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管教:将亲子冲突变为合作的7种技巧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你是被动的、咄咄逼人的还是坚决的人

迈向坚决的第一步是学会区分言行是坚决、咄咄逼人还是被动的。记住,被动招来咄咄逼人的攻击,咄咄逼人的攻击引发咄咄逼人的攻击,而坚决会驱散攻击。下决心开始对你当前与自己和他人的交流方式有所意识。有所意识是改变的关键第一步。

被动招来咄咄逼人的攻击,咄咄逼人的攻击引发咄咄逼人的攻击,而坚决会驱散攻击。

被动

坚决的目的是清楚明确。当我们被动地交流时,我们的目的就不是清楚明确的,而是要取悦他人。一个被动的人的言行仿佛是不断地在要求“赞同我,爱我”。一个被动的家长会操控甚至恳求孩子听话。在这一过程中,家长把自己的力量拱手让人。一个人的力量是其对世界产生影响的能力。被动的人们在把决定权交给他人时,放弃了这一能力。“我们去哪里吃?”是一个妻子可能给她丈夫传递的被动信息。一个母亲说:“甜心,让我先挂了电话,然后妈妈再和你说。”这是要孩子允许她继续打电话。通过让另一个人主宰,被动的一方会避开任何万一出错时会遭到的指责。

被动的人渴望“完美”,这样每个人都会喜欢他们。他们很少表达直接的愿望,因为他们的愿望可能不是“对的”愿望。相反,他们给出暗示:“如果家人能够一起用餐不是很好的事情吗?”有的时候,他们会说自己不想要的:“我不想成为不说话的家庭的又一个统计数字。”他们可能问问题而不是直接表明:“你不认为我们一起用餐很重要吗?”

如果你投降,把你的力量让给孩子,那么你通常希望孩子用这一力量做“正确的”选择,即行为“得当”。如果他们行为不得当,你可能会感到沮丧,而且这种沮丧通常会引发咄咄逼人的攻击——由此进入前面提到过的被动攻击。

苏珊是3个孩子的母亲,她向孩子们说过一会儿他们都要跟她一起出去办事情。“我需要你们配合一些。你们可以试试看帮我一次吗?”苏珊说道。她最大的孩子西恩开始抽泣道:“我不想去。不能让我自己在家里待着吗?和我一样大的其他孩子都是自己在家的。你把我当婴儿一样对待,这样不公平。”他生气地在屋子里跺脚。苏珊回答:“你不是一个婴儿,你是最大的孩子。你就不能帮我一次吗?我们另找时间讨论独自在家的事情,好吗?”西恩开始恳求道:“求你了,妈妈。”最终,苏珊说:“好吧,但是只能这一次。”

然后,苏珊转向二女儿安布尔问道:“你准备好出门了吗?”她注意到安布尔刚才把鞋脱下来了,此刻正在画画。深感沮丧的苏珊说:“你为什么把鞋脱下来?你没听到我说我们要出门了吗?你可以把鞋穿上吗?今天不要这样,好吗?”安布尔无视妈妈的话,继续画画。苏珊火冒三丈,大喊道:“安布尔,别画画了!不要逼我让你去面壁思过!”安布尔仍旧画画。苏珊再次抛出空洞的威胁:“我警告你,这样做很不礼貌。你为什么这样做?”

苏珊的例子中几乎包含被动父母会做出的所有行为。

·你要求孩子完成一件含糊不清、不明确的任务。例如,苏珊问:“你们可以试试看帮我一次吗?”被动的家长往往说“尽量好好的”“试着弄整洁”。

·你是在对孩子的行为提问题,你与孩子交流失败,孩子并不知道你想要她做什么。苏珊恳求道:“你为什么把鞋脱下来?”其他家长可能会问:“你应该在哪里待着?”或者“那样做好吗?”

·你没有将应有的后果坚持到底,而且调整了日程安排和要做的事情来顺应孩子。苏珊调整了自己的日程安排作为对肖恩哭哭啼啼的回应。另一个常见的被动程序是说:“下次你再这样做的话,就去面壁思过!”接下来过几分钟之后,又说“我警告你——只要再有一次就……”

·你把自己的力量给了孩子,让孩子来主宰。苏珊就是这样做的,她问道:“你准备好出门了吗?”

·你因为自己的愤怒和行为而指责孩子。你可能会说:“不要逼我罚你不准出门。”或者“你要把我逼疯了。”苏珊说:“不要逼我让你去面壁思过!”

·在不可选择的情况下,你让孩子做选择。你可能会说:“你可以上车来,然后系好安全带吗?”苏珊使用了类似的语句,其中包括“你可以把鞋穿上吗?”

·你忽视了冲突,寄希望于这次冲突会神奇地自行消失。

通过苏珊的言行,她教给孩子如何对待她。通过让孩子控制她,苏珊失去了自我控制,并且在无意识中成了不负责任的榜样。苏珊发现把力量拱手让出后,就很难将力量收回来了。她还试图通过牺牲孩子对可用信息的需要来满足她自己的需要,从而避免不愉快。

咄咄逼人的攻击

咄咄逼人的交流目的不是澄清,而是通过压倒对方来获胜。获胜意味着让对方按照你的想法行事。例如,一个咄咄逼人的父亲的标志是他用代词“你”作为表达他的希望的开始。当一个咄咄逼人的父亲打电话时,他可能会对孩子说:“你总是在我讲话的时候打断我。”而不是明确告诉孩子在他打电话的时候应该做什么。用“你”开头的句子关注的是人,而不是问题。当一个家长对孩子做出评论而不是表述自己的感情或想法时,他是在攻击。如果家长说“你伤害了我”,孩子会感到受到了攻击。如果家长说的是“我感到很受伤”,就没有攻击的意思了。因为“你”开头的句子关注的是人,而不是问题,听到这话的人总体上感到自己必须以反击来回应。在成年人之间,我们将其称为引发相互争吵。在成年人与孩子之间,我们称其为“顶嘴”。

以“你”开头的谴责会让孩子感觉遭到了攻击,而且会导致争吵。

咄咄逼人的人经常代表他人说话,并且一副能够看透别人心思的做派。他们会描述他人的看法(往往是错误的),但是很少表达自己的看法。一个母亲可能会说:“你认为我是家里的佣人。”或者“你认为电视上出现的每一件玩具我都应该买给你!”

咄咄逼人的人还经常使用“总是”“一直”和“从不”这些词作为一种攻击。“你总是忘记带午餐”“你总是拖延大项目”这种极端的表达暗示你把孩子看作要么完美无瑕,要么一无是处。通过归纳概括,你教孩子概括她自己和其他人。孩子可能在长大成人后采用绝对的陈述,像是“我总是做不好事情”或者“所有的老师都刻薄”。

任何关于他人的陈述,相比于关于自身的感觉或者想法的陈述,都可能带有攻击的性质。

让我们观察一下一个咄咄逼人的家长的作为吧。这一天安妮过得很不顺。她看到3个孩子在家庭娱乐室里闲晃,于是大声喊道:“你们在屋子里干什么?我告诉你们多少次去外面玩了?我才不管树荫下是否有32℃,起来,到外面去。你们总是不听话。”最大的孩子劳拉试着和妈妈说:“妈妈,塔拉从学校带回来一段录像,我们打算看……”安妮打断道:“你们只是把看录像当作看电视的借口。”“可是,妈妈……”塔拉抽泣道。“不要和我顶嘴,小姑娘。现在,在你们逼我做出让我后悔的事情之前,你们都到外面去。你们以为可以为所欲为,但是你们想错了!在一整天的工作之后,我需要安静一会儿。你们这些孩子都这么自私。”孩子们不情愿地开始向外走,安妮威胁道:“别让我看你们闷闷不乐的脸。你们应该对新鲜的空气心存感激。”

安妮的例子表现出了咄咄逼人的人所具有的大多数特点。

·她使用了以“你”开头的句子,并且关注的是人,而不是问题。(“你们这些孩子都这么自私。”)

·她代表他人讲话,经常错误地描述他人的看法。她很少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觉。(“你们只是把看视频当作看电视节目的借口……”)

·她使用“总是”“一直”和“从不”这样的词。(“你们总是不听话。”)

·她以为他人在攻击她。(“不要和我顶嘴,小姑娘。”)

·她使用空洞、极端惩罚性的威胁。(“现在,在你们逼我做出让我后悔的事情之前,你们都到外面去。”)

除了安妮表现出的这类行为之外,咄咄逼人的父母还经常做出以下行为。

·强制实施过于严重的后果。(“两个星期不准看电视节目。”)

·在愤怒之中对孩子做出身体上的回应。摇晃或者紧攥孩子的手臂、猛拉孩子、威胁要体罚孩子或者真的体罚孩子。

坚决

坚决的目标是清楚的交流。当你坚决地进行交流的时候,你会直白地讲出自己的感受、想法和希望。坚决的说法是“我想要去外面吃比萨”。而询问他人(“我们应该去哪里吃?”)、预计他人的想法(“你或许想吃中国菜。你总是想吃中国菜。”)或者试图控制他人(“人人都爱吃比萨。为什么你不喜欢?”)都不是坚决的。如果你对他人如何看待你考虑太多,那么你就不会坚决。如果你因为某人可能会对你的言行作何反应而发愁,那么你也不会坚决。要做到坚决,你必须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行动上,而不是关注其他人可能有何想法。通过关注自身,你可以实践关注的力量。

坚决来自关注的力量:关注你想要发生的。

要成为一个坚决的家长,你必须做到如下各项。

·清楚简洁地表明你的想法、需要和期望。(“把剪刀给我。这把剪刀太锋利了,可能会伤到你。我会给你找一把塑料剪刀。”)

·让非语言交流与语言交流匹配。如果你的非语言暗示太随便,那么孩子很容易选择不顺从。如果你的非语言暗示太具有侵略性,那么孩子会出于自我防卫而抗拒。当你的非语言交流与语言交流匹配,你会让孩子明白你说话算话。在孩子决定是否顺从之前,他会察言观色,注意你的面部表情、说话的语调和举止动作。如果你表现得自信并且控制得当,听起来颇为确定,并且举止中带有信息,那么孩子顺从的可能性会提高。

·只有在确实有其他可能的时候才给孩子选择的余地。“你准备好小睡一会儿了吗?”暗示孩子可以选择准备好了或者没有准备好。如果你说“现在是小睡一会儿的时候了,上床去休息”,那么你就没有给孩子选择的余地。你简单明了地说出了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给孩子包含可用的、有帮助的信息的指令,避免使用反问。记住,“好”“坏”“要有礼貌”这样的概念会让孩子感到困惑。如果你说“告诉杰森,‘不要骂我了。我不喜欢你那样’”,那么你的表现是坚决的。问一个孩子“你这样做好吗”,则恰恰相反。

·控制住你对孩子的情感,并且表达出来。如果你说“你打断我的时候,我很不高兴”,那么你的表现是坚决的。说“看看你让我做了什么”则恰恰相反。

·表现出对孩子的尊重,并且强化规则,而不让孩子感到被取笑、尴尬或者欺负。尊重意味着你所关注的是改善行为而非惩罚。你可能会说:“打人很疼,你不可以打别人。当别人推你的时候说,‘住手!我不喜欢你推我。’”如果你想要表现得坚决,那就不要问:“你为什么要打她?我们应该那样对待别人吗?”

当我一开始意识到坚决、被动和咄咄逼人的行为之间的区别时,我开始留意人们的讲话方式。在小学的学校大厅里,我听到老师们乞求、收买甚至大叫的声音,我能感受到他们的疲惫。我以前在管教孩子时也是如此。唯一的不同之处是我学会了听自己讲话,并且学会了如何做出改变——这是了不起的改进。

填写下方表4-2,以评估你当前的交流风格。在日历上记下接下来几个星期的百分数。估计一下你用每一种交流风格和孩子讲话的时间百分比。记住,要做到坚决,你必须使用关注的力量,并且清楚地告诉孩子你想要什么。这一表格在第12章中会再次出现。从中看到你的进步会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表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