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古海洋学
古海洋学是海洋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地质时期海洋环境及其演化的科学,又称历史海洋学。它利用现代地质学和海洋学知识,通过海洋沉积物的分析和研究,了解古海洋表层及底层环流的形成、演化及其地质作用,阐明海水成分在地质历史中的变化,浮游和底栖生物的演化,生产力和生物地理发展史及其对沉积作用的影响,以及海洋沉积作用的历史。
古海洋学呈现快速发展势头
古海洋学是20世纪70年代后产生的新学科,主要是把大洋水体的变迁作为研究对象。在海洋系统中,依靠海洋沉积,研究过去海水与水团、海水化学和海洋生产力、生物地理等方面的演化规律,讨论它们对全球大气和大陆环境的影响。目前,国际古海洋学界正积极投入”全球变化”的研究,其研究的重点是探索人类活动以前或地球以外的全球自然环境变化的周期和趋势。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古海洋学已经被许多国际组织列为海洋地质学的重要内容。由于古海洋学本身固有的学科多,有跨学科性质,能建立探索机制模式等特点,与“全球变化”的总研究目标十分吻合,已成为“过去全球变化”、“全球海洋通量计划”等核心研究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写地球的历史
1968年8月11日,美国科学考察船“格洛玛·挑战者”开始了它的处女航。经过15年的航行,“挑战者”号不仅验证了大陆漂移说、板块构造说,而且还有许多新的重大发现。
“挑战者”号还有一些令人惊异的新发现:大洋板块向另一板块下俯冲时,平铺其上的沉积层因密度小无法随其俯冲而堆积于俯冲沟内,建造起一种混乱的沉积结构。地中海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多次变为一个炎热的、没有生命、没有水的坑穴,坑底位于海面之下3.2千米。大约550万年前,坑穴的西面又出现一条裂缝,大西洋的海水便轰鸣而入,使这个坑穴再次灌满水。当时火山无论是分布范围还是喷发的猛烈程度,都远远超过今天。在日本东部,由火山灰形成的伸入太平洋达2400千米的楔形熔岩地块,是经过5000万年形成的。夏威夷群岛和皇帝海岭,是由夏威夷岛下的火山地带造成的。在过去的7000万年里,海底先向北、然后向西移动,把夏威夷移到目前的位置上。它最终还将向西移动,岛下的火山也将熄灭,在它现在位置上,将出现一座新的岛屿等等。
“挑战者”号通过广泛的考察,证实了埋藏在大洋底下的矿产资源远比陆地下的丰富得多。在墨西哥湾、南极罗斯海区都发现了储量可观的油气;在红海底和地中海底发现了含金、银、铜、铝、锌的多金属软泥。在海底钻取岩心的过程中,科学家们将钻头钻入海底后就一根接一根地放下钢管,再将这些钢管连同挖取的岩心一起拉上来。将其截开后纵向剖开,一半送往美国研究,一半在船上进行分析、检测。世界各国被钻探的结果所吸引,并且有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参加了“挑战者”号的工作。
国际海底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床和洋底及其底土,是国际海底,在《公约》上的名字叫“区域”,属于“人类的共同继承财产”。“区域”及其资源属于全人类,由“国际海底管理局”代表全人类行使对“区域”及其资源的权利。
国际社会对海底多金属结核开发的管理
为了有效地管理海底资源,联合国从1972年开始召开了第三次海洋法会议并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该《公约》已于1994年11月16日正式生效。《公约》规定:国际海底区域的活动应由国际海底管理局代表全人类,根据《公约》予以安排、进行和控制。开采海底多金属结核的申请者须向国际海底管理局同时提出两块商业价值相等的矿址,并提交关于这两个矿址的制图、试验、多金属结核丰度及其金属含量的资料。管理局指定一个矿址作为保留区,留给自己开发或者同发展中国家联合开发。另一个矿址则由申请者在同管理局签定合同后自己进行开发。在此规定的同时,国际社会对开采海底金属结核上还引入了先驱投资者的制度。
任何国家不应对“区域”的任何部分或其资源主张或行使主权或主权权利,任何国家、任何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都不应把“区域”或其资源的任何部分据为己有,否则也不会得到承认。
国际海底区域制度
国际海底区域一般泛指各国大陆架以外,水深2000~6000米或更深的海域是各国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床、洋底及其底土,占世界海底总面积60%以上。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深海调查技术装备的改进,探明了深海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矿物资源。海底蕴藏的锰结核和金属软泥中所含有的锰、铜、钴、镍等主要金属可供人类开发利用至少数千年。因此,少数海洋大国凭借自己掌握的技术和财力优势,妄图抢先开发深海矿物资源,损害第三世界国家的利益,引起众多发展中国家的反对和抵制。1967年,马耳他常驻联合国代表提出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床洋底为“人类的共同继承财产”,为第三世界国家所广泛接受,逐渐形成国际海底区域制度。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国际法形式确认了国际海底区域制度,包括国际海底区域支配原则、开发制度、管理机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