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抑郁症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揭开抑郁症的面纱

第一节 认识抑郁症

抑郁症是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调查显示,抑郁症的现患病率已超过心脑血管病和肿瘤,跃居发达国家的第一位,且其发病率正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抑郁症又是严重危及生命安全的疾病,严重的患者中有15%因自杀而结束宝贵的生命,超过60%的患者有自杀念头。因脑病、躯体病、酒精中毒、某些药物引发的继发性抑郁障碍同样严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据统计,有22%~33%的住院患者有抑郁障碍。抑郁症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是巨大的,患者因劳动生产能力下降、休病假等因素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以美国为例2000年因抑郁障碍所致的平均费用为831美元,其中1/3为直接医疗费用;欧洲25个国家2010年平均费用为1134亿欧元。抑郁障碍对家庭造成的损失也是巨大的,不仅造成患者家属因照料患者误工、耗费精力财力的损失,也给患者和家属带来严重的精神痛苦。研究预测1990~2020年,中国的精神疾病负担将从14.2%增至15.5%,加上自杀与自伤,将从18.1%升至20.2%,占全球疾病负担的1/5。2019年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抑郁障碍终身患病率达6.8%,约有9500万患者,抑郁障碍及焦虑障碍居各类精神障碍疾病的前两位。但更加严重的是,我国目前抑郁症患者治疗率非常低,不足10%。抑郁症的诊断和治疗对于专业医生来说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受抑郁症煎熬的人却不知道自己得了什么病,不少患者长期顽固地失眠,或陷入原因不明的突发性睡眠障碍,被误判为“神经衰弱”而久治不愈。患者存在各种躯体症状,服用多种药物无效。抑郁症常侵袭优秀人才,美国著名抑郁症问题专家史培勃说:“这种病往往袭击那些最有抱负、最有创意、工作最认真的人。”历史名人如牛顿、达尔文、林肯、丘吉尔等都患过抑郁症。自杀是人类精神崩溃、自我心理防卫功能降至最低的表现。抑郁症患者常有痛苦的内心体验,是“世界上最消极悲伤的人”,自杀率高达12%~14%,所以抑郁症称为“第一号心理杀手”。

一、什么是抑郁症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本病表现为明显心情低落、时间超过2周,伴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且反复发作,间歇期举止正常,不残留人格缺陷,虽多次发作,但不会导致精神衰退。

抑郁症包括原发性抑郁症和继发性抑郁症。原发性抑郁症是指以往无其他精神疾病或躯体疾病,其中每次发作均为抑郁者,叫作单相抑郁症;如果病史中有过躁狂发作,即情绪高涨、眉飞色舞、谈笑风生、思维加速、动作增多、睡眠减少,这种抑郁症称为双相抑郁症(躁狂抑郁症)。继发性抑郁症则是因脑和躯体疾病、药物因素、酒精滥用、其他心理疾病如精神分裂等所引发的抑郁综合征。

二、抑郁症的主要表现

情感症状

情感症状是抑郁障碍的主要表现,包括自我感受,或他人可见的情绪表现:心境低落、高兴不起来,兴趣减退甚至丧失,无法体会到幸福感,甚至会莫名其妙出现悲伤。低落的心境几乎每天都在,愁眉苦脸,郁郁寡欢,生活的空间是灰暗的、低沉的。患者的这种情绪一般不随环境变化而好转(看到喜欢吃的东西,或喜欢做的事,却无动于衷;甚至金钱地位也唤醒不了任何明显的积极动机),但是一天内可能会出现一些特征性的昼夜差异,比方说有些患者晨起心境低落最为严重,傍晚开始好转。体验不出快乐,包括性。

躯体症状

躯体症状在许多抑郁障碍患者中并不少见,包括体重、食欲、睡眠和行为活动等方面的异常,亦称作生物学症状,典型表现包括:对通常能享受乐趣的活动丧失兴趣和愉快感;对通常令人愉快的环境缺乏情感反应;晨起抑郁加重;存在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早上较平时早醒2小时或更多;食欲明显下降;1个月中体重至少降低5%;性欲明显减退。通常,中重度或严重抑郁发作的患者都存在上述4条或以上的躯体症状。部分患者还有疼痛、心动过速、便秘等症状。

认知症状

严重抑郁状态时,常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功能减退或损害。许多抑郁患者会存在思维迟缓、注意力不集中、分心、信息加工能力减退、对自我和周围环境漠不关心。一般而言,这种抑郁性认知损害,尤其表现在注意范围、集中注意力、记忆储存和再现等方面,可以通过神经心理测验或全面的精神检查发现。当抑郁症状缓解后,这些认知功能可恢复到病前正常水平,但也有些认知功能损害症状不随抑郁症状的缓解而缓解。抑郁障碍患者往往还存在消极厌世、自杀的风险,需要认真评估和预防。

三、抑郁症的临床类型

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中的描述,抑郁障碍的临床特征可分为下述几个类型。要注意有些患者可能同时存在若干种临床类型,如内源性抑郁障碍患者同时存在精神病性症状。

焦虑性抑郁

抑郁发作的同时还存在显著的紧张、忐忑不安,担心失控或发生意外等心理状态。常常因过度担忧而使注意力不集中加重。这一亚型的比例约占总抑郁障碍的半数。严重焦虑往往会增加自杀的危险性。焦虑性抑郁患者与非焦虑症状的患者相比治疗起效所需要的时间更长,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出现频率更高。年龄大、失业、受教育程度低等都是出现焦虑特征的因素。

混合性抑郁

抑郁心境状态下患者会出现短暂的轻躁狂或躁狂症状,如心境高涨、亢奋、自满、联想迅速、精力充沛、参加高风险的活动(如无节制的购物或盲目投资等)、睡眠需要减少且不觉得疲倦等。混合性抑郁特征是造成双相抑郁障碍的危险因素。

内源性抑郁

内源性抑郁在发作的最严重阶段愉快感会完全丧失,即便有愉快感也至多是数分钟,对日常愉快事件刺激缺乏反应,症状晨重夜轻。同时伴有显著的精神运动性激越或迟滞、早醒、明显的厌食或体重减轻。在针对亚洲人群的研究中,内源性抑郁可能增加敌意症状不突出的患者的自杀风险。

非典型抑郁

临床上部分抑郁患者没有典型抑郁症的入睡困难,而是睡眠增加或过度睡眠;没有食欲下降,而是食欲大增,甚至体重也增加;没有情绪明显低落或自觉精力不济,而有全身沉重,肢体如灌铅样感觉;对外界评价比较敏感,表现人际关系紧张。这种抑郁即为非典型抑郁,非典型抑郁障碍存在至少2种症状:极度疲劳和肢体沉重感(即铅样麻痹)、长期存在人际关系拒绝的敏感性、明显的焦虑、显著的体重增加或食欲增多,以及贪睡(后2项症状也称“反向自主神经症状”)。重要的是非典型抑郁与双相抑郁障碍之间可能存在同源的精神病理学。临床医生对于非典型抑郁特征的抑郁发作患者还需要鉴别双相抑郁障碍。

精神病性抑郁

抑郁障碍有时会伴有幻觉或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可以与抑郁心境协调或不协调,与心境协调的症状内容多涉及无能力、患病、死亡、一无所有或应受到惩罚等,与心境不协调精神病性症状则与上述主题无关。有时患者会同时存在协调和不协调性的精神病性症状。如果不能及时识别出抑郁障碍的精神病性症状,则治疗难以有效。精神病性症状的存在往往是抑郁复发和精神症状反复的危险因素,因此对于这类患者需要合用抗精神病药和维持治疗。有研究发现协调性精神病性抑郁障碍患者长期预后比不协调性的好,与无精神病性抑郁障碍患者的预后相似。

紧张症性抑郁

紧张综合征在抑郁障碍患者中有时会出现,至少需符合2种下述表现:不动(有亚木僵或木僵证据)、极度激惹、极度抗拒、怪异的自主运动(有特殊姿势、刻板运动、做作或怪相证据),以及模仿言语、模仿动作等。

孕产期抑郁

孕产期抑郁是指抑郁情绪出现在孕期或在产后4周,可伴有或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女性在妊娠期或分娩后数周或数月里的抑郁发作患病率为3%~6%。有患者存在命令性幻听,或存在婴儿被迫害的妄想导致杀死婴儿,严重孕产期抑郁障碍患者也可出现其他一些精神病性症状。孕产期妇女存在明显的神经内分泌变化,以及心理、社会等因素的变化。在对孕产期抑郁障碍患者制订治疗计划时,要考虑对母乳喂养的潜在影响,抑郁障碍病史,以及今后家庭关系发展的长期影响。

季节性抑郁

季节性抑郁以季节性、反复发作的重性抑郁障碍为特征。季节性抑郁患者比正常人对环境的季节性变化更加敏感,常常在秋季和冬季(10月初至11月底)出现抑郁发作,而在次年春季和夏季(2月中旬至4月中旬)缓解。冬季型较夏季型多见,其发生常与光照的季节性减少有关,然后随着光照时间的季节性增加而缓解。与非季节性抑郁比较,季节性抑郁患者的职业和认知功能损害较少,因而较少接受心理和药物治疗干预。大量临床研究提示,季节性抑郁患者多数具有非典型特征,如食欲、体重增加和睡眠增多。

四、抑郁症病因

抑郁症病因复杂,其发病与心理社会因素、遗传因素、神经内分泌和中枢神经递质功能异常等多因素有关,总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遗传基因

与许多其他疾病一样,抑郁症往往在家族中集中出现。若父母中有一人患抑郁症,则孩子患该病的概率会增加10%~13%,在孪生子中,这个数值还要大。如果孪生子中有一人患抑郁症,那么另一个人在一生中患抑郁症的可能性是70%。但也有例外,比如在有明显抑郁症家族史的人中,许多人甚至在持续紧张的情况下也从来不得这种病。反过来,有些患抑郁症的人根本没有抑郁症的家族病史。

社会与环境

一些研究表明,不良生活事件如离婚、重病或屡遭不幸可导致抑郁症。

日常压力对我们的身体有看不见的不良影响,可以促成更大范围的疾病,包括心脏病、感冒和抑郁症。对于已经容易患抑郁症的人,如果持续处于暴力、忽视、虐待或贫穷之中,那么更可能会患上这种病。

疾病

抑郁症的发生还与躯体疾病有关,一些严重的躯体疾病,如脑卒中、心脏病发作、恶性肿瘤等常常并发抑郁,并可使原来的疾病进一步加重。罹患慢性疾病如中风、心脏病、癌症、慢性疼痛、糖尿病、激素紊乱和晚期疾病,得抑郁症的概率较高。如果患有躯体疾病,而且有淡漠症状或者无法解决自己的基本生理需要,则应该与医生联系。这些症状可能是对躯体疾病的情绪反应或主观反应,也可能是这个人有需要治疗的抑郁症。

性格

有下列性格特征的人很容易患上抑郁症:遇事悲观、自信心差、对生活事件把握性差、过分担心。这些性格特点会使心理应激事件的刺激加重,并干扰个人对事件的处理。这些性格特征多是在儿童或少年时期养成的,这个时期的精神创伤对人的影响很大。

生物化学因素

一个人患有抑郁症时,大脑中往往有某些被称为神经递质的化学物质出现减少的情况。人们认为,如果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这两种神经递质之间不平衡,就可能导致抑郁症或焦虑症。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减少常常导致情绪低落、动力下降以及食欲和性欲改变。

精神活性物质的滥用和依赖

精神活性物质的使用和戒断都可成为抑郁症的危险因素,这些物质包括鸦片类物质、中枢兴奋剂、致幻剂、酒精、镇静催眠药物等。

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在治疗过程中可引起抑郁。如:某些抗精神病药物(如氯丙嗪)、抗癫痫药物(如丙戊酸钠、苯妥英钠)、抗结核药物(如异烟肼)、某些降压药物(如可乐定)、抗帕金森药物(如左旋多巴)、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

总之,抑郁症是遗传、心理和社会环境这些因素综合作用导致的,应结合患者的情况具体分析。

五、抑郁症的易患人群

虽然人人都有可能患上抑郁症,但是有些人患该病的可能性较大。

患者亲属

那些现患或曾患抑郁症者的亲属,由于遗传或家庭成长环境的影响,患严重抑郁症的可能性是一般人群的两倍。

女性

女性患抑郁症的概率是男性的两倍。流产、产后、工作和家庭的双重责任、照顾年迈的父母和独自抚养孩子等压力也可以在其中起作用。心理专家认为:与男性相比,女性和别人的关系限定得更明确,因此,挫折对她们的影响更深,更易使她们患抑郁症。另外,与单身妇女相比,母亲较少患严重的抑郁症或产生自杀念头,因为母子间的密切关系能保护她们免受其他挫折对情感的沉重打击。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儿童期严重的情感打击在许多妇女患抑郁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美国心理协会的权威人士认为:37%的女性抑郁症患者,在21岁前受到过躯体或性方面的虐待。

老年人

在老年时出现的抑郁常常是对身体衰弱、亲人丧失等的反应。身处在孤独、寂寞和衰弱之中,是非常令人沮丧的。在老年人中,抑郁症的症状往往被误认为其他疾病(如老年性痴呆)的症状。当一个老年人看起来分不清方向、颠三倒四或丧失记忆(这些均为痴呆的症状)时,他们实际可能已经患上了抑郁症。

儿童

抑郁症在儿童期极少出现,但虐待、挫折、患有严重抑郁症的父母增加了它的产生概率。儿童可能不会表现出明显的悲伤,而常出现异常的不安、好攻击或有学习问题等行为障碍。

青少年

自杀是15~19岁青少年中排在意外之后的第二大死亡原因。专家认为:青春期是艰难的时期,此时的青少年体内激素剧烈变化,在高傲和自卑间徘徊,既要摆脱家庭的束缚又未完全独立,这使他们对重大的挫折易产生严重的情绪反应。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辨认学习出现问题、失败后难以恢复信心或出现突然的难以理解的情绪、行为的变化,来发现青春期抑郁症。

慢性病患者

有些慢性病患者往往感到前途黯淡,特别是当慢性病导致疼痛、限制了活动的时候。感到抑郁并不一定是抑郁症,但觉得不正常时,应寻求医生的帮助。对抑郁的治疗常能改善慢性病。

酒精和药物滥用者

很多抑郁症患者,尤其是男性患者,常常与使用酒精、麻醉品和安眠药密切相关。

其他

经历如丧偶等重大生活事件,缺乏社会支持者,曾有过抑郁发作者等。

六、不同年龄时期的抑郁症

儿童抑郁症

儿童抑郁症是儿童的一种情感性精神障碍。其病症并不符合传统上对抑郁症的定义。研究发现3~5岁学龄前儿童主要表现特点为明显对游戏失去兴趣,在游戏中不断有自卑自责、自残和自杀表现;6~8岁的儿童主要有躯体化症状如腹部疼痛、头痛、不舒服等;其他有痛哭流涕、大声喊叫、无法解释的激惹和冲动,9~12岁儿童更多出现空虚无聊、自信心低下、自责自罪、无助无望、离家出走、恐惧死亡等。儿童抑郁症发作的平均病程约9个月,大多数在15~18个月后抑郁症状基本缓解,少数在3个月内缓解。

青少年抑郁症

青少年抑郁症发病率近年趋升,但人们对此病仍是“不识庐山真面目”。青少年抑郁症的种种表现,在非专业人士的眼里,经常与思想品德、个性问题相混淆,或误诊为脑供血不足、神经性头痛、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心血管系统及消化系统等疾病。但对专科医生来说,这些症状恰恰是青少年抑郁症的特异性表现。归纳起来主要有六种表现:

1.坦途无悦

面对达到的目标、实现的理想、一帆风顺的坦途,患者并无喜悦之情,反而感到忧伤和痛苦。如考上名牌大学却愁眉苦脸、心事重重,想打退堂鼓。有的在大学学习期间,经常无故往家跑,想休学退学。

2.似病非病

患者一般年龄较小,不会表述情感问题,只说身体上的某些不适。如有的孩子经常用手支着头,说头痛头昏;有的用手捂着胸,说呼吸困难;有的说嗓子里好像有东西,影响吞咽。他们的“病”似乎很重,呈慢性化,或反复发作,但做了诸多医学检查,又没发现什么问题,吃了许多药,“病”仍无好转迹象。

3.不良暗示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潜意识层面的,会导致生理障碍。如患者一到学校门口、教室里或工作单位,就感觉头晕、恶心、腹痛、肢体无力等,当离开这个特定环境,回到家中,一切又都正常。另一种是意识层面的,往往着力关注负面因素,如患者自认为考试成绩不理想;自己不会与人交往;自认为某些做法是一种错误,甚至是罪过,给别人造成了麻烦;自己的病可能是“精神病”,真的是“精神病”怎么办等。

4.要换环境

可能在学校或单位发生过一些矛盾,或者根本就没什么原因,患者便深感所处环境的重重压力,经常心烦意乱,郁郁寡欢,不能安心学习或工作,迫切要求父母或单位为其想办法,调换班级、学校或工作单位。当真的到了一个新的地方,患者的状态并没有随之好转,还是认为环境不尽如人意,反而会另有理由和借口,反复要求改变。

5.反抗父母

患者在童年时对父母的管教言听计从,到了青春期或走上社会后,不但不跟父母沟通交流,反而处处与父母闹对立。一般表现为不整理自己的房间,乱扔衣物,洗脸慢,梳头慢,吃饭慢,不完成作业等。较严重的表现为逃学,夜不归宿,离家出走,跟父母翻过去的旧账(童年所受的粗暴教育,父母离异或再婚对自己的影响等),要与父母一刀两断等。

6.自杀行为

重症患者会利用各种方式自杀。对自杀未果者,如果只抢救了生命,未对其进行抗抑郁治疗(包括心理治疗),患者仍会重复自杀。因为这类自杀是有心理病理因素和生物化学因素的,患者并非心甘情愿地想去死,而是被疾病因素所左右,身不由己。

老年抑郁症

老年抑郁症是指年龄在55或60岁以上的抑郁症患者,狭义的也可以是指首次发病年龄在55或60岁以上的抑郁症患者,无论是哪一种,都有着诸多老年期的特点。在临床上常见为轻度抑郁,但危害性不容忽视,如不及时诊治,会造成生活质量下降、增加罹患心身疾病(如心脑血管病)的风险和死亡风险等严重后果。老年抑郁症患者与青壮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表现有所不同,老年期抑郁症患者较突出的表现是焦虑和过分担心,往往把问题看得复杂化。行为方面表现为坐卧不安、搓手顿足、反复以躯体不适纠缠家人或医生等。由于治疗效果不佳,检查又没有严重的躯体疾病,长此以往家人对患者产生厌烦情绪。因此,患者觉得患了不治之症,感到家人讨厌自己。在此基础上怀疑家人为摆脱包袱而伤害自己,患者感到周围的人也都议论自己,别人的一举一动都是暗示自己去死等精神病症状,如被害妄想、关系妄想、疑病妄想。患者自认为患有严重疾病,受疾病痛苦的折磨,而家庭成员又不理解,这样在抑郁情绪和病理性恶劣心境的基础上,以及妄想体验的影响下产生悲观厌世情绪、无助感、无望感,而发生自杀企图和自杀行为。老年抑郁症自杀行为与青壮年患者有所不同,老年抑郁症患者在自杀前却顾虑重重,把自己死后的各种可能结果都面面俱到地考虑好,一旦采取自杀,多态度坚决,自杀的成功率一般比青壮年的抑郁症患者要高。

女性抑郁症

女性抑郁障碍的发生率约为男性的2倍。由于内分泌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其发病较多开始于青春期,持续到生育期,之后缓慢下降,到围绝经期再次呈上升趋势。

1.经前心境不良障碍

经前心境不良障碍是指女性在月经来潮前1周及月经期间,存在较为明显的烦躁、易激惹等症状,这些症状在月经来潮后几天逐渐减轻,在月经结束后1周内几乎消失。50%~80%的行经女性存在轻度的经前期情绪不佳,20%报告有严重的经前期情绪问题需要治疗,其中3%~8%符合经前期烦躁障碍的诊断标准。

2.产后抑郁障碍

产后抑郁障碍通常在产后4周内抑郁发作。产后抑郁障碍的母亲往往不能有效地照顾婴儿,患者会由此感到自责、自罪,严重患者可能有伤害自己或婴儿的危险。

3.围绝经期抑郁障碍

围绝经期抑郁障碍是指女性在围绝经期(通常指50岁左右)出现的抑郁障碍,曾有抑郁病史或有严重经前期烦躁障碍病史,发病率明显增高。围绝经期抑郁症多以情绪抑郁、焦虑、紧张、猜疑、内心不安、记忆力减退、行动迟缓,严重者对外界冷淡,丧失积极情绪为主要临床症状。

七、抑郁症临床程度分型

临床上还常根据症状轻重、发病急缓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轻性抑郁

患者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相对较轻,门诊这种患者较多见。

重症抑郁

具有抑郁症的全部症状,且程度较重,可出现幻觉和妄想,往往以妄想多见,故又称妄想性抑郁症,或精神病抑郁;患者如果表现为精神运动性抑制,达到缄默不语、不食不动者称为木僵性抑郁。这两种抑郁均需要住院治疗和护理。

急性抑郁

发病较急,症状往往也较重,应及时做出诊断并积极进行治疗。

慢性抑郁

症状持续存在,无明显间歇期,病程长达两年以上者,多见于反复发病和年龄较大的患者。

八、抑郁症的危害

抑郁症是神经官能症的一种,是由于用脑过度、精神紧张、身体劳累引起人体机能失调从而诱发的疾病,抑郁主要的危害有以下几种:

睡眠障碍

大部分抑郁症患者都会有顽固性睡眠障碍,表现为失眠、入睡困难、早醒、睡眠质量差和睡眠节律紊乱等,这种睡眠障碍往往会使患者的情绪受到影响。

消极怠慢

抑郁症患者的思维会呈现消极怠慢的状态,做什么事都会觉得难以完成,对未来缺乏希望,不知道自己应该何去何从。患者还会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放大自己的缺点,认为自己罪孽深重,不应该拖累别人甚至不应该活着。

社会功能下降

大部分抑郁症患者难以集中精神,脑力活动下降,工作效率大大降低,记忆力也大不如前,严重的往往会失去正常工作、学习的能力。患者的身体免疫功能也会因此下降,造成生理活动减慢。

诱发身体疾病

一部分抑郁症患者会诱发部分身体疾病,主要是自主神经系统发生变化,其表现有食欲减退、体重下降、便秘、阳痿、闭经等,这类躯体的不适感往往会干扰到内脏器官。抑郁症患者患上心脏病、中风的概率也明显高于普通人群。

有自杀倾向

抑郁症患者自杀率高,除此以外没有任何一种心理疾病和精神病会产生如此高的自杀率,很多抑郁症患者都是以自杀结束生命的。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绪障碍性疾病,发现病情并不难,只要对抑郁症的病征有一定的了解就能及时地发现。只有及时地发现病征,及时地接受治疗,才能避免抑郁带来的各种伤害,也能避免因抑郁出现的自杀行为。

第二节 测一测自己的抑郁程度

一、抑郁自评量表(SDS)

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由美国杜克大学教授庄(William W.K.Zung)编制于1965年,为美国教育卫生福利部推荐的用于精神药理学研究的量表之一。因使用简便,能相当直观地反映患者抑郁的主观感受及其在治疗中的变化,当前已广泛应用于门诊患者的粗筛、情绪状态评定以及调查、科研等。

问题 偶尔 有时 经常 持续

1.我觉得闷闷不乐,情绪低沉 1 2 3 4

2.我觉得一天中早晨最好 4 3 2 1

3.一阵阵哭出来或觉得想哭 1 2 3 4

4.我晚上睡眠不好 1 2 3 4

5.我吃得跟平常一样多 4 3 2 1

6.我与异性密切接触时和以往一样感到愉快 4 3 2 1

7.我发觉我的体重在下降 1 2 3 4

8.我有便秘的苦恼 1 2 3 4

9.心跳比平常快 1 2 3 4

10.我无缘无故地感到疲乏 1 2 3 4

11.我的头脑和平常一样清楚 4 3 2 1

12.我觉得经常做的事情并没有困难 4 3 2 1

13.我觉得不安而平静不下来 1 2 3 4

14.我对未来抱有希望 4 3 2 1

15.我比平常容易生气激动 1 2 3 4

16.我觉得做出决定是容易的 4 3 2 1

17.我觉得自己是个有用的人,有人需要我 4 3 2 1

18.我的生活过得很有意思 4 3 2 1

19.我认为如果我死了,别人会生活得更好 1 2 3 4

20.平常感兴趣的事我仍然感兴趣 4 3 2 1

待评定结束后,把20个项目中的各项分数相加,即得总粗分(X),然后将粗分乘以1.25以后取整数部分,就得标准分(Y)

按照中国常模结果,SDS标准分≥50为有抑郁症状,其中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3分以上为重度抑郁

二、9条目简易患者健康问卷(PHQ-9)

9条目简易患者健康问卷是由Kroenke等于2001年编制的筛查用自评问卷,有9项条目,简单易操作。每项为0~3分的4级评分。

问题 选项 选项 选项 选项

1.做事时提不起劲或没有兴趣 ①完全不会 ②好几天 ③一半以上的天数 ④几乎每天

2.感到心情低落、沮丧或绝望 ①完全不会 ②好几天 ③一半以上的天数 ④几乎每天

3.入睡困难、睡不安或睡眠不多 ①完全不会 ②好几天 ③一半以上的天数 ④几乎每天

4.感觉疲倦或没有活力 ①完全不会 ②好几天 ③一半以上的天数 ④几乎每天

5.食欲不振或吃太多 ①完全不会 ②好几天 ③一半以上的天数 ④几乎每天

6.觉得自己很糟或觉得自己很失败,或让自己或家人失望 ①完全不会 ②好几天 ③一半以上的天数 ④几乎每天

7.对事物专注有困难,例如阅读报纸或看电视时 ①完全不会 ②好几天 ③一半以上的天数 ④几乎每天

8.动作或说话速度缓慢到别人已经觉察,或正好相反——烦躁,或坐立不安、动来动去的情况,更胜于平常 ①完全不会 ②好几天 ③一半以上的天数 ④几乎每天

9.有不如死掉或用某种方式伤害自己的念头 ①完全不会 ②好几天 ③一半以上的天数 ④几乎每天

评分规则:①完全不会=0分;②好几天=1分;③一半以上的天数=2分;④几乎每天=3分。总分0~27分

PHQ-9量表的评分规则及治疗建议

分值 结果分析 治疗建议

0~4分 没有抑郁 无

5~9分 轻度抑郁 观察等待:随访时复查PHQ-9

10~14分 中度抑郁 制订治疗计划,考虑咨询,随访和(或)药物治疗

15~19分 中重度抑郁 积极药物治疗和(或)心理治疗

20~27分 重度抑郁 立即首先选择药物治疗,若严重损伤或对治疗无效,建议转移至精神疾病专家,进行心理治疗和(或)综合治疗

三、轻躁狂症状自评量表(HCL-32)

个人在一生中的不同时期都会体验到精力、活力及情绪上的变化或波动(“高涨”与“低落”),此问卷的目的旨在评估您在“高涨”时期的特点,请您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

自我心境状态评估

首先,跟平常的状态比起来,您今天的感觉如何?

1)比平常差多了;2)比平常差;3)比平常差一点;4)跟平常差不多好;5)比平常好;6)比平常好一点;7)比平常好很多。

请试着回忆当初您处于“高涨”状态时,您那时的感觉如何?(不管您现在的状态如何,请您对下列所有的描述进行回答)在“高涨”状态下:回答“是”或“否”。

“高涨”状态时 是 否

1.您需要的睡眠比平时少 - -

2.您感觉比平时更有精力及活动增多 - -

3.您比平时更自信 - -

4.您更加喜欢工作 - -

5.您社交活动增多(打电话比平时多、外出比平时多) - -

6.您想去旅行,而且旅行的确比平时多 - -

7.您开车比平时快或开车不顾危险 - -

8.您花钱比平时快或花了太多钱 - -

9.您在日常生活中,比平时更冒险(在工作或在其他活动上) - -

10.您活动量增多(如体育活动等) - -

11.您有更多的打算或计划更多的活 - -

12.您有更多的点子或更具有创造力 - -

13.您变得不害羞、不胆怯 - -

14.您会穿颜色更加鲜艳的衣服,或打扮更时髦 - -

15.您想和更多的人接触或者的确接触了更多的人 - -

16.您对“性”更感兴趣或性欲增强 - -

17.您更喜欢找异性聊天或性活动比平时多 - -

18.您比平时健谈 - -

19.您思维更加敏捷 - -

20.您讲话时会开更多的玩笑或说更多双关语 - -

21.您比平时容易分心 - -

22.您会更多地尝试各种新事物 - -

23.您的思绪经常从一个话题跳到另一个话题 - -

24.您做事比平时快或觉得更顺手 - -

25.您更加没有耐心或更容易生气 - -

26.您令别人疲惫不堪或更容易对别人发怒 - -

27.您与他人争吵增多 - -

28.您的情绪变得高涨、更乐观 - -

29.您喝咖啡比平时多 - -

30.您抽烟比平时多 - -

31.您喝酒比平时多 - -

32.您平时服用更多的药物(镇静剂、抗焦虑剂、兴奋剂等) - -

HCL-32由32项轻躁狂症状组成,用于门诊患者筛查轻躁狂(≥14项为筛查阳性)

第三节 抑郁症的诊断和治疗

一、抑郁症的诊断

诊断抑郁症与诊断其他病一样,要详细了解病史、进行系统的体格检查及询问病情。

病史

详细询问患者有无既往病史、家族病史、遗传病史等,并探求病因,以利于疾病的诊断。

体格检查

为确诊抑郁障碍,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很重要。对怀疑为抑郁障碍的患者均应做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神经系统检查),以排除躯体疾病的可能,同时也有助于发现一些作为抑郁发作危险因素的躯体疾病。在许多患躯体疾病的人群中患抑郁障碍的比例明显增加,需要考虑可能导致抑郁的躯体疾病包括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卒中、帕金森病、痴呆、多发性硬化等,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障碍、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如动脉硬化、高血压等,风湿免疫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此外慢性疼痛、电解质紊乱(如高钙血症)、恶性肿瘤及感染性疾病也可能导致抑郁,此时,要甄别患者的抑郁是躯体疾病所致的抑郁症状,还是既往存在的抑郁障碍,即情感症状独立于躯体疾病。此外,一些治疗药物也可能诱发抑郁症状,这些药物包括抗精神病药、抑制器官移植排异反应的药物、化疗药、干扰素、类固醇类药物和某些抗生素等。

临床表现

抑郁症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兴趣索然、精力丧失、自我评价过低,因而导致生活能力下降,工作效率下降。

1.仪表

抑郁症患者的仪表颇具特色,他们往往衣着随便,不知梳洗,给人一派颓废潦倒的印象。面容愁苦,甚至两眸凝含泪珠,如若稍启发诱导,便泪如雨下。有的人从外表上看不出明显的悲哀抑郁,有的甚至完全难以觉察,有的强颜欢笑,但从其眉间还会不时流露出一丝愁情哀意,明眼人不难看出患者内心的悲痛。

2.情绪低落

情绪低落是抑郁障碍的核心症状。患者大多数时候显得情绪低落,患者感觉心情压抑、“提不起精神”,觉得自己简直如同“乌云笼罩”,常哭泣,无愉快感。典型的抑郁表情是忧伤,额头紧锁,双眉间呈“川”字形。在情绪低落的背景上,患者的自我评价往往降低,感到自己能力低下,不如别人,什么事也干不好或干不了。与此同时,患者可以产生无用、失望或绝望感,患者感到个人的一切都很糟糕,前途暗淡,毫无希望。

3.兴趣丧失

绝大多数患者会出现兴趣减退及愉快感缺乏,患者常常无法从日常生活及活动中获得乐趣,即使对以前非常感兴趣的活动也难以提起兴趣。因此,患者常常放弃原来喜欢的一些活动(如体育活动、业余收藏、社会交往等),往往连正常工作、生活享受和天伦之乐等都一概提不起兴趣,体会不到快乐,行为退缩。

4.疲劳感、活力减退或丧失

患者感到自己整个“人”已经垮了、散了架子。患者做什么(包括自理生活)都需别人催促或推他(她)一把,否则就根本不想动。初期患者常常有“力不从心”的感觉,但到了后来,虽然想挣扎着做些事情,但总是坚持不下去。一位患者形象地说自己简直就是“一摊烂泥,扶不起来”。多数抑郁症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疲乏感,且通过休息或睡眠并不能有效地恢复精力。对工作感到困难,常常不能完成任务。有时,疲劳感也可能与睡眠障碍有关。还有一些患者出现无助感,患者感觉很痛苦,很多患者难于表达。不少患者不愿就医,他们确信医师及其他人对他们的病情爱莫能助,如同自己掉进了深山的谷底,一切已无法挽回,谁也救不了自己。一些患者感到度日如年、极度孤独,与周围人(包括家人)有疏远感。

5.思维及言语

抑郁障碍患者往往思维活动减慢、言语活动减少,说话缓慢。由于思考过程困难,一些简单的问题也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决断能力明显降低,变得优柔寡断、犹豫不决,甚至对一些日常小事也难以做出决定。

6.焦虑或激越

很多抑郁症患者有焦虑、紧张等症状。患者忧心忡忡、坐立不安,不断地走动、来回踱步、搓手、反复作无目的动作等。老年抑郁症患者这类症状往往更为突出。

7.躯体症状

多数抑郁患者表现为食欲减退,他们进食很少。由于进食量少且消化功能差,患者常常体重减轻。也有少数患者表现为食欲增加。

大多数抑郁症患者有某种形式的睡眠障碍。可以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不深、易醒,典型表现为早醒。入睡困难的患者常常伴有烦躁、焦虑症状。同样,临床上也可见到少数患者出现睡眠过多的现象。

性欲低下在抑郁症患者相当常见,对性生活无要求及快感缺乏。临床上此类症状常被忽视或遗漏,但此类症状的识别不仅有利于诊断,也有利于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

8.自杀观念、自杀企图与自杀

由于情绪低落,自我评价低,患者很容易产生自卑、自责心理,并感到绝望,因此抑郁症患者很容易产生自杀观念,他们脑子里反复出现与死亡有关的念头,甚至思考自杀的时间、地点、方式等。抑郁症患者的自杀观念常常比较顽固,反复出现。在自杀观念的驱使下,部分患者会产生自杀企图,部分患者可能有自杀行为。因此对于曾经有过自杀观念或有自杀企图的患者应高度警惕,医师应反复提醒家属及其照料者将预防患者自杀作为首要任务。

9.慢性疼痛

慢性疼痛和抑郁障碍密切相关,患者的疼痛常常没有发现能解释的器质性原因,常见有头痛、颈痛、腰背痛等,慢性疼痛可成为抑郁症的重要症状或就诊的主诉,而抑郁症状也可使各种原因所产生的疼痛症状明显加重。部分慢性疼痛的患者在经正规的抗抑郁治疗后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10.其他症状

除上述症状外,抑郁障碍还可具有其他多种症状,包括头痛、颈痛、腰背痛、肌肉痉挛、恶心、呕吐、咽喉肿胀、口干、便秘、胃部烧灼感、消化不良、胃肠胀气、视力模糊以及排尿疼痛,等等。患者常常因为这些症状到综合医院反复就诊,接受多种检查和治疗,不仅延误诊断治疗,且浪费医疗资源。

诊断原则

抑郁障碍是一类具有“发作性”特点的精神疾病,诊断时既要评估目前发作的特点,还要评估既往发作的情况。

临床诊断应依据下述原则:(1)确定目前或最近一次发作的类型,了解目前或最近一次发作的病史,进行详细的精神状况检查。根据获得的资料确定此次发作是否为抑郁发作,并确定亚型。(2)确定以往有过的发作类型。(3)根据目前或最近一次发作的类型和以前有过的发作类型,确定疾病的诊断。(4)抑郁障碍诊断的改变。患者就诊时如果是首次发作,或者只有一种类型的发作,此时很难预测以后是否会再次发作以及发作具体是哪种类型。需要根据患者本次的发作特点适时调整诊断。

抑郁障碍诊断要点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病程特点、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依照相关的精神疾病诊断分类标准而确定。抑郁症的临床诊断应依据诊断标准。国内常用重性抑郁发作诊断标准包括CCMD3标准和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诊断标准。

病程标准

(1)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2周。(2)可存在某些精神分裂性症状,但不符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若同时符合精神分裂症的症状标准,在精神分裂症状缓解后,满足抑郁发作标准至少2周。

排除标准

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或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抑郁。

二、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抑郁症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抗抑郁药物是经过提升或调节中枢单胺递质及受体功能,从根本上改善抑郁症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缓解并逐步消除患者的抑郁症状。现阶段的药理研究,依据化学分子式及作用原理不同,主要分为五大类:三环类抗抑郁药、单胺氧化酶抑制剂、选择性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非典型抗抑郁药和其他抗抑郁药。其中,其他抗抑郁药物包括中药抗抑郁药物。近年来,由于中医事业的蓬勃发展,中药的治疗效果也获得人们的普遍认可。

抑郁症的用药原则

《中国抑郁障碍防治指南(第二版)》(以下简称《指南》)中强调从小剂量开始、单一用药,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和耐受情况,并依据药动学特点制定适宜的药物滴定速度,通常在1~2周达到有效剂量。如果治疗有效,可以维持相同剂量的抗抑郁药治疗4周,再根据疗效和耐受性情况确定是否进行剂量调整。抗抑郁药大部分2~4周起效,如果使用某种药物4~6周无效,可考虑改用同类其他药物或作用机制不同的另一种药。换药无效时,可考虑联合使用两种作用机制不同的抗抑郁药。一般不主张使用2种以上的抗抑郁药,因为几乎没有证据表明联用2种以上抗抑郁剂有效,但不良反应明显增高。对于难治性抑郁的患者,《指南》中提到可以附加锂盐、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或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等作为增效治疗。对复发风险很低的患者,维持期治疗结束后逐渐停药,但在停药治疗后2个月内复发风险很高,故在此期间应坚持随访,医生应仔细评估是否有复发的迹象或是否有停药反应。

急性期治疗

在抑郁症急性期治疗中,A级推荐的药物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如氟西汀、帕罗西汀、氟伏沙明、舍曲林、西酞普兰、艾司西酞普兰;选择性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如文拉法辛、度洛西汀、米那普仑;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异性5-羟色胺能再摄取抑制剂(NaSSA),如米氮平;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再摄取抑制剂(NDRI),如安非他酮等。B级推荐的药物包括:5-羟色胺平衡抗抑郁药(SMA),如曲唑酮;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NRI),如瑞波西汀;三环类、四环类抗抑郁剂等。C级推荐的药物是吗氯贝胺。对于轻度、中度抑郁症患者也可以选择中草药舒肝解郁胶囊、圣·约翰草制剂。

针对患者的临床特点,具体选药策略如下:

如果患者伴有明显的情绪激越,选用具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药,如米氮平、帕罗西汀、氟伏沙明、文拉法辛、曲唑酮等。

如果患者伴有强迫症状,建议选用SSRI或氮米帕明,但剂量较治疗抑郁症状偏高。

如果患者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可选用氟伏沙明等抗抑郁药,或合并使用第二代抗精神病药,但不宜使用安非他酮。

如果患者伴有躯体疾病,可选用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较少的SSRI和SNRI、安非他酮或米氮平。

巩固治疗期

在巩固治疗期患者复燃的风险很高,原则上使用在急性期治疗有效的药物,且治疗剂量不变。研究显示,在坚持治疗的患者中仍有20%的患者复发;另有证据表明,在急性期治疗未完全缓解的患者较完全缓解的患者相比,其复燃的风险更高;与没有残留症状的患者相比,有残留症状的患者复发、复发的风险增加,自杀企图增加,社会功能损害严重,病程呈慢性化。这类患者更有必要进行巩固期的治疗。为了降低复发的风险,在巩固期结束后应该进入维持治疗期。研究显示:痊愈后6个月的患者20%可能复发,50%~80%的抑郁症患者一生中至少有1次复发。维持治疗推荐继续使用急性期和巩固期有效的抗抑郁药,且继续足剂量维持治疗。

三、物理治疗

电针治疗

各种原因不适合服用抗抑郁药或疗效不佳的患者可以接受一些物理治疗,如电针治疗,针刺选择印堂、百会穴,以类似脑电α波频率的低压电流刺激局部穴位,临床对照研究证实电针治疗对抑郁症患者与抗抑郁药阿米替林和氟西汀的疗效类似。

电休克治疗

电休克治疗(ECT)常用来治疗重型抑郁,尤其是伴有精神病症状、存在自杀企图或拒绝进食的患者。不像抗抑郁药需要服用数周才能发挥作用,电休克疗法效果明显,起效快,因而可以及时挽救患者的生命。

在电休克治疗中,把电极置于头部,让电流通过颅内使抽搐发作,这种抽搐可以缓解抑郁症,其作用机制目前仍不清楚。通常一个疗程5~7次,隔天1次。由于电流可引起肌肉收缩和疼痛,因而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接受全麻。电休克在治疗急性期阶段,部分人出现记忆力下降是比较常见的反应。从临床角度观察,这种记忆力下降大部分都是暂时性的,治疗结束以后,逐渐会恢复到正常的状态或接近正常状态。

四、心理治疗

俗话说“心病还须心药医”,绝大多数的抑郁症患者病前有一定的诱因(如挫折、遭受不幸等),同时在出现情绪抑郁、低落过程中产生悲观、失望和孤独、无助感。一般来说,这些情况可以用心理治疗——即所谓的“心药”来处理。个体心理治疗有助于患者恢复以前的社会功能,适应日常的生活压力,巩固药物治疗的效果;通过人际关系治疗,患者可以获得支持和指导,从而良好地适应生活环境的改变;认知疗法有助于改变患者的失望和负性思维。对于轻型抑郁,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的疗效差不多。

支持性心理治疗法

支持性心理疗法是目前我国使用很广的一种心理治疗概念。这一治疗方法的内涵非常丰富,一般是医生合理地采用劝导、启发、鼓励、同情、支持、评理、说服、消除疑虑和提供保证等交谈方法,帮助病人认识问题、改善心境、提高信心,从而促进心身康复过程。善用治疗者与患者所建立的良好关系,利用治疗者的权威、专业知识,来关怀、支持患者,使患者发挥其潜在能力,提高应付危机的技巧,提高适应困难的能力,舒缓精神压力,帮助走出心理困境。避免精神发生崩溃。

支持性心理疗法的另一含义,是指对求治者的人格不成熟、情感脆弱或患有慢性精神障碍、退化性障碍,需要施治者长期支持与照顾,以降低复发或恶化的可能性,增强应付现实的能力。

精神分析疗法

精神分析疗法是发掘患者或求诊者潜意识内的矛盾冲突或致病的情结,把它们带到意识域,使就诊者对其有所领悟,在现实原则的指导下得到纠正或消除,并建立正确与健康的心理结构,从而使病情获得痊愈。

认知疗法

认知疗法的理论基础是:心理障碍的产生是由于错误的认知,而错误的认知导致异常的情绪反应(如抑郁、焦虑等)。通过挖掘,发现错误的认知,加以分析、批判,代之以合理的、现实的认知,就可以解除患者的痛苦,使之更好地适应现实环境。

这种治疗方法的主要意义就在于使患者重新建立新的认知,改变抑郁症患者出现的一些偏见,这些偏见主要有对之前的经历的错误认识,还包括对将来前途的错误想象,有利于为患者理清一些问题,帮助他们摆脱自己的错误想象。

行为治疗法

行为治疗是以减轻或改善患者的症状或不良行为为目标的一类心理治疗技术的总称。这种治疗其实更重要的就是在于研究患者不正常的一些举动,但是很少考虑患者的主观情绪。治疗主要也是据条件反射理论。让患者开始写日记、参加娱乐活动、松弛训练以及提高社会交往的能力等,让患者在行为和心理上重新建立起新的反射模式。

五、抑郁症的预防

抑郁症的发病率和患病率相当高,不仅给个人、家庭带来沉重的精神、经济压力,还会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也给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和损害,因此,预防抑郁症的发生、降低发病率患病率和预防其复发,对个人对社会都尤其重要。预防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遗传因素的预防

抑郁症已被许多研究证实与遗传因素有关,因而避免遗传因素的作用是预防抑郁症发生的根本措施之一。避免遗传因素的作用,就应谨慎择偶。为下一代的健康,做到优生优育,故在选择配偶时,要尽量选择家族中无情感障碍等精神病史,无自杀、人格异常、酗酒等既往病史的对象。

保障孕妇胎儿的营养供给

因为胎儿的营养不良,将影响胎儿脑神经系统结构、内分泌器官的正常发育,以致出现异常,为日后抑郁症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关注子女气质个性倾向

气质、个性往往是引起各种精神综合征原因。如果发现儿童遇事信心不足,好往坏处去想、情绪不稳、好自卑、好依赖、好幻想、好强迫想各种事,则应及早加以纠正,最好进行心理咨询,以寻找纠正的策略方法。

避免子女童年的不幸遭遇

有关研究指出,童年的不幸遭遇对20岁以前发作的抑郁症有明显的影响,所以做父母的应尽力避免使子女在童年期遭受精神创伤。例如歧视、虐待子女;在别人面前贬低子女的能力,损害其自尊心和信心;对子女管束严厉,不问情由打骂;对子女的正当的需求不予满足;对子女不一视同仁,偏袒一方,使孩子感到在家中无地位、无温暖;父母经常吵架、有婚外恋、分居、离异、酗酒、赌博、吸毒、犯罪,都可造成童年子女的心灵创伤,使孩子感到自卑忧伤羞于见人,为其抑郁个性的形成和日后抑郁症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个体应尽量避免不良生活事件影响的积累。不良生活事件的积累,易造成严重的适应障碍,发生抑郁。因此个体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遭遇不良生活事件时应尽快设法减弱或消除它所引起的不良情绪;自己排除不了时,可向亲戚朋友倾诉,以获得宣泄,并获得应付解决问题和解决不良情绪的方法;如果还不能排解则可找心理医生咨询以得到帮助。最好做到以下几点:

(1)学会客观、全面看问题的方法。

(2)恰当评估自己的能力。

(3)改造个性,培养兴趣爱好。

(4)加强个人修养。

(5)多做好事,以诚待人,建立支持系统。

第四节 中医学对抑郁症的认识

中医中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历代医家运用中医中药治疗各种精神疾患早有记载,对于抑郁症有其独特的认识。通常将抑郁症归属于中医学“郁证”范畴,认为抑郁症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症。

一、抑郁症的病因病机

中医对抑郁症的病因分析有独到见解,认为抑郁症精神症状的出现和躯体症状的出现互为因果,应该辩证地去看待二者的关系。《黄帝内经》中首先提出了情志内郁致病的思想。《灵枢·癫狂篇》有“喜怒,善忘,善恐者,得之忧”的记载。在《伤寒论》中有类似于抑郁症症状的描述:“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心下悸……”。元代《丹溪心法·六郁》提出了气、血、火、食、湿、痰六郁之说,创立了六郁汤、越鞠丸等相应的治疗方剂。明代《医学正传》首先采用郁证这一病症名称。自明代之后,已逐渐把情志之郁作为郁病的主要内容。如《古今医统大全·郁证门》说:“郁为七情不舒,遂成郁结,既郁之久,变病多端。”《景岳全书·郁证》将情志之郁称为因郁而病,着重论述了怒郁、思郁、忧郁三种郁证的证治。《临证指南医案·郁》所载的病例,均属情志之郁,治则涉及疏肝理气、苦辛通降、平肝息风、清心泻火、健脾和胃、活血通络、化痰涤饮、益气养阴等法,用药清新灵活,颇多启发,并且充分注意到精神治疗对郁病具有重要的意义,认为“郁证全在病者能移情易性”。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时常会出现七情变化,这种变化是对客观外界事物的不同反映,属正常的精神活动,也是人体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情况下并不会致病。只有在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下,才会影响到人体的正常生理,使脏腑气血功能发生紊乱,导致疾病的发生,正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说明,人的精神状态反映和体现了人的精神心理活动,而精神心理活动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着精神疾病的发生发展,也可以说是产生精神疾病的关键。因此,中医认为精神活动与抑郁症的关系十分密切,把抑郁症的病因归结为七情所致不无道理。

愤懑郁怒,肝气郁结

中医认为,厌恶憎恨、愤懑恼怒等精神因素,均可使肝失条达,气机不畅,以致肝气郁结而成气郁,这是郁证主要的病机。因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气郁日久,影响及血,使血液运行不畅而形成血郁。若气郁日久化火,则发生肝火上炎的病变,而形成火郁。津液运行不畅,停聚于脏腑、经络,凝聚成痰,则形成痰郁。郁火耗伤阴血,则可导致肝阴不足。

忧愁思虑,脾失健运

由于忧愁思虑,精神紧张,或长期伏案思索,使脾气郁结,或肝气郁结之后横逆侮脾,均可导致脾失健运,使脾的消磨水谷及运化水湿的功能受到影响。若脾不能消磨水谷,以致食积不消,则形成食郁。若不能运化水湿,水湿内停,则形成湿郁。水湿内聚,凝为痰浊,则形成痰郁。火热伤脾,饮食减少,气血生化乏源,则可导致心脾两虚。

情志过极,心失所养

由于所愿不遂,精神紧张,家庭不睦,遭遇不幸,忧愁悲哀等精神因素,损伤心脾,使心失所养而发生一系列病变。若损伤心气,以致心气不足,则心悸、短气、自汗;耗伤心阴以致心阴亏虚,心火亢盛,则心烦、低热、面色潮红、脉细数;心失所养,心神失守,以致精神惑乱,则悲伤哭泣,哭笑无常。心的病变还可进一步影响到其他脏腑。

情志内伤是郁病的致病原因。但情志因素是否造成郁病,除与精神刺激的强度及持续时间的长短有关之外,也与机体本身的状况有极为密切的关系。正如《杂病源流犀烛·诸郁源流》说:“诸郁,脏气病也,其原本于思虑过深,更兼脏气弱,故六郁之病生焉。”说明机体的“脏气弱”是郁病发病的内在因素。

综上所述,中医认为郁病的病因是情志内伤。其病机主要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及脏腑阴阳气血失调。郁病初起,病变以气滞为主,常兼血瘀、化火、痰结、食滞等,多属实证。病久则易由实转虚,随其影响的脏腑及损耗气血阴阳的不同,而形成心、脾、肝、肾亏虚的不同病变。

二、抑郁症的辨证分型

理气开郁、调畅气机、怡情易性是治疗郁病的基本原则。除药物治疗外,精神治疗对郁病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解除致病原因,使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疾病,增强治愈疾病的信心,可以促进郁病好转、痊愈。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抑郁症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肝气郁结型

主要证候: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痛无定处,脘闷嗳气,不思饮食,大便不调,女子月事不行;舌质淡红,苔薄腻,脉弦。治疗法则:疏肝解郁,理气和中。

气郁化火型

主要证候:急躁易怒,胸胁胀满,口苦而干,或头痛、目赤、耳鸣,或嘈杂吞酸,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治疗法则:疏肝解郁,清肝泻火。

痰气郁结型

主要证候:精神抑郁,胸部满闷,胁肋胀满,咽中如有物梗塞,吞之不下,咯之不出;苔白腻,脉弦滑。

治疗法则:行气开郁,化痰散结。

心神失养型

主要证候:精神恍惚,心神不宁,多疑易惊,悲忧善哭,喜怒无常,时时欠伸,或手舞足蹈,喊叫骂詈;舌质淡,脉弦。

治疗法则:甘润缓急,养心安神。

心脾两虚型

主要证候:多思善虑,心悸多梦,面色萎黄,手足麻木,头晕,气短,自汗,腹胀,大便溏,月经不调;舌质淡嫩,舌苔白,脉细弱。

治疗法则:养心健脾,补益气血。

心肾阴虚型

主要证候:虚烦少寐,惊悸,健忘,多梦,头晕耳鸣,五心烦热,腰膝酸软,盗汗,口咽干燥,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治疗法则:滋阴养血,补心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