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中的投资效率的测度及国际比较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令人瞩目。在4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历程中,高投资率始终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典型特征之一。大量的资本积累和巨额的外商投资,强有力地推动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创造了奇迹。毋庸置疑,高储蓄、高投资、高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的确为中国经济带来了显著的收益;但我们应看到,中国经济也面临着因大量无效投资引起的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基础设施投资过度和超前、房地产库存高企、资源肆意浪费、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等问题。

投资效率一般是指投资主体在投资活动中的收益与成本、产出与投入之间的对比关系,在本书中又称为“资本回报率”。它既是衡量微观企业盈利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一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用来考察经济运行效率的极为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首先,本书从全国、分行业和分省(区、市)的资本存量的估算角度入手,研究并测度全国、各行业、各地区的投资效率,并就此进行行业、地区乃至国别之间的比较分析;其次,从金融发展、财政分权和政府治理的视角实证研究我国投资效率的影响因素;最后,针对研究结果本书提出了提高我国投资效率、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对策建议。本书将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

(1)我国宏观投资总量和结构的分析。从宏观投资总量的规模,宏观投资的使用结构、资金来源结构、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及区域结构等方面进行探讨。

(2)我国整体资本存量的测算及比较。探讨资本存量的测算方法,对全国的资本存量进行了逐步估算和分析比较,并利用资本产出比指标对估算结果进行检验。

(3)我国分行业资本存量的测算及投资效率的行业比较分析。基于永续盘存法,利用官方公布的投入产出表中的相关数据,研究和测算1990-2014年我国分行业的资本存量及各行业的投资效率,并分析研究了近年来我国行业投资效率的变化趋势及原因。

(4)我国分省(区、市)资本存量的估算,分省(区、市)和三大经济圈投资效率的比较分析。首先,测算我国各省(区、市)的资本存量;其次,利用资本租金公式对我国各省(区、市)的资本回报率进行测算和比较;最后,比较分析我国三大经济圈的投资效率差异及变动趋势,并探讨出现差异的内在原因。

(5)从金融视角对我国投资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金融发展对投资效率的影响总体来讲并不是特别明显;从反映金融发展的不同指标来看,存贷款占GDP比重对投资回报率的影响最为显著,但其作用在递减,我国非国有金融机构和股票市场的发展都能促进投资效率的提升,对东部省份投资效率的提升作用更为明显。

(6)从财政分权与政府治理的视角对我国投资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在利用前文测算得到的我国地区投资效率的基础上,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全国及分地区层面投资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

(7)我国投资效率的国际比较研究。运用资本边际生产率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七国投资率和投资效率进行了比较分析;采用AMSZ准则,对包括中国在内的11个新兴经济体国家1965-2011年的宏观投资效率进行了考察比较;研究考察了1999-2013年“一带一路”沿线21个国家的公路、铁路、民航和水运基础设施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以及“一带一路”沿线14个中东欧国家层面的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效率。

(8)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我国投资效率的政策建议。基于前面的研究结果得出:我国应该继续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发展金融市场,通过规范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适当给予地方政府更多的财政自主权,规范地方政府的财政自筹方式以促使其合理分配财政资源,提高地方政府的治理效率;建立科学的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发挥我国各区域的优势,改善投资环境、合理配置投资资源,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地区的技术发展水平。

我国的宏观投资唯有从片面追求规模转变成更加注重结构升级,从一味追求速度转变成更加注重提升效率和质量,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有效投资、精准投资,才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投资真正成为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