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尔逊简介
江长康 江文瑜
江尔逊(1917—1999),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人,主任中医师,1990年由原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首批“全国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
江老早年禀弱多疾,15岁弃读学医,师事蜀中名医陈鼎三先生,又曾随全国名医陈逊斋、承淡安先生研习中医内科与针灸,颇得其传。他潜心研习岐黄之术60余年,临证、授学、著述兼擅其长,尤以善用仲景学说治疗疑难重证享有盛誉。
江老因师承关系,学医伊始,即奉仲景之书为圭臬,闭门苦读《伤寒论》《金匮要略》3年,渐至成诵。提倡读书与临证相结合,理解与背诵不偏废,强调对原文字斟句酌,悟出真谛。上溯《内经》《难经》与《神农本草经》,探本溯源;博览晋唐、明清和近现代医著,广搜博采。治学毕生,精勤不辍,理论造诣高,见解常出新。
江老临证奉行病证合勘,方证相应;喜用经方,亦重时方。他崇尚仲景学说,善用经方救治疑难重证,凡遇沉疴痼疾,必先回味仲景遗训,殚精竭虑,往往顿悟而遣选高效经方;且药治与针灸兼擅,常操针以救燃眉之急。医界誉其为“伤寒临床家”。
江老之功成名就,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回顾其60余年从医之路,可见因由数端:
一是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早年得益于名师陈鼎三、陈逊斋、承淡盦的悉心传授,奠定了仲景学说的深厚底蕴;而毕生临证不辍,其中20余年扎根西医病房开展中医诊疗工作的经历,成就其运用仲景学说救治疑难重证的临床实践。
二是聪颖善悟,师承好学,“博涉知病,多诊识脉,屡用达药”(《褚氏遗书》),观往知来,穷理尽性,以参悟仲景学说之精髓。陈鼎三先生门徒众多,而如江老之能承先启后,弘扬传承其学术经验者,屈指可数。
三是以韩愈“业精于勤,荒于嬉”为座右铭,毕生勤于临证,勤于研究,勤于著述,勤于传道。
江老的治学方法和学术特点,可概括为三个方面:
1.医理精湛,学验宏富:在治学方法与临证思维上,扎根临床,远绍经典,参验先贤,融会贯通。推重“方证对应”,即临证时抓住仲景所描述的特征性证候,遣选相对应的经方,而不受后世诸种辨证方法的限制,颇有执简驭繁、驾轻就熟之妙。讲究病证合勘,即将西医之病名或中医之“病”与仲景书中之“证”结合起来进行对照研究。突出主证,且谨察主证之变迁而圆机活法,方随证转。善用经方,不薄时方,提倡以仲景理法统时方,对时方之源于经方而疗效确切者,恒视若经方。如《金匮要略》“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之证,得之于“重亡津液”,仲景出麦门冬汤以治之。江老谓其清热化痰行滞之力稍逊,经反复验证唐宗海之豁痰丸,认为其实为麦门冬汤之变方,用以救治肺痿重证出现痰热壅肺伤津危象者,确能扶危救颠。厚积薄发,创制新方,讲求疗效,如宁嗽汤疏散外邪、宣畅肺气以治诸般咳嗽,靖眩汤驱风清火、豁痰补虚以息止眩晕之急性发作等,效验颇佳,均经得起重复。
江老对伤寒逆证、坏病、痰饮、水气、黄疸、眩晕、心悸、喘咳、风痱、蛔厥及肝病、肾病、胃病等,见解独到,辨治精当,疗效卓著。如躬亲体察,心悟“静而复时烦”乃蛔厥特征性症候的麻疹后烦躁案;方证对应,发掘几近埋没之《金匮要略》古今录验续命汤,迭经验证其乃治疗风痱高效方诸案;治热入营血重证(蛛网膜下腔出血),用温病法效不著,改用伤寒法而效彰案,说明寒温学说有互补之妙,绝无对峙之情;以小柴胡汤、香附旋覆花汤治验,阐释少阳病位之所在,不乏启人思维处;又治某妇水肿病后,经闭形瘦,小腹敦满如六七月妊,脉沉细迟涩,推究其与《金匮要略》血分、水分病机吻合,乃易大黄甘遂汤为桂枝茯苓丸合五苓散温阳化水、祛瘀消瘕之法,小腹敦满竟消无芥蒂。此谨守仲景揭示之病机,辨证求因,守规矩成方圆者也。
2.教学授徒,薪尽火传:重视人才培养,苦心孤诣,传道授业解惑,着意培养学术继承人。晚年临证之际,还承担全国首批中医“师承”带教工作;执教市卫生局为继承其学术经验创办的“江尔逊高徒班”(学制3年,类似研究生班性质),为培养高层次中医人才,走出了一条新路;以及“西学中”班教学、历年带习临床进修和中医院校实习生等。
3.研析经典,频添新意:如关于桂枝汤方证,传统认为由本方证与类方证两部分组成,其基本病理均是营卫不和,故以调和营卫为定法。而江老结合临床病证进行反复研究后认为,桂枝汤类方证还应包含“演变方证”在内,这些方证之基本病理已由营卫而及津液,即由营卫不和演变为气水不和,其治疗大法则为调节气水,即温阳化气行水。
江老曾主编《桂枝汤类方证应用研究》、点校陈鼎三遗著《医学探源》,均已由四川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表《运用仲景学说治疗疑难重证的体会》《桂枝汤方证刍议》《运用经方的思维方法》等论文、医话、医案60余篇,在中医学术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江老曾任四川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及仲景学说专委会副主任、《四川中医》杂志编委、光明中医函授大学顾问、乐山市中医学会副会长及名誉会长;荣获四川省劳动模范、乐山市“拔尖人才”等称号;历任省、市人大代表,以及第一届乐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