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致家庭教育者)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章 理解孩子的成长

“你理解你的孩子吗?”在各地“父母学校”巡回演讲时,一位讲师无数次地这样问父母。回答大多是肯定的。如果你问孩子“你的父母理解你吗”,回答几乎又都是否定的,“不,他们不理解。”

相信每个人肯定不会怀疑父母们确有理解孩子的愿望,但愿望归愿望,能不能让孩子感到“被理解”却又是另外一回事。不信,看看周围有没有这样的现象:

孩子回家嚷“好热”。妈妈说,别人不热,就你热?你这孩子好怪!过一天孩子放学回来又叫冷,妈妈生气了:昨天不热你说热,今天不冷你说冷,这么大了,怎么连冷热也搞不清,于是不分青红皂白地又把孩子数落了一顿。

其实“热”,是孩子踢球踢的;“冷”,是他感冒发烧了……可见,感觉是个人的,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觉,没有标准答案,父母又怎好以自己的感觉去评判孩子感觉的“对”与“错”呢?

孩子有自己的逻辑,有自己的哲学,有自己理解的特点(自我中心、泛灵性、直观性、情绪性等)和自己的小天地。

例如,孩子往往按自己的感知觉来推知其他事物:当他们感到冷,就会往鱼缸里加热水,好让鱼儿“暖和暖和”;当他们“自私”地不想让你吃他的葡萄时,他甚至会用儿童特有的“狡猾”的眼神看着你,然后颇像那么一回事地说:“好酸呢!”这就是孩子的“智慧”。

因此,父母要理解孩子,必须要尊重孩子,要倾听孩子的真实想法,要学会等待孩子的回答。而在现实中,父母由于疏忽等原因还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真正地理解孩子。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理解孩子呢?

掌握一些教育理论和技巧

父母要多看一些有关孩子心理、生理、教育方面的书籍,抓住孩子不同年龄段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有关专家建议注意以下孩子发育的关键期:

幼儿时期:教孩子认识性别角色,启发孩子的想象力,注意孩子社会行为的发展;配合认知和情感的发展,给孩子提供适当的活动素材;

儿童时期:由于孩子认知能力的显著发展,父母必须多给孩子思考、讨论、求证与发展的机会;同时帮助孩子树立健全的自我概念;学会愉悦自我、接纳自我;

青年时期:孩子将面临许多的挑战,父母要帮助他们认识身心改变的现实,培养责任感,鼓励孩子完成学业,并对职业选择、恋爱、婚姻进行指导。

要了解孩子的心理

不了解孩子的心理就不会有童心,尽管你是为了孩子着想,但很难取得好的效果。

比如,孩子下雪天想和小朋友一起去打雪仗,可是妈妈怕孩子着凉,把他关在屋子里。孩子苦苦哀求:“妈妈,让我玩一会儿吧,玩一会儿就回来。”妈妈却说:“外面天气冷,当心着凉。他们比你大,会欺负你的。你有这么多玩具,在家自己玩!”孩子哭了,这小天地怎么能与小伙伴打雪仗相比呢?

每个孩子在思想观点、感情、感受、快乐、不安、忧愁方面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谁了解孩子的心理,谁就会赢得孩子的心,取得教育的主动权;反之,则会产生顶牛现象,甚至遭到孩子的怨恨,费力而不讨好。

与孩子经常交流沟通

现代社会最宝贵的品质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父母不仅要和孩子及时沟通,还有和孩子周围的人,比如老师、同学等进行交流,及时了解孩子的动态。

有很多这样的情况,早晨父母上班的时候,孩子还没有醒;晚上孩子已经进入梦乡,父母还因为加班、应酬等这样那样的原因回不了家。这就导致了亲子之间根本没有交流的时间和机会,导致大批有父母的“孤儿”出现。

据一项调查表明,父母每天和孩子交流的时间不足15分钟。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开个公司,每天只花15分钟打理,公司不垮掉才怪!而父母们面对的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有需要的活生生的孩子!

要想理解孩子,就应该及时和孩子交流,专门制定出和孩子谈天的时间,并把它作为一项事业去完成。

做父母的应该抱着理解的目的,耐心地去倾听孩子所说的一切,帮助理清孩子的思想和感觉。以孩子看世界的方法来看世界,了解孩子的思维模式和感受。

消除孩子与父母交谈的内容之间的障碍,使他相信父母是真诚倾听并希望理解他的。以理解为目的倾听,来缓解以至消除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误解,经常有意识地进行类似的倾听和交谈,使孩子与父母间有更深层的沟通,彼此的信任亦有更大程度的加深。

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教育孩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也不是某一方面的单独努力就能一蹴而就。在教育的过程中,家庭和社会教育的合力,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起到很大的作用。每个孩子都是一本精彩的书,父母担负着读懂他,理解他的责任。孩子的稚气意味着他要长大,但还没有长大;他像小大人,但不是大人。

孩子的很多作为会和成人不同。成人不能用要求成人的目光看待孩子,成人要能做到换位思考,理解孩子。

孩子的成长也是遵循量变到质变的原理,父母在看待孩子成绩与缺点时,不作横向比较,而应和孩子的过去比。孩子的成长可以在几天里被发现,也可以是几周后才表现,更有可能是几个月才会有飞跃。父母要努力配合,做好孩子发展的引导者,更要做耐心的观察者,发现孩子的成长和进步,鼓励促进孩子的成长和进步。

注意语言禁忌

这包括不理解、不利于孩子反思、伤害孩子的禁语。

否定:“你不应这样想。”(可改为:我很想知道你这样想的原因,能说说吗?)

“你不应这样做。”(可改为:我很想知道你这样做有什么好处,能说说吗?)

“你值得这么伤心、生气吗?”(可改为:你感到伤心和生气,是吗?)

轻视:“啊呀,怎么会是这样呢?太好笑了!”

责怪:“你怪谁呢?要怪就怪你自己。”

强加:“我要是你,就……”

轻视:“说了半天,你怎么就这么拎不清呢?”

绝望:“好了,我看你这孩子是无可救药了。”

没有理解就没有真正的爱。不理解孩子,父母对孩子的爱反而会使孩子反感,其重要的是父母脱离了孩子的实际,强人所难,甚至把孩子当成执行自己意志的工具。

相反,站到孩子的立场上以孩子的目光看待自己的要求,支持孩子的正当要求,与孩子同喜、同忧、同乐。心理相通,情感交融,这样才能爱得准,爱得深,爱得正当。

当然,理解不是目的,而是教育的起点。理解代替不了教育,但没有理解往往也很难教育。有些孩子和父母情绪对立,往往是父母不理解孩子,简单粗暴教育孩子造成的。理解就是为了避免这样的做法,变简单粗暴为耐心诱导,变单纯禁堵为积极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