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总结——物联网的变迁[21]
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物联网早已不再是我们传统认知里的单一技术概念,而是一个解决方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融合了多种技术的服务网络。从电磁感应定律的发现到电子标签的使用,从传感器到无处不在的连接,从ETC系统到智慧城市,从智能产品和服务到“无所不能”的数字社会……物联网的发展始终围绕着识别、通信和计算这三条路线不断地发展演变。
● 身份识别和感知技术的发展。设备的识别和感知是物联网的基础,作为物联网的神经末梢,磁感性、身份技术、射频技术、声/光/电等传感器是整个物联网发展链条中总量最大和最基础的环节。大量的通用传感设备得到普及,特定领域的高端传感器件获得长足发展,超高频技术、感应卡技术等身份识别和感知技术也逐步发展到各行各业。
● 通信与连接技术或系统的发展。传输通信是物联网的保障,对于大量节点感知的信息,需要通过更便捷、更可靠、更安全的方式将其传输汇聚到中心节点或提供给信息处理单元。有线网络、蜂窝网络等通信连接技术的发展都为大范围的物联网数据传输提供了可能。
● 计算技术与服务提供的发展。计算技术是物联网数据应用和服务转换的基础能力,物联网的应用以大量信息节点的实时感知和综合智能反馈处理为突出特征,针对具体应用的数据模型和算法的发展是提升处理智能和效能的关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发展为物联网应用的高级服务提供能力给出了更多的选择,在身份服务(如自动分拣)、人工替代(如信息采集、机械臂等)、社会服务、社会治理手段等具体场景中作用巨大。
多路径发展大大加速了物联网的技术进化及其应用领域的扩散,并且物联网逐渐由单一发展的感知、传输、计算功能,集合演化成为面对某项具体的应用而存在的解决方案。从产业链构成的角度看,物联网发展是一种以具体的应用解决方案的整合创新为核心,以传感感知、传输通信、运算处理为关键环节的集成创新价值链。从社会治理和价值创造的角度看,随着一个个应用解决方案的创新、普及和应用,物联网技术最终成为社会治理的一种新思路、新工具和新方法,将赛博空间与物理世界结合,通过智能交互为消费者提供了众多的应用和服务。
同样,物联网技术与新技术的融合促进了新的物联网解决方案的产生,也加快了城市智慧化、社会智慧化的转变。当从空中俯瞰我们赖以生存的城市时,我们会发现物联网早已从简单的信息连接逐渐走向了支撑智慧的计算。
● 会思考的城市。由于无所不在的感知数据采集和基于算法的智能计算,城市自动完成交通运输规划、红绿灯的变换、城市提醒服务、建筑/桥梁的自检等。
● 虚拟城市市场。基于数字和信息技术,随时随地允许社区创建一个基于需求的虚拟社区电子市场,该市场可以将城市的本土服务商与用户直接相连,还可以促进零售商的新协作。
● 城市第三空间。基于社区电子市场,配合交互式地图和360°全景城市地图(视频或图像),将城市中基于区位的产业空间和基于关系的社交空间连接在一起,实现城市公共场所、不同目标客户群、本土商店和服务提供商更大范围的连接。
● 指尖上的城市。每个公民都可以通过接入网络的设备快捷地“表达”自己的喜好,不仅可以遥控私人家庭的各种智能设备,还可以与城市管理者沟通,从而更加便捷地改善“我”的城市。公民与智能设备提供商、服务提供商和地方城市管理者、地方行动者(如公安、医疗、志愿者等)等通过连接,能够更便捷地沟通需求,更敏锐地预警突发状况,更高效地协同工作,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共同改善大家赖以生存的家园。
● 集体智能。智慧城市的中国经验表明,以ICT为基础推进的城市建设有助于基层公民参与和公民自觉[22]。这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基于ICT的治理,可以更好地将政策和信息传达给基层,提升基层信息获取能力;二是基于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ICT基础设施使治理者与公民之间的互动和反馈变得更加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