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历代名医名著珍本精选(第二卷)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熊宗立与《名方类证医书大全》

一、作者生平与成书

熊宗立(1409—1482),字道宗,号道轩,又因“重听”自号勿听子,又因其入闽始祖唐代兵部尚书熊秘因避兵祸迁居建阳崇泰里樟埠(今莒口镇樟埠、焦岚一带),并在此地建有“鳌峰书院”,故又自称“鳌峰”,晚年号“元山道人”,明代建阳崇化里(今书坊乡)人。熊宗立出生于建阳一个名门望族之家,其家族有《潭阳熊氏宗谱》存世。其曾祖父熊天儒、祖父熊彦明精于医,祖父熊彦明曾编撰《类编南北经验医方大成》。宗立亦曾从学于《伤寒活人指掌图》作者吴恕学习医术。长大后,“悬壶问世,而医术高超,屡起沉疴,遐迩驰名”。又从刘剡学习校刊、刻书之术,而跻身于刻书业。从正统二年(1437)至成化十年(1474)间,熊宗立以“鳌峰熊宗立”“熊氏种德堂”“熊氏中和堂”等名号刊刻医书20多种。熊宗立不仅刊刻其他医家的医籍,也刊刻自己编辑的医书。熊氏校勘医书11种,注释及增补医书7种,自撰医书6种。

《名方类证医书大全》24卷,成书于正统十一年,刊于成化三年(1467)。熊宗立的祖父熊彦明曾撰《类编南北经验医方大成》,是熊彦明选取元代医生孙允贤《医方集成》的内容,并附入《济生拔粹》《宣明论方》等书的汤方编撰的,为历代经验方选集。宗立认为其方中证类混杂,分两欠明,于是再选诸方中有得奇效而孙氏未尝采者编成《名方类证医书大全》。

二、著作内容特点

《名方类证医书大全》按病证分类,共24卷。共分病证68门,每门首为该证总论,该述主证、病因、辨证、治则、预后,计收2200余首方。本书收载的方药有其自己的特点:

1.多用丸、散、煮散。书中所选之方,大多为丸、散剂、煮散。如“风”门中,共选方99首,其中煮散为15首,丹剂为3首,酒剂为2首,搽剂为4首,外洗方1首,其余为丸、散剂。煮散,即将药物制成粗末,以水煎取汁服。如“脾胃”门中“人参煮散”,“右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五片、枣三枚煎七分,空心服”;“风”门中“小续命汤”,“每服三钱,水一盏、姜五片、枣一个煎七分食前服”;“五疸”门中“茵陈汤”,“每服四钱,水一盏,煎八分温服,不拘时”。

2.注重药物的炮制。选方中注重药物的炮制,在众多药物下都注有炮制方法,如百合“蒸焙”、当归“去芦酒浸”、半夏“汤洗七次”、枳壳“去麸炒”、陈皮“一两去白,同巴豆五钱去皮炒令黄色去豆”、芫花“醋拌炒”、细辛“去苗”、黄芪“蜜炙”、杜仲“炒断丝”等。

药物炮制根据需要而采用不同的炮制方法。如巴豆的炮制,在“家藏方夺命散”中,巴豆的炮制方法为“去壳不去油”;在“神保丸”中,巴豆的炮制方法为“去心皮别研取霜”。盖夺命散治“卒暴中风涎潮、气闭、牙关紧急、眼目上视……及小儿急惊风证”,其病急也,故巴豆只去壳不去油,取其斩关夺将之功;神保丸治“诸气为痛,宣通脏腑”,其病势稍缓,故巴豆制霜。

三、版本源流与学术影响

《医书大全》的版本,据相关文献记载,有明成化三年熊氏种德堂刻本和日本大永八年(1528)翻刻明天顺二年(1458)本。《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载:“明成化三年丁亥(1467)熊氏种德堂刊本。”《中国古籍善本目录》载:“名方类证医书大全二十四卷,明熊宗立辑,明成化三年熊氏种德堂刻本。”《中国医籍大辞典》载:“现存明成化三年(1467)熊氏种德堂刻本,日本大永八年(1528)翻刻明天顺二年(1458)本。”《中国中医古籍总目》载:“明成化三年熊氏种德堂刻本,有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和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图书馆两家收藏。”但学术界一般认为,现存《名方类证医书大全》皆为日本大永八年(1528)翻刻明成化三年熊氏种德堂本。

熊宗立在明代中国医学传日史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几乎每一本日本医学史的著作都要提到他。日本和气明亲曾拜师熊宗立学习医学,请教医学之疑难问题。和气明亲(?—1547),又名真长,自号兰轩,为日本宫廷侍医之后裔。日本富商兼医家阿佐井野宗瑞(1473—1532)于日本大永八年(明成化三年,即1528年)翻刻了熊宗立编撰的《新编名方类证医书大全》。幻云寿柱,是日本17世纪高僧、学者,以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而闻名,著有《幻云文集》。曾为该书作跋。此书为日本印刷医书之始,也是日本翻刻的首部中国医籍。由于该书是日本印刷出版的医书,较之于以往手抄本,其影响力不可同日而语,故出版后在日本大受欢迎,并在永禄年间(1558~1569)再次翻印。

《名方类证医书大全》收载2200余首方,包括内、外、妇、儿各科。方剂剂量准确、煎服方法具备,是一本切于实用的方书,在方剂学发展史上有一定代表性。该书所选方剂多为名医名家所制,许多方剂至今仍广泛用于临床,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