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历代名医名著珍本精选(第二卷)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序 言

福建历史悠久,历代医家辈出。古代名医当首推三国之“杏林始祖”董奉,然闽医学之真正兴盛发展则从宋朝开始。医学的发展始终受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哲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宋初福建因偏居东南一隅,不仅未受五代末期战火之波及,反而因部分北方中原贵族避乱入闽,人才教育与科技文化均得到长足的进步。而开放的海外贸易政策,则促进了以泉州刺桐港为主的“海上丝绸之路”的福建商贸经济的发展;建阳、福州等地蓬勃发展的刻书业,使大量书籍得以翻印并传播开来;福建各地纷纷创办书院,培养了大批的儒家子弟;南宋时朱子理学更是以福建为阵地,是闽学之代表,大兴新说,影响深远。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自宋代开始,许多著名的福建医家及颇具特色的医著不断涌现,如苏颂《本草图经》、何希彭《圣济选方》、钱闻礼《伤寒百问歌》、朱端章《卫生家宝产科备要》、杨士瀛《仁斋直指方论》、宋慈《洗冤集录》等;明代有熊宗立《勿听子俗解八十一难经》与《名方类证医书大全》、聂尚恒《奇效医述》与《活幼心法》、萧京《轩岐救正论》、袁学渊《秘传眼科七十二症大全》等;清代有陈修园《南雅堂医书十六种》,黄庭镜《目经大成》,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郑奋扬《鼠疫约编》《疹症宝筏》《热霍乱辑要》《增订验方别录》诸书,陶思渠《十二经方议秘要》,邓旒《保赤指南车》,卢思诚《症治备览》,陈恭溥《伤寒论章句方解》等;至民国时期则有吴瑞甫、包识生、温敬修、胡友梅、李健颐、孙崧樵等诸贤勤奋撰述,医籍甚丰,在学术界具有一定影响。前辈医家苦心撰写的大量医学著述,莫不是他们学术经验之记录,至今仍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但遗憾的是因种种原因,他们留给后人的这批医学著作,近二三十年来重新整理刊行的不多,流传不广,以致省外医界对闽医知之甚少,或今之学者和临床医生欲学习前贤经验而鲜见其书,实令人扼腕。因此,系统整理尚未出版的福建重要中医古籍,诚为继承古代名医经验和发展今天中医学术的迫切需要,也是我省中医学界一项责无旁贷的任务。

我与福建中医药大学刘德荣教授曾几次商议整理福建中医古籍事宜,期望未出版的重要古医籍能尽早得以整理。刘德荣教授多年来致力于福建医史医家研究及古医籍文献整理,他与中医医史文献专业老师们一起,承担原福建省卫生厅(现福建省卫生计生委)“福建历代名医名著珍本整理”的科研项目,从存世近百种的福建历代中医古籍中,经过反复论证、认真筛选,从而确定对《伤寒百问歌》《卫生家宝方》等18部尚未出版过的重要古医籍进行整理校勘。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刘教授的课题组已圆满完成省卫生计生委下达的整理福建中医古籍的任务,今书稿已整理完毕,定名为《福建历代名医名著珍本精选》,拟汇编分为三卷本。余闻之甚,。

由福建省卫生计生委筹划、审定和出版的《福建历代名医名著珍本精选》一书即将与大家见面了。该书整理的中医古籍,是宋代至民国时期12位医家的代表作,约百万字,涵盖各科,这是我省古医籍整理又一项告罄的有意义的工作。主编刘德荣教授索序于余,欣而阅之,深感此书出版,确有助于闽医学之学术研究及经验之传承,故乐为之序。

福建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

福建省中医药学会会长 福建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阮诗玮

2014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