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学生谈社会教育(“四特”教育系列丛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第一节 社会适应因素的教育指导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与发展,不仅给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成才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而且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社会适应、职业选择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正确引导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认清形势,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成才观;帮助学生做好择业准备、确立正确的择业意识、掌握择业技巧,引导学生成功地走向社会,尽快地实现“角色”转变,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在未来事业中奋发成才,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应配合学校将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作为对学生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所面临的适应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学习适应,另一个是社会适应。学习适应主要是指,刚刚步人新的学校,生活环境的变化,学习方式的变更等,这些在班主任和老师的帮助下能尽快适应起来。社会适应主要是培养学生如何适应社会的能力,对学生来说社会适应比学习适应重要得多。

班主任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方法

(1)帮助学生确定目标,认识自我

学生中常常听到这样一种叹息:“干什么都没劲”。究其原因,归结为一点:没有明确的目标。目标是力量的源泉,确定了目标,就确定了行动的方向,由此产生了达到目标的愿望和动力,从而能积极地行动起来。一个不断进取的人,必定是个生活十分充实的人。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并不意味着目标的实现。当代社会对学生的要求是全方位的,要让学生知道,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只是得到了一次培训的机会。

学校的学习条件很好,校园生活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熏陶作风,这是学生的潜在优势。把这种优势发挥出来,一方面需学生自己的努力,另一方面需班主任的引导。每个学生,不可能—生作学生,最终都要走向社会。因此,要使每个学生都有紧迫感和危机感,有了压力,才能真正行动起来,更好地塑造自己、完善自己。

每个学生都应该有一个优化自己的方案,这个方案应该包括如何对自己的未来有个切实的规划。规划中,最重要的就是目标的确立。如何对自己有个现实规划?这是成功人士与一般人士的一个重要区别。我们对学生实施教育的时候,应该点燃他们潜藏在内心的成功欲望。

目标的确定必须建立在恰当、全面地认识自我的基础上,也就是要和学生自身的心理特征、性格特征、能力特长相适应,如果目标确定得不合适,也会影响到学生自身的行为及结果。有的学生确定的目标太高,脱离了自己的实际,引起失望、沮丧,失去信心。如果总是制定这样的目标,就可能经常体验到这种消极情绪。这对学生来说,是极不利于个性的进一步完善的。

心理学家认为,人们获得的成功经验对促进心理健康是极为重要的。获得成功将产生愉悦情绪体验,是一种强烈的、醉心的、兴奋的情绪,它使人体验到自己的力量,产生自信心和决断意识,并引发继续向前的强烈欲望。这是人们自强不息的强大推进力。班主任在帮助学生制定目标时,应使他们充分认识自我,帮助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出具体可行的目标。

(2)教育学生正视现实,调整自我

当代中国,改革的步伐越来越快,而且已影响到社会与个人生活的各个方面。个人价值观和社会评价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迅猛的,给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带来或多或少的冲击。竟争机制的全面引入,使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感到危机与压力。

同时,在社会新旧体制交替之时,必然会有许多制度还不完善,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地方,加上社会的发展变化有其内在的规律性,因此,初出校园的学生,往往会轻视社会的复杂性及其深刻内涵,按自己的意愿来看待甚至设计让会。事实上,不是学生去设计规划社会,而是自然和社会塑造了学生。每个学生的成长、身心状况,并不全是自我选择的结果。班主任应教育每位学生充分尊重现实,对待自然和社会。

从有关调查来看,学生走向社会时所遇到的主要问题具体表现为:工作环境不满意,不能发挥自己所长;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这些又常常是交织在一起的。对工作环境的不满意,可能是由于专业不对口,也可能是由于急于发挥自己的专长,忽视了客观限制;还可能是有些好高鹜远,只想做大事,不愿从小事做起;学生在校园里生活久了,可能会对工作中许多条条框框的限制产生抵触情绪。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环境,将不可避免地会给同事留下不好的印象,再加上年轻气盛,就造成了人际关系的紧张与压抑。而这种状况,反过来又加剧了对工作环境的不满。

因此,班主任应教育学生能面对现实,注意以现实的眼光看待生活,客观地评价所处的环境及自身的条件,学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便将来能更好地去适应社会。

(3)教育学生积极乐观,完善自我

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这种态度对人的行为影响是广泛而持久的。学生如果具备了这种人生态度,就会对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有相当的热情,能客观地对待自己和他人,以愉快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并可以消除很多心理障碍,使自己的心理潜能在这种愉悦而又平和的环境中得到充分的发挥。这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促进了他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使他们从中得到更多的乐趣。

因此从本质上说,乐观积极的态度是学生心理健康的最主要的品质,是走向自我完善的最重要的特征。乐观积极的态度的培养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进行:

①体验现实的幸福感 乐观是一种态度,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弥散性的心理品质,是人在对事物进行评价时的一种倾向。它的背景是“此时此地”,是当前。很多学生在即将走向社会或开始走向社会时,总是有一种回避的倾向,总是想回到过去的校园生活,或者自己为自己编织一个梦想,幻想“终有一日,如何如何”。

然而,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就要让学生注意既不能过于重视过去的不幸和创伤,也不能过分沉迷于对未来的渴望与幻想。让他们知道应以现实作为坐标,注重当前生活中的现实世界,努力在当前生活中找到快乐与美好。幸福不应该是虚幻的,它来源于对生活的常新体验,能在习以为常的生活中品尝到激动、欢悦的情绪,这需要积极的价值观和对生活的敏锐的洞察力。

再平凡的生活,都蕴含着美好的东西。关键是要有一颗善于体察的心灵。从现在开始,体验到当前的充实愉快,有助于学生面对现实,从现实出发做好走向社会的心理准备。这是积极态度的起点。

②对待他人学会宽容 一个对事对人对己都十分苛刻挑剔的人,是不可能有积极乐观的态度的。要让学生学会宽容,学会坦然地接受一些不尽如意的现实:也许我的长相不帅也不漂亮;也许我的家境很贫穷;也许我的智商不高情商高,而且我很勤奋,也许我很平凡,虽有自己的特长,但并不全能;也许我的某个朋友会让我感到失望;也许我的老师有些急躁;也许这次考试我可能会发挥不佳……以后走向社会,可能会省更多的不如人意;所在的单位可能会比较一般,单位的领导可能比较保守,同事也可能会有些俗气……面对这众多的不足,如果哪一个学生斤斤计较于每一点过失,每一块瑕疵,那么他的心灵就永远得不到松弛。

因此,我们要让同学们学会以现实主义的态度对待现实,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坦然地接受自己,接受他人,接受社会,明白天才稀有,而平凡几乎是所有人的命运。在平凡的生活中,善用自己的技能与心灵,便能丰富这平凡的生活。了解人人心中都会有失意存在,健康成熟的人愿意快乐而又勇敢地接受这不那么完美但依然可爱的生活。

③学会化解消极心理为积极心理 大家都知道,心理学中有一个十分著名的图。在这个图中,如果把黑色作为背景,画面显示的就是一个花瓶;如果把白色作为背景,画面则成了两个相对的人的侧像。背景的改换,引起了整幅画面的改变。从这幅图上,可以得到一个启发:对同一个问题,如果换一个角度看,可能就会有不同的结果。

因此要让学生明白,在将来面对社会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这样那样不顺心的事,会引起种种不愉快的消极心理反应。要告诫他们不要轻易被眼前的现象束缚住,一旦跳出目前的视角,换一个角度去看,也许事情就没有那么糟糕,甚至还可以发现事物本身还有它有利的一面。如果在日常生活中,能跳出自己习惯的思维定势,学会逆向思维,换位思考,对自己、对他人、对世界都能从正反两方面去看待,表现出一种灵活性,那么,乐观的态度就比较容易保持下去,自己也能不断地完善、成熟。俗话说:“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总之,班主任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就必须要让学生在充分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学会调整自我,不断完善自我。要帮助学生确定目标,学会面对现实,以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适应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