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夫诗歌精品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作者简介

殷夫(1909—1931),原名徐白,谱名孝杰,小名徐柏庭,学名徐祖华,又名白莽,浙江象山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无产阶级革命诗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左联五烈士”之一。

殷夫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父亲很早就教他认字,背诵古体诗等。1920年秋,刚满10岁的殷夫就离开家乡,进入象山县立高等小学校读书。当时,县立高小受五四新文化影响较大,师生们经常在校内外宣传打倒列强,反对军阀,这使殷夫思想上受到了较深启迪与教育。

1923年7月,殷夫考入上海民立中学。1925年“五卅”惨案爆发,民立中学师生积极参加“三罢”斗争,使殷夫受到强烈爱国主义教育。“五卅”运动后期,他一度回乡,认真阅读了许多革命书刊和理论著作,并参加革命文艺团体的活动,还发表了许多抨击封建礼教的新诗。

1926年秋,殷夫考入上海浦东中学,他接触了革命,并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为了革命队伍的一员,开始了他生命的新航程。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四一二”政变,殷夫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入狱,囚禁三个月,险被枪决,后保释出狱。

1927年9月,殷夫考入上海同济大学德文补习科学习。他结识了共产党员,并经常参加校内外的秘密革命活动。他办过油印文艺刊物《漠花》,在青年学生中宣传革命。后来,他又被推选为学生代表,多次在学生会上宣传革命道理。这时他由团转党,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8年初,殷夫又在校外参加了共产党人组成的“太阳社”,党组织关系也编入该社。1928年秋,他因参加革命活动被反动当局再次逮捕。他保释后,辗转家乡从事了许多临时工作,直到1929年3月,他才回到战斗的黄浦江畔。回到上海后不久,他又与党组织接上了关系。从此,他完全投入了地下革命斗争,从事青年运动工作。

1929年夏天,殷夫在参加上海丝厂罢工斗争中第三次被捕。他被关了一段时间,受了几次毒打,终于获得了释放。不久,他就恢复了组织关系,担任了青年反帝大同盟和共产主义青年以及工人运动的领导工作。他成为职业革命家以后,把自己的全部精力献给了无产阶级解放事业。

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成立,殷夫为发起人之一。1931年1月,他应约赴东方旅社参加党内秘密会议。因叛徒告密,他与柔石、冯铿等八人被英租界巡捕逮捕。

1931年2月7日晚,殷夫、柔石、胡也频、冯铿、李求实等五名“左联”作家,与林育南等其他革命同志共24人,被秘密杀害于上海龙华的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附近的荒野里。

对于殷夫等同志的遇难,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报《红旗日报》在2月22日发布了消息,又在由《红旗日报》主办的《群众日报》上发表了社论,予以回击。鲁迅先生闻讯后,以极大的悲愤写下了“惯于长夜过春时”一诗。两年后,他又写下了不朽名篇《为了忘却的纪念》,表示了深沉的悼念。

殷夫被杀害时还不到21岁,他却留下了诗作99首,译诗11首。创作的数量虽然不多,但他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贡献不小,他是革命诗派的代表诗人。

殷夫早期抒情诗表现了他对旧社会的憎恶和对光明的追求,也带有伤感的情绪。后来他的鼓动诗,具有强烈的战斗性。他生前作品结集未能出版,新中国成立后编印了诗集《孩儿塔》《殷夫选集》《殷夫集》。主要作品有《别了,哥哥》《血字》《孩儿塔》《伏尔加的黑浪》《一百零七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