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控制的7种力量
自我控制的7种力量使你从关注责备转到关注解决方法,从内疚转到行动,从惩罚转到教导,并且从推想转到结果。自我控制的7种力量如下:
1.关注的力量:你关注什么,你就会得到更多什么;
2.爱的力量:看到彼此最好的一面;
3.接受的力量:此刻即是当下;
4.感知的力量:没有你的允许,就没有人能够使你生气;
5.意图的力量:冲突是教导的好机会;
6.自由意志的力量:你唯一能改变的人就是你自己;
7.统一的力量:关注联结而非尝试“与众不同”。
这7种力量会使你透过爱而非害怕来看人生。当你能够做到这一点的时候,你将能够达到真正的自我控制。正如你所见,7种力量之中的每一种后面都跟着一句宣言,以作提醒之用。请重复这些宣言,将你的心态从害怕和愤怒转到爱。
一旦你的心中充满了爱,你会自然而然地看到自己和孩子的自由意志。然后,你将能给予孩子充满爱的指导。记住,充满爱的指导是要帮助孩子尽可能地选择合作。这是出于孩子的选择,不是迫使孩子顺从。
可惜的是,我们之中极少有人充分运用这7种力量来与孩子建立爱的关系。许多人可悲地徘徊在充满爱的世界之外,由于控制他人未遂,我们放弃了与他人的联系。改变这一现状的时候到了。
本章会分别讨论这7种力量,爱在其中贯穿终始。爱无法被分割,因此在这7种极为重要的力量之间有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但是,从实践的角度而言,一次只关注其一比较好。当你将自我控制的7种力量背后的信念完全内化之后,你会换一种心态。这种心态是你运用7种基本管教技巧(你将在后面的章节中学到)的基础。进而,这7种基本技巧会使你能够处理与孩子之间的任何冲突。
慢慢地消化这一部分,并做好练习。多年来,我避免让自己面对这种挑战,期待某种魔力能使一切都好起来。最终,当我发现这种魔力时,我才明白它就在自己身上。
关注的力量:你关注什么,你就会得到更多什么
接下来我要描述两个例子。
情景:家长下班回家后发现孩子在活动室里玩,厨房的水槽里堆着没洗的盘子。
家长甲看到乱糟糟的厨房,开始教训说:“谁把这些盘子放在这里的?把盘子放进洗碗机里很难吗?为什么所有家里的事情都要我来动手?我不喜欢回家看到家里一团糟。当我是仆人吗?”
家长乙看到孩子们在玩,她拥抱孩子们。看到没洗的盘子时,她说:“杰西卡,这星期是你洗盘子。把盘子冲洗一下,然后放到洗碗机里。”
怒气冲冲的家长甲选择关注什么是错的,平心静气的家长乙关注的是孩子们的喜悦。她对没洗的盘子的反应很简单:她关注解决问题所需的行动。你想要当哪一种家长呢?你想要关注的是什么呢?是关注错误,还是解决的方法?每个时刻都会出现这两种选择,决定权在你的手中。
你关注什么,你就会得到更多的什么。
在你能让孩子在某个情景下按照你所期望的去做之前,你自己必须先清楚地确定你希望发生什么。我们经常关注不希望孩子做的,希望其停止做的,或者不允许其做的事情,而不是我们想要孩子做的事情。下面这些话是不是听起来很熟悉呢?“别哭哭啼啼的了。”“别打了。”“别缠着我了。”
学着把注意力放在你想要的结果上,这会带给你无穷的力量。或许,这是你为了能与孩子们(以及其他成年人)平和地生活在一起,还有发现生活中的喜悦所要学的最重要一点。关注你想要的——这是你将在本书中学到的所有技巧的基石。因为关注你想要的会创造机会,从而孕育出改变。
许多人尝试过改变自己的行为,却未能成功。新年决心就是绝佳的例子。“我要戒烟”“……少吃垃圾食品”,还有“……减少工作的时间”都是常见的新年决心。通常,人们在坚持几个星期之后就会变回老样子。为什么呢?
其主要原因是,我们在尝试通过关注不想做的事情来改变行为。如果我对你说“不要想象一只紫色的鳄鱼”,那么你的脑海中会出现什么呢?
或者,当你照看一个刚会走路的孩子时,你对她说“不要碰台灯”,那么她会做什么呢?她会看看你,再看看台灯,用手指向台灯,去摸台灯,然后回头看看你——通常脸上还会挂着大大的笑容。她的大脑听到的是“碰台灯去”,因此她才会骄傲地回头看着你,仿佛在说:“嗨!我做到了!我碰到台灯了!”接着,你大喊“我告诉你什么来着”,然后把她的小手拨开。这时想象一下她有多么困惑吧。难怪我们都需要治疗。
与之相反,你可以重新引导她,关注你想要发生的事情。当她看到台灯时,你可以说:“看到这盏漂亮的台灯了吗?把你的手给我,我告诉你怎么摸易碎、精巧的东西。”或者,你不想要教她怎么摸台灯,你可以说:“你看到这盏漂亮的台灯了。现在,我们来看看这辆卡车吧。我要把它推过去了哦。嗖!”然后把小卡车推向孩子。从你选择的替代方式中获得快乐——因为孩子和我们一样,会对热情产生反应。
作为一个成年人,你或许会在一个消极的命令(“不要打”)和一个积极的替代选择(“用讨论的方式解决问题”)之间建立关联。五六岁以下的儿童则无法做出这类概念上的跳跃。
关注你不希望发生的事情其实会使你身体的化学物质对抗你的意志力,从根本上削弱你成功的机会。比如说你想要少摄入一些甜食,你可能会对自己说:“到此为止了,我不吃甜食了,至少在晚上7点之后不吃了。”在说这些话的时候,你所关注的是甜食。你的大脑听到的是“甜食”这个词,而且无论你是否相信,大脑中调节身体化学物质的区域(下丘脑)会为糖分涌入身体提前做好调整。你的血糖会下降,胰岛素水平会发生改变,来期待甘美甜食的到来。
所以,这就是你的饮食调整,你的大脑关注的是不再吃甜食,身体的化学物质却在催促你冲向最近的自动贩卖机。一个星期开始了,一天两天慢慢挨过去了,昏昏欲睡的感觉却越来越强烈。最终,要想让你的肾上腺素再次大量分泌,你可能会变得自以为是并且开始给周遭的朋友们上课,给他们讲解糖的危害。到了一个星期快要结束的时候,你很可能感到疲惫不堪,你告诉自己说:“我这一星期都做得很好。我应该得到一点奖励。”这时,一块热乎乎的巧克力布朗尼蛋糕出现了,正中下怀。在满满的懊悔之中你再次发誓不碰甜食。第二天,你的血糖直线下降,新一轮否认跟着疯狂的破戒即将拉开序幕。
这些与孩子、管教以及爱的指导有什么关联呢?要回答这个问题,请看下面的情景,并明确3种情景中的家长各自关注的是什么。
情景1:“罗比,你为什么打凯尔西?要是别人打你,你会高兴吗?打人很疼的。回你的房间去,想想你的行为。然后回来,乖乖的。”
家长关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景2:“克里斯特尔,你不能和妈妈爸爸一起睡觉。”
家长关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景3:想一想最近一次你管教孩子的情景。
你所关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情景1之中,家长关注的是打。在情景2之中,家长关注的是和妈妈爸爸一起睡觉。在你回忆的情景之中,你所关注的是什么呢?记住,你关注什么,你就会得到更多什么。
这个星期,把注意力集中在出现你告诉自己不要做或者你不希望发生的事情的那些情况。然后有意识地开始通过关注要做什么和你希望发生什么,把注意力重新导向。在你生活的每个方面都要这样做——你选择所吃的食物或者要租的视频节目,或者你希望另一半做出的行为。记住这一放之四海皆准的原则:你关注什么,你就会得到更多什么。如果你关注的是阻止孩子晚上和你一起睡觉,你会创造更多对抗的机会。如果你关注的是让孩子待在自己的床上,那么你会创造一个改变的机会。
你可能会想,我想我大多数时候确实告诉他们要做什么了。第二个原则可以帮助你认识到,事实上你对自己不想要的事物的关注比对自己想要的事物的关注更为频繁。第二个原则是:当你心烦气躁的时候,你必定关注的是你不想要的事物。想一想最近一次你感到心烦气躁时的情况。努力回想一下当时的情况。在你脑海之中重新创造当时的情景,我敢肯定你会意识到你那时关注的是你不想要的事物,你非常想要某人停止做某事。为了关注你想要的事物,你必须处于自我控制的平静状态之中。
当你感到心烦气躁的时候,你必定关注的是你不想要的事物。
当我与家长们讨论关注的力量时,他们听我讲,开怀大笑,并且仿佛能真的有所共鸣似的点头。然而,每一次当我讲解完这一力量之后,有家长问我:“你讲的这些怎么才能帮助我让两岁的孩子不再打5岁的孩子呢?”我再一次引导他们对自己的关注点有所意识,我说:“想想你希望两岁的孩子做什么?”他们通常会回答:“不再打人。”我们很多人都会关注不想要的结果,这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惯。在这种情况下,我继续引导他们完成这一过程。我会问道:“你想要自己两岁的孩子用什么技能来获得较大孩子的注意呢?你想要她叫他的名字,或者告诉他来一起玩吗?”
当你告诉孩子你想要什么时,要具体并且坚决。
关注你想要孩子做出的具体行为。关注你想要她停止的行为就像是你去地毯店,然后对售货员说“我想要换掉我的地毯”。售货员问你需要多大面积的地毯,你会如何回答,“我不希望回家后发现地毯不够大”吗?这听起来荒唐可笑,但这就是我们每天处理孩子的问题时的做法。当你告诉孩子你想要什么的时候,要清楚明了。当你和孩子说话的时候,要具体并且坚决。
我们都有心烦气躁的时候。你的目标是在你心烦气躁的时候重新获得自我控制,并且要在处理孩子的事情之前做到这一点。你必须首先管教好自己,然后才是管教孩子。因此,这个星期我们要做的是我称之为“转变”的练习。转变是一次大彻大悟,是把你的焦点从你不想要的事物转向你想要的事物。当你感到出离愤怒的时候,停下来,深吸一口气,然后和自己说说话。你可能会和自己说:“我心思烦乱。如果我心烦气躁,那么我所关注的肯定是我不想要的事物。我希望生活中出现更多这样的事物吗?”如果你的回答是“不”,那么把头脑转向你想要的事物上,并平心静气地处理事情。如果你的回答是响彻屋顶的一声“我才不在乎!”,那么请便吧,发疯好了,不过请记得事后原谅自己。
按照以下步骤来练习关注的力量:
·有意识地留意你关注的是什么。你关注的是你想要出现的事物,还是你不想要出现的事物?
·当你心烦气躁的时候,记住要“转变”。告诉你自己:“如果我心烦气躁,那么我所关注的肯定是我不想要的事物。我希望生活中出现更多这样的事物吗?”如果你的回答是“不”,那么深吸一口气,然后告诉孩子,你想要他做什么以及为什么。
·至少每天提醒自己5次“我关注什么,我就会得到更多什么”。在你早上醒来的时候,用餐的时候,上床睡觉的时候,以及当你感到心烦气躁的时候提醒自己这一点。
爱的力量:看到彼此最好的部分
想想你在参加邻居们举行的迎新聚会,你是这个街区初来乍到的新人。你走进房间,寻思着其他宾客会如何看你。如果他们以貌取人,凭衣着外貌判断你是否及格,你会有何感觉呢?可能你会感到坐立不安,浑身不自在。
在脑海中转换一下场景。假装你参加一场聚会,你相信聚会中的每个人都热情欢迎你的到来。你又会有何感觉呢?或许你感到十分高兴。现实生活中,谁决定你怎么想他人对你的看法呢?这个问题的答案让人振奋。由你决定!你设定你怎么想他人对你的看法。你能够决定他们发现你这个人“挺好”,然后感觉良好;你可以决定他们认为你“不怎么好”,然后感觉不佳。一个决定会种下平和的种子,另一个则会种下冲突的种子,选择权在你的手中。
你给他人的感觉,你自己也会有切身体验。这是一个指导原则,应该铭记在心。另一个看待此事的角度是,你在他人身上所看到的会作用在你自己身上,加强你所看到的那些。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点,把书放下一会儿,想想一个你爱的人,静静地全心全意地祝福那个人一切都好。如果想不起谁来,那么可以静心片刻,感激人生的某个方面:你的家、健康、工作或者别的方面。现在,留意一下你有何感觉。如果我们祝福他人安好,那么我们可能会内心充满舒心的温暖。如果我们感激他人,那么我们自己也可能会有感恩和幸福的感觉。
如果你给予他人爱和感激,那么你会感到温暖和幸福。
当我们看世界,并且关注存在的错误时,会产生同样的映像。家长回到家里,关注的是没洗的盘子,无意识地选择了不佳的感觉。这是一个悖论,却又千真万确:你的自尊并非来自其他人对你的看法,而是你如何看待他人。如果你选择看缺失的、不够好的部分,那么你不仅熄灭了改变的可能性,而且摧毁了自我价值感。在无力感的笼罩之中,你感到不安,首先责怪的是他人。
当你在惧怕中推进生活的时候,你其实在脑中安装了“按钮”,之后当你的孩子触怒你的时候,你感到他触碰了那个“按钮”而责备他。你假定孩子使性子是要让你不好过,或者就是坏心眼。你看到出于坏心而有意做出的行为,而非无辜的错误。或者,你可以假设孩子的内心受到了伤害,需要爱,或者孩子做出不良行为是因为缺乏得到所想要事物的技能。再一次,选择权在你的手中。如果你选择归因于正面意图,那么你会感到内心平和,并且可以用这种内在的稳定感来做出回应。如果你选择归因于负面意图,那么你会感到自己能力不足,并且在处理冲突时缺乏耐心。
数年之前,一个男孩和他的狗——一只黑色的拉布拉多犬在佛罗里达的奥卡拉国家森林中走失了。所幸的是,他们第二天就被找到了。电视新闻记者宣称这只狗一直和男孩待在一起,让他保持温暖。让我好奇的是,到底是谁采访了那只狗。不久之后,许多父母希望自己家也有一只这样的狗来保护孩子,因此黑色拉布拉多幼犬在佛罗里达的购买量直线上升。如果我们要在人们的脑中植入意图,那么为什么我们不植入一些高尚的意图呢?我们为了一只狗就这样做了。
我们给予他人什么,就会带给自己什么。
爱会看到人们身上最好的部分。一心要在孩子身上发现错误,意味着你不愿意改变自己。当你信任他人怀有良好的意图时,你过得好的日子会比过得不好的日子多很多,而且你将保持良好的自尊感。你还会为孩子们指出他们自己和他人身上最好的那些部分。这其中可是蕴含着强大的力量呢!
爱会看到人们身上最好的部分,其中也包括孩子们。
按照以下各个步骤练习爱的力量:
·给予他人美好的祝愿。在你开车、排队或者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时,你可以默默地从心底祝福他人。留意当你这样做的时候有何感觉。
·当你或者其他人犯错误的时候,将其归因于正面目的。不要用“我无法相信我竟然忘了去洗衣店取衣服”来责备自己,而要重新构建你的想法。比如,“我想赶在孩子下校车之前回到家里迎接他们,所以忘记了取衣服的事情。我明天会去取的。”当有一辆车从你的前面突然开出的时候,克制住不要大吼“你这个愚蠢的白痴!”重新构建一次。比如,“天啊!他是在赶时间吧。”爱会看到人们身上最好的部分,这需要你亲身实践。
·对自己确认:“我给予他人什么,就会带给自己什么。”每天对自己重复这句话5次,这样做至少1个星期。把这句话抄下来,贴在冰箱上,以作提醒。
接受的力量:此刻即是当下
为了改变某事,就必须抗拒它,我们被设定成了这一想法的信徒。当事情的发展与我们所认为应该的情况不符,与我们的信念相悖时,我们会自动地想要改变已经发生的事情。通常我们会声称这件事情或者这个问题本来不应该发生。“这本来不应该发生,人们不应该那样做。”当我们说出这话的时候,我们其实是在说此刻不如预期,此刻本应更好,而且我们本应更好——如果事情能够按照我们喜欢的方式发展就好了。知道什么是对这个世界最好的,这是责任重于泰山的事情。当然,在判定此刻不如预期的时候,我们也强化了个人有所欠缺的感觉。
你无法否定某一时刻,说那不如预期,却不抨击出现在那一时刻的人。大声喊“你应该在哪里?你应该正在做什么?你应该打她吗?”这些都是对孩子的抨击。这样的问题隐含的意思是:“你这个笨蛋,你难道不知道自己应该在什么地方或者你应该做什么吗?”家长在否定麻烦出现的时刻时使用的其他表达方式有“在这个家里我们不说那样的话”或者“在这个家里我们不跑来跑去的”——在孩子骂人或者乱跑后说的话。一个中立的观察者可能会补充说“是的,我听到他们骂人了”或者“看到他们乱跑了”。当你否定一个时刻的时候,你否定了涉及其中的孩子。许许多多成年人在充斥着这种贬低信息的氛围中长大。我称其为“愚蠢的信息”,因为它让我们感到无药可救的愚蠢。我们在过于进取、努力做到完美、责怪自己或者他人、饮食过度或者过少之中,都在与那种感觉争斗不息,这一表单中的条目还有很多。
抗争不会引发改变——它只会种下冲突的种子。改变只会在接受中产生。一旦你能够接受当下,并且承认当下的现实,你就有了做出是要保持现状还是要变得更好的选择的力量。想象走在人行道上,你看到一辆车在人行道上驶了过来。你可以继续向前走,说“这辆车不应该在人行道上行驶”,也可以接受车就在人行道上的这一事实,躲开以免被车撞到。选择权在你的手中。
接受意味着认识到人、事、物的现状就是如此。每一个时刻即是当下。接受并不意味着我们认同此刻的情况,只表示我们认识到了某个时刻正在发生的事情是一个正在发生的事实。每个时刻即是当下,因为整个宇宙就是它所呈现出的那样。当你与此刻对抗,说“你不应该感到饿,你刚刚吃过了”,那么你是在与宇宙对抗。难怪你会感到疲惫不堪!
无论你接受与否,当下都将是如此。事实就是你的孩子没有穿好衣服,房间没有打扫干净,澡也没洗。与其生气并且盯住问题不放,不如选择接受现实。接受能使你对孩子做出回应,创造你更喜欢的时刻。责任是做出回应的能力。
在这一个星期中,练习在每一个时刻活在当下。与其在你本应该或者你需要如何之中让自己筋疲力尽,还不如练习活在当下。如果你正在洗盘子,感觉流水,留意一下洗洁精的颜色,感受钢丝球对盘子的按压。如果你正在与孩子散步,感受她温暖的小手在你手中的感觉,感觉她柔嫩的皮肤,听她响亮的童音。今晚,当你把孩子放上床的时候,尝试一种新的睡前仪式。摸摸她的眉毛,在你摸到她的眉毛的时候说:“我要和你的眉毛说晚安了。”用同样的方式和她的耳朵、额头、头发、肩膀、手臂、腿和脚丫道晚安。认真看你的孩子,认真抚摸她。在与你的另一半相处时,也用同样的方式。你会从中得到很多乐趣。在你度过的一天中,练习观察树木、云朵、鸟雀。将你的注意力从判定事物的美丑好坏转向仅仅留意其当下的样子。如果你感到心烦气躁,那么深吸一口气,提醒自己:“此刻即是当下”。在每一个时刻,放松,然后做出回应。
当你与现状抗争的时候,你会感到心烦气躁。记住,当你心烦气躁的时候,你是在关注你不想要的事物。你关注什么,你就会得到更多什么。关注不如预期的事物,你会感到自己也做得不如预期。当你感到自己能力不足的时候,出于内心的不安,你可能会指责他人。为了避免这一陷阱,你可以内化接受的力量。
按照以下各个步骤练习接受的力量:
·在所留意的事物中练习让自己活在当下。通过描述你看到的事物给自己听来练习,别加入自己的主观判定。
·在你的睡前常规中加入“晚安仪式”。
·如果你因为事情没有按照你认为应该的方式发展而开始感到心烦气躁,那么深吸一口气,然后确定地告诉自己:“此刻即是当下,我能够放松”。
感知的力量:未经你允许,没有人能够迫使你生气
“看你让我做了什么。”“别逼我让你去面壁思过。”“你要把我逼疯了。”你曾经听到自己说出类似的话吗?当你说出这些怒气冲冲的话时,你向孩子传递的信息是孩子要为你生气负责。当你将自己的情绪交由他人控制的时候,你就让他人控制了你。如果你认为排长队让你发疯,那么你就把你的力量交给了一条长队。如果你认为你的另一半逼你求助于酒精,那么你就把自己的力量交给了你的另一半。如果你认为你的孩子逼你对着她们大吼大叫,那么你就让她们控制了你。
相对而言,你是不是更想自己掌控人生呢?要做到这一点,你必须做好承认你在心烦气躁的准备。假设你和我在约会,我给你带了玫瑰花来。当你打开门,看到我手中拿着一束花的时候,你可能会为我的好意而感到惊喜。如果你有这样的感知,那么你或许在收到花束的时候感受到喜悦。如果我第二天晚上又带了一束花来呢?这一次,你可能会想:“这些花是要做什么用的?我的生日不是今天。”有了这样的想法之后,你可能就不再感到喜悦了,而是生出疑虑。是这些花让你感到喜悦或者疑虑吗?是我让你感到喜悦或者疑虑吗?还是你对我和这些花的想法引发了这些情绪呢?不是我,也不是花,是你的想法创造出了你的情绪。
我们每一个人的脑海中都有一幅世界应该如何运转的图画。我们对这幅图画之中的某些方面有所意识,对另外一些方面则毫无意识。你期待一所好学校应该如何构成?你认为幸福婚姻的理想状况是什么样的?你想象中的美好早晨是什么样的?所有这些或许在你的脑海中已有画面,但你没有经常有意识地想到它们。你对“好孩子”应该有什么样的行为也早已有了蓝图。
我们所看到的世界并非世界的本相,而是经过“我们认为世界应该如何”的滤镜过滤之后的样子。这个滤镜改变我们看到的一切。当孩子的学校或者你的另一半没有达到你的预期时,你变得心烦气躁,因为世界没有按照你想的那样发展。
似乎不可思议,但是当你从刚学步的孩子手中拿走记号笔,不让她在起居室的墙上涂涂画画的时候,她大发脾气的原因与前例的原因并无二致。对刚学步的孩子来说,涂涂画画是应该的。对你来说,在墙上涂涂画画是不应该的。因此,你们两个都不高兴了,导致这一结果是因为你们都对这个世界没有按照自己的想法运转而感到无能为力。这是由对方引发的,但是对方并非事情的起因。不高兴是内心的活动。你生气的原因从来不是你以为的那个原因。
你生气的原因从来不是你以为的那个原因。
当你感到无能为力的时候,你可能会埋怨别人。你想通过指责来让他人感受他带给你的不快。这是一种攻击,它不会带来有安全感的家庭氛围。你在尝试让他人觉得应该对你的不快负责的时候,创造了危险。你感到不快暗示着这一情况在你的感知中是一次攻击。问问你自己:“是否有其他看待此事或者此人的方式?”如果你决定要对自己的情绪负责,那么你对自己和你的家庭都会大有帮助。
在这个星期之中,当你感到心烦气躁的时候,承认你自己有这样的情绪。你需要情绪,它们是指引你人生之路的导航仪。如果你的情感创造出一种平和感,那么你的世界观就满是爱。如果你的内心创造出一种不安,那么你就会从爱转向害怕。如果你心烦气躁,那么你在对抗当下的现状:你关注的是你不想要的,将他人的所作所为归因于负面的动机,或者因自己的不快而指责他人。记住关注的力量:你关注什么,就会得到更多什么。
在这个星期之中,问问你自己:“我想要承认我心烦气躁,并且保持自我控制,还是想要把我的力量拱手让人,然后指责他人夺走了它?”选择权在你的手中,而且一直都在你的手中,你可以在任何时候使用这一权力。要承认自己的情感,比如“我感到心烦气躁(生气、悲伤等),这没关系。我很安全,我能够处理好。”
按照以下各个步骤练习感知的力量:
·留意你的想法如何创造了你的感觉。如果你感到气愤、悲伤或者焦虑,检查你在想什么,你的想法指向何方。
·留意在你的言谈之中,你指责他人的频率高低。仔细留意任何用到“逼我”这样字眼的话。留意你剥夺自己权力的频率,你使用的语言可能是“别逼我”或者“是你逼我的”。用“我要做的是____”代替“别逼我”这样的话。例如,不要说“别逼我停车”,而是说“我现在要做的是把车停到路边,直到你们两个系上安全带”。
·当你心烦气躁的时候,告诉自己“我感到很气愤,这没关系”或者“我感到十分焦虑,这不要紧”。
·与自己确认一遍,“当我让别人控制我的感情时,我就等于让别人掌控了我”,然后收回你的控制权。经常问自己:“我的力量在哪里?”
意图的力量:冲突是教导的好机会
你将冲突看成坏事吗?大多数人持此观点。他们将冲突看成破坏性的,并且是一个要避免的问题。许多家长还在“不服从”与“不尊敬”之间画上了等号。这样的家长认为不遵从家长意愿的孩子就是不尊重家长。在他们的眼中乱糟糟的房间似乎是孩子不听话的结果,而不是孩子被玩具或者朋友分散了注意力的结果。这样的家长可能将孩子拒绝洗澡视为反抗行为,而不会理解孩子只是更想玩而已。
作为一个家长,当你将“不服从”视同于“不尊敬”的时候,你会在孩子的行为和你的能力之间扯上关系。虽然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合理,但是你对此的信念会导致你迅速失去控制,尤其是如果孩子在公共场合做出不服从的行为。当你说不买玩具的时候,孩子在商店里大发过脾气吗?如果你把孩子使性子看成是想要让你蒙羞,那么你会采用一种方式来处理此事。然而,如果你把这看成是孩子在众多诱惑中过于兴奋,那么你就会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处理此事了。将“不服从”视同“不尊敬”的成年人忘记了孩子还没有成年人那样全部的情绪和智力能力。刚学步的孩子说“不”是有原因的。他们刚开始将自己与你区分开来。7岁的孩子对成年人的要求充耳不闻也是有原因的。他们的整个关注点都是向内的,因为他们在集中精力于弄明白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家长易于把孩子的自我专注看成针对家长的,但是事实上这只是孩子发展中的一个必要部分而已。
我们仍坚信如果自己完美全能,我们的家中就不会有丝毫冲突,孩子就会是顺从听话的模范生——我们说什么孩子都听从,我们说什么时间去做孩子都照做,而且还是高高兴兴地去做。然而,你真的想要一个对他人完全言听计从的孩子吗?这样的孩子会缺乏创造性,无法自己思考,对一切事情都毫不反对。想象一下,一个这样的少年游荡在街头会发生什么事情。
如果你认为冲突是坏事,那么当冲突发生的时候你会准备好去抓“坏人”(“谁挑起了这事?”)。你要找的是肇事者,这样就能确定谁必须因为让你生气而遭殃了。你绝不会惩罚无辜者,除非你被孩子们的争吵弄烦了,无法确定谁是“坏人”。在这种情况下,你会把两个孩子都当作是麻烦的始作俑者。“够了!”你可能会大声喊道。“你们两个都回房间里!我不管是谁先挑起的,出于什么原因。”
当你将冲突看成坏事的时候,你寻找的是灵丹妙药——某种全效的管教技巧,来把冲突从你的家里赶走,永不再现。你可能会收买孩子,让他们听话,你也可能恳求孩子并与他们讨价还价。在另一些压力重重的时候,你可能会大叫以发泄情绪,或者和孩子讲道理,努力做到通情达理。在某些时候,大多数家长会取消孩子的特权。为了避免更严厉的措施,你甚至可能让自己去冷静一会儿。
我们假装自己能够消除冲突,然而冲突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大自然欢迎冲突。一只虫子从泥土中爬了出来,却被鸟儿叼走。对于这只虫子来说,这是糟糕的一天。然而,从更宽广的角度看,这只虫子的遭遇在大自然中是必不可缺的一个部分。
冲突在人际关系中也有正面作用。通过冲突,我们学会在自己和他人之间建立起健康的分界线。冲突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理应欢迎冲突而非千方百计地消除冲突。
每一次冲突都是一个教导的机会。
从这一刻开始,改变你对冲突的看法,并且改变你与冲突的关系。当冲突发生的时候,深吸一口气,说:“这是一个教与学的机会。”然后,你可以逐步教导孩子。如果孩子无视你,冲突仍未化解,那么告诉自己,“这是另一个教孩子的机会,”然后再试一次。如果你尽了最大的努力,但是仍然无法化解冲突,我建议你彻底退出此事。深吸一口气,鞠一躬,然后说:“谢谢你今天给我带来的这些教导的机会。”觉察到这一尊敬时刻之后,你可以带着对人生中许多复杂性的全新欣赏态度重新处理此事。
每一次冲突都为你提供了一个选择。你可以选择将冲突看成一次教导的机会,也可以将其看成一次责备和惩罚的机会。如果你准备惩罚“坏人”,那么你会摧毁你的自尊和孩子的自尊。如果你将冲突看成教导的机会,那么你会增强你的自尊,并且使你的孩子能维护他们的价值感。这样做对孩子的未来也有好处。将来当冲突出现的时候,你的孩子能够独立处理冲突的可能性将提高。
按照以下各个步骤练习意图的力量:
·无论冲突何时出现,深吸一口气并且确定地对自己说:“冲突是教导和学习的机会。”
·自问:“我在这种情况下的意图是什么?”你的意图是让孩子感觉糟糕,还是帮助她取得成功?你的意图是教导还是惩罚?
·把注意力集中在应对冲突上,而非消除冲突。问一下自己:“我是要责备还是要找到解决办法?”责备是为了防止以后再发生冲突,找到解决办法是为了教会如何应对以后的冲突。
自由意志的力量:你唯一可以使之改变的人是你自己
我发现认识自己和他人的自由意志是很难的事情。我一直在犯同样的两个错误。第一个是我总是想象他人会让我对生活中的某些事情做出一些选择。在我的言谈中你会听到这一点。我听到自己说“我不得不去锻炼身体”或者“我应该给萨拉打电话”。但是,我并非不得已而为之,我有别的选择。我本可以简单地说“我要去锻炼身体”或者“我要给萨拉打电话”。我的第二个错误是,相信我能够使其他人选择我想要他们做出的行为。
这些错误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如果我相信人们能够使我做出某种行为,那么可以合理地假设我能够使他人做出某种行为。然而,这两种想法都错了。但这两种想法仍为大众所信奉,而且在人际关系和管教子女中引起了巨大的麻烦。
“成年人能够决定孩子的想法,使孩子做出改变”的信念如空气般普遍存在。事实上,大多数人认为迫使孩子言行规矩是父母的责任。这些人更坚信孩子做出不良行为是家长失职,而且一定是家长能力不足。这些想法在我们之中世代相传。似乎没有人质疑过这些错误又有害的假定。
我们必须重新思考这些信念。我们可以强迫孩子怎么想,或者如何行为吗?无论年龄大小,我们能够迫使他人做出自己不认同的事情吗?逼迫拒绝做作业的孩子完成家庭作业,这可能吗?让他人违背其意志似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事实上,达成这一点的唯一方式是依靠强制的力量。我们的强制手段教给孩子的是用强制的力量支配他人合情合理。我们通过强制的力量剥夺他人的选择权,进而剥夺他们的自尊和做出承诺的能力。
意识到你认为他人在迫使你做某事的频率,通过这样做你能练习自由意志的力量。是婴儿的哭声半夜将你吵醒,还是你自己选择了生育孩子呢?留意你使用“我不得不”和“应该”这些词的频率。如果你听到自己说“我应该去买一些牛奶”,那么改变一下方式,说“我可以去买一些牛奶”。然后,你决定是否要去买牛奶。一旦你将“应该”改为“可以”,你会更乐意帮助孩子做出对你们双方来说都更易于接受的决定。
按照以下各个步骤练习自由意志的力量:
·如果你发现自己说,“我怎么做才能迫使我的孩子做_____?”那么改问:“我怎么做才能帮助我的孩子更有可能选择做_____?”
·在用“应该”的时候改为用“可以”,然后做出选择。
·练习允许他人有自己的想法和感觉。克制想要尝试迫使他人高兴或者让他人相信你能处理好一切的冲动。
统一的力量:关注联结而非尝试与众不同
多年前,安德鲁飓风给迈阿密带来了严重的灾难。整个迈阿密州筹集资源,以支持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在恢复阶段,由于自发性的人口重新分布,迈阿密的交通模式也发生了改变。从某种方式上说,交通阻塞变得充满了友好的气氛。司机态度和蔼地让其他车辆改变车道。大家都在照顾彼此。然而随着危机过去,汽车开始鸣笛,并道再次成为不可能。每个人都正常行驶——脑子里考虑的主要是自己。
差不多与此同时,奥兰多魔术队打进了NBA总决赛。奥兰多团结一致,人们联合起来支持魔术队,希望能击败芝加哥公牛队。建筑物和车辆上贴满了印有魔术队标志的汽车保险杠贴纸。有了这个共同目标,办事员们愉快亲切,陌生人也能闲谈。在以上两个例子中,共同威胁的刺激(一个是迈阿密的飓风,另一个是公牛队vs.魔术队)促成了团结。如果威胁因素是唯一有效的融合剂,那么为了团结一心,家庭中需要持久的危机,或者无所不在的“害群之马”。幸好,感谢上苍,威胁并不是唯一的融合剂。
安全感(也就是没有丝毫威胁)也可以产生团结。它可以出自完全的信任以及与另一个人共有的脆弱性。它来自放弃彼此之间的比较,来自选择建立在平等感上的联系。我们都需要有归属感,也需要感到自己与比我们本身更有意义的事物相联结,而且进一步感到我们对万物有些微贡献。我们想要感到有价值,并且与外界相通。统一的力量是我们彼此联结的感觉,而且与此同时,各自做出独一无二的贡献。当我们真正地与自己之外的某物或者某人联结的时候,我们就变成了懂得关爱、有怜悯心并且自律的人。万物合一也就万事无争了。这种力量是所有其他力量的真正发源地,包含了所有其他力量。
问一下你自己:“我想要与众不同(即‘正确’),还是想要与人联结?”
我们怎么做才能通过爱和统一而不是通过害怕和识别共同的敌人来与孩子联结,以此养育他们成人呢?要想使用统一的力量,我们必须放弃要与众不同的需要。这一点与美国文化把与众不同放在首要位置背道而驰。要想与众不同,你必须穿某种衣服,体重在某个范围内,或者在经济上达到某种水平。我们将我们与众不同的感觉建立在了对比之上,通过比较我们让自己确信有些人缺乏我们拥有的东西。如果与众不同对你来说十分重要,那么你会一直评判自己,看自己比别人更好一些还是略逊一些。有这种评判,平等感和真正的联结就不可能实现。在任何时候,问你自己:“我想要与众不同,还是想要与人联结?”
如果你必须感到自己与众不同才能有自我价值感,那么由于家长的一切都会反映在孩子身上,你会迫使孩子也与众不同。通常而言,家长推动孩子与众不同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孩子。当你评判孩子,而非留意孩子的努力和成就时,你是在迫使他们与众不同。让少年儿童崭露头角会让他们充满孤独,还会让他们产生一种他们不合群,也无法与他人融洽相处的感觉。这种孤独感和缺陷感会助长成瘾行为和冲动行为。无法真正与他人联结的人会用工作、毒品、酒精、健身或者宠物作为替代。
你可以将父母看成时时刻刻带着一支黄色荧光笔的人。用这支魔笔,你把你认为孩子要注意的人生的方方面面标了出来。比如,你看到孩子的成绩单,然后你说:“都是A,太棒了!你真聪明,我为你骄傲。”你刚刚就拿出了黄色荧光笔,在成绩的重要性上做了标记。要是你想要在学习的价值上做标记呢?你可能会这样说:“这份成绩单上的成绩表明你在学习上付出了很多努力。你学到了哪些你真正热爱的知识?”两种回应都是祝贺孩子的成功,但是方式截然不同。第一种反应培养与众不同,第二种反应鼓励了联结。选择权在你的手中。
按照以下各个步骤练习统一的力量:
·每天至少用5分钟的时间,与孩子共处一会儿。要做到这一点,你要放下头脑中的杂事,不要想还有哪些事情要做。放下对你们相处的预想结果。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会真正地与孩子全心相处。在你与孩子的相处中,最重要的是你全身心的投入,阅读、拥抱或者玩游戏这些位列其次。
·在压力重重的情况之下,问一下你自己:“我想要与众不同,还是想要与这个人联结?”用另一种方式来说就是:“我想要正确,还是想要幸福?”
·庆祝你在行为改变上的成功。决定你一天之中要完成的两件事情(只有两件)。在完成这两件事情之后褒奖自己说:“我做到了。”然后向自己描述(而非评判)你做了什么。
自我控制的7种力量让你能掌管自己。驾驭这7种力量会改变你的生活,而且随着你自己的生活发生改变,你会具备帮助你的孩子改变他们的生活、过得更好的能力。改变从你开始,然后扩展到你的孩子。记住:你关注什么,你就会得到更多什么。当你心烦气躁的时候,你总是把注意力放在你不想要的事物上,而且你抗拒活在当下。否定当下就等于否定了你和孩子,因为你给予他人什么,你就给自己强化了什么。改变从接受而非抗拒开始。自愿地接受当下,说“此刻即是当下”。把自己和他人的行为视为出于正面的意图,从而产生意愿。看到彼此最好的一面从而产生统一。统一是自我控制在行动上的体现。
从自我控制的7种力量中会形成7种基本管教技巧。接下来的一章介绍的是这些至关重要的技巧。掌握了这些技巧,你将能从容应对在你和孩子相处中出现的每一次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