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有方: 献给每一个中国人的自助长寿秘诀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劝君莫忧愁

长期过分忧愁悲伤,只会使人过早衰老、死亡。“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急白头。”头发都白了,人当然更苍老;红楼梦中林黛玉多愁善感,长年哼哼唧唧,结果长成弱不禁风之体,最终呕血而亡。

愁,大概是人所特有的心理现象。人生在世,理想免不了总要和现实磕磕碰碰,愁,便是诸多情绪中的一种特殊体验。当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求不能满足时,愁便产生。愁中,有对往昔的遗憾,有对现状的失望、悲伤,有对未来的焦虑、幻想。愁,常常发生在事件进行的过程之中,前后还可能有其他种种情绪状态。

但长期过分忧愁悲伤,却会使人过早衰老、死亡。“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急白头”,头发都白了,人当然更苍老;红楼梦中林黛玉多愁善感,长年哼哼唧唧,结果长成弱不禁风之体,最终呕血而亡。

愁使人患病的奥秘在哪里?现代生理学的研究表明:人处在忧愁、沮丧、烦闷、焦虑的状态时,在下丘脑、垂体的作用下,肾上腺分泌增加,外周血管收缩,肌肉松弛,消化功能减弱,呼吸次数也会减少。

面部血管收缩,会脸色苍白、容颜憔悴;头部血管收缩,就会头痛;皮肤血管收缩,则可能诱发神经性皮炎。

肌肉松弛,人就感觉懒怠无力,不愿活动,勉强干着,也反应迟钝,工作效率明显降低。

消化功能下降,味觉感受会减低,人就对饮食失去兴趣,纵然珍馐佳肴,也觉味如嚼蜡。能量来源受阻,身体又怎望强壮?

正常人安静时每分钟呼吸约15次,忧愁时则可能减少到9次左右。呼吸缓慢而沉重,人就感觉郁闷,所以人忧愁时老喜欢长嘘短叹。

忧愁致病的概率是很高的。据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报告,门诊患者中,属于情绪紧张而患病的占76%,足见不良情绪对人危害之大。

愁既有害,但愁又难免,因此研究一点解愁之道就很有必要。

总结一下就是:

1.努力使所愁的问题得到解决

当然,先得理智、客观地分析自己的理想与现实可能之间的距离。如果经合法的途径,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可望得到解决,就应努力去争取较满意的结局,切勿优柔寡断。即使最后失败了也可以心安—— “我”毕竟尽了最大努力。如果属非分之想,就该断然抛开,别妄想吃那天鹅肉。

2.自我解脱

有种说法 “人生就是痛苦”,指的是世间不如意事常占多数。怎么办?总不能都去上吊吧?那只好学学阿Q,来个精神胜利(或曰自我安慰)。或比比不如自己的,或留待以后去解决,或另作一个新打算……心地宽舒,就可以骄傲地高喊:“让烦恼见鬼去吧!”

3.世故些,别太天真

许多事是我们自己看法偏颇,或囿于见闻所致。要么理想化,把一切人、事都想得太好,碰到一点不平就受不了;要么病态化,把一切人、事又想得太坏,碰上好的也不献上真诚,这怎能换得人家的恳挚。世故的眼光应是清楚事物的本来面目就是如此,有好有坏,时好时坏,不太好也不顶坏。于是遇上好的,您会更振奋;碰上坏的,先已有了精神准备,不致陷入愁坑难以自拔。

4.找机会吐出来

或向亲朋倾诉,求得理解;或借助笔墨,一吐为快,吐完烧掉;或自己跑到山林,痛说、痛打、痛骂、痛哭一顿。一句话,要发泄,痛快地发泄,千万别怄着,那会愁出病来。

5.学会忘却

硬性的忘却可能很难,那就用代换法——暂时换个环境(哪怕几天),或沉入欢乐中,或用加倍的工作摆脱烦恼,求得最终忘却。

6.从大处考虑

即使个人有千般不幸、万种愁思,但从历史观点看,整个社会总是不断发展,明天胜似今日。既然大家都在好起来,“我”的情况也会得到改善,就算改善的幅度小一些,改善总归存在。这样想想,心里可能会熨帖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