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未来的风险和增长点
文/魏 杰,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分析未来中国经济的趋势,最重要的就是要搞清两大问题:第一,风险在哪里?第二,增长点在哪里?
寻找未来风险
风险在哪里?决策层已有非常明确的共识。我们未来的风险主要在金融领域,所以防范金融风险是未来中国经济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从国际教训看,金融风险爆发往往受5个方面的因素影响。于是中国防范金融风险,也有5大方向:
1.抑制资产泡沫
抑制资产泡沫,从理论上讲是既要防止股价涨太快,也要防止房价涨太快。
证券监管部门把监控作为第一要务;监管部门对场外配资十分关注;IPO的快速推进,从这3个方面可以预测,未来三五年内股市基本是缓慢上升状态,不会出现所谓泡沫。
所以现在最应该关注的是房地产。
房地产业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由于房子除了居住功能外,还有金融属性、投资属性,所以这种需求拉动导致住房供给一定会超过刚性需求。而一旦住房供给过多超过刚性需求,泡沫形成。
抑制房地产泡沫,有两层意思:一是不能继续吹大;二是现在不能挤破。于是我们提出中短期对策和长效机制相结合。
中短期对策有两个政策:一是严格控制投机性需求和投资性需求,即持续限购限贷。二是2018年将从资金和新房价格两个方面严格约束开发商。
除了中短期对策之外,还有长效机制。例如共有产权、租售同权、调整一线城市空间布局、房地产税等。
调整一线城市空间布局,北京率先开始。比如雄安新区,就是要承接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再比如房地产税,两会上大家都知道房地产税要推出了,于是政策的作用显现出来,人们知道不能持有太多房子。
2.稳住外汇
许多国家金融风险的爆发就是外汇引起的。我们国家外汇从2015年开始波动,两个压力很大:第一,人民币贬值;第二,外汇储备量减少。国务院提出要稳住外汇,目前推出3个对策。
第一条,外汇改革中已经放开的项目继续放开,还没有放开的暂时停止。比如说一个身份证1年可以买1万美金,推出就继续坚持不变。
第二条,海外并购,凡是技术类的并购将继续支持,比如向海外收购芯片制造企业、半导体企业等;但非技术类需要严格审查,在海外搞房地产,买酒店、酒庄、足球俱乐部等要严格审查。
第三条,“一带一路”投资,坚持使用人民币,不再动用外汇储备,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既能稳住外汇,又能实现金融话语权。
3.稳住债务
许多国家金融风险的产生,就是债务引起的。2008年底美国金融危机,是次贷危机引起的。我们防范金融风险,也要稳住债务。债务分3种:
第一种,个人债务。我们原来以为个人债务不高,但2015年个人负债是GDP总量的30%,到2016年底上升到45%。究其原因是房贷上升太快,所以估计2018年个人房贷将继续严格控制,稳住个人债务。
第二种,企业债务。企业债务明显偏高,已经是GDP总量的167%,远超红色警戒线。而企业债务的重点是解决国有负债太高的问题。
联通混改、东北特钢破产重组,打破刚性兑付、准备拿部分优质资产搞债转股券等都能反映决策层要下大力气降低国有负债。
第三种,政府债务。政府债务中央负债率并不高。而地方政府不仅负债率过高,并且潜在债务很高。因为地方的负债一般是搞融资平台,这个融资表现为企业债务,但实际是政府债务。
4.治理金融乱象
金融乱象分两类,一类是改革所引起的。举个例子,我们之前放开了各类投资公司但是却没有设立准入条件。最后谁都能办投资公司,租个门面房装修一下,钱骗到手就跑了。
另一类乱象是新技术引起的。像比特币、ICO等,现在炒得很热,就炒出乱象了。
5.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
首先是控制好货币政策,今年两会再次强调坚定不移地实行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
另外一个政策,是宏观审慎政策。
宏观审慎政策要强调两个要点,第一个,叫顺周期理论。经济发展是顺周期时,人们一般没有风险意识,盲目扩张、加杠杆、负债,导致整个社会杠杆率太高。改革开放40年是顺周期,所以未来几年内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去杠杆,包括企业杠杆、个人杠杆和政府杠杆。
宏观审慎政策第二个要点,防止市场之间得传染病。比如说房地产市场,一旦出现房价大跌,传染给银行、实体经济、个人,金融风险就爆发了,所以要给房地产市场打隔断。
把握未来增长点
中国经济还要增长,还要发展,新增长点在哪里?从现在来看主要有以下两大方面:
一、全方位开放
过去的开放经常讲两句话:扩大出口、吸引外资。这种开放实际上是搭别人的便车,扩大出口是利用国际市场,吸引外资是利用国际资本。而中国现在要走向全方位开放,让别人搭我们的便车。
别人可以搭的资源有两方面。第一,巨大的国内市场。中国人富起来了,去年出国旅游1亿多人次。而开放市场,也可以从消费和供给上推动中国增长,给中国带来新的机遇和发展。
第二,巨大的过剩资本。开放服务业市场,像金融、教育、医疗等。也可以加大对外投资,像“一带一路”就给中国资本找了新的出口。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质,是寻找新的支持增长的产业进行结构调整,不能单纯理解为“三去一降”,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估计到2025年左右,可能有3个产业要成为拉动中国增长最重要的支柱型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
从未来20年左右的时间来看,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包括8个要点:
新能源:人类社会未来一定会爆发一场能源革命。新能源最近几年技术突破非常大,新能源时代可能是很快的事情。
新材料:许多产业的提升靠材料变革的提升。新材料领域,未来中小企业会成长出好多黑科技。
生命生物工程:生命生物工程涉及到卫生、医疗、健康等,范围极其广泛。或许未来人类医疗发展的方向将不再是器官移植,而是器官再造,估计到2030年人类平均寿命可以到90岁。
信息技术和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和移动互联网还有巨大发展,软硬件前景都很大。硬件上,一些关键零部件我们现在还没办法做出来。但在信息的终端使用上,我们和美国已经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节能环保:人类社会工业化、城市化所带来的废水、废气如果不能处理,就等于没有完成工业化、城市化。实现节能环保,未来唯一的办法是靠技术。
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代替传统汽车是必然的。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时代已经悄悄到来了,中国将大力推动人工智能这个要点。
高端装备制造:高端装备制造,将被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加大发展。
这8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旦发展起来,每年给我们带来的GDP总量应该在40万亿元以上。
服务业
服务业将成为推动中国发展的重要产业。中国有接近14亿人口,以人口为基础的服务业能有很大发展。
而服务业主要可以分四大类:第一类,消费服务业。餐饮与商贸、养老与健康;第二类,商务服务业。商事服务、家庭财产管理服务、园区管理服务等;第三类,生产服务业。技术服务、设计、外包服务等;第四类,精神服务业。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比如影视、音乐、戏剧、旅游等。
我估计中国未来服务业领域将有许多新的增长贡献和投资贡献。
现代制造业
制造业分传统制造业和现代制造业。凡是生产私人产品的(吃穿用),都叫传统制造业;生产公共产品的叫现代制造业。传统制造业给我们的支撑点差不多饱和,但公共产品严重短缺,生产公共产品的现代制造业就逐渐上升为支撑的产业。
要大力发展,重在5个点:第一,航空器制造与航天器制造;第二,高铁装备制造;第三,核电装备制造;第四,特高压输电装置;第五,现代船舶和现代海洋装备制造。
这5个方面一旦发展起来,每年给我们提供的GDP总量应该在30万亿元以上。
技术话语权是强国标志
拥有技术话语权,是形成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指标之一。中国下一步要真正成为强国,必须完成技术上的创新。
我们不需要所谓的一般性技术,需要原创性技术、颠覆性技术。比如,高铁装备技术在引进时,我们被正式通知有16项核心技术不转让,于是自己花了15年时间逐一突破。这个经验告诉我们,技术靠别人转让不行,得靠自己干。
我们下一步增长的重要动力,来自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为结构调整会产生新的支撑产业,这些产业发展的背后,要求中国必须拥有技术话语权。
编 辑:陈江婷 chenjiangting5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