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韩王信叛汉投匈奴
韩王信被大汉皇帝刘邦盯上,不是因为他长得帅、有钱,也不是他态度不端正,有谋反的迹象。而是,韩王信的封地韩国,颖川,地理位置相当重要。
与其说,刘邦盯上韩王信。不如说刘邦,盯上颖川郡这个战略位置。
颍川北靠巩、洛,南近宛、叶,东边是重镇淮阳,这些都是天下的战略要地。颖川侯利几造反,给刘邦敲了一个警钟。
这么重要的地方,交给异姓诸侯王,会让刘邦很不安。再加上,韩王信个人能力突出,更让刘邦不安。毕竟,韩王信能够改变命运裂土封王,是靠自己的本事。
可见,颖川郡地理位置相当重要。
秦国东出先打魏国,是因为魏国西河郡、河东郡遏制其发展。魏国衰落,向东迁都,从安邑迁到大梁。
接着,韩国成为了秦国重点打击对象。
秦武王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下三川,游周室,观九鼎,死而无憾。
秦昭襄王时,也认为要东出,就必须打残韩国。尤其是伊阙之战,韩国再也没有力量跟秦说不。及至秦始皇,灭掉韩国,为了弱化韩氏影响力,建立颖川郡,治所阳翟。
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王,韩王成就是被封之一。颖川郡,就是他的封地,建都阳翟。项羽知道颖川郡战略位置很重要,找了一个借口,说他助刘邦,打进咸阳。
这个借口,是站不住脚。毕竟,刘邦是西进亡秦统帅,又助韩王成打下颖川。于公于私,韩王成没有不出兵助刘打进咸阳的道理。
项羽在彭城囚禁韩王成,先贬为侯,后将他杀害,派了一个信得过的人,当韩王。
刘邦封韩王信后,也意识到项羽考虑到的问题。但,刘邦考虑到韩王信军功,以及对他忠心拥护,采取了委婉的办法:改封。
刘邦把韩王信原有封地颖川,改封到西魏王豹的封国。
汉六年春,擒拿楚王韩信、分封第二批诸侯王后,刘邦下诏,命韩王信迁移到太原以北,建都晋阳。
刘邦做事,讲究名正言顺。他让韩王信迁都,不会霸道地说:我是皇帝,让你迁,你就迁。
刘邦是以这样的理由:防备匈奴。
简单说,刘邦让韩王信迁都,用了一个理由:备匈奴。
还用了一招:弥补。
毕竟,晋阳郡这块地方,比颖川郡大。当初,赵氏就在晋阳,做大做强,建立诸侯国,成为战国七雄。
刘邦相信,他这样的人事安排,韩王信不会反对。
刘邦释放出这个信号,韩王信不明白,那就是傻。
燕王臧涂、楚王韩信,一个被杀,一个被擒。
现在,刘邦改封,有两层含义。
1.试探。
刘邦这样做,就是看韩王信,态度是否端正。
2.对他不放心。
面对刘邦抛出的难题,韩王信有两个选择。
要么,拒绝。
要么,支持。
拒绝的后果,会招怒大汉皇帝。皇帝一生气,后果很严重。这两个字,说出口,要慎重。
选择支持,大汉皇帝会高兴。但,韩王信高兴不起来。毕竟,颖川这个地方,不仅是韩氏先祖征战天下之地,还是韩王信出生的地方。韩王信改封,不仅远离祖地,远离故乡。也远离了经营多年的根据地。
晋阳是比颖川大,但,没有家乡的味道。
韩王信也清楚自己的实力,远远达不到对大汉皇帝说不。韩王信为了表示自己很生气,没有按照刘邦给出二选一的答案:留颖川?去晋阳。
他给了第三个答案:不留颖川,也不去晋阳,而是选择去马邑。
史料记载,韩王信得知被改封,上书说:我的封国紧靠边界,匈奴多次入侵,晋阳距离边境较远,请允许我建都马邑。
对于韩王信而言,前两者是被迫做出选择,后者是自己主动做出的选择,性质不一样。韩王信也明白,刘邦让他去晋阳,他去马邑。他这样做,会惹怒刘邦。
所以,韩王信要找一个说服刘邦的理由。为什么不去晋阳,反而选择去马邑。
韩王信是聪明人,根据刘邦给出让他去晋阳的理由,做出针对性回答。韩王信表达了这样的意思:刘邦,我支持你的人事调动。
你要我去防备匈奴,我不仅去,还要到前线去。
我要替大汉,守卫边界,生是大汉的人,死也是大汉的鬼。
刘邦接到韩王信的书信,很高兴。
从这份书信,刘邦看两点。
1.韩王信支持他的人事调动,态度很端正,还为大汉守卫边界。
2.韩王信没有能力造反,也不敢造反。
至于,韩王信有什么心思,刘邦不会去想。
刘邦只要一个结果:韩王信离开颖川。
至于,去哪里,刘邦一点都不在乎。
刘邦果断答应了韩王信建都马邑的正当请求。为了表示对韩王信工作态度肯定,还赏赐了很多财物。
刘邦没想到这个决定,最终引发了汉匈之间,第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差点,要了他的命。不仅如此,韩王信还挑动其他异姓诸侯王反。
这就是后话,以后再说。
韩王信建都马邑,刘邦很高兴。有人替他守护汉家天下,抵挡匈奴。
韩王信赢了,威胁不到汉家天下。
韩王信败了,他就有了清算异姓诸侯王的理由。
最好,韩王信与匈奴交战,战败被杀。刘邦留几滴眼泪,发文祭奠一下,也不用背负诛杀功臣的骂名。
韩王信也很高兴。他保存了自己,没有给刘邦找到一个理由,清算自己。同时,这也是韩王信自己做出的选择。
韩王信,躲过了这一劫,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刘邦,我会回来的。
你别高兴太早。
韩王信接到大汉皇帝刘邦诏书,做好封地部将工作。
愿意跟随前往的人,就走。
不愿意跟随前往的人,就留下。
韩王信是靠军功起家,愿意跟他走的人还不少。
汉五年春,刘邦正式封他为韩王。汉六年春,刘邦改封他去马邑,保留韩王这个称呼。
韩王信跟着刘邦西进亡秦,又跟着刘邦出汉中,定三秦,与项羽争夺天下。怎知,天下大定,他当了一年韩王,从富裕之地被发配到边疆。
韩王信说不生气,那是不可能的。但,韩王信知道自己势力弱小,不敢拒绝。为了保存自己,他去了新的封地:马邑。
来介绍一下,马邑的历史。
马邑,战国时,这里是楼烦人的势力范围。及至赵国出了一位伟大的君主,这个人就是赵武灵王。
赵武灵王在位期间,干了一件大事,成为那个时代男儿励志重大事件:胡胡骑射。
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后,北击三胡。林胡消失殆尽,楼烦降赵,东胡向东远遁。赵武灵王拓地数千里,修建长城,中原人的足迹第一次踏入河套地区,将其纳入势力范围。赵武灵王为了更好管理胡僵,将三胡之地,设立九原郡、云中郡、雁门郡。
其中,马邑属于雁门郡。
赵武灵王干的这件事,也被后人称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典范。千年后,沙俄彼得大帝也学习赵武灵王这种精神,远游欧洲,改革图强。
马邑,雁门关在其北,晋阳在其南。这个地名由来,有两种观点。
1.赵武灵王在这里推行胡服骑射。
2.秦始皇以蒙恬北击匈奴,在这里筑城。
马邑,从字面上跟马有关。也可以说,马是这座城的特色,才得这个名字。这里也是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民族两种文化相互碰撞、融合,见证了血与泪,也见证了民族融合波折的道路。
后来的汉武帝也在这里,执行马邑之谋,拉开了全面反击匈奴的大战。
这些事,以后再说。
韩王信迁都避祸,来到马邑。但,他运气不好。
避开了,刘邦。却,避不开北方草原民族匈奴。尤其是匈奴,出了一位雄主,他叫冒顿,兼并北方草原部落,成为霸主。
也可以这样说,秦始皇一统中原,当第一位皇帝。冒顿就是第一位统一北方草原,当霸主的男人。
冒顿统一草原民族后,没事干,就盯上了南边的大汉江山。但,匈奴被两位名将打怕了。一位是赵国的武安君李牧,以步兵,歼灭匈奴十万骑兵,打得匈奴十几年,不敢南下。另一位就是大秦王朝名将,他叫蒙恬。
秦始皇因为一句谶语:亡秦必胡。
以蒙恬为将,率三十万将士,北击匈奴。
蒙恬表现很优秀,得到西汉文学家贾谊追捧,在《过秦论》留下了这样一段话: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匈奴被中原击败,心有余悸,不敢南下。
冒顿,用武力统一草原,助长了南下的信心。
韩王信刚到马邑上任,就遭到匈奴入侵。
韩王信一边与匈奴议和,另一边派人向大汉皇帝求援。
刘邦派使来训斥韩王信,说他办事不利,又怀疑他勾结匈奴谋反。
韩王信怕了,很害怕。他用武力打不赢匈奴,大汉皇帝又怀疑他勾结匈奴谋反。韩王信逃回去会被刘邦抓典型,给处理掉。
韩王信思考之后,做了一个决定:投靠匈奴,举旗反刘。
刘邦,你说我勾结匈奴,谋反。
那我,就谋反给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