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自我修养的故事(青少年学会成熟的故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9章 周恩来信守誓言

周恩来一生以革命事业为己任,从小就树立起强国富民的思想,和甘做“人民公仆”的远大志向,坚持品德修养和锻炼,奉行“言必信、行必果”的做人准则,致诚守信,“言行一致”。他不但希望别人这样做,自己身体力行,直到生命结束也高风峻节,保持着这种宝贵品质。

周恩来九岁那年,母亲病逝、家道贫困,不得不随伯父在奉天(沈阳)、天津等地求学。12岁那年,他入了奉天关东模范学校读书,当时的国蔽民凋的情景激发了他爱国热忱。一次,校长与他谈话,问他学习目的,他坚定明确地回答:“我要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他在《学校纪念日感言》中说:要成为“国家人才”,就要“重实际”,“除嚣张浮躁”的风气,不能“浅尝辄止”。主张实实在在,志向专一。15岁那年,他终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当时很有名的天津南开中学。

在南开读书时,开始就给自己订了一个“五不虚度”的规定,即“读书不虚度、学业不虚度、习师不虚度、交友不虚度,光阴不虚度。”自那以后,说到做到,绝不食言。晚上同学们都入睡了,唯独他住的西斋35号宿舍的灯还亮着。他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与同学共同组织了《敬业乐群》会,先是担任智育部长,后任副会长、会长,亲自主办了《敬业》校刊,一面亲自撰稿,一面辅导低年级会员。在他的努力下,会员们进步很快,《敬业》也成为校刊中的佼佼者。在广泛地社会交际中,诚实守信的思想在他心中又得到进一步升华。一次,全校作文比赛,班级推他为代表参加,他做的题目是《诚能动物论》。文章强调在社会生活中,必须守诚信,弃伪诈,“以一人手欲掩天下睹,以诈为利,以伪为真,卒至自覆自败。”这篇文章获得第一名。

他在南开学习4年,因为他一贯精志笃学,敦修品行,团结同学,而深受同学和老师爱戴。南开《第十次毕业同学录》对他是这样记载的:“君性温和诚实,最富于情感,挚于友谊,凡朋友及公益事,无不尽力”;“于全校文试夺得首席,习字比赛、复列其名,长于数学,捷算赛速,两列前茅”。毕业时,他为同学写了“志在四方”,“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的赠言共勉,并且付诸行动,靠同学资助,东渡日本,后赴法国巴黎,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很快由一个挚诚的爱国者,变为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

周恩来一生风风雨雨,但对革命事业,对人民始终忠贞不渝。晚年,他又发出最后誓言,使他的宝贵品质达到了最高境界。1973年底,一位外宾在获息他患了癌症时,问他还可以工作吗?他答覆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那段极其困难的日子里,顶着“四人帮”的压力,忍受着病魔的折磨,仍日夜工作,直到逝世。

1975年9月,罗马尼亚党政代表团来中国访问,很希望能看到他。当时,周恩来,连走四分钟的力气都没有,但为了不让客人失望,他还是走到医院的门口,迎接来访客人。客人们十分激动、高兴。原规定只是见见面,可他又约客人一起合影留念,之后又把客人请到会客室,做了长时间谈话。谈了他访罗时留下的美好回忆,谈了中罗两国的友谊,谈了中国国内形势,他要客人转告本国领导人相信,具有50年光荣历史,用毛泽东思想哺育起来的中国共产党人,是有能力把国家治理好的。当客人问到他的身体,他坦然地说:“马克思的请贴,我已经收到了。这没什么,……自然法则嘛。”这是他最后一次接见外国代表团。

1975年春天,他的侄女秉建从内蒙回到北京。得知这一消息,他从病床上挣扎起来,用发抖的手拿着电话筒对秉建说:“你要到基层工作的决心我们支持。”并鼓励周秉建要好好学习蒙语,更好地向群众学习。这年秋天,秉建来北京看望他。这时听他讲话只能贴在嘴上。邓颖超对秉建说:“你伯父最遵守纪律了,他不会同意你到医院的,有什么话我传达你吧。”在医院里,邓颖超问周恩来有什么话要告诉秉建,他艰难地说了三个字:“还要看。”邓颖超回来对秉建说:“伯伯的话是,你过去的成绩只能说明过去,不能代表现在和将来。伯伯对你寄托了无限地希望。”后来,秉建带着伯父的深切希望,又回到了锡林郭勒大草原,为蒙古族人民继续服务。这是他最后向自己的亲人做嘱咐。

1975年的冬天,他在重病中刚刚有点精神,又接见了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一届妇产科学会全体代表,并做了一个多小时的谈话。他勉励妇产科工作者要胸怀世界,眼观全国,语重心长地说:“我们要象春蚕一样,把最后一根丝吐出来献给国家。”与代表合影时,代表要他坐在中间,他不肯,对林巧稚说:“你是学会的主任委员,当仁不让么。”结果,他坐在旁边,留下了难忘的纪念。后来听说林巧稚的医院坐车困难,他立即指示拨给林巧稚他们一辆专车。林巧稚被感动地说:“总理对知识分子这样关心周到,可是他心中却唯独没有自己。”

1975年底,他的病极度恶化,经常处于昏迷状态。12月20日早七点,他醒来就催秘书打电话,要罗青长来见他。罗青长立即赶到医院,急忙走进病房。他正发着38.7℃的高烧,体质相当虚弱,但为了安慰罗青长,他紧紧地握着罗青长的手,强忍病痛,声音微弱地说:“青长同志,想不到我一病,病成这个样子,今天还能见到你……”随后抓紧时间跟罗青长谈台湾情况,关心台湾的同胞和朋友。谈着谈着声音低下去,眼睛刚刚渐渐合上,又顽强地挣扎起来,喝了几口水,又谈下去,直到说不出话来,才疲倦地闭上眼睛。稍停片刻,睁开眼说:“我休息十分钟,你等等,我们再继续谈。”听到这,罗青长再也禁不住自己泪水了。罗青长静静地守在他的身旁,直到下午一点多钟,他慢慢醒过来,在文件材料上,认真做了批示,用颤抖的手,一笔不苟地署上“周恩来”的名字和年月日。

1976年1月,他与世长辞。他留下的遗嘱是:死后,要把骨灰撒到祖国的江河湖海。他真正实践了自己立下的誓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死震动了全国人民。人们说:“他生不争名,死不争地,他活着的时候,不让人们为他立碑树传,可是他那光辉形象永远留在人们心中,树起了永不磨灭的丰碑。”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说到做到,不要做一个空谈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