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说话怎么做领导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指哪打哪——管理者要讲干货

作为管理者,在说话的时候,你的每一个句子都要浅显易懂,避免用艰涩词汇。也许有的人认为说话时用语艰深,更能显出自己有学问、有魄力,其实,这样说话不但会使人听不懂,而且容易弄巧成拙,还会引起别人怀疑,以为是在故弄玄虚。所以,成功的情景口才还需要掌握思维和语言的规律性,只有丰富的词汇、多变的句型,才能使讲话扣人心弦,让听众欲罢不能。

换位思考,产生共鸣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不管是听他人做讲座、领导做报告,还是和周围的人聊天,都会碰到言之无物、空洞乏味的时候。在一对多的讲话场景下要学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例如,对于新老员工犯错误后的批评教育,就要区别对待;对新员工不能一味打击,对老员工也不能听之任之。考虑到员工的性格特点、自身素质、心理和士气等细节问题,这样,才能使员工对你的话心服口服。但在突出“领导霸气”的同时,也要表现出你对员工的关怀,并尽量使两者融会贯通。这也是管理者以语言驾驭全局的根本所在。

说任何话之前,我们都要在脑海中替别人想一想,这样说出的话才不会引起矛盾和误会。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很多时候犯的错误通常来自只从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为了避免这样的错误,就要学会换位思考,并在此基础上调整行为方式。换位思考就是完全转换到对方的角度思考,从而更理解人、宽容人。这就要求我们在观察处理问题,做思想工作的过程中,把自己摆放在对方的角度,对事物进行再认识、再把握,以便得到更准确的判断,从而说出话也才能真正说到别人的心窝里。

从前有这样一个故事。一次,大家要砸死一个浪人。一位智者说:“可以,但是你们每个人都要扪心自问,谁要从没有犯过错误,那他就可以动手。”在场的每个人都自觉问心有愧,最后谁也没有砸他。

为何所有人在智者的这个问题前变得不敢动手了呢?因为没有一个人有动手的资格——只要想到自己原来也有可能犯错,就都会同情这个浪人了。

即使是最没本事的人,在责备别人时通常也能够大发议论;即使是最聪明的人,在对待自己缺陷时也容易糊涂。我们只要经常用指责别人的态度来要求自己,用宽恕自己的心思去对待别人,怎么可能没有大进步呢?

儿时常做一种游戏:两腿叉开,头向下从两腿之间往后看过去。本来习以为常的乡间景色便有了新意,并且这种游戏让人百玩不厌,常玩常新。成年后,多了些社会生活经验,又读了些书,知道那种看似简单的游戏实际上蕴藏着并不简单的道理:换位思考。

仔细想来,生活中诸多不快、诸多矛盾的引发,未必都有多么复杂、多么严重的理由,如果能够互相了解、互相理解,或许就根本不会发生。而换位思考就是达到互相理解的一种有效途径。

言之有理,逻辑严密

言之有理是指说话要有条有理,不颠三倒四、不丢三落四,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把事情、道理说清楚,体现说话人思路清晰。它还指说话者观点明确,前后一致,说理严密,合乎逻辑。这个逻辑就是说话人要共同遵守的说理规则,下面介绍两种说理的逻辑方法。

1.类比法

这是一种根据两类或多类事物的某些属性相同或相似之处,推断出它们其他属性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逻辑方法。运用这种方法说理,有助于听话人触类旁通地明白事理。

老作家秦牧在他的书中有一段话:“最后谈谈基本功的问题。基本功对于拿笔杆子的人很重要。不练是不行的。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绘画的人常画,唱歌的人常唱,而搞文字的人怎么可以几个月不写东西呢?”把写作和绘画、唱歌类比,它们都属于文艺创作的范围,具有相同的基本属性,且通俗易懂,有说服力。但是要注意不要机械类比,就是把事物间的偶然相同或相似作为论据,或者是把表面上有些相似,而实质上完全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从而推出一个荒谬的或毫不相干的结论。

2.反证法

中国的成语中有一个“自相矛盾”的故事,说有一个人同时贩卖矛与盾。他向买家吹嘘他的矛是“无坚不摧”的;盾呢,是刀枪不入的。于是,有人马上提议他“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来验证一下他的宣传是否可靠,这人当场哑口无言。这就是反证法的具体运用。有时对某个道理或问题,不容易从正面解释或反驳,不妨就换个说理方法,通过论证与此相反的论题的正确与否,来反面说明问题的是非曲直。

思路清晰,表达流畅

口语表达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可以说没有思维就没有语言。语言表达过程,实际上就是把思维的结果表述出来的过程,是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转化。人要确定说什么是一种思维活动,在说什么与怎么说之间大脑又进行着快速转换:思想——句子类型——词汇——语言。这个过程是完整的,任何一个环节出了差错,都会影响表达的顺利进行。因此,从思维到语言的转化过程十分重要,进行这方面的基础训练有利于提高个人的表达水平。

1.定向思维训练

定向思维是指按常规模式进行思考的思维。定向思维的训练能培养我们对问题深入思考的能力,有助于我们养成深入分析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良好思维习惯。

你可以拟订一些比较容易的叙述、说明、介绍方面的题目进行训练。为了使思维有条理,可在表达中插入一些常用的语句连接词。比如关联词“因为”“所以”“于是”“之所以……是因为……”“首先……其次……再次……”。还可以按时间的先后和位置的移动进行表达,采取先总后分、先分后总等方式进行练习。

2.逆向思维训练

逆向思维即反向思维,变肯定为否定,或变否定为肯定;变正面为反面,或变反面为正面。例如,世人一般把“这山望着那山高”喻为“贪心不足”而赋予其贬义,如果你化贬为褒地想一下,将其用于对人类勇于向新的科学高峰攀登的赞颂,岂不是赋予其褒义了?用运动员一次次刷新纪录等事例说明我们就是要有“这山望着那山高”的进取精神,批评那种“无为而顺其自然”的“知足常乐”的消极态度。进行逆向思维训练能培养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发表见解的能力。

3.发散思维训练

发散思维是使信息向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并引出更多的新的信息,从而达到创新的一种思维方式。发散思维是帮助我们通过讲话走向成功的最佳的思维方式。这里介绍三种训练方法。

(1)连接法

接上一位表达者的话题往下说的训练方法。戴尔·卡耐基在训练学员脱稿演讲时就常用此法。比如,卡耐基让一位学员用绝妙的词语开始叙说一个故事,这位学员说:“前几天我正驾着直升飞机,突然注意到一大群飞碟正朝我靠近,于是我开始下降,可最靠近我的飞碟里却有个小人开始向我开火,我……”说到这里,卡耐基要求他停下,然后让另一位学员接着说。

(2)连点法

将头脑中闪现出的人、事、物等散点按照一定的顺序和结构连缀成篇。比如散点:花儿;气息;跑。它可以用下文的形式连缀起来。

“置身在各位青年朋友中,我似乎感觉到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大家都很年轻,都有花儿一样的青春、花儿一样的年龄、花儿一样的生活。愿大家做航船,乘风破浪,挺进大海;愿大家做骏马,飞奔未来,跑向光辉灿烂的明天!”

(3)联想法

联想法是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事物的训练方法。其特点是闻一知十,触类旁通,让说出来的话具有流畅性与变通性。你可以运用如下题目进行训练。

A出示一根玻璃棒,要求训练者通过联想,迅速说出它像什么。

B出示一个红色的球,要求训练者通过联想,讲述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注重积累,常学常用

只有在大脑中充分地积累了知识,你才可能张口即出,滔滔不绝。如果你大脑中空空如也,那么你再伶牙俐齿,也无济于事。

1.掌握背诵的方法

每个人几乎都有过背诵文章的经历。背诵的目的因人而异,有的是因为老师要求必须背诵,而不得不背,以完成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也有的是为了记住某个名诗、名句,以此来丰富自己的文学素养。而我们所说的背诵,主要的目的是在于训练当众讲话的能力。

达到这个目的,并不仅仅要求你把某篇演讲辞、散文背下来就算完成了任务,我们要求的背诵,一要“背”,二还要求“诵”。这种训练的意义有两个:一是培养记忆能力,二是增强口头的表达能力。记忆是优秀口才必不可少的一种素质。没有好的记忆力,要想培养出口才是不可能的。记忆与口才一样,它并不是一种天赋的才能,后天的锻炼对它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背得越多,记忆力越强,“背”正是对这种能力的培养。

背诵法的着眼点在“准”上。也就是你背诵的演讲辞或文章一定要准确,不能有似是而非的地方,而且在吐字、发音上也一定要准确无误。

背诵的过程可分步进行。首先,进行“背”的训练。也就是先将文章背下来。在这个阶段不要求声情并茂,只要能达到熟练记忆就行。

并在背的过程中,自己进一步领会作品的格调、节奏,为准确把握作品打下更坚实的基础。第二,是在背熟文章的基础上进行大声朗诵。将你背熟的演讲辞、散文、诗歌等大声地背诵出来,并随时注意读音的正确与吐字的清晰,而且要带有一定的感情。第三,是这个训练的最后一步,是用饱满的情感、准确的语言、语调进行朗诵。

这里的要求是准确无误地记忆文章,准确地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

2.学会看图说话的方法

看图说话就是描述,只是我们要看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图,还有生活中的一些景、事、物、人,而且要求也比看图说话高一些。简单地说,描述法也就是把你看到的景、事、物、人用描述性的语言表达出来。

描述法没有现成的演讲辞、散文、诗歌等做你的练习材料,而是要求你在当场就要组织好语言,所以描述法训练的主要目的就在于训练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的条理性。

方法是以面前的场景或人物作为描述对象。

第一步,对要描述的对象进行观察。比如,我们所要描述的对象是“仲夏夜的海边”,那我们就必须观察一下周围有哪些事物,海边有山、有树、有沙滩、有游人,海上是否有波涛?有岛屿?星光映衬下的海又是什么样子?游人在海风习习,夜潮汹涌下,以何种心情游玩?

这一切都需要你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你的心去体会。只有有了这种观察,你的描述才有基础。

第二步,描述。描述时一定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要有顺序地进行描述。

其要求是,抓住特点进行描述。语言要清楚、明白,还要具有一定的文采。描述时一定要用描述性的语言,尽量生动活泼。还要按顺序,可以由远及近、由表及里、由上到下,切不能东南西北不分地胡乱说上一通。描述出的东西,让人听了知道你描述的到底是个什么景物。描述的时候允许联想与想象。在描述的时候,把想象的一切都组织到语言中,递进展开,你的发言便条理清晰,内容充实了。

3.掌握讲故事的方法

人们都听过故事,但并不一定都讲过故事。讲故事看起来很容易,要真讲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常言说:“看花容易,绣花难”就是这个道理。别人讲故事绘声绘色,很吸引人,甚至让你废寝忘食地去听,可是自己一讲起来,仿佛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干干巴巴,毫无吸引力。因此,讲故事也是一种能力,学习讲故事对练口才是一种好方法。

讲故事,对一个人能力的提升是多方面的。因为故事里面既有独白,又有人物对话,还有描述性的语言、叙述性的语言,所以讲故事能提高一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

方法是分析故事中人物的性格。故事的情节是通过各种性格的人物的言语、行动表现出来的,所以我们在讲故事之前要先研究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把握故事语言的个性化。故事的语言不同于其他文学形式的语言,其最大的特点是口语性强、个性化强。所以当我们拿到一个材料时,不要马上就开始练习怎么去讲,而要先把材料改造一下,改成适合我们讲的故事。

重复讲述。对材料做了以上的分析、加工以后,我们就可以开始练习表达。通过反复练习达到对内容的熟悉,并使自己的感情与故事中人物的感情相融合,做到惟妙惟肖地表达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4.利用好复述的方法

复述法就是利用重复叙述别人讲话技巧的方法,提高个人的敏捷思维、短期记忆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先选一段长短合适、有一定情节的文章。最好是小说或演讲词中叙述性强的一段,然后请朗诵较好的人进行朗读,并把它录下来,然后听一遍复述一遍,反复多次地进行,直到我们能完全把这个作品复述出来。

复述的时候,可以把第一次复述的内容录下来,然后对比原文,看自己能复述多少,重复进行时,直到把全部的内容复述下来。这种练习绝不单单在于背诵,而在于锻炼语言的连贯性。如果能面对众人复述就更好了,不但能锻炼你的胆量,还能提高你的表达能力。

这要求我们在开始复述时,只要能把基本情节复述出来就可以。在记住原话的时候,可以用自己的话把意思复述出来。第二次复述时就要求不仅仅是复述情节,而且要求能复述一定的人物语言或描写语言;第三次复述时,就要能基本准确地复述出人物的语言和基本的描写语言,并逐次提高要求。在进行这种练习之前,最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所选文章的情况,制订一个具体的要求。

这种练习一定要持之以恒。有的人一开始就选用那些长句子、情节少的文章作为训练材料,结果常常是欲速则不达。这就像我们学走路一样,没学会走,就要学跑是一定要摔跤的。这个训练枯燥乏味,没有耐心与毅力,很难达到练习目的。

风格迥异,各有千秋

我们在语言逻辑训练中,要懂得察其言,观其色,知其人。言就是指说话。语言风格在说话中,能够充分展示说话者的内心世界、性格、修养、文化、经验、经历,甚至是人品。“三句不离老本行”,这不仅仅是说“职业病”,从某种意义上也与说话的风格有关。语言风格,是个人风格的一面无形的旗帜,也是个人风格的一面镜子。

我们了解一个人,往往是通过他的言行举止,而言排在首位。那么,想要培养自己卓越的口才,首先就从培养语言风格入手。语言风格形成时,一个人的风格也就确立了。语言风格大致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1.幽默

幽默的语言风格,实属说话的最高层次。它是说话者睿智的表现,是每个人都追求的一种“时尚流行”的语言风格。

幽默是一种和谐、轻松、愉悦的语言风格。它会让听话者舒心愉悦,在彼此的微笑间领会、感悟,以至接受对方的思想。它用词轻松活泼,节奏明快流畅,句式灵活乖巧,犹如飞入云端的小燕子。它富含深刻的哲理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多用和善用多种风格,使语言听起来舒心,说起来悦心,有时也故意地“颠三倒四”,混乱逻辑,但实际是为了达到增添情趣的目的。在谈笑之间,就完成了语言的交际任务。纵然是沉重抑郁的话题,也会变得轻松自然,使人愿意听,也乐意接受。

幽默的语言不仅仅是说话,它更是一场智慧和学识的同台演出。没有这两者,是不会产生幽默的。

不会幽默,就不要刻意追求这种语言风格。它是一种“自然天成”的东西,是需要知识、学识等达到一定累积量才开始形成的。

90多岁高龄的民俗学家钟敬文,在赴朋友宴席时,当佳肴摆满桌后,牙齿几乎掉光的钟先生对大家说:“你们吃吧,我是个无齿之徒,对付不了这些东西。”钟老先生说完以后,笑声四起,避免了冷场的尴尬。不久,特别为钟先生做的汤面摆上来了,他又说:“我是欺软怕硬,你们千万别学我啊!”

如果没有丰富的学识,钟老先生能说出这种幽默的话吗?

由此可见,善谈者必幽默,幽默者必健谈。在交际中,也要适当地抓住机会,从而恰如其分地幽默!

2.含蓄

含蓄也是一种相当风趣的语言风格。它是一种“曲径通幽”的说话方式。含蓄又称委婉,通过辞格修饰,再加之相应的处理,不直说甲,但听话者心知肚明是在表达甲的意思,乙只是载体。

用委婉曲折的方式表达一种意思,而不直接说出来,在交际中会形成另外一种微妙的效果。

含蓄的语言风格,会让说话和听话者适时避开尴尬和伤害。它能辅以相应的神态和动作等,达到让人“意会”的目的。

但含蓄不是万能的说话技巧和策略,它必须注意时间、地点、人物。否则会让听话者误解或不能真正理解。

用含蓄的方式说话,可以避开易于激化的矛盾,也不会伤害或损坏对方和自己形象。其作用是既维护对方尊严,又树立自我形象。

含蓄在特殊的场合表达特殊的含义,这一点我们要重视。

3.华丽

说话要讲究用词用语,但切忌单纯追求语言的华丽、华美。如果那样,就会让听话者有一种误解,认为你是在做文字游戏,是在卖弄。华而不实的语言,就如同穿着华美外衣却又不学无术的人一般。

华丽的语言风格,最常见的是出现在散文里。但这是一种书面表达,落实到语言表达上,在一定程度上能使语言变得生动而有文采,体现了说话者具备了丰富的词汇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表明了说话者的特殊身份。因为绝大多数人在生活中,并不会太多地运用华丽的词藻去交谈。

华丽的风格不适合一般性的交谈,而多用于书面表达和正式的演讲、演说。在这其中可以适当地追求词藻的华丽,但也不能过,“过之”比“不及”更差。而且这种风格一般仅限于年轻人,人到中年,然后再逐渐地走向老年,谈话风格自然而然就会趋于平淡和朴实。这也是说话艺术的发展规律所决定的。

4.庄重

庄重的语言风格体现在比较庄重的场合。它是管理者在报告、讲谈技巧、外交辞令、祝酒词、欢迎词、祝寿、婚丧嫁娶、服务性行业的用语等的常有风格。庄重会让听话者有一种庄严神圣的感觉。

比如两个初次见面的朋友,打招呼就应该庄重,千万不能像老朋友那么随意随便,说话嘻嘻哈哈。再比如外交辞令,如果不庄严,那么就会让国家形象大打折扣。

庄重的语言风格,还表现在手势、体态、表情上。因为它们也属于一种特殊的语言。

庄重是指端正、郑重、不轻浮、稳重、持重、文雅、雅致。在用语时是相当考究的,有时会达到字斟句酌的地步。它避开方言、俚语。

如果要用,也要考究,三思而后用,慎而又慎。不用不规范字、不规范词,尽量不用口语。句式严整结构紧凑,用词准确,不乱用滥用形容词。句子严格按照语法规则,句子间有着严密的逻辑关系,尽可能避开那些有着贬义的词语;句子能准确地表达说话者的思想;不求词藻的华丽,只求幽默、含蓄;较多地运用那种仅加强语势和凝聚语义类的辞格,不用增加文章情趣的修辞;力求语言的精准、简单、明了。

这种语言风格,既能充分展示个人的高雅严谨、庄严自尊、不卑不亢的性格魅力,又能给他人留下深刻的持久印象。

5.平实

庄重的语言风格不适合于一般的谈话,否则就有一种凝重而不和谐的感觉。平时的说话要有平实的风格,它是占主导地位的,是基本的格调。平实的语言风格,会创造一种相当平和愉快的说话氛围,给人一种和谐亲切的感受。

尤其是身份、地位比听话者高的说话者,一定要平实,即平易近人、谦虚、朴实。这样,谈话才会在和谐的气氛中进行下去。

平实的语言,也称之为天然语言,它是不加雕琢、不刻意修饰的。没有太多的定语修饰成分,没有太多的修辞加以描绘,如同绘画中的素描、速写。简明扼要的三言两语,就能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

平实的话语往往能表达出很深刻的思想,它如同明快的河流,没有矫揉造作之嫌,也没有故弄玄虚、装腔作势之疑。

平实的语言最重要的是要言之有物,简单明了,朴素明快。莎士比亚说:“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的装饰。”真正达到平实,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仅要不间断地提炼语言,而且要不断地说下去。因为,平实的语言永远是语言风格的主调。

言语平实,通俗易懂

一个经过语言训练的人懂得如何说话。在古今中外的语言实践中,语言技巧可谓是英华璀璨,博大精深。在此例举一些当众发言的技巧。

1.训练自己说话通俗的方法

说话的通俗性,是指说出的话不但要生动、巧妙,而且还要让他人明白、易懂,并乐于接受。语言表达要大众化,包括两方面的意义:一是用语通俗,一听就懂;二是意义通俗,深入浅出。违背这两点,不仅会让听话者不知所云,甚至还会造成各种误解。

多使用群众口头中常用的大众化语言,既能使表述更为通俗易懂,也能增加语言的特殊表现力。大众语言来自于人民大众,是人民群众发明创造的。它包括俗语、谚语、歇后语等。在说话中,如果能巧妙地运用这些大众化语言,能增强我们说话的感染力。

俗语是通俗而广泛流行的定型语句,简练形象。恰当地引用俗语,能增强谈话或演讲中的幽默感和说服力。

谚语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语言,经历了千百年的千锤百炼,凝结着劳动人民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智慧。谚语具有寓意深长、语言精炼、朗朗上口、便于记忆的特点。谚语和俗语一样,也能为语言增色。

歇后语也是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语言,在群众中广为流传。歇后语一般由前后两截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截解说,像谜底。在谈话中恰当运用歇后语,能增强谈话的趣味性,增加语言的表现力。

2.训练自己说话简洁的方法

要做到简洁明快,首先要做到长话短说。

所谓长话短说,即是以简驭繁。老舍说:“简练就是话说得少,而意思包含得多。”话少而意思也少,就算不得简洁。

发言简洁还必须做到中肯实在。当众讲话不在乎长短,关键要中肯实在,字字珠玑,说到听者的心坎里去。群众最喜欢的是有啥说啥,直来直去。对于那些空话套话,他们不但不愿听,甚至觉得是一种精神上的折磨,是浪费时间。

讲话精简是一种水平,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技巧,比讲长话要难,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锻炼和提高。

动态语言,生动有趣

在动态语境中,因受外界信息的激励,人的思维活动将获得更广阔的空间。思维状态亦呈现出跳跃性、灵活性和机变性的特点;思路更新颖、更出奇,更具创造性;甚至人们会突发奇想,闪现出许多在静思状态下不可能出现的思想火花和语言风采。因此,在动态思维支配下的语言表达会更精彩、生动,富有感染力。

1.通过交谈锻炼思维和口才

交谈是人们交流思想感情的过程。动态思维通常存在于交际的过程中,在与交际对象进行语言交流或交锋时显得最为活跃。其中,以信息交流为宗旨的交谈,是一种简便有效且随时可用的训练思维、训练口才的方法,值得重视。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思维处于全面运作状态。在思维的引导、支配下,双方不断发出信息,又不断接受来自对方的信息,实现信息交流和沟通。特别是在富有成果的交谈中,人们必然精神振奋,心理活动频繁,想象丰富,思维的各种功能都将得到更出色地发挥;甚至在对方提供的新信息刺激下,沉睡在自己记忆角落中的材料也被激活、被唤醒、被调动起来,从而使思路拓展开来,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创造性。所以,在动态的口语承接、应对过程中,既能使我们的思想得到磨砺,思维能力得到发展,也能使我们的口才得到磨炼。

2.在对话中,得到提升

对话是一种双向的语言交流,需要彼此积极而及时的反馈,这对于答问方的锻炼、提高是不言而喻的。特别是观点不一致的对话,自己要以最快的速度捕捉对方话意的内核,甚至听到对方的上半句话就能猜出他的下半句,为自己的思索、应对争取到几秒钟的时间。利用这个时间差,要进行快速地思索和构思,在几秒钟内构思出一段应对的话。

在实践中,如果能够长期坚持这么做,对于训练自己整理零散信息的思维和临场发挥口才大有禆益。

3.善用角色扮演

角色一词,在表演时是指演员扮演的戏剧或电影中的人物,我们这里的角色,与戏剧、电影中讲的角色,有着类似的含义。角色扮演法,是指管理者在语言上扮演不同的人物。其方法是:选一篇有情节、有人物的小说或戏剧为材料。对选定的材料进行分析,特别要分析人物的语言特点。根据作品中人物的多少,找人分别扮演不同的人物角色。也可一个人扮演多种角色,以此培养自己的语言适应力。这种训练的目的,在于培养个人的语言适应性、个性,以及适当的表情、动作。

这种方法不同于朗诵仅注重“诵”,还要去“演”。它不仅要求语言准确清晰,充满感情,停顿得当,还要求能绘声绘色、惟妙惟肖地把人物的性格表现出来,而且要配有一定的动作和表情。从这个角度看,这个训练是有一定难度的,但它能锻炼我们的肢体语言,对提高自身的谈话技巧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