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巩固婚姻的真相:动态平衡地付出
文/夏一丹
2019年开年,有部韩剧《浪漫是一册副刊》(로맨스는 별책부록OST),豆瓣评分8.1。
剧里,入伍前的李钟硕与时隔九年后重返荧幕的李奈映分别担当男女主角。不必说这一段甜蜜暖心的姐弟恋情带来的欣喜与美好,我想说的是剧里一对配角夫妻带给我的深深的触动。
与男女主同在一个出版社工作的徐英雅和奉志弘是一对夫妻,他们都是出版社的创社成员,都热爱自己的事业,都善良真诚。
然而,这对三观一致,结婚多年的夫妻,突然就离婚了。
我付出了那么多,到头来却不如一个外人
奉志弘是穷人家的二儿子,他哥因公司倒闭进了监狱,一大家子全都靠他来养。
很显然,这是一个重负,可贵的是,职场实力派人物英雅对此非常理解,更可贵的是她毫不犹豫地与他共担重任。
她对婆家人的关怀已经成为习惯,甚至比奉志弘更用心、更投入:将婆家侄女们视若己出,带侄女们一起去旅行。逛街时除了买婆婆的内衣和孩子的鞋子,还想着要给大嫂买件好看的大衣……
也因此,徐英雅虽然是一流出版社的组长,收入丰厚,但却选择降级消费,花钱缩手缩脚,买东西也只敢去地下商城。
这样的付出,徐英雅始终心甘情愿,无怨无悔。
直到那次与丈夫奉志弘一起逛街时,一个小插曲的发生。
那天,徐英雅和奉志弘一起,买好家里人需要的东西后,她被一双漂亮的鞋吸引,遂在老板的邀请下进店看鞋。
不想在问价、问尺码时,徐英雅遭到老板的刻薄对待,被嘲讽和嫌弃:根本就没打算买,还摸来摸去,刚开张就这么晦气。还被直接驱赶:快出去吧,我不卖了!
而对妻子经历的这一切,老公奉志弘却波澜不惊,置身事外。
妻子满怀期待与欢喜地进店看鞋时,他坐在一旁拿出一本诗集自己安静地看;妻子被骂被赶愕然无措时,他不慌不忙地将书收起来,息事宁人地说“老婆,买一双吧”;妻子和他说自己的委屈与怒气时,他不以为然,轻描淡写:“人家在吃饭,难免会嫌烦。”这还不够,他还为对方辩护——做生意总是会遇见各种各样的人……
甚至他还一语点破了妻子的“真心”:说实话你也没打算买啊,一直在问价钱。
无论哪一句,都暗含着对妻子的压制甚至责备。他既看不见妻子的尴尬、难堪和无助,更无视妻子的委屈和受伤;他不懂妻子的苦心与狼狈,更分不清自己的战线与立场。
活脱脱一个事不关己的外人。
他在我身边,有何用?
这对英雅来说,是一场羞辱。
所以,从来都像个大女人,将照顾婆家人视为己任的徐英雅,因为这个小插曲,情绪失控,当场爆发了,她歇斯底里地怒吼:“你在帮谁讲话呢?你在偏袒谁呢?我是外人吗?你该理解的人不是他,是我!我!”
出版社的实力担当,职场上的优雅女人,在那一刻硬生生变成了一个大吼大叫的疯子。
事过良久,即便已经和丈夫离婚,在和别人说起这件事时,徐英雅还是瞬间眼泪汹涌,哭到停不下来。
她说:“我也想买皮鞋啊,我工资低吗?”
“我为什么没买?为什么一直问价格?先不说他不懂我的心思,但至少,那家伙说我晦气、想撵我走的时候,他当老公的应该责问那人‘怎么跟我老婆说话呢’。”
“这样才算老公吧,不是吗?”
谁说不是呢?触动我的恰恰也是这一点:
夫妻生活中,有无数的鸡毛琐事,各种的分歧争执。我得不到你的理解,可以试着接受;我为你默默付出无怨无悔,得不到回报,尚可努力隐忍。
可是在危机到来的时刻,那个你在心底设置为最后保护者的人,却眼睁睁地看着你倒下和破碎,还一脸无辜和茫然,甚至在最后,加上一句“你会受伤,错在你自己”。
你倾尽所有,却也落得一无所有。
所以,徐英雅说:他在我身边,有何用?
婚姻的破裂,是内心边界的沦陷
一根稻草根本不至于压死一头骆驼,婚姻的墙倒塌下来之前,其实早就有了征兆。
卓文君曾写下《白头吟》: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宋代有位叫李之仪的男人也写道: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天下每对夫妻,都盼着自己所有的深情被看见,所有的付出有回报;更盼着,在自己受到伤害的时候,能得到真正的安慰和庇护。
可是为什么徐英雅付出那么多之后,却没得到奉志弘的安抚和保护?
事实上,奉志弘对徐英雅的感激和爱是清清楚楚地记在他心里的。
当妻子交给他离婚材料时,他因为愧疚,忍痛同意了离婚,只希望这能让她好过点;即便离了婚,他也始终将她当成自己的妻子,牵挂满满,默默地盼着她再回来。
他也是个有责任心和悲悯心的人。
哥哥坐牢,他义无反顾养起全家;诗歌落寞,所有出版社不出诗集,他想出各种办法争取权利;一个颇具才华的诗人在穷困落魄中去世,他自责到辞职不想再当出版人;他负责的作家过生日,他准备礼物亲自上门祝贺。
每一个人他都能理解和支持,每一件事他都全力以赴,却偏偏,落下了妻子徐英雅,那个活得比他更像他的人。
因为英雅持续不断的付出和不计较,可能他已经习以为常,也无以为报。甚至已经让他产生了一个错觉,她就是他,他也是她。
很遗憾,这不叫深情,这是一种共生。
“婚姻教皇”约翰·戈特曼说,婚姻的基本任务之一是在丈夫和妻子之间建立“我们”意识。说得更直接一点,就是夫妻之间一定是要一条心,要团结。
但团结和共生,却有天壤之别。如果说团结起来是力量,那么共生底下却是混乱和纠缠。
社会心理学有一个概念,叫心理边界。
心理边界是怎样一个存在?
就像一幢房子会有墙,一个球场会有标志性的圈定一样,人的内心世界也需要建立限制和空间。
显而易见,房子盖得越牢靠,就有越久的生命力;心理边界越清晰,人际关系就越稳定与和谐。
可在现实中,当一个走在路上的人突然被另一个人拿走自己手上的包包时,他的第一反应一定是自己的权益受到了侵犯。
可是你因为内心的一些想法去承担原本不属于你的责备并为此委屈和压抑着自己,你却有可能觉得这是天经地义。
这正是心理边界的模糊之处。
共生式的付出,藏着他们更深的渴望
就像徐英雅和奉志弘之间,英雅为了家人,舍不得买一双自己喜欢的鞋;奉志弘因为诗人之死而背上重负甚至不想再工作。
这确实很感人,可值得思考的是:
为什么一个人要为了别人去做超出自己承担能力的牺牲?又是为什么,一个人要背负本不该由自己背负的包袱?
要知道,那所有多出来的付出和承担,可能都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和自以为是。
显然,他们的付出,其实藏着他们更深的渴望,那便是,被认可和被爱。
为了得到这样的认可与爱,他们都在共生式地付出。徐英雅与老公和婆家人活成了一体;奉志弘和他眼中的弱势人物活成了一团。
而这,恰恰挤占了两个人的情感空间。以致徐英雅都忘记了,她背负的责任已经太多太多;关键时候,奉志弘也忘记了那个他最该去保护的人,是妻子徐英雅。
所以,婚姻中的人,一定要遵守一条定律:
一旦你的付出得不到回应,就应该有所质疑,而不是用更多的付出去掩盖内心的失望。
因为单方面的付出,只是单曲循环,只有双向式的呼应,才可能筑起内心稳固的城墙,庇护一对夫妻情感的周全到白首。