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战争准备有利于防御方
进攻方难以发动奇袭是防御战如此强大的原因之一。
克劳塞维茨指出,“理论上讲,奇袭效果最佳。但实际上,整台战争机器的运转,奇效很快就丧失了。”
如果盟军能在德国1936~1939年军备发展期间对其发起攻击,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许多悲剧(包括纳粹大屠杀)或许可以避免。阿道夫·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一书中早就发出令人恐惧的信号:“30厘米口径的炮弹发出的呼啸声远高于1000份犹太报纸的呐喊。所以,就让他们去喊吧!”
理论上讲,1916年的索姆河战役应该是一场奇袭战。然而,百万兵力的集结到位,又费一周时间准备炮火,盟军的进攻早已无奇袭可言了。
行动规模越大,奇袭效果越差。小企业或许能凭借一款新产品对大企业进行奇袭,而福特不太可能会对通用汽车发动奇袭。在这里,整部企业机器的运转会贻误战机。
翻阅行业领导者遭奇袭案例你会发现,在被袭击之前大都有诸多征兆。只是领导者通常忽视这些信号,或者干脆不正眼瞧竞争对手,才会导致“惨遭蹂躏”。
在销售量近1000万册的《我的奋斗》一书中,希特勒明确告知英国和法国他的攻击意图。10年之后,他果然悍然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