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诞生
第一节 入书塾
我父生于咸丰三年(1853年)五月二十五日卯时,是生在海门常乐镇敦褡堂内。
四岁时候,海门还闹着旱灾,蝗虫一阵飞起来,看不见天日,落到地上,有两三寸厚。我父听说它是吃田禾的害人东西,于是爬上门槛,拾起小木棒来,将蝗虫打个不休。这年,祖父已经教父识《千字文》;到了第二年,三叔祖从通州来,叫我父背念《千字文》,哪晓得从头至尾,竟没有一个错字!
祖父母和叔祖,自然都欢喜得很,就叫父跟了阿哥等,进邻居邱家的书房。第一件事,是起一个学名,邱先生就替我父起叫吴起元。这就因为曾祖和祖父曾经答应过外高祖父母,等到祖母金太夫人生子,就兼祧吴氏,所以这时我父姓吴,不姓张。
到八岁时候,我父跟着祖父母到西亭,有一天,有位族兄带了我父去游城隍庙,一跑跑到殿后,天井里树木森森,阴邃得很。佛龛中,坐了神夫妇二人,高高在上,族兄叫父作揖拜神,我父刚刚弯了腰作揖下去,忽然听得上面的笔筒笺筒,一齐翻倒下来!我父一吓,哭起来了,回去后,祖母说:“下回不要逛庙了。”
到了十一岁,《三字经》《百家姓》《神童诗》《孝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都念完了。正开始念《诗经·国风》的时候,先生出了一个“月沉水底”的四字对,我父立刻就对“日悬天上”。
这年江南还有兵乱[1],许多人到江北来逃难。有一天,我父在街上,听见一个衣衫褴褛的外乡人,高声大念其《滕王阁序》,假此募一点钱,我父听了一两遍,记在心上,回得家来,告诉祖父说:“这个人是不是拿‘关山难越’的四句话,来诉他的苦境吗?”
到了第二年,有一天祖父也在书房里和先生闲谈,看见一个武官,骑了一匹白马,从大门外走过,先生乃随口出一个“人骑白马门前去”的七字对,我父不待思索,就对了“我踏金螯海上来”的七个字,祖父和先生听了,很为高兴。
在这时候,几位伯伯叔叔,读书没有我父那样好,受了祖父的责罚,我父必定也在旁边带哭带求,一定要等祖父消怒停罚,方才走开去。
我父在十三至十五岁的三年间,应该读的书如《尔雅》《礼记》《春秋》《左传》《仪礼》等,都已依次读完,能做八韵诗,制艺也能成篇了。大凡读书人家,所最隆重的第一关“科名”,工具的“考”,我父现在已经走进这一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