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少年多壮志
林肯
亚伯拉罕·林肯,1809年2月12日出生于美国肯塔基州的霍金维尔,他的父母是英国移民后裔托马斯·林肯和妻子南希。托马斯是个拓荒者,亚伯拉罕从小就帮助父亲开荒种地,在劳动中锻炼了体质,培养了纯朴的个性。
亚伯拉罕从小就渴望读书识字,常常借助火光用炭块在木板上练习书写。由于没有条件到离家很远的地方求学,他的整个童年只断断续续地上过不到一年学校。他顽强刻苦地自学,不断获得了各种知识,成为家中第一个有文化的人。
小林肯同附近庄园的黑奴交上了朋友,非常同情他们的遭遇,要求父亲解释:“为什么奴隶主对待奴隶如此粗暴残酷?”父亲完全理解儿子的愤慨,也对奴隶制度十分不满,可是他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为生活所迫,小林肯在7岁时随全家迁至印第安那州斯潘塞县鸽子河边一块人烟稀少、野兽横行的高地。在边疆,年轻人应骑射精通,勇武凶猛,如果用这一标准来衡量林肯,那么可以说他是个“柔软”和多愁善感的年轻人。他曾冒着挨打的危险阻止一群男孩用烧过的火棍折磨一只乌龟;在一次随父亲打猎时,他看见自己打伤的野鸡鲜血直流而感到阵阵恶心,从此不再打猎。
不懂感情的父亲因此对林肯很看不起,而林肯也对父亲感情淡薄,甚至在父亲临终时,也拒绝要他到病床边的请求,更没有参加父亲的葬礼。
林肯9岁时,生母南希·汉克斯去世。第二年父亲又娶了一位妻子,名为萨拉。两位母亲对林肯都很爱护,尤其重视对他的教育,林肯称自己的两位母亲是“天使”。
在鸽子河,受过教育的人很少,那里也没有正规学校。如果村中有人会读、写,能算到比例,那他很出色。如果他懂拉丁文,那他会被视为“奇才”。所谓学校只是给林肯和其他学生提供冬季培训。冬天一到,老师来上课;春天一到或老师有事,学校就关门。林肯称他“全部上学时间加在一起还不到一年”。
但是林肯不顾父亲的鄙视,也不管条件的艰难,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看书。他把在鸽子河所能找到的书都看遍了。一次他借了邻居一本《华盛顿传》。不幸下雨时由于房子漏水,因此书被弄坏,他怕邻居不再借给他书,就为邻居干了3天活,弥补了损失。
林肯知识极丰富,他常给别人讲故事,这些故事极幽默,甚至在发表解放黑奴宣言这样的重大事件时,他也敢“插科打诨”。在林肯当律师时,一次他在法庭上给书记员讲故事,书记员忍俊不禁,哈哈大笑,被法官罚款5美元。等闲庭后,书记员给法官讲了同样的故事,法官大笑并免除了对书记员的罚款。林肯的幽默实际上属于心理需要。他曾认为幽默是“一种润肤膏”,“使我免遭许多磨擦和痛苦”,南北战争时期,笑被林肯用来松驰神经,摆脱烦恼和振作精神。
当林肯18岁时,他就开始思考一种存在于当时美国不合理的制度——黑奴制度。他曾到过黑奴拍卖市场,看到黑奴被剥光衣服,像商品一样展览,然后被奴隶贩子向围观者推销。
当他看到一位黑人姑娘和她母亲分别被不同买主买走,母女分离撕心裂肺的场面时,善良的林肯气愤地对朋友说:“早晚有一天,我会打垮这个罪恶制度。”
1831年,林肯在伊利诺斯的纽塞勒姆村找到一份当百货店职员的工作,开始自立生活。
一天晚上,在清点钱物时,他发现茶叶多了4盎司。他冥思苦想,才想起少给一位太太4盎司茶叶。林肯毫不犹豫地称好茶叶,黑夜步行6英里送茶到那位太太家,免得他“夜里失眠”。林肯这种举动十分受人爱戴,因此获得“诚实的亚伯”的雅号,且广泛流传。在后来的战争期间,一位姑娘请求林肯开一张去南方探亲,号召亲友打击联邦军的通行证。林肯很不高兴地问:“那你还来找我干什么?”姑娘说:“老师给我们讲过诚实林肯的故事,我下决心一辈子学他不说谎,我当然不能为一张通行证就改变我诚实的品德。”
1832年林肯应征入伍,并被选为志愿军小队长,攻打印第安人。打过几仗后战争结束,他又回到纽塞勒姆。当地居民推选他为伊利诺斯州制宪会议的议员候选人。林肯作了生平第一次政治演说,他说:“先生们!同胞们!我是贫民亚伯拉罕·林肯。我的主张像一支古老歌曲一样简短。我拥护建立国家银行,赞成改良内政制度和实行保护关税。”他的观点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虽然这次演说是成功的,但他却没有当选。
林肯在25岁以前一直没有固定职业,也没有社会地位。他接近普通人民,深知他们的贫困和不幸,同情他们的苦难,也乐于为他们办事。林肯当过土地测量员,精通技术,经常被人请去解决地界纠纷。寒冬腊月,邻人用破布裹脚当鞋子,他就用自己劈柴挣来的钱买鞋子送去。他坚持读书,博览《美国历史》、《希腊罗马伟人传》、《罗马帝国兴亡史》、莎士比亚的全部著作、拜伦的诗等等,每读一书必做摘记。
1833年5月,林肯在纽塞勒姆乡当邮递员,他利用这个机会,阅读各种报刊,观察政治动向,注意研究政治和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