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学生创造性思维对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在新观念、新知识、新学科不断涌现的现代社会,培养创新能力已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产生创新能力的首要前提是具有创造性思维,因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成为现代教育向教育者和受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传统的学校教育,由于受“应试教育”的驱动,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造成了诸多束缚:强求答案的“一致性”,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为了使教学内容适应考试,在教学中强求内容与答案的同一性,不论什么样的理论、观点、问题,都要求答案唯一,既是教材特意设计安排的一些意在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讨论思考问题,教师也要绞尽脑汁查经据典,寻找一个标准答案,生怕学生“胡思乱想”出与标准相悖的答案,在考试中失分,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阻碍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形成。
对教师传授的“依赖性”,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受“标准答案”影响,教师没有了创造性劳动,习惯于照本宣科,甚至照答案宣科,导致学生也形成了学习思维定势,认为只记下每一个答案,在考试中就能得分,进而使学生盲目迷信教师,依赖教师,动脑思维的意识逐渐淡化,甚至消失,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正常发展。
教学管理模式的“滞后性”,限制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虽然现行教材训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为老师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高尚情操和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供了素材,但由于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教学评价方法等因素,极大的束缚了教师的开拓意识,使教材的这一设计意图失去了其丰富内涵,影响了学生创造性思想的培养。
根据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要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学校教育必须突破“应试教育”的禁锢,大胆破旧立新,在教学中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手段,采用灵活的教学形式,给学生多创造一些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问题的机会,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思维意识。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课堂和学习的主人,教师要真正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一是要真正起到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动脑、动口、动手,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培养探索发现问题的主动性,思维归纳的创新性;二是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不以尊者自居,在与学生进行平等的讨论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巧妙提问,与此同时以问引思,激活学生主动参与思考讨论的意识和主动探索的创造精神,帮助学生用探索法、发现法构思知识体系;三是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彻底废除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在教师精心巧妙的指导下,通过读书、讨论、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总结规律,鼓励引导学生自己去纠正和补充片面不足的甚至是错误的认识,同时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学情,及时给予恰当的点拨和学法指导,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教师要彻底更新教育观念,与学生建立起融洽朋友关系,理解和尊重学生,尤其对一些经常受挫折的学生,更要与他们平等相处,对他们提出或者回答的问题,那怕是片面的都不冷落,不讽刺,要给予鼓励和热情的帮助,创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启迪他们积极思维的潜能,帮助他们把握问题的核心,逐渐提高思维的正确率,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契机。这样持之以恒,老师与学生间就会形成互敬互爱的师生关系,营造起良好、和谐的思维情景,使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
创造良好的物质背景良好的校园建设,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如内容丰富的图书阅览室,可以为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提供充足的营养;优雅的学习环境,可以使学生对知识产生强烈的探索求知欲望;鲜艳翠绿的花草树木,可以使学生产生不尽暇想,萌动创造性思维的激情;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可以使学生增强自信心,有利于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功能齐备的实验室、电教室又为学生检验自己思维的正确与否,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改革教学方法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改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形式,用创造性思维认识和处理问题,以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注重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发散性思维是指对同一问题,同一观点,要根据多种联系,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去寻找答案,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多给学生创造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引导学生多角度看问题,鼓励学生敢于求新求异,独辟蹊径,发表与别人不一样的见解;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发现学生思维的发散点,找准思维的发散点。
帮助学生摒弃思维定势,抓住关键,一个好的切入点,正所谓一石激起千层浪,不仅可以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创新思维活动中去,而且会使学生的思维渐具深刻性,较好地把握问题的本质与核心,形成较强的思维能力;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思维,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潜能。教师要用赞赏的目光,鼓励的语言,尊重学生求新求异的思维,引导学生敢于向自己的一些观点挑战。对于学生思维创造独特的一面,要及时肯定,对不甚完整、甚至片面的一面,也应给予恰当鼓励,不能过早的轻易否定,要多角度,多层次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及时补充更正,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课堂上充分表现出来;四是教师在教学中要巧设悬念,激兴促思,使学生对知识产生神秘感,激起好奇心。好奇心是创造性思维的起点,也是创造性思维的动力。
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灵活巧妙的应用引导提问技巧,诱导学生多思、乐思、乐问、善说,使学生在动脑动口的活动中发展思维。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社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