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全鉴(典藏诵读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七法

【题解】

七法指治国、治军的七项基本法则,即则、象、法、化、决塞、心术、计数。本篇从分析政治和军事的关系入手,着重阐述了较为系统的军事思想,分为七法、四伤、为兵之术、选陈共四节。“七法”节首先提出,详述了七法的具体内容和不明七法的后果,强调运用七法的重要意义;“四伤”节论述了君主身边的各种坏人对治国治军四方面的伤害;“为兵之术”提出了治军的八项具体方法,强调使用军事手段以匡正天下的原则;“选陈”即“选阵”,专论战略的运用。

【原典】

言是而不能立,言非而不能废,有功而不能赏,有罪而不能诛,若是而能治民者,未之有也。是必立,非必废,有功必赏,有罪必诛,若是安治矣?未也。是何也?曰:形势、器械未具[1],犹之不治也。形势、器械具,四者备,治矣。不能治其民,而能强其兵者,未之有也;能治其民矣,而不明于为兵之数[2],犹之不可。不能强其兵,而能必胜敌国者,未之有也;能强其兵,而不明于胜敌国之理,犹之不胜也。兵不必胜敌国,而能正天下者,未之有也;兵必胜敌国矣,而不明正天下之分[3],犹之不可。故曰:治民有器,为兵有数,胜敌国有理,正天下有分。

【注释】

[1]形势:指治理百姓各方面的客观形势。器械:指治理百姓的具体设施。

[2]数:方法、策略。

[3]分:名分,这里指适当的方法。

【译文】

正确的主张不能采纳,错误的主张不能废除,有功劳而不予赏赐,有罪过而不予惩罚,像这样而能治理好人民的,从来没有过。正确的坚决采用,错误的坚决废止,有功必赏,有罪必罚,这样就可以治理好国家了吗?还不能。为什么?因为,不具备军事力量和军事装备,仍然不能治理好国家。有了军事力量和军事装备以后,再具备上述四项,那就可以治理好国家了。不能治理好人民而能强化其军队的,从来没有过;能治其民而不懂用兵的策略,仍然不能使军队强大。不能强化其军队而能战胜敌国的,从来没有过;能够强化其军队而不明白战胜敌国的道理的,仍然不能打胜。兵力不能必胜敌国而能够征服天下的事情,从来没有过;即使兵力有了必胜的把握而不懂得征服天下的纲领的,仍然是不行的。所以说,治民要有军备,用兵要有策略,战胜敌国要有头脑,匡正天下要有纲领。

【原典】

则、象、法、化、决塞、心术、计数[1]。根天地之气[2],寒暑之和,水土之性,百姓、鸟兽、草木之生,物虽甚多,皆均有焉,而未尝变也,谓之则。义也、名也、时也、似也、类也、比也、状也,谓之象[3]。尺寸也、绳墨也、规矩也、衡石也、斗斛也、角量也[4],谓之法。渐也、顺也、靡也、久也、服也、习也[5],谓之化。予夺也、险易也、利害也、难易也、开闭也、杀生也,谓之决塞。实也、诚也、厚也、施也、度也、恕也,谓之心术。刚柔也、轻重也、大小也、实虚也、远近也、多少也,谓之计数。

【注释】

[1]决塞:疏通堵塞。计数:计算、筹划。

[2]根:根源,根本。

[3]象:表象,情况。

[4]衡石:称量轻重的工具。斗斛:两种量器,这里泛指各种量器。角量:平都斛的用具。

[5]顺:通“驯”,驯服。靡:通“磨”,消磨。服:适应。

【译文】

规律、形象、规范、教化、决塞、心术和计数。源本于天地的元气,寒暑的协调,水土的性质以及人类、鸟兽、草木的生长繁殖,事物虽多,但都有一个共同性,而且未尝改变的,这就叫作“规律”。事物的形状、名称、年代、相似、类属、依次、状态等,叫作“形象”。尺寸、绳墨、规矩、衡石、斗斛、角量等,叫作“规范”。渐进、驯服、消磨、熏陶、适应、习惯等,叫作“教化”。予夺、险易、利害、难易、开闭、死生等,叫作“决塞”。老实、忠诚、宽厚、施舍、度量、容让等,叫作“心术”。刚柔、轻重、大小、虚实、远近、多少等,叫作“计数”。

【原典】

不明于则,而欲出号令,犹立朝夕于运均之上[1],摇竿而欲定其末[2]。不明于象,而欲论材审用,犹绝长以为短,续短以为长。不明于法,而欲治民一众,犹左书而右息之。不明于化,而欲变俗易教,犹朝揉轮而夕欲乘车。不明于决塞,而欲驱众移民,犹使水逆流。不明于心术,而欲行令于人,犹倍招而必射之[3]。不明于计数,而欲举大事,犹无舟楫而欲经于水险也。故曰:错仪画制,不知则不可;论材审用,不知象不可;和民一众[4],不知法不可;变俗易教,不知化不可;驱众移民,不知决塞不可;布令必行,不知心术不可;举事必成,不知计数不可。

【注释】

[1]夕:古代测日影以定方向的仪器。均:指制陶器所用的转轮。

[2]定其末:固定竹竿的末端。

[3]倍招:背离目标。倍:同“背”。

[4]和:据上文当为“治”。

【译文】

不明白事物的法则,而想要制定号令,就如同在转动着的陶轮上用标杆测定时间,摇动竹竿而妄想稳定它的末端。不了解事物的特点,而想量才用人,就好比把长材短用,短材长用一样。不了解事物的规范,而想治理人民、调和民众,就好比用左手写字,而闲着右手一样。不明白教化而想移风易俗,就好比早上刚制造车轮,晚上就要乘车一样。不懂得疏通堵塞,而想驱使和调遣人民,就好比使水倒流一样。不了解心术而想对人们发号施令,就好比背对着靶子射箭而想命中一样。不了解计数而想要兴办大事,就好比不用舟辑想渡过险恶的河流一样。所以说,立法定制,不了解规律不行;量才用人,不了解特点不行;治理人民、调和民众,不了解规范不行;移风易俗,不了解教化不行;驱使和调遣人民,不疏通堵塞不行;发布命令,令出必行,不了解心术不行;举办大事保证必成,不了解计数不行。

【原典】

百匿伤上威[1],奸吏伤官法,奸民伤俗教,贼盗伤国众。威伤,则重在下[2];法伤,则货上流;教伤,则从令者不辑[3];众伤,则百姓不安其居。重在下,则令不行;货上流,则官徒废;从令者不辑,则百事无功;百姓不安其居,则轻民处而重民散[4];轻民处、重民散,则地不辟;地不辟,则六畜不育;六畜不育,则国贫而用不足;国贫而用不足,则兵弱而士不厉[5];兵弱而士不厉,则战不胜而守不固;战不胜而守不固,则国不安矣。故曰:常令不审,则百匿胜;官爵不审,则奸吏胜;符籍不审[6],则奸民胜;刑法不审,则盗贼胜。国之四经败,人君泄见危。人君泄,则言实之士不进;言实之士不进,则国之情伪不竭于上。

【注释】

[1]百匿:指君主左右的各种坏人。匿:邪恶。

[2]重在下:权威下移。

[3]辑:和睦顺从。

[4]轻民:指从事工商业和游手好闲的人。

[5]不厉:不勇猛。

[6]符籍:指通行凭证与户口簿册。符:凭证。籍:簿册。

【译文】

君主左右的各种坏人伤害君主的权威,奸邪的官吏破坏国家的法制,奸诈的国民伤害风俗和教化,贼盗伤害国内的民众。君主的权威被伤害,君权就会下移;法制被破坏,财货就会通过贿赂集中到上层;教化被损害,臣民就不会和顺地听命;民众被伤害,百姓就不得安居。君权下移,政令便无法推行;财货上流,官德就必然败坏;臣民不听命,百事都难有功效;百姓不得安居,就会造成为盗者横行而务农者离散的局面;为盗者横行而务农者离散,土地就得不到开辟;土地不开辟,则六畜不能繁育;六畜得不到繁育,邦国就会财源不足;邦国财源不足则兵弱而士气不振;兵弱而士气不振,则战不能胜、守不能固;战不胜而守不固,国家就不会安定了。所以说:国家的常规法令不严明,国君左右的坏人就得逞;官爵制度不严明,奸邪的官吏就得逞;符籍制度不严明,奸诈之民就得逞;刑法制度不严明,盗贼就得逞。治国的四经:大法、官爵、符籍、刑法败坏了,君主又不重视,危机就会出现。这是因为人君不重视,说真话的人就不被任用;说真话的人不被任用,国家的真实情况就不能传到君主这里了。

【原典】

世主所贵者宝也,所亲者戚也,所爱者民也,所重者爵禄也。亡君则不然,致所贵[1],非宝也;致所亲,非戚也;致所爱,非民也;致所重,非爵禄也,故不为重宝亏其命[2],故曰:令贵于宝;不为爱亲危其社稷,故曰:社稷戚于亲;不为爱人枉其法,故曰:法爱于人;不为重爵禄分其威,故曰:威重于爵禄。不通此四者,则反于无有[3]。故曰:治人如治水潦,养人如养六畜,用人如用草木。居身论道行理,则群臣服教,百吏严断,莫敢开私焉[4]。论功计劳,未尝失法律也。便辟、左右、大族、尊贵、大臣,不得增其功焉;疏远、卑贱、隐不知之人、不忘其劳。故有罪者不怨上,爱赏者无贪心,则列陈之士,皆轻其死而安难[5],以要上事,本兵之极也[6]

【注释】

[1]致:最。

[2]亏:损害。命:政令。

[3]反:同“返”。

[4]开私:指枉法。

[5]安难:不怕危难。

[6]极:根本。

【译文】

当今一般的君主,所看重的是珍宝,所亲近的是亲戚,所爱护的是百姓,所重视的是爵禄。英明的君主却不是这样。他最看重的不是珍宝,最亲近的不是亲戚,最爱护的不是百姓,最重视的不是爵禄。他不会因为贵重珍宝而损害政令,因而说政令比珍宝更贵重;不会因为亲近亲戚而危害国家,因而说国家比亲戚重要;不会因为爱护百姓而违反法律,因而说法律比百姓更值得爱护;不会为重视爵禄而削弱威信,因而说权威比爵俸更重要。君主如不懂得这四方面的道理,权力将丧失得一无所有。所以说,治理百姓就像治理积水,养育百姓就像养育六畜,使用百姓就像使用草木。君主自身能按理办事,群臣就服从政令,百官严格执行法律,没有人敢徇私枉法。根据实际评计功劳,不能违背法令规定。宠臣、侍从、大族、权贵和大臣们,不因为地位高而增加功劳;关系远的、地位低的、不知名的,不因为地位低而埋没功劳。这样,犯罪受刑的人不会抱怨君主,有功受赏的人也不会滋长贪心,而列阵参战的将士们都舍生忘死,不避危难,以求为国立功了,这就是治军的根本原则。

【原典】

为兵之数,存乎聚财,而财无敌[1];存乎论工[2],而工无敌;存乎制器,而器无敌;存乎选士,而士无敌;存乎政教[3],而政教无敌;存乎服习[4],而服习无敌;存乎遍知天下,而遍知天下无敌;存乎明于机数[5],而明于机数无敌。故兵未出境,而无敌者八。是以欲正天下,财不盖天下[6],不能正天下;财盖天下,而工不盖天下,不能正天下;工盖天下,而器不盖天下,不能正天下;器盖天下,而士不盖天下,不能正天下;士盖天下,而教不盖天下,不能正天下;教盖天下,而习不盖天下,不能正天下;习盖天下,而不遍知天下,不能正天下;遍知天下,而不明于机数,不能正天下。故明于机数者,用兵之势也。

【注释】

[1]财无敌:指使财富的数量无敌于天下。

[2]论工:考论工匠的技巧,指选择工匠。

[3]政教:指加强军队的管理教育。

[4]服习:操练,指军事训练。

[5]明于机数:指懂得把握时机和运用策略。

[6]盖天下:超过天下,领先天下。

【译文】

治军的方法,在于积聚财富,使财富的数量无敌于天下;在于选择工匠,使工匠的技巧无敌于天下;在于制造兵器,使兵器的质量无敌于天下;在于选拔士兵,使士兵的素质无敌于天下;在于加强管理教育,使管教的水平无敌于天下;在于抓紧军事训练,使训练的水平无敌于天下;在于调查各国情况,使调查工作的水平无敌于天下;在于明察战机和策略,使明察战机和策略的运用无敌于天下。这就是说,军队还没有开出国境,而无敌于天下的八项条件都已具备,这样才能统一天下。因而要统一天下,财力不领先天下不行;财力领先天下,而工匠技巧不能领先天下也不行;工匠技巧领先天下,而兵器质量不能领先天下也不行;兵器质量领先天下,而士兵素质不能领先天下也不行;士兵素质领先天下,而管教水平不能领先天下也不行;管教水平领先天下,而军事训练水平不领先天下也不行;训练水平领先天下,而不能掌握天下的情况也不行;掌握了天下各国的情况,而不明察战机和策略也不行。所以,明察战机和策略是用兵的关键。

【原典】

大者时也,小者计也。王道非废也,而天下莫敢窥者,王者之正也。衡库者[1],天子之礼也。是故,器成卒选,则士知胜矣。遍知天下,审御机数,则独行而无敌矣。所爱之国,而独利之;所恶之国,而独害之,则令行禁止。是以圣王贵之。胜一而服百,则天下畏之矣;立少而观多,则天下怀之矣;罚有罪,赏有功,则天下从之矣。故聚天下之精财,论百工之锐器,春秋角试[2],以练精锐为右。成器不课不用[3],不试不藏。收天下之豪杰,有天下之骏雄,故举之如飞鸟,动之如雷电,发之如风雨,莫当其前,莫害其后,独出独入,莫敢禁圉。成功立事,必顺于礼义。故不礼不胜天下,不义不胜人。故贤知之君,必立于胜地,故正天下而莫之敢御也。

【注释】

[1]衡库:衡量天下的利害得失。

[2]角试:比较检验。

[3]不课不用:不经过检查,不能使用。课:检查。

【译文】

首要的是掌握作战时机,其次是作战策略。王道不能废止,天下之所以不敢觊觎推行王道的国家,就在于王道的正义。权衡天下的利弊得失,这是天子应遵守的礼数。所以,兵器制造精良,士兵选拔已定,军队就有了取胜的信心。普遍了解天下的情况,精心掌握战机与策略,这样就可以所向无敌了。对于友好的国家,要给予特殊的扶持;对于敌对的国家,要给予特殊的惩罚,这样就令出即行,禁发则止。因此,英明的君主很重视这种做法。战胜一个国家,其他多个国家随即表示顺服,天下都会畏惧;持植少数国家,给其他多个国家做出示范,天下都会归附;惩罚有罪的,赏赐有功的,天下也都跟着服从了。因此,要聚集天下最好的物材,研究各种工匠的兵器,春秋两季进行较量、试验,选择精锐的器械列为上等。制成的武器,不经检查不能使用,不经试验不能入库。再聚集天下的豪杰,拥有天下的勇将,这样就可以做到举兵如飞鸟,动兵如雷电,发兵如风雨,无人能在前面阻挡,无人能从后面伤害,独出独入,无人敢于抵抗了。成功立事,一定要合乎正理与正义。无理的战争不能取胜于天下,不义的战争不能战胜他人。因此,贤明智慧的君主,一定要站在必胜的立场,这样才能匡正天下而无人敢于抵挡。

【原典】

若夫曲制时举[1],不失天时,毋圹地利[2]。其数多少,其要必出于计数[3]。故凡攻伐之为道也,计必先定于内,然后兵出乎境。计未定于内,而兵出乎境,是则战之自胜,攻之自毁也。是故,张军而不能战[4],围邑而不能攻。得地而不能实[5],三者见一焉,则可破毁也。故不明于敌人之政,不能加也[6];不明于敌人之情,不可约也;不明于敌人之将,不先军也;不明于敌人之士,不先陈也[7]。是故,以众击寡,以治击乱,以富击贫,以能击不能,以教卒练士击驱众白徒。故十战十胜,百战百胜。

【注释】

[1]曲制时举:指根据有利时机发兵。曲:按照。

[2]圹:同“旷”,荒废。

[3]计数:计算军队行动所需的人员、装备、军需的数量。

[4]张军:摆开阵势。

[5]实:巩固。

[6]加:加兵,出兵。

[7]陈:同“阵”,阵列。

【译文】

关于部队发兵进攻的时机,应该不失天时,不废地利。需要的人员、装备、军需数量的多少,关键在于要经过精确计算。所以,凡是攻战的原则,一定要先在国内周密计划,然后再举兵出境。计划没有事前确定就举兵出境,攻战就必然自取失败。因此,摆开阵势却不能交战,包围城邑却不能进攻,夺取阵地却不能据守,这三种情况出现一种,就可能使军队败亡。所以,事前不明了敌人的政治,不能出兵;不明了敌人的军情,不能宣战;不了解敌人的将领,不先采取军事行动;不了解敌人的士兵,不先摆列阵势。因此,只有保证以众击寡,以治击乱,以富击贫,以贤能的将帅去进攻无能的将帅,以训练有素的士卒去进攻乌合之众,这样才可以做到十战十胜,百战百胜。

【原典】

故事无备,兵无主,则不蚤知;野不辟,地无吏,则无蓄积;官无常[1],下怨上,而器械不功[2];朝无政,则赏罚不明;赏罚不明,则民幸生。故蚤知敌人,如独行;有蓄积,则久而不匮;器械功,则伐而不费[3];赏罚明,则人不幸;人不幸,则勇士劝之。故兵也者。审于地图[4],谋于官日,量蓄积,齐勇士,遍知天下,审御机数,兵主之事也。

【注释】

[1]官:管理手工业的官府。常:常规。

[2]器械不功:兵器不精良。

[3]费:损坏。

[4]审于地图:指地形地势等地理状况。

【译文】

所以,对战争没有准备,部队又没有主帅,就不可能预先掌握敌情;荒地没有开垦,农业又没有专管的官吏,国家就不可能积蓄粮草;官府没有常规,工匠抱怨上级,造出的武器就不会精良;朝廷政令不修,赏罚不明,百姓就侥幸偷生。因此,预先掌握敌情,才能够所向无敌;积蓄粮草,才能够持久作战而不贫困;武器精良,才能够连续进攻而不易损坏;赏罚分明,百姓才不会侥幸偷生;而百姓都不侥幸偷生,勇士就奋力向前。所以,用兵的规律就是详尽地审查地理情况,反复地研究天文气象,准确地计算军需贮备,严格地统一士兵训练,全面掌握天下的情况,认真抓好战机和运用策略,而这些也正是军队统帅的职责。

【原典】

故有风雨之行[1],故能不远道里矣;有飞鸟之举,故能不险山河矣;有雷电之战,故能独行而无敌矣;有水旱之功[2],故能攻国救邑;有金城之守[3],故能定宗庙,育男女矣;有一体之治[4],故能出号令,明宪法矣。风雨之行者,速也;飞鸟之举者,轻也;雷电之战者,士不齐也;水旱之功者,野不收,耕不获也;金城之守者,用货财、设耳目也;一体之治者,去奇说、禁雕俗也[5]。不远道里,故能威绝域之民,不险山河,故能服恃固之国[6]。独行无敌,故令行而禁止。故攻国救邑,不恃权与之国,故所指必听。定宗庙,育男女,天下莫之能伤,然后可以有国。制仪法,出号令,莫不响应,然后可以治民一众矣。

【注释】

[1]风雨之行:如同风雨般行进。

[2]水旱之功:指如同水灾旱灾般的破坏力。

[3]金城:坚固的城池。

[4]一体之治:像一个人的身体般协调统一。

[5]雕俗:崇尚奢侈的风俗。

[6]恃固:凭借天险。

【译文】

军队有像风雨一般的行进,就不怕路途遥远;有像飞鸟一般的前跃,就不怕山河险阻;有像雷电一般的进击,就所向无敌;有像水灾旱灾一般的破坏,就能够攻克敌国,攻占城市;有像金城一般的设防固守,就能够安定国家,传宗接代;再有如同身体般协调的统一政治,就能够发布号令、明定法制。这是因为,风雨一般的行进,就是要做到速度飞快;飞鸟一般的前跃,就是要做到身体轻捷;雷电一般的进击,就是使敌人溃不成军;水灾旱灾一般的破坏,就是使敌方土地无收、耕种无获;金城一般的据守,就是要使用财货、收买间谍;身体般协调的政治,就是要禁止邪说和奢侈风俗。不怕路途遥远,就能够威慑偏远地方的百姓。不怕山河险阻,就能够征服凭借天险的敌国。所向无敌,就必然有令必行、有禁必止。攻克敌国,攻占城市,又不依靠盟国援助,就必然是军队指向哪里,哪里就得听从。安定国家,繁育儿女,无人敢于伤害,然后就可以牢固地掌握政权。立法定制,发号施令,天下没有不响应的,然后就可以治理百姓、统一天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