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中国第一将军县(上将篇)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徐向前:将军县里的元帅女婿

在红安,在大别山,流传着一个悲壮动人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将军县的元帅女婿徐向前和他在大别山革命斗争时期的妻子、革命烈土程训宣。

七里坪镇王锡九村,当年鄂豫皖苏区苏维埃政府政治保卫局所在地。翻修一新的水泥公路从这个小山村穿肠而过,公路西侧一华里之外有处叫黑洼的山谷,松杉深处是一座巨大的红军烈士合葬墓,里面掩埋着数百名苏区大“肃反”中被错杀的红军烈士遗体。合葬墓正中有一块青色石碑,上面镌刻着一行朱红色的大字“程训宣烈士之墓”。这就是苏区优秀妇女干部、徐向前元帅的前妻程训宣英勇牺牲之地。

故事要从这里讲起……

大别山来了徐向前

徐向前是山西省五台县人,1929年6月初,徐向前带领两名随从,装扮成商人,从上海乘船到武汉,然后经黄陂来到了鄂东北特委所在地黄安县箭厂河。鄂东特委书记徐朋人对徐向前说:“特委已决定你去红三十一师,你要担负起全师的军事指挥工作。”

红三十一师有4个团的兵力,它的前身是黄麻起义诞生的中国工农革命军鄂东军。红三十一师的党代表戴克敏,参谋长曹学楷,政治部主任陈定候,都是黄麻起义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土生土长的红军将领,在鄂豫皖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徐向前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10月底,在鄂豫边区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上,徐向前当选为鄂豫边区革命委员会军事委员会主席。曹学楷当选为边区革命委员会主席。曹学楷是红安人,曾任黄安县农民政府主席,在黄麻地区享有崇高威望。徐向前来到鄂豫边区后,短短几个月时间,指挥部队打了几个大胜仗,三战三捷三扩编,壮大了红军队伍,鼓舞了苏区群众的士气,徐向前的威名一时在鄂豫边广为传颂,他赢得了苏区群众和红军战士的爱戴。

幸福的战地姻缘

发源于大别山的倒水河,自北向南汇入浩荡的长江。在倒水河畔,有一个山青水秀的山村,这就是程训宣的家乡红安县檀树岗乡程维德村。

一天,徐向前和苏区政府主席曹学楷策马来到檀树岗乡检查扩红工作。在红军招募处门前的稻场上,一阵悦耳的歌声传来,徐向前不禁勒马驻足倾听:“檀树岗、七里坪,扯起红旗扩红军……”原来是妇女会的同志在这里表演节目,宣传扩红。随着锣鼓的点子,只见一位头剪短发、长相俊俏的姑娘,大步走向稻场正中,唱起了苏区流行的革命歌曲《送郎当红军》:

送郎送到大门前,

一轮明月挂蓝天,

苏区夜晚多安静,

白区乡亲受摧残。

小郎哥啊,

你当红军上前线,

莫忘翻身日子甜,

消灭敌人要勇敢,

才能保卫新政权。

……

“这个妹子的歌唱得真好,她是谁啊?”徐向前问曹学楷。“她叫程训宣,是程维德村的妇女干部。”曹学楷接着介绍程训宣的情况:“她从小胆大泼辣,7岁就和哥哥一起上私塾读书,先生说这个女伢聪明好学,将来一定了不起。1925年她参加童子团,在村里带头放足,是个大脚姑娘。1928年加入共产党,担任村妇联主任,带领妇女剪发放足,宣传婚姻自主。黄麻起义时,她哥哥程启光是特务队长,在前方打仗,她在后方组织妇女参加义勇队,做军装,送军粮,搞支前工作可是一把好手哩选!”

曹学楷的一席话,触动了徐向前的心绪。他想到8年前在山西省五台县永安村老家,他依父母之命操办了终身大事,娶了一个名叫朱香婵的女子为妻。此后,他投身革命,东征西战,就在黄埔军校读书的那一年,接到家中来信,香婵得了不治之症,已瞑目黄泉,由于军校纪律严格,他也没有回乡奔丧。想到这里,徐向前猛一夹马,长啸而去。可他的心事,瞒不过曹学楷的眼睛。

一天,程训宣带领妇女会的同志给部队送来了急需的大米和军鞋,徐向前、曹学楷热情接待了她们。谈笑间,曹学楷有意安排程训宣去清洗徐向前的衣服。程训宣来到徐向前的住处说:“徐主席,我们妇女会来给你打扫卫生啦!”徐向前操着刚学会的黄安口音说:“要得,你们妇女会的同志吃苦了。”程训宣想:这徐主席是一个外乡人,到我们大别山来领导红军打了那么多胜仗,真是不简单。

妇女会的同志要走了,曹学学楷喊住了程训宣:“训宣,我找你有事哩选”“有么事?”程训宣问道。“徐向前是我们的军事领导人,生活却没有人照料,老哥想给你做个媒呀选”程训宣听罢低下了头,她想到徐向前英武的身躯和在边区传播的美名,脸像秋天的枫叶一样红,转身从送来的军鞋里挑出了一双自己做的千层底青布鞋,递给曹学楷,说:“你把这双鞋送给徐主席吧!”

1929年冬,徐向前领导的红三十一师在程维德一带休整,曹学楷和戴克敏他们商量,趁休整期间把徐向前的婚事办了。这一天,大别山迎来了一个格外晴朗的日子,程维德村热闹非凡。妇女会的同志忙里忙外,一个个兴高采烈,她们让程训宣换下平时的旧军装,穿上母亲为她准备的花棉袄,把个本来就端庄俊俏的姑娘,打扮得更加妩媚俊秀楚楚动人。

徐向前和曹学楷、戴克敏、倪志亮等边区军政领导人一起,来到程维德村,在曹学楷、倪志亮的主持下,徐向前与程训宣举行了简朴的结婚仪式。他们在鄂豫皖苏区携手投身到火热的革命斗争之中,夫妻俩共同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战争岁月。

程训宣蒙冤血洒红土地

1931年11月7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红安县七里坪镇倒水河沙滩上宣告成立,徐向前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同年,张国焘来到鄂豫皖苏区任中央分局书记兼军委主席。张国焘来到鄂豫皖苏区后,推行“左”倾路线,在根据地党组织和红军中,发动了一场“肃反”运动,把不少忠诚于革命事业、为创建鄂豫皖苏区作出了巨大贡献的红军将领和地方干部,打成“改组派”、“第三党”和“AB团”,予以逮捕、审讯以致杀害。在张国焘的淫威下,许继慎、曹学楷、戴克敏等一批红军高级将领相继倒在自己人的屠刀下。徐向前的妻子程训宣也未能幸免。

1932年6月间,程训宣被关押,保卫局的人员威逼她承认是“改组派”,要她供认徐向前也是改组派,可程训宣至死也没有出卖自己的丈夫。张国焘没有得到他所要的口供,下令将程训宣处死。行刑之前,程训宣脱下了身上的棉袄,交给同室的难友说:“这是我和向前结婚时穿过的,你留下暖暖身子吧!”这件凝聚着夫妻情、战友情的革命文物,解放后被保存者作文物送到革命博物馆珍藏。

元帅的大丈夫情怀

建国后,人民政府对当年在鄂豫皖苏区被错杀的人员予以平反昭雪,程训宣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她的遗像现在悬挂在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土纪念馆,供人们瞻仰纪念。

几十年来,徐向前元帅一往情深怀念程训宣,并为当年无力保护她而抱憾终生。

1955年春天,在北京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工作的程训宣的大哥程启光把母亲接到北京。秘书将这一消息告诉了徐帅,徐帅说:“我去看看老人家。”他心里很不平静,23年了,23年深情的等待,她以为女儿还活着,可现在怎能将这噩耗告诉老人家呢?元帅左右为难。回想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夫妻聚少离多,犹如万枚钢针刺痛着他的心。

走进程启光的家,徐向前一眼认出穿着粗棉大布的老人,泪水浸湿了元帅的双眼:“娘,你身体可好!”老人惊喜地打量了他一番说:“我身体还好着哩,向前,你可好,训宣怎么不来呢?”

问起训宣,徐向前望着满头银丝的老妈妈,他突然意识到,不能扑灭老人最后的希望,只得强装笑意地说:“噢,训宣在陕西学习,怕一时回不来呢,你老在北京住下,我来侍奉您。”“啊,训宣好吗?我可想她呢!”老人的双眼盈出了泪水,转身收拾随身带来的土特产品,要到陕西去看女儿。

徐向前丝毫没有想到老人会有这个举动,连忙说:“娘,训宣功课忙,又要考试,你要是等不得,我就打电报叫她退学回来。”

“唉,算了,别打电报,让她安心学习,将来好做大事。”老妈妈似乎懂得了女婿的心。

老人家在北京住了一段时间后,不习惯城市的生活,又回到老家红安县程维德村。徐向前一直惦记着老妈妈,经常给她写信,还寄些吃的东西让老人家补养身体。为了避免老人对女儿行踪的追问,徐向前不得不和程启光一起商量,一次次把程训宣的工作“调动”到青海、新疆甚至苏联。老人心中生疑,就问身旁的孙媳妇,孙媳妇说:“向前姑爷和姑妈是北京的大干部,从这个省调到那个省,您有什么事担心的哟?”一席话让老妈妈笑得合不拢嘴。

女婿徐向前的关怀,使老人家晚年的生活过得非常惬意,闲来无事的时候,她就爱和村里的人们谈徐向前打仗的故事:“跟你们讲哟,向前好会打仗哩!你看他打过多少仗,总有几百次吧。子弹从他头上过,他头一低子弹就飞过去了;子弹从他左边打来,他往右边一偏,子弹又飞过去了;子弹从他正面打过来,他用手一拂就又过去了。有回呀,听说是在柳林河战斗那次,一颗子弹飞来,警卫员中弹牺牲了,可向前拍拍溅在身上的泥土平安无事哩!……”老人家一阵嘻笑,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

老人家颐养天年,活到96岁,临终前,她躺在病床上,拉着徐向前元帅的手,流下两行老泪,缓缓地说:“向前,你是个好心人,训宣跟着你,我死也放心了。”老人家至死都不知道女儿训宣早已含冤九泉。

帅星陨落魂归大别山

1990年6月,徐向前病重住院,他生死与共的老战友李先念来看他。徐向前有些激动,在鄂豫皖苏区,在川陕革命根据地,在长征途中,在河西走廊,他们是并肩战斗、患难与共的亲密伙伴。他郑重地对李先念说:“我的遗言有3条:一是不搞遗体告别,二是不开追悼会,三是把我的骨灰撒到大别山、大巴山、河西走廊和太行山。”这是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对自己的最后安排,一个老共产党员向党中央的郑重交代。李先念安慰他:“你会好起来的。”徐向前说:“万一我的病治不好呢芽”李先念听后非常难过。徐向前一生奋斗,只讲奉献,从不索求,在最后的时刻还惦记着他曾经生活战斗过的大别山革命老区,临终也不想惊动别人,只想悄悄离去。

1990年9月21日,一代元勋徐向前与世长辞。大别山低首,倒水河呜咽。10月18日徐帅遗体在北京八宝山火化。11月1日,按照中央军委指示和徐向前元帅遗嘱,中央办公厅、总参管理局的工作人员陪同徐向前的亲属,护送他的骨灰从北京乘专机飞往大别山上空,撒放骨灰。专机追寻着元帅的足迹,在红安上空盘旋,一朵朵鲜花伴随着徐向前元帅骨灰,撒落在大别山的山山水水,撒落在程训宣烈士的长眠之地。

(摘自《党史天地》)

程训宣和她的兄弟

程训宣(1911—1932),女,出生于湖北省红安县七里坪镇程维德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包括年迈的奶奶在内,全家8口人,靠父亲程绍礼租种大地主程瑞林家的佃田,母亲汪秀芝帮人织布纺线维持生计。

程训宣有3个哥哥和1个弟弟,她排行第四。她家与黄安早期中共党员、黄麻起义主要领导人之一戴克敏家是远房亲戚关系,论辈分,戴克敏是程训宣的表哥。大革命时期,程训宣的3个哥哥在戴克敏和曹学楷等人影响下,相继走上革命道路。

大哥程启光,1902年7月出生,是个弹花匠。1926年10月参加革命。1927年参加了著名的黄麻起义。1928年入党。参加了辽沈、平津、渡江战役。先后7次负伤,其中重伤5次。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办公厅副秘书长,商业部基建储运局副局长、顾问等职。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93年9月20日在北京逝世。

二哥程启宗,1904年出生,毕业于七里坪第二高等小学,当过私塾先生。1925年冬由戴克敏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时期在本乡参与领导农民运动。后来参加了黄安“九月暴动”和黄麻起义。后被国民党杀害,牺牲时年仅24岁。

三哥程启东,1906年出生,一字不识。大革命时期参加农民运动。1927年由戴克敏、曹学楷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黄安“九月暴动”和黄麻起义。曾任程维德村农民义勇队队员、黄安县紫云区第五乡苏维埃政府主席。1931年在当地从事革命活动时被地主民团包围。不久,在黄安县城英勇就义。牺牲时年仅25岁。

弟弟程启波,14岁参加红军,曾任徐向前警卫员,红军营长、团长,师、军政治部主任,后在“肃反”中被错杀,牺牲时年仅20岁。

程训宣所在的程维德村以及程氏家族,在土地革命时期有300多名青年参加红军,其中一半以上为革命牺牲,走出了两位共和国将军。徐向前来到红安后,经常活动于程维德村一带,程氏族人给予了无私的支持,将程氏祠堂中的祖宗灵位牌搬走,用作红军招募处和徐向前等革命领导人的办公场所,周边村庄先后7000多人在这里报名参加红军。徐向前和程训宣的婚礼也是在祠堂举行,并将祠堂侧屋作为住处。

程氏1000名族人自愿捐资40多万元,修缮徐向前旧居和程氏祠堂,以纪念先辈,教育后人,并于清明时节举行了竣工仪式,徐向前元帅之子徐小岩中将发来了贺信。

(周少怀/文)

徐向前黄杰半世纪爱情传奇

战功卓著的徐向前堪称铁血勇士,但在战场之外,他也不乏儿女情长。曾经的两段婚姻令他满怀隐痛,不堪回首。而他在不惑之年认识了第3位夫人黄杰后,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令人羡慕的传奇爱情……1946年的“五四”青年节,45岁的陕甘宁晋绥联防副司令兼参谋长徐向前和36岁的延安保育院院长黄杰喜结良缘。婚礼的仪式很另类,先是打扑克,接着杀了一只鸭子。

新中国成立后的和平日子,一对革命伴侣苦尽甘来,终于能相安一隅,拥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家。此时,徐向前担任解放军总参谋长,黄杰在国务院纺织工业部主管人事工作。新居所虽斑驳古拙,但家庭内部却乐趣横生,二人对这个不大的小院进行了规划:一半养花,一半种菜。夫妻二人常常一同除草培土,捉虫洒水,把一个院落整饬得生机勃勃。花间树下,留下他们夫妻两情相悦的身影。

然而,就在这对革命夫妻为新中国忘我工作并享受着家庭生活的乐趣时,程训宣被害36年之后,相似的命运又险些落在黄杰身上。

1968年10月,徐向前被斥为“二月逆流”,随后黄杰竟被谣言说成“叛徒”。黄杰明白,这与有人要打倒徐向前有关。她坚定而又心酸地对徐向前说:“我绝不是叛徒……咱们离婚吧!”听了妻子的话,徐向前不由得老泪纵横,心中万般不舍。

在这股汹涌浊浪冲击之下,徐向前办公室的党支部曾写报告,请示批判徐向前和黄杰。关键时刻,周恩来、毛主席的批示保护了徐向前和黄杰,避免了悲剧重演。可林彪却在毛主席批示的一旁别有用心地加批:“完全同意主席的意见。希望徐向前同志搞好健康,不要制造新的障碍。”

1969年10月,徐向前被“疏散”到河南开封,过着半囚禁式的生活,黄杰与孩子们也受到“审查”,与年迈而孤独的徐向前无法一见。直到1971年4月8日,中央决定在北京召开批陈整风汇报会,徐向前才得以回北京。

徐向前文才好,兴趣广泛,爱唱戏,懂摄影,喜读书,会乐器,能缝补,善手工,还喜欢练书法,并且是十大元帅里唯一会织毛衣的。徐向前和黄杰相濡以沫几十年,成为令人羡慕的终生伴侣。

(高虎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