺陷,使艾灸疗法更安全、更有效、更舒适、更便捷。适用于多种急慢性病症的治疗,亚健康状态的调理及日常养生保健。用灸筒(百笑灸)的操作方法:首先拔开灸盖,将医用胶布套入灸筒,撕断医用胶布底纸,将灸筒粘贴于施灸部位,将灸炷放入灸盖内并点燃,将灸盖套入灸筒,左右旋转筒身,调节出气孔大小,使施灸温度适中。皮肤热感消失,灸筒壁凉,表明灸炷燃烧完毕,即可移去本艾灸装置。施灸完毕,用镊子取出灸炷,放入盛水容器,确保灰烬熄灭。
图3-5 百笑灸
3.温针灸
温针灸就是大家在针灸诊所或针灸科常见到的针柄上插一截艾条再针灸,既有针的作用,又有灸的作用,不过这个要专业人士操作哦。
4.艾炷灸
艾炷灸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直接灸古代应用较多,现在应用较少。所谓直接灸就是将艾炷直接放置在施灸部位皮肤上烧灼的方法,根据灸后有无烧伤化脓,又把直接灸分为化脓灸和非化脓灸。化脓灸应用的艾炷较大,施灸后局部组织经烧伤后产生无菌性化脓现象,古称灸疮,灸疮愈合后,多有瘢痕形成,也叫瘢痕灸。民间有“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的说法,意为若想要身体安康不生病,那就要多灸足三里。这里的“三里常不干”是运用的直接灸法,灸出灸疮的,有湿湿的无菌性创面,直接灸是灸法中的一种,有化脓灸和非化脓灸之分,非化脓灸是用麦粒大小的艾炷施灸,不烫伤皮肤或起泡,不留瘢痕,应用较多。
艾炷灸里的间接灸也是目前临床应用很广泛的一种灸法。是指施灸时在艾炷和施灸皮肤处垫有一定间隔物来施灸,常用的间隔物有姜片、蒜片、盐以及附子饼等,依次称为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和隔附子饼灸。每一种隔物灸都有其自身的治疗特点。
(1)隔姜灸:隔姜灸的操作方法是将鲜生姜切成厚约0.3厘米的生姜片,用牙签或针扎数个孔,放在穴位皮肤上,如果觉得灼痛可以把姜片提起离开皮肤,稍后再放下,反复进行,如果仍然灼烫,可以再切一层稍薄的姜片垫在姜片与皮肤之间。每次可以施灸5~10壮,灸后皮肤会变得潮红湿润,注意避免烫伤。隔姜灸有温胃散寒、解表、止呕的作用,对感冒、呕吐、腹痛、泄泻等均有良好的效果。
(2)隔蒜灸:隔蒜灸分为隔蒜片灸和隔蒜泥灸。隔蒜片灸是把独头大蒜横着切成0.3厘米的蒜片,用牙签或针扎数个孔,放在施灸穴位上,用大、中艾炷点燃后放在蒜片中心施灸。注意,灸4~5壮就要更换蒜片,继续灸治。隔蒜泥灸是把大蒜捣成蒜泥状,铺在患处或穴位上,在蒜泥上放艾绒或艾炷,点燃施灸。隔蒜灸以紫皮独头大蒜最佳,两种隔蒜灸法一般每次每穴灸足7壮,以灸处泛红为度。隔蒜灸有消肿、散结、拔毒、止痛的作用,治疗一些皮肤肿痛、疔疮、虫咬很好。比如蚊子咬了,奇痒无比,就可以用用隔蒜灸。
(3)隔盐灸:把炒制过的干燥的盐放进肚脐,填平脐周用面圈围起来,以增加盐量,上面放置大、中艾炷施灸,觉得灼痛,就可以更换艾炷;还可以把姜片放在盐上面施灸,觉得灼痛时,提起姜片,片刻再放下。一般可灸3~7壮。隔盐灸有回阳救逆固脱的作用,急性腹痛、吐泻、痢疾、四肢突然冰冷都可以用。隔盐灸所用的盐可以反复使用,初次用要经过炒制,锅内不放油,直接把盐放进去中小火慢炒,炒到盐发黄就可以了。盐以稍粗的海盐最佳,如果没有海盐,用普通的食盐也可以。注意刚炒出来的盐非常烫,不能直接放进肚脐,否则会烫伤,要稍微晾凉一点,温热不烫再放。炒好的盐放进密封的罐子里密闭保存备用。
(4)隔附子饼灸:是把生附子切细研末,用黄酒调和做饼,大小适中,比一元硬币大一些,厚度0.4厘米左右,扎孔,以大、中艾炷置于上方点燃施灸,一般灸1~2壮,每日灸1次。附子是一味辛温大热的中药,有温肾壮阳的作用,与艾灸并用,可以治疗各种阳虚证,如阳痿、早泄、腰酸、遗精、痛经、宫寒等。
(四)艾灸注意事项
前面说了很多艾灸的方法,还要再告诉大家一些重要的注意事项。
1.体位的选择 可以选择坐位或卧位,原则是舒适可持久,方便取穴和暴露施灸部位,这样可以方便操作,保证顺利完成灸治全过程。
2.施灸的顺序 一般宜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先灸背部,后灸腹部;先灸头部,后灸四肢;先灸阳经,后灸阴经。什么道理呢?其实根本的道理就是先阳后阴,取其从阳引阴而无亢盛之弊,通俗讲就是增强效果,避免上火。
3.禁灸部位 有一些部位不能灸,如大血管处、乳头处、心脏跳动处、睾丸等,妊娠期女性腰部和腹部及合谷、三阴交、血海等穴位。
4.注意身体状况 在感觉特别疲劳、特别饿、特别渴、特别紧张、出很多汗的时候都不宜施灸,以免引起晕灸。晕灸发生的非常少,表现是患者在灸治过程中出现头晕、心慌、冒冷汗等不适感,应立即停灸,让被灸者头低脚高位躺平,松开衣领、腰带,给予温热的糖水并宽慰,一般几分钟即可缓解,没有问题。
5.专心致志 施灸过程中,灸者和被灸者都应该严肃认真、专心致志、精心操作。灸的时候要专心,不要分心看电视、看手机、看报、聊天等,心里想着灸的地方,想着经络在慢慢疏通,想着身体会越来越好,不要想工作、学习和其他事情,意念都随着灸走。这就是中医讲的守神,能做到守神,也就会有更好的疗效。
6.防止烫伤 艾灸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不要烫伤,距离不是越近越好。如果烫伤起泡,不但容易感染,而且影响继续治疗。
7.加强防火意识 艾灸结束后,艾条一定要彻底灭掉,避免因此引起的火灾。常用的方法一个是找个密闭的瓶子,把艾条放进去隔绝空气;二是把烧着的部分剪掉,要剪到只剩黄色的艾绒为止,艾绒特别易燃,所以要剪得比较彻底,缺点是比较浪费;三就是把燃烧的艾条放在水流很小的水龙头下,把烧着端用水浇灭,缺点是艾条被淋的一头会比较潮湿,不过下次使用时可以点燃另一端。剩下很短的一截艾条,可以放在灸盒里继续灸,也可以放热水里泡脚。
8.因人而异 由于体质的原因,灸完后每个人可能感受并不相同。如果觉得有点痒、疲劳、口干、大便干或稀等都属于正常现象,是身体在自我调整,不必担心,随着灸的次数和灸量的积累会逐渐缓解和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