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 痛
头部疼痛,包括头的前、后、偏侧部疼痛和整个头部疼痛。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之一,通常是指局限于头颅上半部,包括眉弓、耳轮上缘和枕外隆突连线以上部位的疼痛。按国际头痛学会的分类,其功能性头痛分类如下: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丛集性头痛和慢性阵发性半边头痛、非器质性病变的头痛、头颅外伤引起的头痛、血管疾病性头痛、血管性颅内疾病引起的头痛、其他物品的应用和机械引起的头痛、非颅脑感染引起的头痛、代谢性疾病引起的头痛,颅、颈、眼、耳、鼻、鼻旁窦、牙齿、口腔、颜面或头颅其他结构疾患引起的头痛或面部痛,颅神经痛、神经干痛传入性头痛及颈源性头痛等。头痛的原因繁多,其中有些是严重的致命疾患,但病因诊断常比较困难。头痛的治疗要根据前述不同的头痛类型而异。诸如由于一些病因明确的疾病引起的头痛,应先控制病情,以缓解疼痛。在原发性头痛(主要是紧张性头痛,偏头痛和丛集性头痛)发作时,临床上最常用的是非甾体抗炎镇痛药。中医把头痛分为偏正、左右、前后、寒热,认为六淫外侵、七情内伤、升降失调、郁于清窍、清阳不运,皆能致头痛。新感为头痛,久病为头风。大抵外感多实证,治宜疏风祛邪为主;内伤头痛,多属虚证,治以平肝、滋阴、补气、养血、化痰、祛瘀等为主。用中药熏蒸疗法治疗头痛有显著疗效。
方法一
1.药物组成与方法 透骨草30~60克,川芎30克,白芷15克,细辛15克,白僵蚕(1岁1个)。风热型加连翘30克,薄荷9克,菊花20克;风寒型加荆芥15克,防风15克,羌活15克;气虚血瘀型加升麻10克,柴胡15克,赤芍20克;痰浊肾虚型加半夏15克,天麻10克,白术15克,枸杞子20克。将上药置砂锅内水煎20分钟,将药汁150~200毫升倒入保温容器中,取一厚纸,中间捣一小孔约手指大小,覆盖于保温容器上,熏蒸其痛侧耳孔及疼痛部位10~20分钟,每日2~3次,每剂可用2天,每次熏蒸后避风1小时。
2.治疗效果 治疗头痛90例,痊愈54例,好转29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2%。
3.典型病例 韩某,女,56岁。中医诊断为头痛(风热型);西医诊断为三叉神经痛。治用祛风清热、通络活血之剂熏蒸。菊花20克,连翘30克,薄荷9克,透骨草50克,川芎30克,白芷15克,细辛15克,白僵蚕56个。用上方水煎后熏蒸患处及左侧耳孔10天后,患者症状明显减轻,继续用上方熏蒸10天,诸症悉除,随访未复发。
4.讨论 方中透骨草祛风除湿,活血通经止痛,软坚透骨;川芎善治少阳经头痛,其味薄气雄,性最疏通,上升头顶,旁达肌肤,走而不守,行血中之气,祛血中之风,为血中气药,理气活血、搜风止痛,对血分瘀滞之头痛最宜;细辛通阳散寒,治百节拘挛,尤善治眉棱骨痛,但有内服不过钱之说,而外用仅取其气,故可多用无妨;白芷善治阳明经头痛,其味辛性温,祛风寒燥湿、活血止痛,其气走外,为治头痛之要药;白僵蚕味咸微辛性平,祛风解痉、消肿散结,善治上焦风热诸症,咸软其坚,辛散其火。诸药合用,采用熏蒸疗法,使其辛窜通络之力更强,直接熏蒸病所,取效较内服为捷。本方能改善头部血液循环,增加血流量,对中枢神经有镇痛作用,可用于血管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痛、高血压性头痛、紧张性头痛等疾病。
方法二
1.药物组成与方法 生川乌、生草乌、生南星、羌活、独活、防风、麻黄、细辛各10克,川芎、白芷各15克,晚蚕砂、油松节各40克,僵蚕30克,生姜25克,川椒6克,连须葱白5根,白酒100毫升。先将生川乌、生草乌、生南星、油松节、僵蚕放入砂锅内,加开水6碗,煮沸30分钟后,再加羌活、独活、防风、白芷、麻黄、细辛、蚕砂、川芎煮10分钟,在临用前将连须葱白、生姜、白酒放入,用厚纸将砂锅口糊封,待沸时,视其疼痛部位大小,盖纸中心开一孔,令患者痛位对准纸孔,满头痛者,头部对准砂锅口(两目紧闭或用毛巾包之),上面覆盖一块大方手巾罩住头部,以热药汽熏至头部出汗时,再熏2~3分钟,后将药液倒入盆中(去渣),用其余热再熏,药液能下手时,将药液洗头,洗后用毛巾擦干,再用一块干毛巾将头全包,蒙头盖厚被取汗,每日一剂,每晚一次,每次熏洗约10~15分钟。熏洗当晚忌风,病愈后忌食刺激食物,愈后可继续用本方1~2剂。
2.治疗效果 治慢性头痛67例,收效较好。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24年。
3.典型病例 王某,女,35岁。于1961年睡觉时着凉始见头痛,经年不愈,尤以两侧为甚,每天下午均痛,遇寒冷、吹风、情绪波动时疼痛明显,严重时不能坐卧。用上方熏洗,次日疼痛消失,后又巩固治疗二次,诸症悉平。一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4.讨论 方中生川乌、生草乌祛风除湿,温经止痛,药理实验表明对用电刺激鼠尾法或热板法引起的疼痛反应,均有镇痛作用;生南星祛风止痉;羌活、独活、晚蚕砂散寒,祛风,除湿,止痛;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麻黄发汗散寒;川芎善治少阳经头痛,其味薄气雄,性最疏通,上升头顶,旁达肌肤,走而不守,行血中之气,祛血中之风,为血中气药,理气活血、搜风止痛,对血分瘀滞之头痛最宜;细辛通阳散寒,治百节拘挛,尤善治眉棱骨痛,但有内服不过钱之说,而外用仅取其气,故可多用无妨;白芷善治阳明经头痛,其味辛性温,祛风寒燥湿,活血止痛,其气走外,为治头痛之要药;油松节、僵蚕祛风,燥湿;生姜发汗解表。诸药合用,通过热蒸气的通透力,使其祛风除湿作用加强,能改善头部血液循环,增加血流量,对中枢神经有镇痛作用。
方法三
1.药物组成与方法 川芎12克,白芍20克,白芷10克,胆南星9克,三七6克,僵蚕10克,菊花10克,白蒺藜20克。加减:对内伤肝阳上亢头痛者加天麻10克,钩藤15克;对内伤肾虚头痛者加山药15克,枸杞子12克;对血虚头痛者去川芎12克,加当归20克、生地黄15克;对痰浊头痛者加半夏9克,白术20克;对瘀血头痛者加桃仁9克,郁金12克;对太阳头痛者加蔓荆子12克;少阳头痛者加柴胡20克,黄芩10克;阳明头痛者加葛根15克,知母12克;厥阴头痛者加吴茱萸10克,藁本10克;全头痛者加荆芥9克,防风9克。将药物共入大砂锅内加水5碗,煎至3碗,用牛皮纸将砂锅口糊封,并视疼痛部位大小在盖纸中心开孔,令患者痛位对准纸孔,满头痛者,头部对准砂锅口(双目紧闭或用毛巾包之),上面覆盖一块大方手巾罩住头部,以热药汽熏蒸,每日2次,在内服中药后90分钟时开始熏蒸,每次10~15分钟,熏蒸后避风。
2.治疗效果 治疗血管性头痛116例,治愈69例,显效30例,好转10例,无效7例,总治愈率59%,总有效率94%。
3.典型病例 刘某,女,46岁,曾诊断为血管性头痛。症见头痛而眩以颠顶为主,性质刺痛,伴胁胀,口苦,恶心呕吐,苔薄黄有瘀点,脉弦而涩。脉证合参,情志不畅,肝失调达,肝阳偏亢,循经上扰清窍,引起“瘀血阻络夙根”而发病。拟平肝息风,活血通络,祛瘀止痛为治则。川芎12克,白芍20克,白芷10克,三七6克,僵蚕10克,菊花15克,白蒺藜10克,天麻10克,钩藤15克,吴茱萸10克,藁本10克,枳实10克,黄芩9克。经内服外熏治疗十天,临床症状消失,复查脑血流图恢复正常,随访一年无复发。
4.讨论 本方中川芎取其祛风止痛、活血通络之功,为主药,白芍有养血活血以助化瘀之功,僵蚕搜风通络以助主药发挥通络作用,白芷疏风止痛以助祛风之功,共为辅药。菊花具有疏风清热之功;白蒺藜能平肝疏肝,祛风宣散肝经风邪;二药均归肝经,以祛风为主,共为佐药。诸药合用,具有养血祛风、活血通络、祛瘀止痛之功。另外配合引经药,内服外熏并用,使药物直达病所,风邪瘀滞祛,血脉通畅则头痛止。
方法四
1.药物组成与方法 川芎12克,白芷、羌活、荆芥、防风各10克,薄荷6克,细辛4克,甘草3克。用法:将上药置于砂锅中,加水1000毫升煎至700毫升倒入保温杯中,用一层胶纸封盖杯口,中央开一铜钱大小孔,令患者用鼻对准纸孔深吸气,头痛以左侧为主取右鼻孔,以右侧痛为主取左鼻孔。每天1剂,蒸熏2次,每次20分钟。7天为1疗程。
2.治疗效果 治疗偏头痛30例,治愈8例,好转2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
3.典型病例 刘某,女,54岁,患者头痛反复发作20年。诊见:左侧头痛、疼痛剧烈,目不能开,头不能举,且头皮麻木,恶风寒。此乃风寒外袭之头痛。以上法治之,疼痛即减,治疗2次后头痛基本消失,连续治疗用3疗程,随访3年未复发。
4.讨论 本方原为治风剂,功能疏风止痛,善治外感风邪所致的偏头痛,方中川芎善治少阳经头痛,羌活善治太阳经头痛,白芷善治阳明经头痛,又以细辛、荆芥、防风、薄荷疏散上行风邪。据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本方对中枢神经有镇静、镇痛作用,能改善头部血液循环,增加血流量,舒张脑血管,且有显著降压作用。使用熏蒸疗法,更有利于发挥药效。本法使用方便,患者易接受,诸药辛香走窜,药之蒸气直接从鼻黏膜吸收,使药性直达病所,从本组病例观察看,疗效较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