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君子文化价值与当代社会发展
君子形象的当代价值
何泽华
(浙江大学君子文化研究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超越时空、跨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优秀文化精神弘扬起来”。君子形象、君子精神和君子文化正是这种需要弘扬并使之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
一、民族文化的独特标识
君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君子人格是中华儿女的理想人格;君子形象是中国人的代表形象;君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君子形象所体现的高贵品质和传统美德,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为民族文化的遗传基因。《周易》有言:“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贲卦·彖传》)君子形象就是中华文明几千年人文化成的结晶。中华君子优秀的道德品质、深厚的家国情怀、积极的文化担当、严格的自我修养,凝炼成入世有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文质彬彬的高尚品格,成为中华民族的理想人格。她是中国人民的集体创造,是中华文化不可多得的独特资源,是中华文明特有的文化标识。
做人做君子是中国人数千年形成的共同价值追求,也是中华儿女独有的人生理念。西方人讲贵族精神、绅士风度、牛仔形象,日本讲武士道,中国人则讲君子。君子的形象更真实、鲜活、可爱,亦更长久。
西方有贵族精神,崇尚高贵,独立担当;中国则有君子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贵族精神有三大支柱,即独立的意志、责任的担当和文化的教养,还有高贵的地位和高傲的心灵。中华君子也源自贵族,早期的君子文化也是贵族文化,因而君子文化与贵族文化有许多相同、相通之处。君子也十分看重人格的独立、社会的责任,更讲究文质彬彬。在被孔子转型后的君子文化中,君子更追求道德的高尚而不看重地位的尊贵;更注重仁爱之心而不强调心灵的高傲;更注重彬彬有礼而没有贵族那种傲慢的做派。同时,西方社会随着贵族的消亡,贵族精神也日渐式微,并被资本主义精神所替代,而中华君子在贵族衰落之际则转变为士人君子、精英君子,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并延续至今。
英国人讲绅士风度,彬彬有礼,文明优雅;中国人则讲君子风范,谦和有礼,温文尔雅。由充满侠气与英雄气概的“骑士”发展而来的绅士是西方特别是英国人的人格形象,绅士以风度为最显著的特点,绅士风度是英国民族文化的外化,其衣冠得体,谈吐高雅,彬彬有礼,知识渊博,举止优雅,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贵族文化精神,体现了自重自爱、尊重他人的人格之美。中国也有士绅、乡绅一说,但最有代表性的还是君子。君子与绅士一样,注重自身形象,温文尔雅,注重礼仪,但君子更加注重仁义道德,注重人格形象,强调“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相对于偏重风度仪表的绅士,中华君子更看重道德修养和彬彬有礼的统一,注重人格的完善之美。
美国人崇尚牛仔形象,自我奋斗,勇于创新;中国的君子形象则是阳刚劲健,厚德载物,坚韧不拔。代表美国精神的牛仔形象体现的是一种年轻的文化,其主要特征是崇尚自由、张扬个性,展现为自我奋斗、勇于冒险、敢于创新的精神,在某种程度上彰显了美国文化的特质。中华君子自强不息、奋发进取、载物担当的品质完全可以与之相媲美。但与“牛仔”相比,我们的“君子”多了一份涵养、隐忍、谦和、仁爱的素养,也少一点“唯我”、张扬、我行我素的霸气。
日本人重武士之道,忠诚侠义,勇敢尚武;中国人则有君子之道,仁义道德,贵和尚文。体现日本民族品性的武士之道,内有忠诚、廉耻的涵义,外扬尚武、侠气的个性,崇尚信义、勇敢、名誉,代表了日本的文化精神。中国早期的君子也崇尚文武双全,武士中亦有君子,但在孔子实现君子文化转型后,士君子成了君子文化的主体,尚文成了君子的文化色彩。日本武士道有两个根本性不足,一是没有绝对价值的概念,其忠诚、信义是在对绝对效忠相应的武士集团的前提下,既没有中华君子的道义价值观,也没有中华君子的家国天下情怀;二是日本武士无法承受失败,以剖腹来逃避现实,体现其内心的脆弱,这与中华君子以身取义、以身殉道的本质不同。从更深层次看,武士道中无恕道,狂暴、残忍是其人性的本质,这与中华君子的仁爱之心、忠恕之道更有天壤之别。
有比较才有鉴别。可以说,中华君子涵盖了人类的美好品德和文明风范,并且独具特色。比如说,贵族、绅士、武士乃至牛仔所体现的文化仅仅是一部分人或一段时期的文化现象,中华君子的形象穿越千年、生生不息,已成为中国人的集体人格。君子精神一以贯之,君子品质与时俱进。再比如说,西方的贵族、绅士所崇尚的自由、平等、博爱是建立在上帝的基础之上而形于外的,中华君子的仁义礼智则是根于心而发于内的;美、日的牛仔、武士的勇敢、奋斗的本质是尚武、张扬而富有排他性,中华君子的厚德仁爱的特征是尚文、贵和而富有包容性,中华君子这种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崇尚和平、和而不同的人格特征,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民族品格,成为民族文化的独特标识,成为中华文明的软实力。
二、文化自信的主体形象
以中华文明优秀传统为主体的文化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深厚而坚固的底色,也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我们的文化自信,不仅因为有悠久的历史积淀,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还在于有一个具有永恒魅力的主体形象——君子。君子人格是中华民族的理想人格,君子形象是中国人的集体形象,它集中体现了中国的文化精神,体现了中国人的价值追求,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虽然传统君子具有精英文化的特质,但其体现的人文精神一直是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并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认同,做君子是中国人共有的人生理念和价值追求。今天,我们的文化主体是人民,当代君子的形象代表的是中国人民的集体形象。君子人格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品格,体现的是当代中国人民的集体品格。做人做君子仍然是最广泛的社会共识,说明当代君子这个文化自信的主体形象既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又有广泛的人心底蕴,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君子形象具有独步中外的特有优势。文化自信是在中外文化对比的基础上形成的。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主体形象,君子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形象。如前所述,与西方及日本的人文形象相比,我们的君子形象不仅毫不逊色,而且更胜一筹,在世界文化之林中,君子形象是中国文化能够拿得出手且很有生命力、竞争力的主体形象。当今,面对多种文明的激荡交锋,特别是西方文明咄咄逼人的浸淫,以君子形象为标识的君子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竞争中站稳脚跟的基石和蓄能发力的利器。君子形象不仅有生命力而且有竞争力,面对各种西方文化,她具有强大的包容能力、消化能力和同化能力。君子形象源于中国已在中华文化圈产生了强大的影响力。在世界文化竞争中,君子形象不仅能守住主体地位,而且这个主体形象必将通过孔子学院等渠道载体走向世界,创新人类的价值形象,为世界文明做出新的贡献。
君子形象具有穿越时空的永恒魅力。君子形象逾千年不亡,至今仍神采奕奕、魅力无穷。首先,君子文化是传统文化的精华,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华文化即君子文化,中华文明的历史传承,中国的礼仪之邦,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中国人民的勤劳勇敢,中国的精英文化,集中体现在君子文化之中,乃至中华民族崇尚文明、崇尚道德、崇尚礼仪、崇尚精英的民族性格,都与崇尚君子的优秀传统密切相关。其次,君子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君子品质是民族伦理的基本要素,君子文化也是几千年来推动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主旋律和正能量。君子形象所代表的仁爱、正义、礼仪、诚信、宽容、恭敬、廉耻等传统美德,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血液,流淌在每个中国人体内,已成为中华文明的遗传基因。最后,君子文化虽然是精英文化,亦有相应的时代局限性,但由于几千年来的积淀、浸淫和传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众,已成为大众文化。君子概念妇孺皆知,君子言论大众耳熟能详,君子形象深入人心,君子精神影响深远。尽管人人知道君子而又说不清什么是君子,但君子之道是“百姓日用而不知”,几千年来,中国人都受到君子的影响,这又是不争的事实。君子精神激励人,君子形象影响人,君子人格感召人,君子文化改变中国人,这就是文化的魅力所在,也是文化自信的精髓所在。
君子形象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特征。君子形象之所以能够独步中外,穿越时空,之所以富有永恒魅力,根本在于君子的与时俱进品质。君子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辉光日新、与时偕行。君子形象历久弥新、永葆青春,就在于具有日新自新、自我更新的优秀品质。最初的君子是贵族成员,是身份高贵的精英。春秋战国时期,贵族阶级分化、没落,孔子实现了君子文化的转型,由贵族君子转变为士人君子,由重身份转变为重道德,从高贵人格嬗变为高尚人格,并形成了系统的君子理论。此后,不同时期的君子亦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反映了相应时代的时代精神。两汉君子厚重高远的风格、魏晋南北朝君子清俊率性的气度、大唐君子飘逸潇洒的气象、两宋君子雄厚伟岸的深远、明清君子穷理明心的修炼、近代新儒家君子忧国忧民的探索,乃至当代君子为民族解放、复兴的奋斗,各个时代的君子无一不代表相应时代的精神和风貌,而一以贯之的则是其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高尚品质和修齐治平的家国情怀。
在当代,君子文化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抓手。君子形象所体现的传统美德和人格魅力,仍是解决当今多种社会问题的良方,它可以很大程度上根治当今社会面临的道德滑坡、诚信缺失、行为失范、戾气蔓延、物欲横流等社会痼疾。君子文化既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又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象载体和重要抓手。当今社会亟须一面兼具时代精神和民族特征的人格文化旗帜。君子则是这样的人格旗帜,君子文化当堪此大任。作为传统文化的精华,君子人格之神韵与核心价值观之精神相融合,君子形象将更加生机勃勃;君子文化之根与时代精神之干相嫁接,既可使君子文化这株千年大树开出新的时代花朵,也可以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形象载体而形成最广泛的价值共识,引发中华民族的精神共鸣。
三、辉光日新的人格形象
当今,我们处于一个多元共生、包容发展的社会。面对世界一体化的历史趋势,面对市场经济大潮的荡涤裹挟,面对西方文化思潮的冲击挑战,各种社会现象错综复杂、乱象环生、沉滓泛起。道德水准的滑坡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时代在呼唤、社会在呼唤!急需一种既具中国特色又兼备人类优秀品格、既有深厚人文涵养又彰显时代精神的人格形象来导引社会风尚,重塑国人形象。当代君子呼之欲出,当之无愧!这,既是弘扬君子文化的现实意义,也是君子人格形象的当代价值。
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无论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当今我们面临的是物质层面现代化的高歌猛进与精神文化层面的迷惘低落的剧烈反差形成的激烈矛盾。很多人富起来了,但有的人则是富而不贵、富而不仁、富而不义、富而无礼,物质上的富有和精神上的贫穷共存成为其人性异化、人格低下的主要表征;很多人走出去了,但有的人把历史上的陈规陋习和近年形成的不良嗜好也带出去了,破坏了中国人的整体形象;我们的国力强起来了,但我们的文化软实力还没有跟上去,如果硬的更硬、软的更软则更加令人担忧;我们的对外开放有声有色,但我们的文化免疫力也应该增强,中华文化的主体形象不能丢、不能弱。
以当代君子的人格形象来导引社会风尚,有很强的现实需求,也有广泛的社会共识。君子是自古以来形成的民族人格,至今仍被绝大多数国人认可,做君子不做小人可以说是覆盖最广大人群的“最大公约数”。以时代精神塑造的当代君子,可以是市场大海搏击者眼中的灯塔,是现代竞争中立身处世的人格坐标,是社会转型中道德行为的典型范式,是中外文化竞争中无往不胜的主体形象。同时也要看到,我们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转型必然包含文化的转型。因而,君子形象当代价值的实现,必须实现君子文化的传承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重视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要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这应作为君子文化传承创新、实现当代价值的根本性指导思想。
提炼新标识,重塑新形象。每一种文化形象都会打上时代的烙印,每一种文化的发展都要体现时代的变化、展现时代的精神。千年君子,必有其长生不老的生命基因,但千年风霜也必然会使其老态龙钟、步履蹒跚,这就需要来一番强身健体的有氧运动,以时代阳光壮骨补钙,用时代精神活血化瘀,让传统君子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因而,传统君子要在保持优秀品质的前提下,坚持与时俱进,从书斋中走出来,走进广阔的社会生活;从半空中落下来,投身火热的社会实践;从精英的象牙塔中脱开来,融入最广泛的社会大众,成为朝气蓬勃、真实鲜活的当代君子,成为有德、有能、有为且有格的全面发展、自我完善的人格形象。这样的君子才会接地气、有人气、长生气;这样的君子形象才会可望亦可即、可信亦可爱、可敬亦可做;这样的君子文化才会风生水起,展现时代风貌。
坚守好传统,彰显新内涵。中华君子“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君子的品格笃信诚实,行为刚正健进,每日都在辉耀其光芒以使其品德更新。君子这种日新自新、与时俱进的品格特征,体现为优良传统的坚守和时代精神的弘扬。君子文化是有根的文化,实现君子形象、君子文化的创新,并不是刨根断底,也不可伤筋动骨,而是要固本培元、深耕厚植。中华君子与时俱进的品质要坚守,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要发扬,讲仁爱、尚道义、重礼仪、崇智慧、守诚信的美德要光大,温文尔雅、文质彬彬的形象要焕发。与传统君子相比,当代君子生活于全新的时代,君子文化之根必然吸收时代土壤的滋养,当代君子必然具有时代精神的丰富内涵。比如,君子要弘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自强精神在当代就是要体现独立自尊、自我超越的精神,投身改革、体现人生价值的精神,创业、创新、创造的精神;载物精神在当下就是要体现为包容万物的宽广胸怀、知晓万物的广阔视野、承载万物的责任担当,还要有消受万物的役物能力;厚德精神则可体现为光大勤勉奋发的劳德,弘扬宽厚包容的恕德,增厚虚己受人的谦德,践行诚实守诺的信德,发扬仁济众生的善德,提倡当代文明的公德,树立敬畏天地的仁德。这些,都是当代君子精神的新内涵。
直面新问题,创建新学科。要重视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君子学就是这样的“绝学”,创建一门君子学科就适逢其时、很有必要。在中国,君子概念妇孺皆知,君子形象世人景仰,君子文献汗牛充栋,君子言论俯拾即是,但君子理论的系统探讨、君子学术的专门研究、君子文化的深入挖掘,仍是一个学术空档、学科空白。时代需要一门具有深厚历史积淀、积极文化传承和鲜明时代色彩的君子学,君子文化应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乃至当代文化的一个专门学科。
当代君子要以崭新的时代风貌展现其人格魅力来引领社会风尚,君子文化研究就要坚持经世致用的发展方向,直面现实问题,从问题开始坚持理论创新,“提炼出有学理性的新理论,概括出有规律性的新实践”。实现君子形象的传承创新,有许多与现实密切关联的问题需要研究、解决。比如,做人与“成人”:生而为人之人还是成长为人之人,即君子是什么样的人?道德与人格:道德君子与人格君子的异同;传统与现代:君子传统与时代精神的关系;德性与德行:君子的道德修养与道德实践问题;精英与群英:君子与社会大众的关系;欲望与道德:当今时代如何对待欲望;利益与道义:如今什么是正确的义利观;竞争与和谐:竞争社会争不争、如何争?品质与风范:当下什么是君子的文质彬彬;善其身与济天下:独善其身的现代含义;等等。这些问题是我们研究当代君子无法回避的问题,同时也说明创建君子学科既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又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当然,传承“绝学”、爆热“冷门”,创建新的学科绝非易事,更不可一蹴而就。但我们在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致力于复兴中华君子的优秀传统,一定会有益于伟大的时代,也有益于自我的人生。当前我们能够做的也应该做的,就是要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开好头、起好步。为此,坚持两个回归是必要的,就是回归经典,回归实践。回归经典,就是要回归传统经典作品,深刻、准确地把握古代圣贤的本初意蕴,并以此为基础,回归社会实践,这就是要高扬时代精神,走进生活实际,贴近社会大众,直面现实问题,概括出当代君子的新实践,提炼当代君子的新内涵,实现君子文化的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