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为什么需要交易系统
为什么我们需要依赖交易系统进行投资?用我们自己的直觉来自由交易有什么不对吗?毕竟,在面对大量复杂数据和突发金融事件时,我们的大脑具有惊人的反应速度和判断能力。
很多投资者都会有这样一种经验,在自选股中的某只股票出现股价拉升的时候会懊悔自己没有及时买入,而在持仓的某只股票连续出现下跌的时候会后悔之前没有及时卖出。虽然看起来这两种情况带来的是机会成本和权益的损失,但他们并不因此改变自己的交易规则,而是以此作为对自己选股和择时能力的一种肯定,因为自己脑中“曾经”闪现过“正确”的判断。
这个例子直观地描述了我们的大脑中存在的天生缺陷,它会受到认知偏见(Cognitive bias)的影响,主动记忆一些对自己有利的情况,而对失败的痛苦经历置若罔闻。认知偏见在证券交易中带来的负面作用远远超过我们在进行决策时应该拥有的自然优势。在行为金融学中,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很好地解释了这种现象。
20世纪50年代,“理性人假设”(1)占据经济学和金融学研究的主导地位,几乎所有跟经济有关的研究课题都采纳了这个前提条件。尤金·法玛(2)在1970年正式提出了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s Hypothesis,EMH),指出在“理性人假设”的前提下,金融市场是有效的,所有的技术和基本面分析都是徒劳无功的,投资者们无法通过金融市场获得超额收益。
但实际上,人不会总是理性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学者发现证券市场中存在许多明显的异象(Anomaly),例如规模、市盈率等。但是,始终没有人能够想出一种能够完全替代与有效市场假说的理论。直到20世纪80年代,心理学家们开始进入金融领域,他们通过对人类大脑的研究指出,人类本能中包含的一些特质难以通过古典经济学所期望的理性方式行事。于是,出现了行为金融学中的第一个模型——前景理论。
所有投资者在进行主观交易的时候都会犯错,有的造成了较大的损失,有的丧失了盈利的机会,这些犯错的原因都可以用前景理论中的基本结论来解释。非常典型的现象有两种:
(1)越坚持越亏损
前景理论中的“反射效应”指出:在确定的损失和“赌一把”之间,大部分人选择“赌一把”,这反映了人们在面对损失的时候风险偏好会增加。这种对损失的厌恶是一种非常强大的本能。大部分投资者不认为持仓的损失是真实的,直到亏损大到无法承受时才会完全平仓,这样他们可以推迟失去金钱的痛苦感觉,因为亏损时的平仓就是承认自己的失败。
(2)盈利后草草平仓离场
前景理论中的“确定效应”指出,在确定的收益和“赌一把”之间,大部分人选择实现收益,落袋为安,这反映了人们在面对获利的时候是风险规避的。在利润微薄时尽早卖出这种行为的背后存在着最小化后悔的动机,因为一旦如果持仓权益在创下新高后回落,他们就会后悔没有及时离场。同时,在盈利时平仓也能够证实自己最初的购买决定是正确的,获得相当的自我认定。
除此之外,大部分人存在类似于赌徒的心态。他们将证券交易等同于掷硬币,认为价格涨跌的概率都是同样的50%,这样做是很危险的,特别是当趋势来临的时候盲目地反向交易只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而且,赌徒心态的潜意识里还有一种通常很快就放弃的态度,尽管在某些情况下,这样做看起来有点道理,但长期来看,这对于投资行为整体来说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赌博之所以会上瘾,一般和三种因素有关:首先,是控制欲的满足感,赌徒通常喜欢选择自己的号码,很多投资者也喜欢比较吉利的股票代码;其次,赌博提供了频繁赢得大奖的机会,尽管每次都会有所偏差,但是以小博大的吸引力却经久不衰,保证金交易的期货和期权合约也为投资者提供了类似的机会;最后,赌博的结果很快就揭晓,能够给予赌博者持续的刺激,而频繁的开仓也能带来同样的刺激。
要克服以上这么多人脑中存在的能够严重影响我们交易决策能力的缺陷,只能依赖科学规划和设计的交易系统。使用交易系统可以减轻认知偏差带来的影响,也可以让我们利用其他主观交易者仍然存在的弱点——他们的认知偏差会导致异常的市场行为,进而带来盈利的机会。事实上,一些交易规则能够持续盈利的原因正是在于它们抓住了人们的认知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