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点说明
中国古代有编纂方言俗语辞书的优良传统。西汉扬雄的《方言》是最早记录方言词的著作,东汉服虔的《通俗文》则是第一部记录并诠释俗语的著作。受其影响,历代研究者不绝。明清时期,尤其是清代,编纂方言俗语辞书现象蔚然成风。《土风录》就是清代学者顾张思所著的一部成绩比较突出的俗语辞书。
顾张思,字怀祖,号雪亭,江苏太仓人,是清代学者、诗人顾陈垿之姪。除此书外,顾张思还著有《雪亭诗草》及多种笔记杂著。《土风录》以考证民俗与俗语为主,记录清代乾嘉以来江浙风俗与百姓的日常俗语。全书共十八卷,十四万馀字,每卷内容以类相从。全书体例上基本按照时令、民俗、日用、器物、饮食、人体、俗语、三字语、四字语、谚语、单字、叠字、称谓、神灵等类别排列,并从民俗、训诂等多方面对所收材料加以诠释,各类材料一千馀条。在解释民俗与俗语时,多采《尔雅》、《释名》、《方言》与其时民俗、俗语相结合的方法。内容上,对时令、民俗的记述,类《荆楚岁时记》等风俗记载书籍;对服饰、典章制度的考释,则如《事物纪原》等考证事物起源和沿革的类书;对成语、方言、俗语的诠释,有如《通俗编》、《恒言录》等俗语辞书。该书文稿完成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以前,刊行于嘉庆三年(1798)。
《土风录》在民俗研究、语言研究、辞书研究上都有重要意义。该书于时令、民俗、服饰、典章制度、成语、掌故、方言俗语等材料无所不收,乾隆六十年(1795)钱大昕序谓“其铺叙节物,则《阳羡风土》、《荆楚岁时》之遗也;其诠释器服,则《匡谬正俗》、《事物纪原》之例也;其考证方语,则《方言》、《释名》、《释常谈》之亚也。征引必检元文,而道听涂说弗取也;折衷必谐六书,而乡壁虚造弗尚也。以视夫《齐谐》、《诺皋》、《冥通》、《梦游》之作,语怪诲淫,以取悦于贩夫卢儿者,其用心岂可同日语哉”。该书征引资料的范围与《通俗编》、《恒言录》相比较则更为广泛,由传统经典扩大到类书和历代笔记、小说、杂著等,引用方志资料尤多,如范成大的《吴郡志》,张寅的《太仓州志》、《镇江志》,方鹏的《昆山志》,卢熊的《苏州府志》,王鏊的《姑苏志》等;某些俗语则采自民间,是当时活的语言的记录。翻检是书,确可以“见风俗之变迁,方言之有自”(朱珪序),因此对民俗研究、汉语词汇史研究以及中国古代俗语辞书的研究都是很有价值的。
《通俗编》等俗语辞书,学界较为重视;但其他辞书如《土风录》则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由于《土风录》只有嘉庆三年刊本,日本学者长泽规矩也所编之《明清俗语辞书集成》中收有此书,东京汲古书院1974年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据此重新影印出版。台北宗亲图书出版公司1985年出版的《中国方言谣谚全集》、扬州广陵书社2003年出版的《中国风土志丛刊》亦均收录该书。虽曾影印,而流布不广,因此学界了解得较少,到目前为止还只有零星的引用。另一方面,虽该书较之《通俗编》、《恒言录》亦不逊色,然其引书有所不足:或三言两语,征引未全;或间有讹误,易致误解。我们在进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明清俗语辞书及其所录俗语词研究”的相关研究工作时,有幸申请到了全国高校古委会的项目,对此书作一标点、校勘、注释,重新排印出版,以广流传。
下面对本书的点校体例作一个简单的说明。
一、本书以清嘉庆三年刊本为底本。
二、本书施以新式标点。书内引文多与被引原书有出入,仍一律加引号。
三、本书只对引文出处不确、引文有误或易致误解之处略加注释,引文过略处亦略加注释。
四、原文中误字加圆括号,改正之字置于六角括号内。脱字,在不影响阅读的情况下,不补字。书名、篇名,原文多为省称而非脱字。如《汉书》省称《汉》,《字汇补》省作《字补》之类,皆以书名号标示,不另作说明。原文省略过甚而影响阅读者,则据原文补字,所补之字加六角括号,如“《郭橐驼传》:病偻,〔隆〕然伏行”。衍文予以保留,唯加圆括号以别之。
五、常见的通假字,保留原有字形,不作改动。涉及文字训释处,保留部分繁体字、异体字和俗体字。
古籍整理工作有一定的难度。我们虽已尽己之能,但或许还有不当之处,请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