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耐暂时的痛苦,追逐长远的目标
成功和财富是成千上万的人的梦想,但是真正实现自己梦想的人却是凤毛麟角,寥寥无几。有人说,这是命运和机遇在作怪。事情绝非是这样的,真正的原因就在于,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面对种种艰难险阻,太多的人缺少了坚韧的性情,缺乏忍耐精神。他们喜欢幻想,却又意志脆弱。
自古以来,人们就推崇大丈夫能屈能伸、忍辱负重的精神,反对那种没有城府,遇到一点小事就发脾气使性子的作风。几千年来,人们一直认为,忍耐是理智的选择,是成熟的表现,也是成功的先决条件之一。忍耐,就是要求把眼光放得远一点,为了长远的目标,能够忍耐一时的痛苦,不计较眼下的一些得失。
对于成就大事的人来说,忍辱负重是成就事业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孟子曾经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宋人苏轼在《留侯论》中说:“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能在各种困境中忍受屈辱是一种能力,而能在忍受屈辱中负重拼搏更是一种本领。小不忍则乱大谋,凡成就大业者莫非如此。古往今来,有很多人的成功都是建立在忍耐的基础之上的,比如卧薪尝胆的勾践,受胯下之辱的韩信,等等。
越是潜伏得时间久的鸟,就会飞得越高,而越是盛开得早的花儿就越是凋零得快。人生的过程,就是一个忍受磨难、挫折和困难的过程。越是急不可耐,越是苛求成功,就越是会栽跟头。因此,为了成功,我们就应该选择忍耐。
有人觉得,忍耐是一种没有骨气的表现,是为五斗米折腰的卑躬屈膝之辈。这样理解就有些偏颇了。毕竟,除了一时的尊严之外,我们还有更长远的目标,只要是眼下的折磨不违背整体的道德,只是牺牲一下个人的尊严,我们还是需要选择忍耐。毕竟,一时的容忍不是对命运的屈服,也不是卑躬屈膝,而是对未来的积累和铺垫。
在太多的时候,我们需要放低姿态,匍匐前进。如果我们一直是昂着头走路的话,就难免会有撞得头破血流的一天。故而,为了少一些伤害,我们就应该选择一种“主动趴下,匍匐前进”的明智方式。诚然,主动趴下,匍匐前进,从表面上看去显得非常不舒服,速度也比较慢,缺乏英雄气概,但是,这样的方式却是最快捷、最安全、最有成效的一种方式。
东汉光武帝刘秀,在参加起义军的时候,他的哥哥刘縯在争权夺位中被刘玄杀害。刘秀悲痛万分,很想为哥哥报仇,但是他自己的力量很单薄,和刘玄硬拼的话,只能是以卵击石。于是,他就忍着满腔的悲痛,装作没事儿的样子,诚惶诚恐地向刘玄道歉。刘玄看到了他害怕的样子,就放过了他。
刘縯死后,他的手下们都很愤怒,发誓要为他报仇。这些手下们见到刘秀之后,就纷纷表示,要听从刘秀的调遣,为刘縯报仇。刘秀却强忍悲痛,一再引咎自责,也不为兄长发丧,饮食言笑一如平常。为了获得刘玄的信任,他还在刘縯尸骨未寒之际和阴丽华举行了婚礼。刘秀的冷静态度使刘玄感到内疚,为了补偿过失,他拜刘秀为破虏大将军,封武信侯。
刘秀以隐忍求全终于渡过了难关,保全了性命,后来,他抓住了时机,壮大了自己的力量,建立了东汉王朝。他在坐上皇帝之位后,就把刘玄给废为庶人,为哥哥报了大仇。
忍耐是动力。谚语云:“万事皆因忙中错,好人半自苦中来。”要成就一件事情,须观察时机,等待因缘,急不得的。受苦忍耐是一种承担、一种处理、一种等候,也是对因缘法的认识。许多事业有成者都在忍耐多次失败后,越挫越勇,最后取得成功。因此幻想一夕有成,不如在艰难困苦当中忍耐、涵养,一旦时机成熟,必然水到渠成。刘秀的故事,就是最好的见证。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让人气愤的事情。遇到了这些事情之后,有的人会任性而为,大发脾气,甚至大吵大闹,伸拳动腿,更有甚者还会抹脖子上吊,总之,就是咽不下胸中这一口恶气。结果呢,气倒是出了,坏事也跟着来了。那些理智的人却不会这样做,他们认为这种任性而为的选择是幼稚的,为了泄一时之愤而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来,就会影响到人生的整个格局,因此,他们就选择了忍耐。在他们选择忍耐的时候,成功也就悄悄地降临在了他们的身上。
人们都说,“忍”字心头一把刀。其实这个刀不是用来伤害自己的尖刀,而是催促自己为了事业前进的利剑。只要是我们运用得当,忍一时之痛、之愤,就一定能够等到胜利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