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人传记(少年版):英雄与伟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章 约克镇战役

1780年7月,在久经沙场的著名将领罗尚博的统率下,一支6000人的法军协同舰队一道驶抵北美。1781年5月,另一支强大的法国舰队在最负盛名的海军上将德格拉塞的率领下开到了北美海岸。美国人民的战斗力量空前地壮大。

1780年下半年至1781年上半年,美军在战场上取得的胜利以及法国远征军的到来,大大增强了美军的实力,同时也鼓舞了美国人民取胜的信心,使战场上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进行战略决战的形势已经成熟。

一个时期以来,华盛顿一直在反复思考这次战略决战的地点。经过深思熟虑和认真协商,他主张把战略决战的地点定在纽约。他认为:纽约是美国屈指可数的大都市,又是英军主力部队的驻扎地,而且非常适合进行陆海军协同作战。只要法国海军和陆军驶抵纽约,美法联军协同作战,水陆夹击,就能稳操胜券,从而毕其功于一役,结束整个北美的战事。但他也知道,事态的发展往往不能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他主张,如果在纽约决战的构想不能实现,也可以在南方的某个城市寻找战机。

1781年5月下旬,华盛顿与罗尚博在瑟斯菲尔德举行军事会议。会上,华盛顿正式向法方提出了这一战略构想,并要求美法联军尽早在纽约附近集结,完成对纽约的合围。事后不久,华盛顿又写信给法军舰队司令德格拉塞将军,要求他向纽约湾方向挺进,以便协同作战。

但是,法军主将罗尚博在选择决战地点问题上却显得疑神疑鬼,举棋不定。其原因之一是:他必须首先考虑法军的利益。他认为,法国舰队如果驶入纽约湾水域,很可能会与英主力舰队相遇,即使不被打败,也会损失惨重,这对于法军来讲是得不偿失的。原因之二是他对美军的作战能力持怀疑态度,因此对美法联军能否吃掉纽约地区的英军主力感到心中无底。出于上述考虑,罗尚博认为纽约并不是一个理想的决战场所。他主张:应该把攻击的矛头指向南方的弗吉尼亚,在那里,英军的海军力量很有限,康沃利斯的陆军也比纽约地区克林顿爵士的部队薄弱得多,因此,联合作战取胜的把握要更大一些。

罗尚博生性多疑,他主观认为华盛顿行事不够谨慎,同时也认为他固执,难以说服。因此,他表面上赞同也签了字,暗中却让陆海军开往弗吉尼亚。

但是,罗尚博的这一部署被华盛顿觉察到了,他立即向罗尚博提出质问,对此,罗尚博回答道:部队此行的目的是要到哈得孙河畔与美军会师。罗尚博的意图十分明确: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搪塞华盛顿,另一方面则可以使法军到达距切萨皮克湾不远的地方,以最终实现他的战略意图。罗尚博真是一个城府颇深的沙场老将。

确切的消息终于在8月中旬传到了华盛顿的耳中:德格拉塞将军率领的法国舰队和法军部队将于9月3日到达北美,但他们并不是驶向纽约,而是直抵切萨皮克海湾。

此时,华盛顿心中有一种受到欺骗和愚弄的感觉,他对罗尚博的狡诈伎俩感到愤怒,同时,更为美利坚民族的命运而忧心如焚。但是,这已经不是争吵的时候了。华盛顿十分清楚,如果没有法军的大力配合,特别是法国海军的有效援助,美军将一事无成。于是,他决定按原计划的第二步行动,选择弗吉尼亚的约克镇为决战的战场,因为他已经从拉法耶特那里得到了确切的情报,康沃利斯的军队此时正驻守在这里。

但华盛顿心里仍然很不踏实。他知道,这一战略计划目前仍存在一些明显的漏洞,保障战役顺利实施的某些必要因素尚在未定之中。比如,由于可能受到气候恶劣和英国舰队海上拦截等情况的影响,德格拉塞的舰队不一定能准时开赴预定海区。如果这种情况真的发生,整个作战计划只能是一纸空文。另外,法军的重炮远在纽波特地区,从陆路无法把它们运抵弗吉尼亚,而从海路运输又要冒巨大的风险。最为重要的是,美法主力部队目前大多驻扎在距约克镇很远的地方,让这样一支庞大的军队向弗吉尼亚方向行进,很容易使英军看清楚联军的战略意图而实行战略转移,这将会使联军所付出的一切努力化为泡影。

华盛顿考虑再三,于是写信给罗尚博和德格拉塞将军,要求此行应谨慎务必按指定时间到达指定地点,则胜无疑。

考虑到很可能这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性战役,而且南下途中美军必须隐蔽巧妙、灵活机动地行进,以避免使英军掌握美军的战略进攻方向,华盛顿决定亲自率军出征。

南进行动是在绝对保密的状态下进行的,绝大多数美军官兵都不知道此行的目的地到底在哪里,而华盛顿仍一再扬言要去攻打纽约。为此,他制造了许多假象,在乐新泽西起炉火土建营地,伪造机密文件,清理通往纽约的通道等等。与此同时,华盛顿则悄悄地率军出发,于8月19日抵达金斯渡口。20日,全军顺利渡过哈得孙河,而后兵分几路迅速南下。罗尚博也于同一时期率领法军撤离营地,取道白原、北堡、克伦庞德和石角等地,向南挺进。

华盛顿的巧妙部署果然收到了奇效,在美法联军南进的过程中,英军始终被蒙在鼓里。由于惧怕联军对纽约发动进攻,克林顿爵士的英军主力部队不仅不敢越雷池一步,而且还向康沃利斯求援,使康沃利斯派出2000人前来纽约助战。而康沃利斯的这一举动则使他彻底放弃了征服弗吉尼亚的计划,把几乎所有部队都撤入了约克镇。这样一来,他们便落入了华盛顿早已设好的陷阱中。

9月1日,德格拉塞将军率法国舰队驶抵切萨皮克湾,封锁了约克河的出海口。几天过后,英国匆匆调集兵马在海湾作战,由于法军作了充分准备,再加上风向优势,结果打得英军大败。这一海战的胜利使联军掌握了约克镇地区的制海权,为未来的决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9月5日,美法军队在特拉华河畔的切斯特胜利会师,从这里到切萨皮克湾只有很短的一段路途。同时,一支法国分舰队冲破了英军的重重封锁,从纽波特开到切萨皮克湾,为法军运来了重炮和大量物资装备。

直到此时,英军才大梦初醒,意识到华盛顿的战略进攻方向在约克镇。康沃利斯如坐针毡,他知道自己的处境十分不妙,企图立即撤退到卡罗来纳去,但为时已晚。在海上,法国舰队已牢牢控制了约克河河口和切萨皮克湾的制海权。在陆地上,美法联军大军压境,通往各个方向的通道已全部被封闭,此时的英军真可谓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康沃利斯只好把军队全部撤至约克镇地区,坚守不出。

情急之中,英军又一次暴露了它凶残野蛮的真实面目。为解约克镇之围,救助处于绝境的康沃利斯部队,黔驴技穷的克林顿爵士使出了最卑鄙的一着:命令叛将阿诺德出兵东征,对康涅狄格州进行残酷血腥的蹂躏,以期转移华盛顿的视线。

9月6日,阿诺德率5000人马(其中大多数是美国的效忠派分子和黑森雇佣军)乘军舰直奔康涅狄格的海港城市新伦敦而来。面对强敌突袭,守城军队和民兵毫无惧色,奋起顽强抵抗,打死打伤大量敌军。后因寡不敌众,城防要塞终被攻破。

入城后,丧心病狂的英军野蛮地屠杀已经放下武器的战俘,并对城市和平居民进行血腥的报复,把这座美丽繁华的海滨城市付之一炬,使之化作一片灰烬。随后,这群乌合之众又继续沿海岸线大肆蹂躏。在这场空前的浩劫中,阿诺德及其手下的效忠派分子扮演了极其丑恶的角色。他们怀着对自己同胞的刻骨仇恨,在康涅狄格广大地区穷凶极恶地烧杀抢劫,奸淫掳掠,干尽了令人发指的坏事。

康涅狄格,阿诺德曾出生在这里,也是他的故乡。昔日为之骄傲的人们变得异常地愤怒,但这一切都未改变华盛顿的总的作战计划。

在向约克镇进军的途中,华盛顿回到了阔别6年之久的弗农山庄。在这里,他幸福地见到了夫人玛莎、继子和3个在战争中出生的孙儿,三世同堂,其乐融融。望着缠绕在膝旁的3个稚嫩活泼的小家伙,华盛顿似乎忘却了人世间的一切纷争和烦恼,一种超凡脱俗、重返田园的理想不禁油然而生。第二天,罗尚博、德夏特吕等联军高级将领相继来到这里,大家纵情宴饮,欢聚一堂,沉寂了6年多的弗农山庄又一次高朋满座,充满了欢声笑语。

虽然家乡和田园生活对华盛顿充满了不可抗拒的诱惑力,但此次返乡他只小住了两天,便匆匆踏上了征程。6年前的那一天,他为了民族的命运毅然抛家舍业,投入到一场扑朔迷离、前途未卜的革命风暴之中。6年后的今天,他再一次告别家园,此时他已胸有成竹,志在必得,他要为胜利地结束这场伟大的战争而进行最后的搏击。

约克镇位于约克河河口地带南岸的一个突出部位上,它的东面是切萨皮克湾,西面距威廉斯堡不远。为了加强该城的防务,康沃利斯突击修筑了一大批棱形堡和炮兵阵地,把所有兵力5000余人全部集中起来,配置在城内外的防御工事之中,并在城防工事的外围修筑了纵横交错的壕沟和密集的鹿砦,真可谓关隘险要,固若金汤。但此时,他们所面临的对手已经今非昔比。为了打好这一仗,美法联军做了精心的准备,共集中了1.8万多名战斗人员和数百门火炮,海面还有一支庞大的法军舰队日夜游弋,随时可以提供强大的火力支援,联军的攻坚力量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华盛顿看围歼约克镇之敌时机成熟,为了防止英舰援军到来,他决定马上作战。

9月17~18日,华盛顿与法军主要将领罗尚博、德格拉塞等人举行军事会议,制定联合作战计划。经过充分的讨论和协商,会议最后决定:由美军组成战线的右翼,法军组成左翼,于9月28日清晨向约克镇进发。

随后,联军指挥机构又制定了具体的作战方案。鉴于约克镇地域狭小、敌人兵力密集等具体情况,罗尚博建议:此次战役应充分发挥联军炮火力量强大这一优势,用猛烈炮火重创恫吓敌军,以迫其投降。这一建议得到了采纳。根据最后确定的作战方案,整个战役大致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步是挖掘一道平行堑壕。这道堑壕长约2英里,入口处要设在敌人炮火射程之外,以便部队能安全进入。当堑壕挖到预定位置后,便修建潜伏的炮兵阵地,联军炮兵从这里猛烈轰击,直至摧毁敌人的要塞和炮兵阵地为止。此后,战役转入第二阶段:挖掘第二道平行堑壕。这道堑壕应直抵敌人防线,在这里设置炮位,以使敌人的营地完全暴露在联军的火力范围之内。罗尚博认为:如不发生意外,凭借联军炮火的力量足以摧毁英军的战斗力,使其缴械投降,否则便予以痛歼。

9月28日清晨,美法联军从四面开始向约克镇进逼,包围圈日益缩小。在联军的强大压力下,康沃利斯被迫放弃了城市外围的阵地,把军队全部撤入城内。到10月1日,联军已经完成了包围,对英军形成了关门打狗之势。

10月6日夜晚,联军开始挖掘第一道平行堑壕。在林肯将军的亲自指挥下,广大联军将士夜以继日地工作。结果只用了3天时间,第一道平行堑壕和3个炮兵阵地就全部竣工了。

10月9日下午5点钟,华盛顿作为总司令被邀请去点燃总攻击的第一炮。那是一门新型的法式大炮,黄铜色的炮身被擦得锃明瓦亮,一尘不染,长长的炮筒上还挂着五颜六色的美丽彩带。华盛顿饶有兴趣地把导火线引入炮膛,并目睹了炮弹准确地在英军塞墙上爆炸的情景。刹那间,联军数百门火炮同时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吼声,炮弹像雨点般铺天盖地飞向敌人的城防工事,使小小的约克镇笼罩在浓浓的烟幕和火海之中。

这场炮击整整持续了3天,给敌人造成了难以想象的损失。敌军的塞墙成片地倒塌,大片阵地和工事被夷为平地,许多弹药库被摧毁,火炮和车辆被炸成一堆堆废物,英舰“夏隆”号和3艘大型运输船也被击毁,并燃起熊熊大火。望着那冲天的硝烟和火光,华盛顿不禁兴奋地感叹道:“上帝保佑,美国人民此战必胜!”

在这场战役中,弗吉尼亚人民表现出了高尚的爱国精神和参战热情。他们不仅积极捐钱捐物,参加修筑工事,帮助运输物资装备,而且还忍受了巨大的物质损失和人员牺牲。弗吉尼亚州州长纳尔逊先生是一位极富献身精神的爱国者,自这场战役开始筹划以来,他派出了大批民兵前来助战,并号召全州人民为战争作奉献,他本人更是身体力行。为了给美军提供军费,他以个人财产作为担保,筹得了一大笔贷款。炮击开始后,当炮兵指挥官问他轰击约克镇的哪一部分最为有效时,他毫不犹豫地指着一座高地上的建筑物说:“那是敌人的指挥部,应该集中火力轰击。”结果这座建筑被彻底摧毁了。事后人们才知道,这正是纳尔逊先生本人的住宅。为了赢得这场关键性的战役,不论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弗吉尼亚人民也在所不惜。

第一道平行堑壕完成使命之后,11日夜晚,联军开始挖掘第二道平行堑壕。起初,工程进展十分顺利,但不久便滞缓下来,原因是英军在前方修筑了两座棱形堡垒,不断用猛烈的火力从侧翼袭击筑壕士兵。华盛顿命令:立即消灭这两个拦路虎!

14日夜晚,联军兵分两路向两座堡垒发起了猛攻。左翼美军在汉密尔顿上校的率领下乘夜色悄悄潜入敌阵,用刺刀和枪托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一枪未放便攻克了这座堡垒,美军仅牺牲9人。右翼的法军部队在拉法耶特的率领下同时出击,打得颇有章法。先由工兵排除鹿砦,扫清通道,而后部队迅速出击,在稍晚些时候也拿下了敌人的堡垒。

敌人的拦截火力被排除之后,筑壕工作的进度便大大加快了。15日夜晚,联军已在壕中架起了大炮,约克镇的敌军阵地完全暴露在联军炮火的有效射程之内,康沃利斯已经陷入了绝境。

但是,英军是不会轻易放下武器的,康沃利斯使出了浑身解数,作困兽之斗。他认为,联军第二道堑壕中的炮兵阵地对他是最致命的威胁,于是命令部队袭击并夺取联军大炮。16日凌晨,艾伯克龙比中校率领350名突击队员对联军最前面的两个炮兵阵地进行了突然袭击,并一度取得了成功,抢占了炮位,塞住了几门大炮的火门。但联军很快就发动了反击,将英军逐走,炮位又重新回到联军手中。这天晚上,联军的平行堑壕和炮兵阵地已全部落成,准备对敌人实施毁灭性的打击。

康沃利斯不甘坐以待毙,于是使出最后一招: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他决定让伤病员留下来投降,主力部队在夜间乘船到达格洛斯特角,偷袭德舒瓦齐兵营,夺路向内地逃窜。

在16日午夜,康沃利斯开始实施他的撤退计划。谁想部队在渡河途中突然遇到了暴风雨,河面上狂风骤起,浊浪排空,船只无法行驶,撤退计划只得放弃,康沃利斯的最后一线希望也破灭了。联军随即对英军实施猛烈的炮击,约克镇的城防工事顿时变成一片火海,英军伤亡惨重,士气跌落到了最低点。

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康沃利斯终于在10月17日,即4年前柏高英在萨拉托加投降的同一天,给华盛顿送去一封信,要求双方休战,谈判投降条件。

经过谈判,约克镇地区的英军宣布无条件投降。投降仪式定于10月19日在约克镇中心广场举行。应华盛顿的要求,投降仪式完全按照查尔斯顿战役失利时美军所享受的“礼遇”进行,并由当时的美军司令林肯将军接受英军的投降,以示雪耻。

19日中午时分,美法联军在广场上排出整齐的队列,华盛顿身着庄重笔挺的军服,在罗尚博等高级将领和参谋人员的陪同下骑马站在队列的前方,他们的两侧是数十面迎风招展的彩旗,军乐队高奏雄壮的进行曲和欢快的《扬基小调》。下午2时左右,英军将士们拖着沉重缓慢的步伐来到广场。康沃利斯害怕受到羞辱托病未出,由奥哈拉将军代他向指定的受降将军林肯交出了指挥刀。随后,英军士兵走向指定地点,交出武器装备。

目睹此情此景,华盛顿感慨万千,他不禁回忆起几年来艰苦战斗的岁月和身边倒下去的无数战友。美国人民流了多少鲜血,才换来今天的成功。他在当天写给国会议长的一封信中指出:“此次战役中联军将士的英勇战斗,是促成这一伟大胜利的主要原因。即使我最乐观的估计,也未料到胜利会出现得如此早。战役开始时,全军充满你追我赶、力争胜利的激情,使我不胜欣慰和满意,也使我对即将取得的胜利充满信心!”

第二天,华盛顿向全军发出一道命令,高度赞扬了联军将士们在约克镇战役中创下的英雄业绩,对有突出贡献者进行了嘉奖。同时还宣布,赦免军中所有被拘禁的人,并举行隆重的感恩仪式,以感谢上帝对美利坚民族的赐福。

约克镇战役是美国人民在独立战争中取得的最辉煌的一次胜利。经战后清点,联军共俘敌8000余人,其中包括海军人员840人,缴获大炮250门,各式武器上万件以及若干艘舰船。这次战役是美法联军在战略反攻阶段取得的一次决定性胜利,它意味着英军主力在北美战场上已开始全面瓦解。自此以后,英军一蹶不振,几乎停止了重大的军事行动。

虽然从战争史的角度来说,这次战役的规模并不算大,但它却足以使英国相信,用军事手段是无法征服一个团结起来反抗他们的民族的。而美国人民却欢欣鼓舞,因为他们已经从中看到了独立战争胜利结束的曙光,人们载歌载舞,喜气洋洋,全国上下呈现出一派节日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