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劳动素质教育(“四特”教育系列丛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章 劳动教育课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为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一个指定领域,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实施以学生参与典型经历活动为主要形式。活动设计时要从小学生的特点出发,注意激发学生的技术学习兴趣。在保证劳动与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态度的教育目标实现的基础上,提供更多自主探索的机会。

在教学中必须将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与动手、设计、劳动等劳技课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与问题情景、探究设计、自主实践、及时评价等教学模式的合理运用结合起来。

因此,小学劳动与技术课加强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成为当前进一步提高该课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那么,怎样才能在劳动与技术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挖掘创新的潜质

(1)创设良好教学情境 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形成提高创新意识的重要条件。在学生面前摆上问题,让他们去解决,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举一反三的能力。如教学《缝布袋》一课时,教师首先出示各种设计精美、缝制精细的布袋,并明确告诉学生缝好后后,要评选出十个参加阳光小巧手的实物展出。直观性、竞争性的现场气氛调动了学生创新的积极性,将有一批自己动手设计制作的布袋参加展览,既强化了学生积极探索追求完美的心理取向,又活跃了学生们的思想。劳动与技术课堂教学重视情境因素,就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激活学生掌握技能的热情和欲望,启迪学生的才智。

(2)增加趣味性和时代性 在学生的作品制作训练中,要不断增加趣味性和时代性。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手工缝纫的学习也不例外。因此在安排手缝作品的制作训练中,我注意接受和采纳有关手缝工艺作品的新信息,安排一些具有一定时代性和趣味性的作品,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训练,从而使技能水平得到提高。

如,学习单枝花的制作,请学生们为自己的亲人制作一枝漂亮的单枝花,以报答亲人对自己的哺育之情。制作单枝花也能给学生传达这样一个信念:学习手缝工艺并不难,只要稍作努力就能成功。由此培养学生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又如,学习了锁针针法后,请学生学习制作一件可爱的小星星布玩;学习了回针针法后,请学生学习制作一件逼真的小香蕉,等等。这些既具有时代气息又具有趣味性的作品,学生制作起来乐此不疲,在不知不觉的制作过程中,创新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学习自信心不断增强,也培养了他们的高尚情操。

寻找时机善于质疑,挖掘创新的潜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是一个人具有创造性潜力的重要标志。在教学中要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提倡不是通过传授知识来消灭问题,而是通过传授知识来引发更多的新问题。

例如在上《个性布包秀》这一课时,事先一个月左右,我先缝制了一些比较别致、款式独特的布包造型:如一些小动物,象小毛、小兔等。上课一开始,我组织一些同学当模特在音乐声中展示这些作品给,让学生先欣赏这些独特的造型,作为教师,这时你可以不说任何的话,就尽情让学生欣赏。学生欣赏完毕,他们自会向老师提出诸如此类的问题:老师,这么漂亮的布包是怎么缝制的呀?老师,这小兔的嘴巴是怎么缝出的?……学生敢于提出这些问题,说明他们内心有了探究学习的欲望。这时作为老师把雕刻的基本方法、要点教给他们,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手中旧衣裤,想象设计一个造型,而不是全班固定一个模式。

在学生的想象设计中,教师要注意鼓励每个学生自信,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展示个性,敢于追求成功。只有这样,才能表现出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学生学得主动、生动,自然会品尝到学习的乐趣,成功的喜悦,自然会有信心再去追求十次百次的成功,学生创新能力也会随之得到培养和提高。

提出问题是学生学习的组成部分,学生认识和发现了有价值的问题就等于确立了思维活动和主动探索的目标,它是培养发现力的前提,也是挖掘学生创新潜能的有效手段。

又如,在上《钉纽扣》一课时,我在教学生学会钉双眼扣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学习钉四眼扣这一步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将家人的衣服带到课堂上,自己观察尝试钉四眼扣的方法,而不是填鸭式的教学生,从而挖掘了学生创新的潜力,使学生在自己学会了传统的几种方法后,自己还创新了多种方法,我就马上要用鼓励性的言语激发诱导,调动他们发表意见的积极性,特别是学生回答的答案不合情理时,我没有用不对、太差之类的话语扼杀学生的兴趣和动机,而是用勉励性的言语婉转地说出不对之类的话,鼓励学生勇于发问,表扬他们的点滴思维成果,以引起探求结果的兴趣,挖掘创新的潜力。

创设宽松的氛围,激发创新的意识

在我们提倡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的时候,就意味着要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学习,也即把学习的自由还给了学生。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把每件事情都手把手地教学生,或者要他按照教师的规定来按部就班,我们的学生怎么可能有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和发现、发展的机会,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又何从培养?

当然,留给学生自由,并非放任自由,教师在努力为学生创造自由的同时,应正确把握教学的流向,给学生以恰当的规范,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如在教学《个性布包秀》一课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在屏幕上显示出各种各样的布包,让学生一幅幅的欣赏,极富立体感。设计独特的的布包令学生无比惊奇,猜想一定出自裁缝之手。在学生不息地赞美声中,教师适时导问:同学们,看了这些精美布包,你们有什么想法?同学们有的说,我真想拥有一个;有的说,我真想把它收藏到我的小房间里;也有的发出感叹,要是我也能缝一个多好啊!看到学生议论纷纷,兴致盎然,教师又引导说同学们,像这样的布包,你们也完全能做,你们想学吗?这一问,学生个个跃跃欲试,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这样在讲授新知识之前,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创设导课情境,提出与新知识有关的问题,造成了强烈的悬念,学生奇中生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开始了新知识的学习。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起来了,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初步的培养。

合理的引发想象,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火花。无论是创造想象还是再造想象,对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都是非常重要的。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一切,推动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创造离不开想象,创新必须以想象为基础。只有丰富学生的想象,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较好地发展。

在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对学生进行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打破常规的训练,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如在进行《缝制小布袋》一课的教学时,我并没有千篇一律地让学生依照一种样子做,于是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有的同学给小布袋镶上了美丽的花边,有的同学把小布袋做成了简单的几何形状,有的同学给小布袋做了一个小内袋,还有的同学给小布袋贴上了可爱的卡通贴画。学生做出来的布袋有大有小,千姿百态,各有各的特点,都有可取之处。这样,学生通过想象,创造出了比范例更实用,更美观的布袋。

教师要做开启学生创新思维的向导,要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实际,积极引导,善于启发,尽量把教学内容、教学情境设拟得新颖有趣,调动学生的创新欲望。求异是创新的一个重要特点,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求异,培养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问题,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并设法引导学生突破常规、拓展思路,力求创新、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提升创新的素质,@@

创造源于实践。问题的提出需要实践,问题的探索解决需要实践,良好的思维品质的形成需要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源泉、能力的土壤,技术实践活动是劳技课的生命。劳动知识与劳动方法的讲授不能脱离实践。劳动方法的掌握及技能、能力的提高,则更离不开实践。学生通过对展示的实物、观察、分析,形成观察能力,教师要在学生观察活动中做必要的启发,激发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和操作实践的渴望。

教师口授几次不能掌握的方法,学生往往经实际操作训练很快就掌握了。而技能与技术情感的形成,就是在战胜了实践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经受了失败和考验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后才逐渐形成的。例如:在教学《缝花边》教学中,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喜欢的花边,让学生有一定量的实践,体验中形成有一定质量的技能,从而为大胆创新打好能力基础。同时教师在实践过程中要不断鼓励学生别出心裁,求新求异,不以教师课堂上的讲授、举例为巢臼。即使学生在这种学习过程中,走一点弯路,付出一定的代价也是有收获的。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我们教师的使命,也是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的必然趋势。作为现代教育组成部分的劳动与技术教育,加强创造思维的教育,积极开展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学生这种心理上的收获和思维上的准备,正是培养二十一世纪生力军所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