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得起放不下的两晋史(套装共2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十五节
宗王出镇

咸宁三年(277)三月,从西北战场传来好消息,平虏护军文鸯(238—291)统帅的军队大破秃发树机能,鲜卑、羌、氐等有二十多万人归降,但秃发树机能之乱并没有就此被平定。

文鸯为曹魏大将文钦(1)之子,曾经跟随父亲起兵反叛司马师,在司马师军中单人杀了几个来回,后随父投奔东吴,支援寿春的诸葛诞之乱。但因为有矛盾,文钦被诸葛诞杀死,文鸯投降魏国,之后入职晋朝。

本年,卫将军杨珧等人向司马炎上书说:“古代分封诸侯,目的在于拱卫中央。而今所有的王公都集中在京都办公,遥领封国事务,并不是分封的本意。而且异姓的将领在边疆驻防时,最好也要选派皇室成员前去,作为参谋。”

司马炎认为杨珧讲得很有道理,遂批准同意。他以封邑人口的多少,把封国分为三等,大国设三军,五千人;次国设二军,三千人;小国设一军,一千五百人。其中宗王兼任军职、任都督的,得把封国迁到军区总部附近地区。

可能有朋友要问了,泰始元年(265)不就在封国建立军队了,怎么又组建部队呢?其实泰始元年那次还只是个设想,因为分封的宗王都集中在首都洛阳或出镇某一地方,都没有住在封国,所以并未真正这么做,而这次是重申也是实行,要重新组建部队,建立健全机构。

咸宁三年(277)八月二十一日,司马炎下诏,扶风王司马亮改封汝南王,加镇南大将军,都督豫州诸军事;琅琊王司马伦改封赵王,督邺城守军事;渤海王司马辅改封太原王,监并州诸军事;东莞王司马伷(zhòu)改封琅琊王,驻徐州;汝阴王司马骏改封扶风王,驻关中;太原王司马颙(yóng)改封河间王;汝南王司马柬改封汝南王。

我们可以看出,虽然有些宗王的封国是一个郡,但却领导着本州或几个州的兵力,比如司马亮都督豫州诸军事,而豫州当时有十个郡。这是司马炎综合古今等各方面条件,做出的一个奇特的制度安排。

凡不兼任朝廷官职的宗王,全部遣送回本人封国。各宗王公爵怀着对京师洛阳的繁华景象和大小艺伎的恋恋不舍,洒泪而别,各回封国去了。

借此机会,司马炎又封皇子司马玮为始平王、司马允为濮阳王、司马该为新都王、司马遐为清河王。此外又封了一些异姓的郡级公爵和郡级侯爵:封贾充为鲁郡公,追封王沈为博陵郡公。他也改封巨平侯羊祜为南城郡侯,但羊祜坚辞不接受。

(1) 文钦(?—258),字仲若,谯郡(今安徽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正元二年(255),文钦与毋丘俭等在寿春起兵勤王,讨伐司马师,兵败后投奔吴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