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陵咏
【原文】
汉家李将军,三代将门子。结发有奇策①,少年成壮士。长驱塞上儿,深入单于垒。旌旗列相向,箫鼓悲何已。日暮沙漠陲②,战声烟尘里。将令骄虏灭③,岂独名王侍④。既失大军援,遂婴穹庐耻⑤。少小蒙汉恩,何堪坐思此。深衷欲有报,投躯未能死⑥。引领望子卿⑦,非君谁相理?
【注释】
【译文】
【赏析】
王维创作此诗时,年仅十九岁。这首诗是一首“复古”的作品,诗歌语言质朴流畅,不像六朝诗那样语词雕琢华美。在王维之前,陈子昂曾经提倡学习汉魏五言诗:“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修竹篇序》),期望诗歌能够传达人的情怀寄托,而不仅仅追求诗歌语言的形式美。
李陵骁勇善战,在浚稽山之战中以五千兵力对抗匈奴八万主力,斩杀匈奴万余人,但孤军奋战没有后援,李陵在与十余人突围时被俘。李陵本打算假意投降匈奴再寻求机会逃回汉朝,但汉武帝诛杀了李陵全家。李陵的悲剧人生有着复杂的政治背景。当时太子的舅舅、大将军卫青战功赫赫,在军中颇有威望。汉武帝可能出于政治平衡的考虑,一心扶持昌邑王的舅舅李广利建立军功,但李广利无论是征大宛还是征匈奴,军队损失都很大,而且李广利的军官贪财、不爱护士兵。李陵的女儿是太子的姬妾。李陵参与的这次北征,主将正是李广利,本来汉武帝只打算让李陵运送粮草,而李陵自请出征。李陵被围后,无人救援以致兵败被俘。汉武帝虽然一开始很愤怒,但是后来醒悟到李陵兵败是没有援兵的缘故,于是派人接李陵回国。但前来匈奴接李陵回国的公孙敖不但没有接回李陵,而且对武帝报告李陵帮匈奴练兵的谣言(当时李陵尚未真正投降匈奴,为匈奴人效力),导致李陵全家被杀。公孙敖多次随卫青出征,结果都战绩平平,甚至因为损失惨重被判死罪,却诈死逃亡。李陵空有一身将才,而每到人生拐点,总是遇人不淑。苏武出使匈奴被困多年,坚持气节没有投降匈奴,传闻李陵与苏武有一定交情。像苏武这样的君子,应该能在一定程度上感受、理解李陵的无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