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别处的世界:梭罗瓦尔登湖畔的生命实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研究意义

(一)研究内容

本书把梭罗在瓦尔登湖畔为时两年零两个月的独居生活,视为他探索生命意义与可能性的生命实验。研究将以梭罗的亲述文本与传记材料为主要依据,以生命实验的启动、实施、结束为线索,试图还原梭罗独居生活的始末与真相,揭示梭罗多维复杂的人格,并对其生命实验的成败得失及其背后的隐喻进行考察。研究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离群索居:实验的启动。探讨梭罗启动生命实验的动机。这一部分将试图回答以下问题:梭罗为什么要去湖畔独居?为什么要对邻人的生活进行激烈批判?为什么梭罗要到大自然中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除了崇高的社会关怀,梭罗来到瓦尔登是否还有其他缘由?梭罗是西方的陶渊明吗?

第二部分,湖畔岁月:实验的展开。考察梭罗生命实验的具体内容,力图为梭罗瓦尔登湖的真实生活揭开面纱。这一部分将试图回答以下问题:梭罗的湖畔岁月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图景?通过独居生活,梭罗领悟了什么?证明了什么?《瓦尔登湖》是否存在自我包装?徐迟曾如此评价梭罗:“简单而馥郁”“孤独而芬芳”。想必这是很多现代人对湖畔岁月的诗意想象。而这究竟是不是“神话”?梭罗是真隐还是假隐?

第三部分,重返尘世:实验的结束。解析梭罗重返尘世的原因,并对梭罗生命实验的成败得失作出评价。这一部分将试图回答以下问题:既然湖畔生活如《瓦尔登湖》所述那般美好,那梭罗为何还要放弃这种生活?“也许还有好几个生命可过,我不必把更多时间来交给这一种生命了。”〔美〕梭罗:《瓦尔登湖》,徐迟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第283页。这是梭罗唯一正面交代的离开瓦尔登湖的理由,除此之外,是否还有其他隐衷?对于离开瓦尔登的原因,梭罗轻描淡写,而大部分的梭罗研究者也不愿提及或一笔带过,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如果说瓦尔登之旅是一项生命实验,梭罗设定了哪些实验目标?是否实现了他的实验目标?

第四部分,一个别处的世界:实验的隐喻。对生命实验的理想主义特质进行描述,对其背后隐喻的普遍意义进行揭示。与历史上所有著名的乌托邦实践一样,梭罗的瓦尔登之旅亦是理想主义的。这种理想主义具体表现为什么?《瓦尔登湖》对湖畔生活是否存在理想化的叙述?梭罗的瓦尔登之旅可以理解为人类困境及其出路的一种普遍隐喻,这种隐喻所象征的内涵是什么?如何看待生命实验的失败及其意义?

(二)研究方法

①以事件为切入点研究思想。本书将以梭罗瓦尔登湖畔的生命实验这一重大事件为切入点,以生命实验的启动、实施、结束为线索,将梭罗瓦尔登之旅的心路历程与行为轨迹,以一种前后连贯、环环相扣、脉络清晰的方式呈现出来。书中不仅会着重考察梭罗所述文本中的思想,同时会对梭罗行为实践中所传达出来的思想作重点剖析。

②新批评的文本细读法。本书对梭罗的亲述文本进行多重回溯性阅读,力图挖掘潜藏在文字罅隙背后的隐秘心性,比如:通过对梭罗账单的整理,解读他对简朴生活的夸饰;通过对梭罗语言片段的细读,捕捉他极力遮掩的负面情绪。

③多学科视野。本书引入多学科视野观照文学问题,如:从哲学角度,分析梭罗的超验主义立场;借鉴心理学,对梭罗来到及离开瓦尔登的人格动因进行分析;从生态学角度,发掘梭罗的自然观及行为对于生态学的前导性意义;引入社会学理论,考察梭罗政治行为与政治主张背后的个人主义情结。

(三)研究意义

1.创新之处

(1)在研究内容上,目前国内关于梭罗瓦尔登之旅的专门系统研究很少,仅见于本人的博士后出站报告(2010,本论著亦在此基础上修改完成)、冯翠娥的硕士论文《超越悖论——析梭罗的生活实验》(2012)。冯翠娥的论文亦将瓦尔登之旅视为一场实验,对展开实验的原因、林中生活以及结束实验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该文主旨在于呈现梭罗对悖论的超越,论点和视角皆有深刻新颖之处,但与散见于论文之中的其他相关研究一样,该文很少考察梭罗来到瓦尔登湖是否还有《瓦尔登湖》未有交代的动机;很少论及《瓦尔登湖》是否对湖畔的真实生活进行了包装;很少论及梭罗离开瓦尔登湖是否有其他隐衷。国外相关研究,多见于梭罗的传记材料(如桑伯恩、谢尔曼·保罗、沃尔特·哈丁的传记作品),对生命实验本身聚焦得还不够。而本研究则详细剖析了梭罗独居生活的始末与动机。其中,从人格心理角度对梭罗来到和离开瓦尔登湖的原因所作的分析,依据梭罗亲述文本与传记材料所还原出的梭罗湖畔生活的多维图景,对梭罗离开瓦尔登湖的原因所作的细致考察,对大自然疗愈作用的论述,对瓦尔登之旅文化隐喻的阐释,对《瓦尔登湖》理想式书写叙事策略的寻绎,都是本书的重要创新之处。

(2)在研究材料上,国内已有研究大多以梭罗的亲述文本《瓦尔登湖》为据,这样的研究有失客观,因为文本往往会对思想构成遮蔽或是伪装。比如,梭罗对于来到瓦尔登湖的原因的交代有所保留,对湖畔生活的描述亦有言过其实之处,对离开瓦尔登湖的原因更是一笔带过。相比而言,港台地区以及国外学界对研究材料的占有就全面得多,如曾敏芳的《梭罗理想与现实之探讨》,罗伯特·米尔德(Robert Milder)的《重塑梭罗》。鉴于此,我们把有关梭罗的大量传记材料以及梭罗日记、书信,作为研究材料的重要补充。

(3)在研究视角上,已有研究常存在如下两种倾向:一种是对梭罗的诗意装扮,国内的相当一部分研究依据《瓦尔登湖》的某些叙述,极力打造梭罗“超凡入圣”的形象,将其独居生活描述为一种再美好不过的诗意栖居;另一种是对梭罗的庸常化解读,该类研究(如刊发于20世纪90年代《读书》杂志的系列文章,程映红的《瓦尔登湖的神话》、石鹏飞的《文明不可拒绝》、汪跃华的《两个瓦尔登湖》)依据某些传记材料,将其独居生活视为一场沽名钓誉的闹剧。而本研究则借鉴了罗伯特·米尔德、罗伯特·萨特尔迈耶(Robert Sattelmeyer)等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充分考虑到梭罗话语及人格的复杂性,力戒把梭罗抽象为一种平面化的精神标本,注重对其隐秘、矛盾的一面进行考察,以期对梭罗多维、复杂的人格进行揭示。

2.研究价值

(1)梭罗的生命实验,是一个浪漫主义者用身体力行的方式,对现代文明病症开出的药方,其意义不可估量,但其失败教训亦不能被忽略。鉴于国内的梭罗研究领域片面认同占压倒性优势,加之梭罗本人对生命实验的局限未作深刻反思,故而本书的辩证解读分析,将为构建更合理的生存方式提供借鉴。

(2)梭罗被称作“美国生态文学的奠基人”,《瓦尔登湖》被誉为“绿色圣经”。本书对梭罗自然观、自然书写及其历史意义的考察,将有助于深化对生态文学以及生态美学的认识。

(3)梭罗在中美文学交流史上具有特殊意义,梭罗被称作塑造美国性格与价值观的心灵教父(《瓦尔登湖》被《美国遗产》杂志评为“十大塑造美国文化品格”的名著之首),又具有浓厚的东方气质。故本书不仅有助于深刻认识美国文化的内核,同时也为深层次的跨文化对话提供可能。

本周热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