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高校应把握好三个课堂,即实现第一课堂(思政课、文化课和专业课)、第二课堂(课外活动)和第三课堂(社会实践)三个课堂育人相结合,这样才能做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从我校的育人实践看,以下几个方面在育人过程中非常重要。
一是重视正确的价值引领和思想引领,使学生树立信仰、坚定自信。一个人要有政治信仰、文化信仰和职业信仰。没有信仰就没有灵魂,就谈不到理想和自信。从我校高职学生的实际出发,我们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和“三观”教育,用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和“两个一百年”伟大目标,激发学生树立人生理想、坚定政治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信仰、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倡导“人人是胜者”的教育理念,实施“扬长教育”,因材施教,发挥学生优长,坚定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学生成长成才。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是有一定效果的。
二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素养教育。从2003年起,我校建立了“五板块”财贸素养教育体系,2017年,我们把“五板块”内容进行了修改完善,确定为“感恩、爱心、诚信、责任、创新”。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坚持每个学期一个板块,搬上课堂,注入学生心里;同时注重学生日常行为养成教育,推行“青春成长护照”制度,把学生在校期间的点滴善行义举和成长轨迹记载下来,建立考核标准体系,在颁发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同时,按标准颁发“财贸素养证书”,此举在全国高职院校中发挥了很好的示范效应。
三是注重传统文化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可以通过进课堂、开设选修课、讲座和报告等形式进行,也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和礼仪进行。我校在注重把传统文化搬进课堂的同时,在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上分别设计了“拜师礼”“谢师礼”;对满18岁新生设计了“成人礼”,实施了“明礼修身工程”;建立了艺术团民乐团;在教师节上设计了“新教师入职宣誓”和年轻教师拜师活动;建立了素养文化(京商文化)基地,开展京商文化教育,开展老字号文化进校园活动;等等。潜移默化地用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学生,使他们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四是发挥学校文化作用。学校文化是一个有形与无形的“大熔炉”,学生进入校门,所听、所闻、所看、所接受、所感受到的东西,都会对其产生影响。我校重视学校文化建设,以京商文化和学校传统为根基,提炼了以“厚载商道、精益财贸”的校训为核心的文化理念体系和基本行为体系,设计了体现货币元素的校门和反映古代商业文化的“商苑”,建设了运河文化微缩景观,编排了反映商业文化的组舞、反映学校文化的校歌,开办了校史展,使学校变成一个文化大课堂,使学生时时刻刻受到文化的暗示和浸润。与此同时,我们拓展了图书馆的文化功能,通过各种展览展示和交流活动,把图书馆建成师生共享的文化中心和精神家园。
五是加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高校实现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服务体系。在制度上和具体管理过程中,变硬性管理为帮助、引导、教育和服务;在教育教学组织中,为学生成长提供更多的机会和选择,增加学生的学习体验;在校园管理与服务中,管理人员同保安人员、保洁人员、食堂服务员、宿管人员等一样,从广义来讲都是老师,对他们进行教育,关怀体贴,给予信任,赋予责任,提高他们的教育意识、服务意识,反过来,他们就会更好地教育、服务学生,发挥很好的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作用。
六是加强社会实践育人。在高等职业院校,校企合作育人是重要的一环。在这一方面,学校要做的事情很多,如引企进校,开办“企业课堂”,组织志愿者服务活动,加强学生实训期间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与服务,组织学生参加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社会调查研究活动、开展游学活动等。只有坚持开放办学、开放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习期间逐步了解社会、融入社会,才能使他们在毕业后迅速进入职场、适应社会,尽快成为合格的职业人。所以,高等职业院校用好“第三课堂”——社会实践课堂特别重要。需要注意的是,社会环境远比校园环境复杂,社会实践育人需要精心设计,通过组织更多安全、有益、有趣的社会实践活动,给学生增加更多正能量,才能达到校内校外全方位育人的目的。
(1)2017年3月26日至4月7日,参加中央党校“北京市属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学习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专题研讨班”学习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