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淮关岳庙:见证中华民族文化基因
出了清净寺,不远处但见一座寺庙门前熙来攘往,人声鼎沸,香火缭绕,这就是福建现存规模最大的武庙——泉州通淮关岳庙。进入庙内,不绝于耳的掷杯声,让我感受到这座宫庙的旺盛人气。
泉州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古代受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的深厚影响,素有“海滨邹鲁”和“泉南佛国”之誉,尤其是民间信仰文化十分丰富。如果你从涂门街一路寻访,一座座庄严古朴的寺庙如同一个五光十色的万花筒,在你面前呈现出一道丰富多彩的人文风景。这些古迹虽历经千百年风雨侵袭,但依然矗立在泉州的大街小巷,见证了鲤城的历史变迁,成为泉州人最值得骄傲的人文胜境。
在泉州,通淮关岳庙被称为“祈福最灵地”“香火最旺的庙宇”。当百姓在日常生活中,如婚丧嫁娶、事业功名、流年运势、疑难杂症遭遇困难和疑惑时,都要第一时间来关岳庙,向关圣帝君求签请其,指点迷津,这已然成为泉州市民生活的一个“传统时尚”。
②通淮关岳庙现存庙宇为民国十六年(1927)重修,1986年至1990年再次进行全面整修。修复后的殿宇,装饰精美的木雕、石雕和泥塑,屋脊剪瓷龙雕,造型各异,其间配有花鸟走兽,体现闽南古建筑的艺术风格。
关帝信仰在泉州的发展,大约始于明初,到明末万历年间已经规模甚大,清代达到高峰。如果究其盛行于世的原因,可能有三点。一是出于意识形态的需要,以及正统文化思想格局的营造。关羽被当作“仁、义、礼、智、信”的化身,逐步被官方认可和尊崇,并大加宣扬。二是道教的解释,是促成官方关帝信仰转型的主要动力。尽管儒、释、道三家都希冀将在民间拥有广泛信仰基础的关羽纳入自己的体系——关羽被士人尊为五文昌之一,被佛教列为伽蓝护法神,但是,在推动关帝信仰兴盛中最有成效的要数道家。三是关帝崇拜的世俗化,使关帝信仰植入民间深厚的土壤。
通淮关岳庙因坐落在泉州市鲤城区涂门街,俗称涂门关帝庙,主祀关羽,民国三年(1914)增祀岳飞,故改现名。它是祭祀文(孔子)武(关羽)圣的著名古迹,也是福建省现存规模最大的武庙。
通淮关岳庙民间俗称“涂门关帝庙”,始建年代和初始规制无考,相传建于南唐至宋代,主祀关羽,是祭祀文(孔子)武(关羽)圣的著名古迹。宋代建庙始称“关王庙”。明万历年间,神宗皇帝敕封关帝为“天尊关圣帝君”,该庙改称为“关帝庙”,因邻近泉州古城门通淮门,故加“通淮”二字,名“通淮关帝庙”。
到了民国三年(1914),袁世凯统治整个中国,因其对岳飞赞赏有加,欲树立岳飞形象,所以就命全国关帝庙都要进驻岳飞。因为当时没有神像,最后只进驻一个牌位在里面。自民国三年起,关帝庙就改成关岳庙了。如今,通淮关岳庙里供奉着关羽的神像,而岳飞却用一块神主牌安奉在一旁,如此的供奉方式,全国关岳庙仅存泉州、台湾、北京三家。
通淮关岳庙的外在形态也极具闽南建筑特色,整个建筑呈红筒瓦屋顶、燕尾脊造型。它由武成殿、三义庙、崇先殿三座殿堂并排组成,这样的“一”字形的坐落方式与民间宫庙建筑递进错落有着很大的差别,这在全国宫庙建筑中堪称一绝。
作为泉州香火最为旺盛的宫庙,究竟旺到什么程度?如果你看到庙里的金炉就明白了。除去地面上可见的3层楼高的金炉主体外,地下室还有深达3米的炉体,炉身总高达20米,这样的巨型金炉在国内庙宇实属罕见。
“东南西北中,谁是真英雄……穿越千年时空,汝在我心中……只为百姓尽忠,只为人间正气,才有万世敬仰。”在第三届海峡两岸关帝文化节的开幕现场,与会者共唱一曲《关圣帝君》,唱出了“帝爷公”的浩然正气。
泉州与台湾隔海相望,同云雨共日月。因为关圣庙前那一柱千年不息的人间香火,把两岸民众的心紧紧系结在一起。目前,台湾共有300多座大小关帝宫庙,而从通淮关岳庙分灵分香火传播到台湾的关帝庙,就占了全台湾关帝庙的三分之一以上。台南市“开基武庙”,建于南明永历二十三年(1669),神像是由泉州涂门街关帝庙中恭请去奉祀的。云林县保长湖“保安宫”,是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泉州移民带去的涂门街关帝爷香火建宫,再从祖庙恭请神像去奉祀。他们还分香于台湾各地建庙。每逢关帝圣诞,台湾全岛沸腾:抬神轿、演社戏、上阵头,鞭炮轰鸣,鼓乐喧天,香火非常旺盛。
近年来,台湾已有上百家关帝庙。很多台湾同胞,纷纷前来涂门街的通淮关岳庙谒祖进香。从2011年起,还举行了规模盛大的“海峡两岸关帝文化节”。这也是近400年来,海峡两岸举办的规模最大的关帝庙祭祀仪式。
2014年,泉州通淮关岳庙的关圣帝君神尊,在时隔600年后首次从平潭岛出发,乘坐“丽娜号”游轮东渡巡游台湾,并在台湾进行祈福绕境活动。这次活动从当年的12月10日开始,关圣帝君的绕境足迹遍及台湾的台中、新竹、桃园、台北、新北、高雄等20多个地区,行程达43天。这创下了自明朝嘉靖年间通淮关岳庙建庙以来关圣帝君赴台巡游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一次纪录。
夜幕降临,但通淮关岳庙依然灯火通明,信众虔诚。仰望正殿上方悬挂的由朱熹手书的“正气”牌匾,我不禁感慨:“仁、义、礼、智、信”的关帝精神,成了所有中华儿女共同认同、遵循和传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这个千年不息的标志性“中华文化基因”,中华民族的根扎得更深,扎得更久。
如今每到重大节日,通淮关岳庙内外总是泉州城里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虽然香客们大多只是为心愿和祈福而来,但恩主公关圣帝君的那份正气与威神,还是给予前来朝拜的民众,给予这座城市一种浩然正气和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