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清琳医案
梅花针叩刺配合温和灸治疗顽固性面瘫
周某,男,55岁。
初诊:2014年8月12日。左眼睑闭合不全伴口角向右侧斜3月余。患者自述3月前因劳累和受凉后出现左耳后胀痛,继而左侧额纹消失,左侧眼睑不能闭合,左侧鼻唇沟变浅,口角歪向右侧,刷牙时漏水,鼓腮漏气,头晕,无语言不利、肢体活动不利、恶心呕吐等症状,遂到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面瘫。间断行针刺、拔罐、TDP、电针等治疗,同时给予甘露醇、阿昔洛韦、甲强龙等静脉滴注(具体剂量不详),并口服中药汤剂,治疗3月余,自觉上述症状未见明显改善。2014年8月12日在某医院行头颅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经人介绍后来我院就诊。刻下症见:左侧额纹消失,左侧眼睑闭合不全,左侧鼻唇沟变浅,口角歪向右侧,刷牙时漏水,鼓腮漏气,头晕,无语言不利、肢体活动不利、恶心呕吐等症状。舌质暗,苔薄白,舌下脉络瘀曲,脉沉细。中医诊断:面瘫(气虚血瘀);西医诊断:面神经炎。治则:益气活血、温阳通络。在辨证论治毫针针刺的基础上,采用梅花针局部叩刺并加用温和灸综合治疗。治疗方案:毫针针刺为主,配合梅花针叩刺兼以温和灸综合治疗。毫针针刺一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两疗程间休息7天。毫针针刺取穴:百会;患侧头维、阳白、太阳、颧髎、颊车、翳风、合谷、手三里;双侧风池、足三里、丰隆、太冲。梅花针叩刺一周2次。取患侧额颞部、乳突周围区域皮部。常规消毒,中度刺激,以皮肤潮红,微有出血为度。温和灸隔日一次。取穴同毫针针刺头面部穴位。雀啄灸与回旋灸交替,以局部温热为度。
患者治疗一疗程后,面部活动时双侧肌肉协调性较前明显改善,左侧眼睑仍闭合不全,睑裂较前缩小。刷牙时少量漏水,鼓腮漏气改善,偶有头晕。左侧口角下垂,说话时口角向右侧斜。
治疗两个疗程后头晕症状消失,左侧额纹可见,抬眉较前有力,眼睑闭合较前有力,双眼开合运动欠协调。刷牙漏水、鼓腮漏气不明显。左侧口角下垂,说话时口角稍向右侧斜。
治疗四个疗程后左侧额纹恢复,双侧额纹运动对称,抬眉有力,左侧眼睑闭合完全,双眼开合运动协调。说话时左侧口角略有下垂。
【按语】
根据病史,患者发病前有劳累史,正气不足,面部络脉空虚,风寒袭络,导致面部经气运行不畅,发为面瘫。久之邪气内侵,痰瘀互阻,呈正虚邪实,虚实夹杂之症。《素问·评热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日久经脉失养,气愈虚而血愈瘀。顽固性面瘫大多正气已伤,而邪实未去,临床多呈现本虚标实。故在辨证论治毫针针刺的基础上,采用梅花针局部叩刺并加用温和灸综合治疗,共奏益气活血、温阳通络之功。
面部取穴方义:百会为诸阳之会,有散邪升阳之功;人中、承浆为任督脉与足阳明经交会穴,可交通任督阴阳之气;患侧头维、阳白、太阳、颧髎、颊车、翳风,局部选穴以活血化瘀,调畅气血;合谷、手三里为手阳明经穴,与太冲配合,鼓舞阳气,通调全身气血;双侧风池、丰隆祛风通络化痰,足三里调补气血。
梅花针叩刺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强神经营养,促进局部水肿的吸收,提高神经兴奋性。同时可以广泛刺激面神经颅外段分布区,促进神经组织代谢,提高神经的兴奋性,增强肌纤维收缩,有利于病损面神经功能的恢复。艾灸面部穴位,实取其扶正固本以补其虚之效。温和灸可温经散寒,行气活血,使毛细血管扩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的新陈代谢,增加面神经末梢的血液循环,地仓、颊车,牵正、颧髎两组穴位正是面神经颊支和颧支循行所过,灸之可使局部组织代谢加强,血管扩张,从而有利于神经恢复,提高疗效。
整理:范娥;审阅:赵道洲
指针疗法配合毫针浅刺治疗小儿面瘫
张某,女,3岁。
初诊:2014年1月21日。右侧眼睑闭合不全伴口角向左侧斜5天。患者5天前因受风后出现口角向左侧斜,就诊于某医院,诊断为“面神经炎”,给予西药静脉滴注及肌肉注射治疗(具体药物及剂量不详),患者症状未见明显缓解且略有加重,遂来我院就诊。刻下症见:患儿右侧额纹消失,眼睑闭合不全,闭目露睛;右侧鼻唇沟消失,口角向左侧偏斜,颊部存食;夜寐欠佳,纳呆,二便可。舌质淡,苔白,脉浮紧,指纹浮红。中医诊断:面瘫,证属风寒袭络;西医诊断:面神经炎。治则:祛风散寒、舒筋通络。辨证论治施以指针疗法治疗。
针灸治疗方案:在治疗前,尽可能与患儿交流,取得患儿信任,以配合治疗。急性期不宜强刺激,可采用指针疗法治疗。指针疗法取穴:百会,风池(双),太阳(右侧),阳白(右侧),攒竹(右侧),迎香(右侧),颊车(右侧),牵正(右侧),翳风(右侧),合谷(左侧),足三里(双侧),中脘、背部脊穴。操作方法:背部脊穴以指针疗法配合捏脊法为主。指针疗法操作时医者在上述穴位进行点、揉、推、运等手法,力量由轻到重。一日一次,共治疗5次,休息2天。
二诊(2014年1月28日):经治疗患儿右侧眼睑用力时可完全闭合,较左侧力量欠佳,仍有明显口角向左侧斜,夜寐、纳食转佳。舌质淡红,苔白,脉浮,指纹浮。此次治疗施以指针疗法配合毫针浅刺,取穴同前。操作方法:背部脊穴以指针疗法配合捏脊法为主,余穴位以毫针浅刺,选用0.30mm×25mm的一次性无菌针灸针,手法以平补平泻法为主,毫针浅刺留针约20分钟。注意事项:小儿皮肉娇嫩、惧怕针刺,不宜深刺,选用毫针浅刺。一日一次,共治疗5次,休息2天。
三诊(2014年2月4日):经治疗患儿右侧眼睑稍用力即可闭合,力量仍较左侧弱,哭闹时有口角向左侧斜,夜寐安,纳食可,舌质淡红,苔白,脉浮,指纹略浮。治疗方案同前。
四诊(2014年2月11日):经治疗患儿面瘫基本恢复,左侧额纹恢复,抬眉有力,左侧眼睑闭合完全,双眼开合运动协调,两侧口角对称。本次治疗取穴及操作方法同三诊。
【按语】
该患儿体质较弱,抗病能力差,平素易感冒。在发病前有受风感冒史,故本病外因是外感风寒邪气,内因是幼儿形气未充,气血未臻完善,络脉空虚;风寒之邪侵犯阳明、少阳经脉及经筋,阻滞气血不能上荣于面,经筋失其荣养,脉络纵缓不收而发口眼斜,正如《小儿卫生总微方论·中风论》所说:“小儿血气柔弱,肌肤脆薄,若寒温失度,则皮肤开为风邪所中……中风口眼斜者,由风邪入于颔颊之筋,其脉偏急,故令口眼斜”。
指针疗法是以指代针,循经络、揉穴道,进行点、揉、推、运等推拿手法,作用于人体的经络及相应腧穴上,从而产生补虚、泻实、祛瘀、通络等作用。医者运用指针疗法治疗小儿面瘫时,应与家长沟通,积极与患儿交流,消除恐惧,提高患儿的配合度。
患儿在治疗时要注意顾护脾胃,小儿的生长发育,全靠后天脾胃化生精微之气以充养,疾病的恢复也赖脾胃健运生化,故选用中脘、足三里以调理脾胃、补益气血、濡养经筋;头为诸阳之会,百脉之宗,而百会穴则为各经脉气会聚之处,故可温阳益气;风池穴为祛风散寒之要穴,如《谈谈穴位的命名》中载:“风为阳邪,其性轻扬,头顶之上,惟风可到,风池穴在颞颥后发际陷者中,足少阳、阳维之会,主中风偏枯,少阳头痛,乃风邪蓄积之所,故名风池。”;牵正穴为经外奇穴,是治疗面瘫的经验效穴;翳风穴属于手少阳三焦经,为手足少阳经交会穴,善治各种风邪引起的疾病,有活血通络,祛风消肿之功效;合谷为手阳明经之原穴,具有解表祛风之功,《徐氏针灸大全》中记载:“面口合谷收”,在《循经考穴编》中有“凡一切头面诸症,及中风不语、口眼斜。”“腧穴所在,主治所在”,故取太阳、阳白、攒竹、迎香、颊车以疏通局部凝结之气血、疏通面部经络;背部脊穴疏通经络,调节脏腑功能,增强患儿抗病能力。
整理:马玉凤;审阅:赵道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