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青春不叛逆
一位爸爸这样形容正读初二的儿子:“他最近对我的意见特别大,总让我捉摸不透,他就像一个矛盾的集合体,前一刻钟,他还在说这个世界很美好,过不了几分钟,他就会说这个世界很无奈;有时他会说他妈妈做的饭菜不可口,要不就是因为自己的衣服搭配而不顺心……他几乎天天拉着脸,甚至还故意摔门,把东西碰得叮当响给我们看,后来我斥责了他几句,他一个小男子汉居然哭起来了,接下来三天都没和我说话。总之他就像一颗随时都会爆炸的炸弹,不经意的一句话就可能引爆。”
这位爸爸说出了青春期孩子的整体特征:不定性、叛逆、爱发脾气,一点小事就能影响他们的情绪,令人难以捉摸。面对这样一个完全陌生的孩子,很多父母因为不知道该如何去教育,而感到恐慌和无奈。
叛逆是青春期孩子的共性。孩子叛逆,并非孩子的品性出了问题,也不见得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孩子就如同孙悟空大闹天宫,让父母们担忧又无奈。读过《西游记》的父母都知道,孙悟空做了弼马温,本来辛勤诚恳地工作。后来在得知弼马温是个“没有品”的官时,立马要做“齐天大圣”。这是青春期叛逆的一条显著表现,即对社会地位欲求不满。由于“成人感”的形成,他们从心理上过高地评价自己的成熟度,要求与成年人拥有平等的社会地位,渴望社会给予他们尊重,要求父母给予他们决策权,不甘总是居于从属地位,反对父母的束缚和干涉。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逐渐建立自己独特的个性,成就一个完整的自我。
如果父母一味否定青春期的孩子,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必然要遭受严重的打击,内心的沮丧、失望、痛苦、愤怒会汇集成一股强烈的攻击冲动,需要通过某种方式将这股负面情绪宣泄出去,同时,不甘和委屈也使得他们将这种攻击指向家长——“既然你让我这么痛苦,我也要让你痛苦一下,好让你知道这是怎样的滋味!”
微软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是无数年轻人心目中的偶像。但据盖茨的父亲威廉·盖茨透露,盖茨在青春期非常叛逆。
从11岁开始,盖茨就经常向父母问一些关于国际事务、商务和生命本质的问题。父亲威廉·盖茨对此并不介意,但母亲玛丽对此表示反感。玛丽认为盖茨真正应该做的是保持房间干净、按时吃饭、不要咬铅笔,而不是关心那些“与他无关”的问题。
在盖茨12岁那年,母子二人在饭桌上爆发了一场激烈的争吵。当时全家人在吃晚饭,任性莽撞的盖茨再次冲母亲大喊大叫,言语中透露着不敬。一向好脾气的威廉·盖茨再也坐不住了,他顺手将一杯冷水泼到盖茨的脸上。盖茨则愤愤地说:“感谢你们给我洗澡。”然后离开饭桌,把自己关在卧室里。
威廉·盖茨和玛丽以为盖茨出现了心理问题,便带着他去看心理医生。盖茨对心理医生说:“我正与想控制我的父母爆发冷战。”
在与盖茨沟通后,心理医生告诉威廉·盖茨和玛丽,盖茨并没有心理问题,只不过是青春期的逆反而已。心理医生建议他们最好减少对盖茨生活上的干涉,因为这是盖茨的“独立战争”,并且盖茨最后总会取得胜利。
心理医生的一番话让盖茨的父母醒悟过来。威廉·盖茨出生于布雷默顿一个工人家庭,从小生活就很艰难。他说:“儿子的成长环境与我那时截然不同。我开始认真反省自己的行为以及与孩子的相处之道。”
最后,盖茨父母选择放手。从13岁开始,盖茨便拥有罕见的独立自主性。没有束缚的他逐渐意识到:“我没有必要只在父母面前证明我自己,而是要向这个世界证明我自己。”
在盖茨提出从哈佛大学退学时,盖茨父母都采取了默认态度。毫无疑问,从名校辍学创业是一个艰难的决定。盖茨父母坦承自己“与所有家有孩子在大学求学的父母一样,我们对盖茨的期待也是希望他顺利拿到学位”,但他们并没有反对。退学后的盖茨只身来到新墨西哥州的阿尔伯克基,并创建了微软。
父母应该尽量给予青春期的孩子以尊重,当面对孩子的叛逆不知所措时,不妨以退为进。例如,提供自己的经验、想法给孩子参考,然后放手让孩子自己分析、考虑后果,再做出决定,只要他的决定不影响他人即可。那么经过一次次的历练,孩子也能学会承担自己的选择带来的后果,并从失败中累积经验,以便下次做出更明智的选择,主动提高自我。
父母要学会适时放手,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用温柔与坚定的话语,帮助孩子易失控的言行踩煞车。
首先,父母需要转变观念。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有了初步的自我意识,渴望成为独立的人。因此,父母应懂得用平等和尊重的态度和孩子相处,把孩子当成人来看待,认可和欣赏孩子。
其次,父母需要改变家庭教育观念。父母总是习惯于站在教育者的立场对待子女,缺乏对双方之间互动关系的认识:缺乏对孩子自我发展的成长特性的了解,不能满足孩子发展的需求,因而表现得困惑、不知所措。因此,父母必须适应孩子的成长,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和态度。
再次,父母应该正视这段时期内亲子关系的变化。青少年经历青春期的叛逆后逐渐走向自主自立,他们不会再处处依赖父母。因此,父母要理解孩子对独立的渴望,给予孩子一定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