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秋收
“丞相也莫要失望了,眼下大汉正逢难年,因为东莱郡的水患所以今年的粮价有些不尽如人意,但总得来说还是可以的。”霍光就好像是个好朋友一般开解着姜云枫。
对于霍光的话姜云枫只是摇头笑了笑,并没有发表什么看法。
他其实多少了解霍光以及刘彻这些人的心思,在他们看来百姓们不需要过得多好,有吃有穿足矣。不论是官员还是统治者一般都是这个思想,因为人一般只有在吃喝不愁的情况下才会有别的心思。
这个时代的上层人们总是这么想的,不能让百姓们饿着了,但也不能让他们吃太饱。
其实二十一世纪也是一样,当领导的总是怕自己的员工学到了本事后走人。
或许这很丑恶,但这才是人心。
或许眼下的西汉还算是平衡,但这种平衡也是很脆弱的,小一点儿的风浪或许能渡过,但遇到稍大一些的风浪是觉对会产生大的变动的。
“眼下的百姓的确是有的吃,但却算不上是最好的。据离君所了解,大汉一般都是以军功为主,所以眼下百姓们并没有向上攀爬的机会,所以相对来说他们的热情要小很多。”
大道理姜云枫还不懂,在这方面他还需要时间去成长,但是他知道不管是任何事主动都要比被动来的好。
现在的姜云枫看似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但他所能凭借的就只有远超时代的眼光以及那引起万民轰动的仙粮,除此之外他一无所有。
职场和官场有相似之处,但却又相差甚远,毕竟这不是一个体系,或许职场上的某些手段如今的姜云枫也可以使用,但这部分很少很少。
“子孟,你觉得如果这新粮入世,那么大汉的格局会发生什么样的改变?”
“仙粮入世吗?”听了姜云枫的话,就连霍光也愣住了。
不是他想不到仙粮入世之后的发展,但是他却不能完全预料清楚,因为这产量增长的太多了,从亩产几百斤到上万斤,这是十几倍的跨越。
量变产生质变,不是说粮食产量增加了十几倍,之后的发展就能用十几倍的标准去衡量的,如果真要这么去衡量并且准备以后的行动那肯定是要吃亏的。
霍光没有回答,姜云枫也没有追问,两人坐上了一直跟随在身后的马车,朝着东面前进。
那是霍光的马车,姜云枫虽然出门前让刘弘备车了,但是因为霍光的原因并没有用得上。
一路无话,霍光一直在思考姜云枫提出的那个问题,而姜云明也没有打扰霍光的思考。
从出门开始到现在,姜云枫和霍光两人围着长安皇宫饶了一个圈。
刘彻给姜云枫建造的丞相府是在皇宫的东边,是在宣平门和清明门之间的明光宫一墙之隔的外面。
姜云枫和霍光出门的时候是向南而行的,而东西两市是在皇宫的西北方,如今两人再出了东西两市向东而行,这基本上就是围绕了皇宫转了一个圈了。
出发的指令是姜云枫下的,目标正是丞相府还要往东的龙首原,而霍光的车夫在没听到和姜云枫同坐车内的霍光说话,所以也就没有拒绝。
毕竟今天他可是看着自己主子跟这位新任丞相围着皇宫转了一圈儿的,中间遇到的那场袭杀说不定还能算得上是共患难了呢。
穿越之前看电视总是听电视里面说官道官道什么的,姜云枫当时就一直以为古代的官道就是后世的国道那种级别的,但是在真正体验过之后才知道完全不一样。
别说是泥路的官道了,就算是长安周边的大部分街道坐起马车来也是颠簸的不行,毕竟这个时代铺路的青石做不到像后世那么平整。
这么说其实也不对,对于坐马车来说或许还是泥路好走一点,但是也是颠簸的不行。
不过这也是对姜云枫这种人来说的,因为他习惯了后世那平整的沥青路和水泥路,像已经习惯了的霍光从上车开始就一直在沉思,姜云枫所认为的那颠簸的路面对他一点儿影响都没有。
坐马车比走路要快上不少,姜云枫和霍光很快就脱离了长安周边的住宅区进入了耕作区。
龙首原虽然现在在名义上已经是被划到姜云枫的名下了,但他属实还真是没了解过,唯一了解的也就只有浐子村了,如果硬要说的话他曾经走过一次的长门县那边也算是有点儿了解。
眼下已经接近十月了,浐子村收完麦子又种了一茬儿地瓜土豆和玉米,而此时在西汉别的地方也已经开始收获了,不过和有浐子村姜云枫的那块地不一样,龙首原乃至整个北方的百姓此时收获的都是大豆和小米等作物,也有高粱但是很少。
在作物种类匮乏的西汉,北方土地的耕种一般都是麦收之后种植一季的大豆或者小米,而在收获之后再种上麦子,如此地周而复始。
大豆极易感染根瘤菌,而根瘤菌又有固氮的能力,而西汉的耕种方式是机缘巧合还是人们早就发现了其中的奥妙,这一点姜云枫也不太明白。
不过在姜云枫看来这还是机缘巧合的成分更多一点。
主要还是因为作物种类的匮乏,毕竟不像后世又是小麦又是玉米的,这个时代的人们基本上没有什么挑选的权利,而且菽饭也是百姓们最常食用的东西。
眼下龙首原的百姓们就在收获大豆。麦收之后种植的大豆一般都是在九月中旬到十月中旬收获,而龙首原这边则是因为地理环境的差异导致收获的时间相对较晚一些。
还是水分充足的原因。
南靠秦岭,长安周边的水源不是一般的多,酆水、潏水、浐水、灞水、戏水以及还有一个这些支流最终交汇的渭水,长安周边的水资源不是一般的丰富,这也是为什么不管是浐子村还是龙首原粮食收获都比较晚的原因了。
和后世收获的场景远远不同,人们直接在田间地头就把大豆接脱壳了,而秸秆和豆荚则全部都被堆到了田里被付之一炬。
这要是让后世的砖家看了口水不得喷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