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话反说,让对方心知肚明
人际交往中,有时候苦口婆心地正面说服别人似乎总是达不到我们想要的效果。其实这可能是我们忽视了一点,那就是人都有不服输的逆反心理,越是被否定,越是要证明自己;越是受压迫,越是要反抗等。因此我们不妨反其道而行之,采用正话反说的心理暗示方法进行诱导,最终让对方心知肚明。
的确,正话反说是一种运用隐晦的语言来旁敲侧击,以实现表达自己的主观意愿。
一天早上上班高峰期,一辆公交车上挤满了人。突然一个急刹车,有位老人一不小心踩着旁边一个姑娘的脚。年轻人脾气大,立即说了一句:“你个老不死的!”
车上的人都看着姑娘,也都想看看老人会怎么回答,没想到老人一点也不生气,反而笑着说:“谢谢!谢谢!”
老先生为什么这么回答?车上的人都糊涂了。人家骂他“老不死的”,他不但不生气,反而笑着说“谢谢”,想必老人已经是老糊涂了。
此时,就有一人问老先生:“人家骂你,你还谢人家,这是为何呢?”
老先生说:“她哪里骂我了?她这是祝福我呢!她说,第一我老了,第二我不会死,这不是给我祝福吗,我不应该感谢她吗?”听到此话,周围的人都笑起来了,而姑娘也惭愧地低下了头。
事实上,老先生运用的就是正话反说的语言暗示法。面对姑娘的无礼,老先生心中肯定不满,却没有当即正面还击,而是采用一种语言转移暗示法,将不利于自己的话转移为有利于自己的话,最后让姑娘认识到她的失礼。
人际交往中,如果我们反对他人的意见,但又不想得罪人,把气氛搞僵,不妨正话反说,既不伤对方的面子,更能收到想要的效果。
具体来说,我们该如何通过正话反说达到让对方心知肚明的效果呢?
1.先肯定
一般来说,没有人喜欢被直接指出错误,受批评的感觉可想而知;而相反,人人都喜欢被表扬,但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批评。在日常生活中,面对他人的缺点、失误的时候,我们不妨先采取正面鼓励、肯定和表扬的方式,以把对方的错误意识上升到最高点,然后再批评指正,这样对方就会领悟得很深。
一名小学生天生犟脾气。一次课间因同桌在众目睽睽下以“打呆子”的方式同他开了个玩笑,便恼羞成怒,一把揪住对方扭打起来,嘴里还直喊:“今天被狗咬了!今天被狗咬了!”
此时已到上课时间,老师走进教室,看到这的一幕,立即叫他们松手。但此学生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只见他额上青筋暴突,脸涨得通红,仍在喊那句话。老师灵机一动,接过他的话茬说:“是呀,你今天是被小狗儿咬了一口,但是我们只看到过狗咬人,可没看到过人咬狗的!狗咬了你,你也非要咬狗不可,这不是说明你与狗一般见识了吗?你要去找狗的主人论理才对呢!”
几句话说得全班学生都笑了起来,这名学生也“扑哧”一笑并松了手。
2.用矛盾法得出正确结论
皮埃尔是巴黎的画家之一,以前卫派自居。
有一次,他在塞纳河畔开了一个画展,把自己的作品都张挂起来。有个五十多岁的妇人从旁边走过,看见他的画说:
“哎哟,这画可真有意思。眼睛朝那边,鼻孔冲向天,嘴是三角形的呢!”
皮埃尔对老妇人说:“欢迎您来参观,太太。这就是我描绘的现代美。”
“哦,那太好了。小伙子,你结婚了吗?我把长得和这张画一模一样的女儿嫁给你好吗?”
这下,皮埃尔陷入了双重标准的窘境。
这种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矛盾,造成一种强烈的反差,形成一种幽默的氛围。因为它常常把人置于几种不同的环境中,从而凸显出人类的弱点,令人惊讶、羞惭、深思,同时感到有趣、可笑、意味深长。
总之,要让他人心知肚明,关键不在于批评,而在于指正。正话反说能起到暗示的效果,更能发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