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与登高(文化之美·万民节日)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食俗和佩俗在民间的传播

直至西汉初期,重阳节进一步融合了多种民俗因素及神秘观念,逐渐确定了避邪求寿和秋季狂欢的节日内涵,过节的形式也逐渐确定为登高、宴饮、吃糕、赏菊和佩戴茱萸。

后来,这些食俗和佩俗得到流传,并由宫廷传入了民间,逐渐地节日化和世俗化,变成了大众性的节日。

西汉的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的老家在江苏沛县,原为楚国地区,受楚风俗影响很深,因而对过重阳节的习俗很熟悉、很喜爱。

古代地理书籍《三辅黄图》记载,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汉高祖刘邦和宠妾戚夫人在长安宫里,边饮菊花酒边下棋,有说法是:

胜者终年有福,负者终年疾病,取丝缕就北斗星辰求长命乃免。

后来,戚夫人的贴身侍女贾佩兰出宫后,把宫中重阳节习俗带到了民间,重阳节逐渐成为了一个全国性的节日。

《西京杂记》中记还记载了宫人贾佩兰的话:

九月初九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

后来的《长安志》记载,汉代京城长安郊外有一小高台,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人们登高台游玩观景。

到了东汉,各地流传着许多重阳节的民间传说,明确记载重阳节的具体时间和各种习俗。

传说在东汉时期,河南汝河两岸突发瘟疫,百姓死者十居八九。人们纷纷传说,在汝河里住着一个瘟魔,每年都会出来传播瘟疫,为害人间。

汝南有个人名叫桓景,他决心替乡民除害,他打听到东南山中住了一个叫费长房的神仙,他就毅然决定前去拜访。

桓景翻越了千山万水,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费长房的仙居,他恭恭敬敬地在门口跪了两天两夜。到了第三天,大门忽然开了,一个白发老人笑眯眯地对他说:“我已知道你为民除害心切,快跟我进院吧!”

仙人费长房就给了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让他练习降妖的法门。

有一天,桓景正在练剑,费长房走过来对他说:“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来害人。你赶紧回乡为民除害,我给你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你家乡父老登高辟祸。”说完,仙人就用手招来一只仙鹤,把桓景载送回了汝南。

农历九月初九那天,桓景带着全村老少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还把茱萸叶子分给每人一片,让瘟魔不敢近前。他又把菊花酒倒出来,让每人喝一口以辟瘟疫。待一切安排妥当后,桓景带着降妖青龙剑回到村中等着斩杀瘟魔。

不一会儿,只见汝河里狂风怒吼,瘟魔果然出水走上岸来。瘟魔四处搜索,发现人们都在山上欢聚,就冲到山下,却被酒气及茱萸的香味吓得不敢上前了。

瘟魔一回头,又看见桓景抽出宝剑与它怒目而视。桓景和瘟魔斗了几个回合,瘟魔斗不过桓景,于是转身就跑。桓景“嗖”的一声抛出宝剑,宝剑闪着寒光,一眨眼就把瘟魔钉死在了地上。

从此,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疫的侵袭了。人们便把农历九月初九登高避祸的习俗,一代代地传了下来,这才逐渐形成了后来的重阳节。

在楚汉战争时,还有一个风筝的传说故事。

相传在公元前203年至公元前202年间,是楚汉相争对峙的最后阶段,汉兵先包围楚营,汉将张良借大雾迷蒙之机,从南山之隐放起丝制的大风鸢,并让吹箫童子卧伏其上,吹奏楚歌,同时命汉军在四面唱起楚歌,使楚营官兵思乡心切,不战而散,楚王项羽也自刎于乌江边,留下了张良“吹散楚王八千子弟兵”的传说。风鸢就是后来的风筝。据《诚斋杂记》载:

韩信约陈稀从中起,乃作纸鸢放之,以量未央宫远近,欲穿地入宫中。

木鸢产生于战争之中,用于战争之时,它随着我国丝织业和造纸的发明,不断演变、发展。

在历史上,风筝的用途曾经有过多次的转换,其最初的功能据说是用于军事,许多历史资料中都曾提到:汉将韩信曾将风筝放飞到空中,根据风筝的放飞线长度来计算到未央宫的距离之事。

而南北朝时“羊车儿献策作纸鸢”,讲的是这样一则故事。据说南朝萧梁时,侯景叛乱,包围了京都建康,攻入了外城,皇帝百官都被困于台城内,与援军音讯隔绝。

这时“有羊车儿献策作纸鸢”,在几十个风筝上题写求援信,借西北风放将出去。风筝上写明,有人拾到风筝并送给援军,可以得到一百两银子的报酬。梁太子萧纲亲自带人把风筝放了出去。这也是后世中秋节放纸鸢风俗的雏形。

[旁注]

《三辅黄图》记述长安城市状况的文献。所载长安城及其周围的布局、宫殿、馆阁、苑囿、池沼、台榭、府库、仓库、桥梁、文化设施、礼制建设等,条分缕析,最为详备,是研究古代都城,特别是研究汉都长安最重要的历史文献。

费长房汝南人。传说从壶公入山学仙,未成辞归。能医重病,鞭笞百鬼,驱使社公。与其相关的成语有“悬壶济世”、“壶中天地”等,是重阳起源传说中的一位神仙。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我国军事思想“勇战派”代表人物,与“谋战派”孙武、韩信等人齐名。是楚国名将项燕之孙,是我国五千年历史上最为勇猛的武将。古人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霸王”一词,源自项羽。

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西汉开国功臣,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韩信是我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萧何誉为“国士无双”,刘邦评价为:“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阅读链接]

古时菊花酒,是头年重阳节时专为第二年重阳节酿制。农历九月初九这天,采下初开的菊花和一点青翠的枝叶,掺和在准备酿酒的粮食中,然后一齐用来酿酒,第二年农历九月初九饮用。

传说喝了这种酒,可以延年益寿。从医学角度看,菊花酒可以明目、治头昏、降血压,有减肥、轻身、补肝气、安肠胃、利血之妙。

时逢佳节,清秋气爽,菊花盛开,窗前篱下,片片金黄。除登高插茱萸外,亲友们三五相邀,同饮菊酒,共赏黄花,确实别有一番情趣。尤其是诗人们,赏菊饮酒,吟诗唱酬,给后世留下不少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