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父母积极的教养方式也会保证孩子积极的上网行为
有多少父母,就有多少失败或成功的教育家。父母们都各有不同,有些父母比其他父母更加严格;有些青少年得到了大量的关爱,有的则不幸遇到了冷漠的父母;有些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意见不合,有些则意见一致;有些父母为孩子制定了规则,他们能保持这些规则的前后一致,有些则“朝令夕改”。
各种类型的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孩子的心情、行为方式和性情都会产生影响;同时,青少年的反应往往也会改变父母行为的影响效果。积极的教养方式包括:能较好地掌握子女日常活动,常使用引导式的教育。消极的教养行为包括:经常打骂孩子,在教育时不能抱持一致性。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也面临多样化的压力,这些压力可能来自父母、同辈人,学习以及自身的成长压力,让青春期的孩子不仅有孩童时同样的压力和苦恼,还会有青春期发育的苦恼。倘若对此处理不当,容易导致青春期的孩子出现情感困惑、社交困难等心理问题。出现心理问题后,在家庭中得不到关心和有效教育,为了缓解心理压力,逃避现实,就会促成青少年网瘾的形成。有研究指出,将近80%的孩子上网成瘾都与家庭环境有关。过分溺爱孩子的家庭,容易让孩子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把满足自我的欲望作为自己的唯一准则,喜欢为所欲为。他们缺乏自我约束的习惯,做人做事比较任性和情绪化,这类孩子很容易在失去约束和指导下逐渐学坏,一旦迷恋网络,父母将很难劝阻。
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倘若在过分严厉的家庭里得不到温暖和关爱,极易形成叛逆心理,难以管教。这就如同你去抓一把沙子,抓得越紧,越抓不住。因为过于严格的管教,孩子会感觉窒息,孩子成长得很累、很疲惫,于是会将对现实中的所有不满发泄在网络游戏的厮杀中,逐渐产生对网络的依赖。
迷恋网络的孩子,背后往往与家庭教养方式有关,研究发现,那些父母关爱不足,教养方式严厉粗暴的家庭的孩子,由于得不到温暖,和父母缺少沟通,内心渴望与别人交流,更容易躲进网络。尤其这三类家庭的孩子更容易沉迷网络:单亲家庭和重组家庭;父母忙于工作的家庭;教育方向不当的家庭。例如,上面案例中的父母平时经营事业,对孩子缺乏关爱,孩子出现问题后又采用简单粗暴的不当方法,最终导致孩子离家出走。
父母往往过于关注孩子的学习活动,对孩子的兴趣爱好缺少开发引导,孩子旺盛的精力和好奇心得不到合理的释放,课余时间无所事事,而通过上网打发无聊的课余时间。父母对学习成绩的过度关注,一看到孩子考试不理想,就会唠叨、批评,给孩子带来了心理上的压力,使其心情烦闷,倾向于通过上网与人沟通,释放感情,一旦陷进去就会难以自拔。
成功的家庭教育能够为子女奠定心理健康的基石,从而抵御网络的诱惑。父母教养方式可分为权威型、专制型和宽容型三种类型。研究发现,充满爱、温暖、积极的教养方式,对子女的心理健康有促进作用;消极的教养方式,不利于孩子心理健康的发展,往往导致孩子出现人格偏离、高焦虑和神经质等心理障碍,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与父母对抗,最终沉迷网络。
容易用网过度、沉迷网络的孩子,以四类孩子居多:自我认同感较低的孩子、面对压力难以应对的孩子、家庭中缺乏温暖的孩子、生活中缺乏朋友的孩子。而根据教养方式的差别,有四类家庭易出现孩子用网过度。
●亲子活动少
在过度使用网络的家庭中,父母越是不与孩子一起进行各类亲子活动,如一起做家务、一起运动、一起玩游戏等,孩子沉迷网络的可能性就越高。
●父母抗拒网络
调查数据显示,父母反对孩子上网,孩子过度用网的比例远远高于父母支持孩子上网的家庭中孩子过度用网的比例;父母不上网,孩子过度用网比例则略高于父母上网的孩子过度用网比例。可见,网络并非孩子过度上网的罪魁祸首。
●教育粗暴
对不同家庭的教养方式进行研究后发现,粗暴、溺爱、疏离型家庭中,父母对网络技术知识浅薄,当无法用语言说服孩子时,往往随意采取粗暴的方式制止,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在这类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往往沉迷网络的比例远远高于民主型家庭里长大的孩子。
●父教缺位
“母爱是水,夫爱如山”,孩子的成长,虽说父母有别,但两种爱同样重要。现实却是,父教的缺失却非常值得警惕。“养不教,父之过”。长期以来,父亲在孩子的成长中扮演着精神领袖的角色,父亲忙于挣钱养家,“教育孩子是他妈妈的事,男人有压力,需要挣钱养家,在外面打拼。”话虽有理,挣钱是父亲的责任,但是教育孩子也是父亲的责任,不能放松。
教育孩子,需要发展与孩子的亲密性,还要发展孩子的独立性。母亲在培养孩子的亲密性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而独立则是父亲的天然职责。父亲给孩子一种坚强、勇敢、独立的影响。父亲带大的孩子适应陌生环境的能力强、胆子大、勇敢,父亲带大的女孩也会有更远大的理想,更理性。沉迷网络的孩子往往出于亲子交流少,父亲如果由于工作的繁忙而疏忽了与子女的沟通,孩子才会将无以排解的孤独感与空虚感通过网络发泄出来。尤其是那些上网时间过长,上网行为不健康的孩子,往往是因为内心的心理需求没有被满足。
父母的教养方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需求能否被满足。比如,父母平时能否给予孩子足够的陪伴,和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交流,从而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决定了孩子的亲情需要能否被满足;父母对孩子感兴趣的问题能够给予及时解答,和孩子一起共读共写,可以满足孩子的知识需要;发现并培养孩子的兴趣,给予孩子更多的自由空间,可以增加孩子的掌控感和成就感……父母这些积极的教养方式都会有利于孩子心理需求的满足,从而将孩子从互联网中一步步“拔出来”,并保证孩子健康上网。
所以,父母积极的教养方式会促成孩子积极的上网行为,父母要尽力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防止孩子沉迷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