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对独生子女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独生子女在学龄前普遍在生活环境相对封闭,与同龄人接触较少,父母期望值和关注点集中的特殊心理养成状态中发展着自己的集体观念。踏入校门以后,班集体开始对他们的人格养成发挥作用,针对独生子女心理、生理和特殊的接受视野,开展行之有效的措施,能更好地培养他们积极的情感品质和良好的个人意志品格,养成他们健康向上的人格和价值观。
和谐的班集体环境
班集体作为一个良好的微观社会环境,对独生子女的成长产生着直接而巨大的影响作用。独生子女随着年龄的增长,独立意识增强,愈益需要与他人交往,特别向往集体生活。希望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克服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希望在各种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中发挥自己的潜能,表现自己的才能和特长,吸引别人,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赏识,进而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希望生活在集体中,尤其是以同龄人为主的集体生活中,与同伴结成和谐平等的人际关系。
班集体作为一个微型的“社会环境”。为独生子女提供第一次施展才能、发展能力的舞台。由于集体主义观念始终是班级意识的核心,主导着班级的心理过程和文化氛围,一个班级在组建以后,经过教师的指导,全体成员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任务和要求,遵循一定的教育原则、方法和手段齐心协力,共同奋斗,逐渐形成稳定的组织结构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个体的发展目标和价值取向逐渐与集体协调起来。自觉遵守学校各项规范。共同参与班级活动的氛围开始形成,这样的环境最有利于独生子女的个性在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中得到良好的磨合发展。在这样稳定的组织结构中,个体能自主地开展活动,成员凝聚力也能得以彰显,从而从根本上颠覆和打破了独生子女学龄前的生活状态,容易融入集体之中。
科学的情感教育
对“集体主义”这种社会人格的培养和塑造借助情感教育的方式,最能促使师生间情感的融洽、心灵的沟通,从而把握学生情感的脉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产生教育亲和力,使教育达到最佳效果。
(1)树立明确的教育目标 教育目标从情绪层面上讲是要激发独生子女积极、愉悦的情绪,营造健康向上的集体氛围。从具体内容上讲要培养他们热爱集体生活、积极参与各项公益劳动及社会实践活动的良好习惯。培养他们具有协调良好人际关系。解决集体中矛盾的动力,培养他们责任感、进取性、创造性、自主性等意识品格。
(2)培养热爱集体的情感认同 从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作为重点,使每个成员都能自觉地关心集体、热爱集体,把自己的一言一行与集体的荣誉联系起来,为集体出力作贡献。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集体主义是班集体建设的灵魂,也是班集体这个“家园”的生存之基。
(3)明确“集体”与“个体”的不同概念 独生子女要学会从以往个人的圈囿中自觉地走出来,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他人、自由与纪律的关系,养成适应集体生活的习惯,使个体在集体生活中日益成熟起来。
营造教育氛围
培植独生子女集体主义思想萌芽的深厚土壤,用情感教育为他们的人格、品质“浇水施肥”。是需要一个具有集体关怀为特征的班级氛围作基石。
(1)营造“爱”的氛围 教育者要满腔热忱地对待包括独生子女在内的所有班集体成员,热爱他们,给予他们尊重、关心和理解。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强化他们积极的情感体验。开展有意义的活动,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为每个成员在班集体中找到适当的位置,展示自己的才能,由此而改善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个人的关系,培养同学间的友谊,协调师生间情感,使班集体中个体得到肯定、尊重、温暖和平等相待,形成一种团结、互助人际关系融洽的风气,使他们感到班集体的温暖。
(2)营造“责任”和“荣誉”氛围 以情感教育为核心,培养独生子女集体责任观念和集体荣誉感。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实际情况,把握教育时机,向他们讲清“责任心”的内涵以及怎样学会承担的责任心道理。在明白道理的基础上,提出类似“我是集体小主人,我为集体争光荣”的目标,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如团队活动、义务劳动等集体行为中的个人负责制带领学生去实现目标,帮助他们确立为大家,为集体服务的思想,确立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3)营造“主人翁”的氛围 培养独生子女的自主意识,针对独生子女集体意识相对淡薄。参与性较弱的客观情况,把他们置于班级主人翁地位,使他们无一例外地参与到班内的各项活动中来,自觉成为班集体的主人。调动他们自主管理的主观愿望,引发他们自主管理的动机。运用情感激励,榜样激励,奖励激励等手段能全方位地激发他们参与集体管理的动机,获得不同的心理体验。产生参与管理的心理欲望,从而真正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真正感受到自己是集体的一份子,体验到集体主义的内涵和自身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