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第八卷)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军争篇(1)

【原文】

战争的矛盾相互转化

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

【简评】

战争中的矛盾是非常复杂的,在许多情况下,迂可转化为直。按照常识,运动距离远,花费时间长;运动距离近,花费时间短。然而,在两军相争的战场上,远和近一旦与对方兵力部署相结合,矛盾就会向其相反的方面转化:常常远而虚者,敌人没有防备,易进易行,机动快,费时少,成了实际上的近;近而实者,敌人有了防备,反而难进难行,机动慢,费时多,成了实际上的远。同样,患也可转化为利。“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就是这个道理。“陷之死地”乃为大患,然而却能因此唤起将士奋力死战的决心,在一定的客观基础之上,通过主观努力却可以转败为胜,转死为活,转患为利。

【战例】

楚军以患为利而胜

春秋时期,楚国遭遇荒年,戎族乘机争夺其西南领土,占领阜山,部队集结大林;又争夺其东南领土,夺占阳丘,继攻訾枝。庸国率领各部落反抗楚国。麇人率百濮部落集结于选地,准备攻打楚国。楚国怕中原动乱,不敢把配备在申、息地区的部队南调增援,因而考虑要把与各民族作战的部队撤到险要的地方。劳贾建议说:“不能这样做。我军能到达的地方,人家也能到达。与其退不如去攻庸国。麇与百濮认为我国遇到饥荒不能作战,所以才来攻打我们啊!若我部队主动进攻,他们会恐惧而逃回,百濮部落会四零五散,回家为民,谁还顾得及去谋取人家的利益。”于是发动进攻,半个月,百濮就溃败了。楚庄王乘车驰往临品指挥,分两路攻打庸国,令子越率领部队从石溪前进,令子贝率部队从仞地前进。于是秦人、巴人闻讯顺从了楚军,一些民族与楚签订和约。楚遂消灭了庸国。

明智的将军在不利的情况下,不是消极悲观,而是积极争取,把不利变为有利,能巧妙地导演出以患为利的胜利活剧。

围魏救赵之计

公元前453年,晋国终因内部新兴势力的发展导致赵、韩、魏三家分晋。魏国因分得了晋国原来最根本的今山西省西南部的河西地区。凭借地理位置优越、生产发达,再加上魏文侯英才大略,内修政治、外连与国,很快成为战国初年秦、燕、齐、楚、赵、韩、魏七雄中最强盛的国家。魏文侯死后,新君武侯和惠王,随意更改文侯既定国策,持续半个世纪的称霸地位渐渐衰落下去。为挽回颓势,公元前361年四月魏惠王迁都大梁后,向四方大动干戈,弱肉强食,以武力迫使鲁、宋、卫、韩等国屈服于己,新一轮争霸战便在新形式下展开。魏国的主要对手便是齐国。

公元前386年,齐国田氏贵族政变夺取政权后,对内整饬吏治、肃立纲纪,国力不断强大。尤其是公元前356年齐威王登基后,修整整军,实力与魏国已不相上下,与魏国较量一番,品尝霸主滋味的野心也迅速增长。当赵国邯郸被围后,赵国情急之下,便派使者求救于曾经会盟的齐国,齐威王立即准备出兵救赵。

毕竟魏为强国,且曾经打败过齐国,齐相邹忌主张不可轻举妄动,以不去救赵为稳妥。齐大夫段干朋则认为,既为盟国,见危不救将被视为不义,损害齐国的威望。他向齐威王解释说:“事情很清楚,如魏国占领了邯郸,对齐国决无好处。”他建议:可以暂不出兵救邯郸,可等魏、赵两败俱伤之后再出兵攻魏;先用部分兵力联合宋、卫南攻襄陵(今河南睢县西),牵制魏国,以坚定赵国抗魏的决心。齐威王采纳了段干朋的建议后,邯郸渴望齐国直接救援的计划便被拖延下来。

赵、魏两军在邯郸相持将近一年之久,邯郸已被困得奄奄一息,不得不在公元前353年的秋天再次向齐国请求援助。这时,齐威王和谋臣们一致认为时机已到,决定立即发兵救赵,并选派著名军事家孙膑为大将,指挥全军。孙膑辞谢说:“我是受过刑的人,做大将会被人家见笑,还是请大王选别人吧!”这样,齐威王便改派田忌为大将,任命孙膑为军师,让他坐在有篷的车子里出谋划策。

孙膑是齐国人,是春秋时期著名军事家孙武的后代子孙。他少年孤苦,成年后曾与庞涓一起拜鬼谷子门下学习兵法。他学习刻苦,废寝忘食,日夜不停地研究背诵,在名师指教下,终于掌握了当时较为系统的军事理论。鬼谷子高兴地称赞说:“孙武子后继有人了。”

然而,孙膑不凡的兵法韬略和才能,引起庞涓的嫉妒和恐惧,开始在魏惠王面前陷害他。庞涓给孙膑捏造罪名,扣上“里通外国”的帽子,魏惠王虽然没有杀掉孙膑,可还是剔下了他的两个膝盖骨,脸上刺了字,让他永世不得见人。可怜的孙膑得知被害的真象,只好装疯卖傻,像猪一样睡在猪圈里。后来他终于在齐国使臣的帮助下,逃出了庞涓的魔爪。而这一次二人就要在战场上一决高下了。

田忌统帅十万大军出发了。当时邯郸的情况非常危急,田忌决定率领大军直接到赵国邯郸,包抄魏军后路,配合赵国里外夹击,来解决邯郸的危机。孙膑说:“这不见得是一条上策。”田忌说:“赵国的都城都快保不住了,除了直接去解救外,还能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呢?”孙膑向田忌做了详细的分析。他说:“要想解开一团乱麻,只能用手慢慢地去理,不能一把抓在手里,强拉硬扯。要劝解两个人打仗,只能从旁劝说,不能自己插身进去打。解围的道理就是这样,只能采取迂回的策略,因势利导,问题就可以解决。现在,魏国正在全力攻打赵国,把精锐部队全部调到邯郸了,魏国境内只剩下少数老弱残兵。所以,我们不如率军迅速直扑魏都大梁,占领魏军交通要道,冲击它空虚之地,庞涓必然放弃围攻邯郸而回军自救。这样即可以解救邯郸之围,又可以调动魏军,迫使他们两头奔跑。然后,再选择有力时机来消灭他们,这岂不是一举两得吗?”田忌听了孙膑的透彻分析,高兴地采纳了这一作战计划。率领齐军,浩浩荡荡,向大梁进发。谁知就在这时邯郸陷落。

齐军已开进魏国边境,逼近大梁。魏军由邯郸南撤,急急回救。

田忌、孙膑得知魏军果然听从“调遣”,气势汹汹地一路南下,立即下令全军撤出魏境。孙膑料定庞涓必走桂陵,于是选择了这一有利地形。三军各布成方阵,中军居后,上、下军居前两侧,严阵以待,准备出其不意,给魏军一个迎头痛击。

桂陵(今河南长坦县西北。一说在今山东菏泽市东北),“北走相魏,当济兖之道,控汴宋之郊”,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齐军刚布阵完毕,魏军已来到军前。魏军统帅庞涓下令全军停止前进,亲自观察齐军阵地的兵力部署。当他仔细看过齐军阵营,不禁倒吸一口凉气。他还不知道自己的对手就是被自己嫉妒并陷害过的同学孙膑,只是对齐军布阵的严整有序感到棘手。不过他还是故作镇静,表现出一种不屑一战的神情,下令全军分为三个攻击纵队,分头向齐军阵地中央和两翼同时展开攻势。他自己自率精锐中军,向齐军中央阵地猛扑过去。

当时就总兵力而言,双方各有十万,大致相当。不过魏军刚刚攻拔邯郸,加上庞涓的刚愎骄横、目空一切,全军士气正盛,所以交战一开始,宠涓的中路军直冲而前,居然也略有进展。但左、右两军尽管拼力冲杀,仍无法冲破齐上、下两军的抵敌,双方渐成对峙之势。二十万大军在桂陵犹如激流旋涡,突来转去,尘烟蔽日,喊声如雷,几乎无法区分彼此。就在这时,魏中军突破了齐中军第一线,齐军纷纷向两侧移动。庞涓见状,以为战机出现,立即下令所率精锐全军压上,生死成败在此一举。魏军一时千骑万乘,如狂潮奔涌。突然,退往两侧的齐军又返身杀回,在金鼓笳铎一片鸣响之中,齐军各色旗帜,纷纷移动。庞涓深感惊疑,稍有犹豫,转瞬之间,魏中军已无法辨认冲击的方向,更不知哪一面是齐军的主要力量。情况已很清楚,魏中军陷入了重围。这时魏军两翼已被齐军死死钳住,无法援救中军。在震天动地喊杀声里,魏军死伤遍地。庞涓心下着急,可已无能为力,只得硬着头皮督军死战。正在这时,他猛然看见齐军阵中一面大旗,上书“军师孙”,顿时心里凉了半截,他明白今天碰了死对头,知道颓势已难挽回。主帅的沮丧使困境中的魏军将士士气如遭霜打,马上一派混乱溃散。在齐军的四面猛攻之下,魏军死伤凌替、溃不成军。庞涓见势已危机,纵马落荒而逃。魏中军精锐全军覆灭,而左右两军也伤亡惨重,纷纷败走。魏军桂陵一战,元气大伤,不久庞涓尽撤邯郸之兵,败回大梁。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围魏救赵”之计。

【原文】

战争的胜负与后勤保障和物资储备

故军争为利,军争为危。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简评】

战争的胜负与后勤保障和物资储备有着密切关系。战时对各种武器装备、粮食等物品的需求量极大,不仅需求各类成品有较足的储备,而且要求能及时进行运补和维修,并需在战时大量生产。所有这些,如果在战前考虑不周,便会使战争导致失败。

【战例】

司马昭大败诸葛诞

魏甘露二年(257年)四月,司马昭欲以司空官位将魏征东大将军诸葛诞召还魏都,解除其兵权。诸葛诞识破此计,拒不从召,并于五月率十余万大军据守寿春(今安徽寿县)。六月,司马昭亲率二十五万大军,挟魏帝曹髦东征诸葛诞。司马昭鉴于寿春城坚粮足,一时难于破寿春,便先遣一部分兵力进攻驻扎在城外的诸葛诞援军朱异所部,朱异军溃败。七月,朱异再次领兵救援寿春,司马昭再次击败朱异,并乘胜出击,烧毁敌军粮草,逼迫诸葛诞的援军退兵。次年一月,寿春城中粮草断绝,守城将士多无斗志。司马昭乘机率军围攻寿春,斩杀诸葛诞,寿春城破。

大困杜叔宝

南朝宋泰始二年(466年),长史杜叔宝认为官署的军队驻扎历阳(今安徽和县、含山县一带),进军不能过急。待辅国将军刘面力军队到来时,全军将士极为恐惧。这时建武司马刘顺才率军开始进击,且仅带一个月的粮食。刘顺军与刘面力军相对峙不久,刘顺军粮尽,杜叔宝即派五千精兵押一千五百辆粮车补充刘顺军。刘面力得知此消息,采纳了部属吕安国的中途袭击敌军粮车,使其不战自溃的建议,选精兵千人,由小路绕到刘顺军后面,到横塘地区(今江苏南京市)袭击杜叔宝的运粮车队。刘面力军设伏于粮车必经之道。当粮车到伏击地,千余精兵一拥而上,烧毁全部粮车,杜叔宝仓皇逃窜。刘顺军在援粮车被袭的情况下,弃城逃遁,刘面力乘势追击,围杜叔宝军于寿阳。

朱元璋的三大方针

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朱元璋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攻占集庆(今江苏南京市),改称应天府,作为反元的根据地。此后,朱元璋以集庆为中心,分兵向南发展,历时四年,相继攻克了江苏的镇江、常州、江阴、扬州,浙江的婺州(今金华)、衢州、处州,安徽的广德、安国等地,为统一南方,扩大了根据地。朱元璋之所以能迅速统一南方,其根本的原因在于充分认识到辎重在战争中的作用,他们采取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方针中,把辎重放在重要地位。在建立江、皖、浙一带根据地后,他把发展生产、储备军粮、扩建军队放在首要地位。此后,经过几年的征战,朱元璋便统一了南方。

雅克萨之战

雅克萨本来是属于中国黑龙江省的一座小城,被沙俄军队无理侵占。为了收复失地,康熙皇帝在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之后,组织了两次雅克萨之战,沉重地打击了沙俄的侵略野心,捍卫了国家的领土主权。

清军在第一次雅克萨战斗中收复了该地后,主动撤出,沙俄不甘失败,闻讯后,又派托尔布津和拜顿率领大队俄军卷土重来。这次他们出动了六百七十多人(后增至八百人),带着五门铜炮、三门铁炮和大批枪支弹药,一举进占了雅克萨,修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

俄军再占雅克萨,清政府不得不再次出兵。1686年清军出动数千人,在将军萨布索的带领下来到雅克萨,揭开了第二次雅克萨之战的序幕。

清军依仗人多势众,包围了雅克萨,通知托尔布津撤走。托尔布津不但不撤,反而凭借武器上的优势与清军开战。双方打了四天四夜,俄军战败回城。托尔布津在塔楼指挥,被清军一炮打断了左腿,不久便伤重而死。俄军其他官兵战死约一百三十多人。清军初战告捷,接着便强攻雅克萨城。然而由于俄军防守工事坚固,火药充足,攻击未能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