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曲求全的忍耐智慧
古今中外,凡事能够成就大事的人都具备一种优秀的品质,那就是忍耐。忍他人所不能忍,容他人所不能容。他们心胸开阔而不拘小节,头脑聪慧却又不妄露锋芒;他们处世高明,进退自如,他们善于忍让、能屈能伸,是真正的大丈夫。
有人讲“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细细品来很有道理,为人处世,忍让才是最高明、最根本的智慧。为人处世,一味争强好胜,处处显示自己,并不是什么聪明之举,枪打出头鸟,谁先凸显出来,谁就有可能先被拔掉。
《庄子·人世间》中曾经记录过这样一个故事,甚是耐人寻味。
匠人石去齐国,来到曲辕这个地方,看见一棵被世人当作神社的栎树。这棵栎树树冠大到可以遮蔽数千头牛,用绳子绕着量一量树干,足有数十丈粗,树梢高临山巅,离地面八十尺处方才分枝,用它来造船可造十余艘。观赏的人群像赶集似的涌来涌去,而这位匠人连瞧也不瞧一眼,不停步地往前走。他的徒弟站在树旁看了个够,跑着赶上了匠人石,说:“自我拿起刀斧跟随先生,从不曾见过这样壮美的树木。可是先生却不肯看一眼,不住脚地往前走,为什么呢?”匠人石回答说:“算了,不要再说它了!这是一棵什么用处也没有的树,用它做成船定会沉没,用它做成棺椁定会很快朽烂,用它做成器皿定会很快毁坏,用它做成屋门定会流脂而不合缝,用它做成屋柱定会被虫蛀蚀。这是不能取材的树。没有什么用处,所以它才能有如此寿命。”
匠人石回到家里,梦见社树对他说:“你将用什么东西跟我相提并论呢?你打算拿可用之木来跟我相比吗?那楂、梨、橘、柚都属于果树,果实成熟就会被打落在地,打落果子以后枝干也就会遭受摧残,大的枝干被折断,小的枝丫被拽下来。这就是因为它们能结出鲜美果实才苦了自己的一生,所以常常不能终享天年而半途夭折,自身招来了世俗人们的打击。各种事物莫不如此。而且我寻求没有什么用处的办法已经很久很久了,几乎被砍死,这才保全住性命,无用也就成就了我最大的用处。假如我果真是有用,还能够获得延年益寿这一最大的用处吗?况且你和我都是‘物’,你这样看待事物怎么可以呢?你不过是几近死亡的没有用处的人,又怎么会真正懂得没有用处的树木呢!”
最“无用”的反倒最长久,这不正是委曲求全的道理所在吗?一棵参天的古树,却要用弯曲的树枝、低劣的木质、怪味的树叶等来伪装自己,以使自己逃脱被人类砍伐的命运。老树况且如此自保,人类处世的道理不也应该如此吗?
但事实上,人却总是喜欢表现出自己比别人高明,恨不得所有人都崇拜他、恭维他,而他却把所有人都踩在脚下,这种对优越感的追求使得很多人走进了死胡同,站在了众人敌对的一边。古人说“藏巧守拙,用晦如明”,一个想要平静、安稳的人,必须懂得收敛自己的锋芒,否则“功高盖主,主必压之”,在上司面前逞强好胜实在不是什么明智之举。古今中外,有很多类似的例子。
提起韩信,中国人恐怕没有不知道的。韩信是汉朝的第一功臣,在汉中献计出兵陈邑,平定三秦,率军破魏,俘获魏王豹,破赵,斩成安君,捉住越王歇,收降燕,扫荡齐,力挫楚军。连最后垓下消灭项羽,也主要靠他率军前来合围。司马迁说:“汉朝的天下有三分之二是韩信打下来的。但是他功高盖主,犯了为官者的大忌。当年刘邦曾问韩信:“你看我能带多少兵?”韩信说:“陛下带兵最多也不能超过十万。”刘邦又问:“那么你呢?”韩信自显其能,夸夸其谈:“我是多多益善。”这样的回答让刘邦颜面扫地,耿耿于怀于韩信之能。也许在带兵打仗方面,韩信真的是强于刘邦,但他却不懂得为人臣者应善于推功揽过;相反,却又常常逞能于刘邦的同时,与刘邦讨价还价,终于一步步地把自己逼上了绝路。
大家都知道“韩信甘受胯下之辱”的故事,因为这件事,大家都称韩信为“能屈能伸”的大丈夫,他在受辱之后,也凭着自己的本事,闯出了一片天地。但是在功绩越高、功勋越多的情况下,他却被冲昏了头脑,完全忘记了自己的根本,一味地在他的上级面前显示自己,甚至经常给主公难堪,表明主公不如自己,这样的张狂自大,谁人能容忍得了?一个曾经的英雄,没有死在战场上,也不是生老病死,而是被自己的不收敛和轻狂害死,真是让人感到不值得!
往往越是急于表现自己的人,别人越是认为你过于急功近利。忍耐不是卑躬屈膝,委曲求全也不是屈服于命运,只是在审时度势之后一个保全自己的良策。忍耐的过程漫长而又痛苦,但是没有忍耐的考验和磨难的锤炼,我们又怎能有能力扼住命运的咽喉?
一个不懂得委曲求全的人,纵使有再大的本领,也没有发挥之处,纵使建立再大的功勋,最终的结果也是被当作眼中钉给除掉。所以说,想要发挥自己的才干,想要走向成功的彼岸,首先还是要保全自己,只有自己完完整整,才能够做出些事来,只有自己好好活着,才能享用自己创造出的甜美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